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時間.   
 
因為去看看超市時發現居然什麼都沒了, 想起了 1942年的新春  .41年投降之後, 日軍是很快命香港"還原到戰前的樣子" , 有水有電有車, 就是有點不穩定 , 也有少少街市不過真的不多東西賣.  
 
當年好凍, 有人在家中樹枝, 破木, 書等取暖.  我家是在之前倒下了的樓中找了些破木來燒.  
當年真是有 "凍死人"的事發生在每朝早的街上.  
 
那時候有好多樓是有結構問題, 於是在日治時代塌過不少樓. 以前的樓有不少是木樓, 外牆用青磚, 2-3層高的那種, 人多一點就出問題.  
又或者是被炸中過而求其重建的東西, 用木, 磚, 鐵皮, 瓦片等等扎作一樣在破了一半的地方長出來一樣.  很多這種東西在50-60年代已被拆, 所以大家沒見過.   
像是現在留得下的戰前樓都是 "好樓"了.  
 
新春當然想吃些好的, 不過老奶和我一樣在"街市" 看過, 那些"肉"的肉色都是怪異的, 不敢買 
還是想盡了辦法換些米做了個米糕, 在黑市找了些麵粉弄了數個只有鹹味的無餡角仔當過年.  
 
記得當年的大年初一是剛好星洲淪陷,  第二天就搞大慶祝. 之後要叫星洲做 "昭南" . 
老一代的星加坡人一聽 "昭南" 會黑臉.   
 
 
還好是老奶早料到糧食不穩, 於是我家是比較早儲糧, 加上長兄是在日本人公司裡工作, 食, 住上問題是有, 但不如他人的嚴重  
磯谷香督要求大家用日語, 於是我也學了, 改地名都改了,  做了很多感覺很麻煩的東西, 好似還要把時間弄快1小時去與東京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