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7-12-2 14:47
pb2400c 發表於 2017-12-2 10:36
清潔針尖效能,個人覺得短硬毛要比長軟毛好,特別是重放過那些老舊軟件。如果是要掃除附在針尖那大塊毛塵, ...
曾用顯微鏡檢查擦毛對唱針的清潔效能, 看到短硬毛真是要比長軟毛好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2 20:30
koalaau 發表於 2017-12-2 11:01
我用哩隻,有埋掃,輕掃兩下就好乾淨。
不過有說清潔液的濕氣會令線圈氧化,但我就唔理。 ...
有人對我說是溶左針頭上的接著劑, 令針尖脫落. 唔知真定假.
印像中看過一些唱針都是說針尖是用特別膠水"痴"上去...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2 20:31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7-12-2 14:47
曾用顯微鏡檢查擦毛對唱針的清潔效能, 看到短硬毛真是要比長軟毛好
我都想買支試下, 有沒有好介紹?
{:6_141:}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7-12-2 22:35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2 20:31
我都想買支試下, 有沒有好介紹?
買支顯微鏡? 我是很久以前買的光學顯微鏡, 現在無人用了.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2 22:56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7-12-2 22:35
買支顯微鏡? 我是很久以前買的光學顯微鏡, 現在無人用了.
非也, 我指的是那支硬毛擦.
其實我最怕的是插掉了針尖...{:6_136:} 所以一直只用唱片掃輕輕地掃
pb2400c
發表於 2017-12-3 00:07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2 22:56
非也, 我指的是那支硬毛擦.
其實我最怕的是插掉了針尖... 所以一直只用唱片掃輕輕地掃 ...
小弟使用中那小擦是隨AKG唱頭附贈的,就唱頭這類消秏品來說,可以說是古董。
從前買唱頭,小附件一堆,小弟那AKG便附有下圖的多功能校準尺(有轉速,校循跡角,唱重,VTA。。。),今天便打散來收錢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3 13:05
pb2400c 發表於 2017-12-3 00:07
小弟使用中那小擦是隨AKG唱頭附贈的,就唱頭這類消秏品來說,可以說是古董。
從前買唱頭,小附件一堆,小 ...
呢件法實真係幾好用wor
今日眼見買過萬的唱頭的都無....{:6_141:}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7-12-3 13:49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2 22:56
非也, 我指的是那支硬毛擦.
其實我最怕的是插掉了針尖... 所以一直只用唱片掃輕輕地掃 ...
我沒有那麼講究, 只是從我太太化妝用的那些小毛掃中取支大小及硬度合適的便是{:1_259:}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9 23:07
淺說自動升降臂
一直以為自已有說, 今日被人問起了{:6_136:}
事實原本的唱盤是沒什麼自動化的東西. 不過到了50年代中葉之後吧, 就已有那種一支長軸可以放很多張唱片的電唱機.
那一申長軸上的唱片就是今日大家說說的play list 了. 所以有些唱片是 第一面是1, 第二面是5, 的數字跳動, 就是因這種機器而誕生.
與此同時, 這種唱機為了可以抬起上的一排碟, 中軸有機關, 上面有一支 L 型的棒, 以前是有電木, 木, 到了比較近代是鐵棒. 正名是"overarm", "record changer" .
可以看看VE 上的提問 :
https://www.vinylengine.com/turntable_forum/viewtopic.php?f=18&t=43465
動作看此:
ORQSRKEzpLY
有些唱盤也有給用定set 唱重, 換針 (以前的專用針) 功能. 以前得確是覺得沒什麼大問題.
這種機器曾被一位本友的資深發寫評人說是"斷頭台" , 因為如果上面放的是78轉蟲膠碟, 當一跌下去是可以碎的.
用這種機也會劃花唱片. 為什麼唱片上有長長的孤線花痕(長過唱臂支針) 的? 有機會可以是來自放overarm 時發生.
