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benwongkk 兄所寫, 便知你本身已是認真去學習,又用心設定自己系統的人。但不知道 benwongkk 兄是否已搵到自己喜愛既聲音?
我主要都係耳聽為實, 但其實也與很多科學研究一樣, 其實實驗結果是與理論互相影響一步一步達成一致性的, 耳聽為實只是其中一步, 也要找到理論的依據的,
所以應該與所謂理論派並不是對立的。
音響原本的用耳聽的, 但很多音響的調教都是用眼睇的, 原因之一是一般人的耳很難像眼那麼可靠, 最簡單的例子如唱盤轉速, 除非誤差很大, 絕大部分人都不能聽出唱盤輕微的轉速不準確, 但利用如 strobe 這些簡單工具, 很易便能用眼代耳, 測到唱盤轉速是否準確, 一般人的耳朶都很難達到那個準確度。
但是是否這代表很多量度都可以完全以眼代耳, 當然不是, 反過來不少情況還是耳聽為實。又拿唱盤轉速做例子, 在 78 轉的年代, 很多 78 轉唱片的轉速都不準確的, 所以要聽者自己去確定轉速, 當然如果是自己聽的, 差少少可以不理便是, 但是如果是要把78轉唱片轉成 CD 發行, 最後「準確」的轉速都是憑 transfer engineer 的耳聽為實, 33 1/3 轉的 LP 轉速不準的情況應該很少, 但以前看過有人指出某些 LP 轉速是不準確的。
說回用 tonearm alignment 以 protractor 作為工具, 這也是用眼代耳的方法, 有人千方百計打做準確度極高, 用到那些 USB 顯微鏡去看到準, 要做到盡量百分百依從 Stevenson、 Baerwald、 Lofgren 等等某條曲線, 就算只是紙上談兵的講理論, 要那麼準確真的是必要的嗎?
每一條曲線只是一個計算, 如果能百分百依從, 就是可達到某一個計算的目的, 例如參考 kl122002 在 #107 的資料, 如果百分百依從 Lofgren A, 那麼 maximum error 是 1.9, average rms distortion 是 0.424%, 咁如果我老花眼, 又或者工具不好, maximum error 變成 1.95, average rms distortion 變成 0.430% (其實 maximum error 及 average rms distortion 不一定會變大的), 你估有多少人聽到分別, 而分別在甚麼地方,maximum error 的地方由 groove radius 約 85mm 移到 80mm 處是否就一定不好?
任可一條 curce 就只是一種計算, 要達到一個目的, 例如想盡量在某面唱片的播放做到 average distortion 最小, 但是那個目的是否適合自己呢? 假如我很喜歡聽 single 或 EP, 基本上就是等於只聽 LP 內圈, 那麼我要跟都跟 Stevenson 那條 curve, 而反過來我喜歡聽古典, 因為古典有些唱片因為某個樂章短, 由外圈唱到中間入些便完了, 那麼便可能不用顧及太近內圈的 distortion, 但是可能某些原因, 唱內圈時總是失真, 而唱外圈沒有問題, 是不是都顧不到其他了, 調教到唱內圈無問題, 再唱外圈都無問題(一般都很少問題)便是, 條 curve 是 Stevenson、 Baerwald、 Lofgren 三不像都收貨了。
以上的只是隨意講講, 大家都知道產品總是有誤差的, 所以 MM 頭就算買兩支新針回來, 兩支放上去可以不同聲, 有時唱片中心孔根本不夠中心, 這些東西的影響遠遠超過在 protractor 上有 0.1mm 的誤差, 而不同唱針對 alignment 的準確度反應都不一樣, 那麼我們在千辛萬苦的追求百分百依從一條 curve 之前, 是否應該看看自己喜歡聽甚麼唱片(細碟、LP、古典、流行 etc), 自己的硬件(唱盤、唱臂、phono amp etc),大約的跟一條或更多的 curve, 再聽聽一些自己常聽的唱片, 花多一些時間聽聽音樂, 體會一下自己跟那條 curve 比較合適, 而最後可能是放棄以眼代耳, 用回耳朶去找到合適自己的 cur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