如果是愛碟的人, 大多都不建議用這種有overarm的東西. {:6_123:}
還有更多的換片方式, 仔細可以看看這裡:
https://midimagic.sgc-hosting.com/changers.htm
Thorens 的換碟方式有些是傳奇一樣, 可以找找看. {:6_121:}
印象中70年代尾, 80年代起好似少了自動換片的唱機, 為何如此?
...我也不太知道, 是石油危機, 經濟差還是大家都覺這種做法沒意思, 好似忽然間record charger 無沒了
反而自動升降臂巧能就保留了. 至今有些唱機, 猶其是入門的都有. 以前一些高端的也付有, 如Sansui XR-Q7.
這東西的便利性很強, 因為常見的唱碟的大小不外12, 10, 7 三種尺吋,只要放了唱片, 選好了唱片大小, 按下一"play"就可以了.
(是不是有點似CD機呢? {:6_138:})
這種臂的唱一個同行巧能是當唱至最內時就會自動回升, 走自已走回原本閒置的位置. 有些機更會自已關機.
引申問題是每張唱片的最內圈位置不同, 所以有時: 1. 不識回 ; 2. 最內的曲目未唱完, 但支臂就自動回去了 .
進行這個動作的原理不複雜, 只是下方有機械組件在計算/感應, 然後以機械的方式進行升降/回歸的動作.
可能是因為太多機械的動作局限了在唱臂中"發燒"的玩法, 同時CD又剛好問世,
這個功能也漸漸被忘記了,
若問這是不是自動升降臂 (連自動回臂) 是不是好東西...
人懶的話, 是幾好的, 可以防止唱針在內圈空白軌中轉;
講究的話, 就不一定了.
我就對此不太感興趣.{:6_146:}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2-17 13:34
淺說phono amp
好似之前都沒怎樣說過, 最近在15日內換了3次phono (不計借回來的) , 覺得要取出來說說.
較早時說, 現在一些amp, 唱盤已有內置phono amp , 大多都是MM 主. 一些貴的pre-amp 就是也包了MC phono, 如Luxman.
外置好, 還是內置好?
便利性而言一定是內置最好. 不過音質而言外置又因為被獨立另置而出現的優勢.
phono amp是很敏感的組件, 因為要把原本只有數mV 的東西放大發聲, 所以它們的screening 要做得很好, 不然會把機內的電流聲, 機外的電波(RFI/EMI)通通放大, 令用家覺此機麻麻.
不過事至今日, 似乎是喇叭等東西的靈敏提高 (還有用家的要求), 似乎有些廠已把它們當成了一件很麻煩的東西, 也不願放太多投資上去.
一台分析力好的phono amp, 至少能在用家的角度中聽得出不同針頭設計上的出入.
不論Fine line, 柴田等 一定比conical,elliptical 來得仔細, 曲目中的背後弱音也一定來得明顯地清晰, 細緻.
hifi 中常說樂器的"佈局"如何, 雖只是混音師的技兩, 即使如此也不等於 "矇查查" ...明明是左右分明, 豈可全部集中在對喇叭以"一舊舊"中間出事了事?
分析力不足的phono 只是等同把vol 預先扭大的機器而已....{:6_168:}
市面上不難發覺很多廠都集中出MC的phono, 甚至獨立只出用於MC的phono.
無疑MC在今日被捧成了黑膠的"絕對"一樣, 所以在行商利潤上出MC phono 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和以前不同了, 以前反而覺MC頭因為要另換一個不怎樣好的升壓牛插入MM專用phono而引起很多說話...)
按理MM, MC的輸入和處理應分開獨立, 不過當然這樣做的話成本不低, 有廠就於是二選一為基礎, 再以互相配合的方式來處理.
比如明明是MC 用的, 於是利用小型電腦加入MM 的對應方式處理 (如, 阻抗set去47k ohm, loading capacitance 去100pF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