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3 23:29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5-24 07:26 編輯
這是在80年代的Hifi 文章, 可以看看關於線材接頭:
http://hifireview.com.hk/20170815/hifibasic-13/
雷明前輩的 <hifi 基礎談>也是今日新手可以一讀的文章.
...
再說多少少,
今日常用的RCA插 和XLR插, 都是美式的standard. XLR 大約有60年的歷史, 而RCA約有70年吧?
RCA本來是用來取代以前古老唱機用的1/4 headphone 插 (TRS端子). 說起來...取代的目的在當時說是為了hifi音質而取代 (然而在今天重聽下也沒太大出入)
在過去 70年代之前, 是有歐洲流的DIN 插, 也就是今日在Naim 機背還可以看到那個小圓有5針的東西.
DIN插有好多,除了5支之外, 還有喇叭用的2針.DIN 插有個特色, 就是在DIY時可以自己決定針位和內容.
DIN線本身也細小, 在5針中可以做齊 ground, L/R audio 輸出和入, 於是在過去的歐系錄音機中很常用.
而在更早的時代, 以我所知, 插頭其沒有太多的統一化.不過常見的還是有保留, 那種是4mm的插頭 (有人又叫喇叭線插).
這個喇叭線插不一定是為了喇叭而用, 可以是唱盤的輸出, 也可以是給收音機用來接上天線.
這個4mm 插的年代可以說是流行了很久, 皆因真是太方便, 4mm插頭很易找到, 在今天的電子零件鋪 , 如華X, 和X的地方依然可以找到, 也只是HK$2 一粒
還有很多古怪或廠方的獨家插. 那些在今天不易找, 而且可以好貴. 所以在找舊機時不得不留意.
那麼音效上呢?
以前的hifi...上面就是有可以調高低音效的地方, 所以在音色上就是可以憑自己喜好而行, 人們對線材的反應, 追求, 不是今天般的狂熱.
koalaau
發表於 2019-5-24 02:06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3 23:29
這是在80年代的Hifi 文章, 可以看看關於線材接頭:
http://hifireview.com.hk/20170815/hifibasic-13/
tone control唔係經常用,但有需要時確係好用,扭下就得。為某張碟某一段播得唔好又換線,多多都唔夠俾。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4 07:25
koalaau 發表於 2019-5-24 02:06
tone control唔係經常用,但有需要時確係好用,扭下就得。為某張碟某一段播得唔好又換線,多多都唔夠俾。 ...
Tone control 在過去流行, 甚至可以說是必須.原因有不少. 例如
有的說是為了真空管之間的補足 (新/舊, 牌子不同等),
有的說是因為喇叭 (以前還有DIY音箱的年代) ,
有的說是聆聽地方微調補充,
還有如你說, 就是為了每張唱片的小小平同而調節,
等等成因....
至於80年代之後, EQ, tone control 少了人用. 我覺得是和當時的amp 很濫產令零件質素下降有點關連.
當時已有人主動DIY 令線路跳過tone control / EQ 等組件, 力求 "原型" 播出. 而這種風氣也是留到今日.
我自己以前有但都很少用. 若是用的話都是只在聽收音機時用. 聽黑膠, 錄音帶時都是把 control 回到 0的位置
而線材上, 我反而覺今日的好過昔日的 , 昔日的線材不差, 問題不外乎是科技和時間.
昔日的線材在今日很多都已老化,
另外今天的環境太多電波 : 收音機用的, 家中的wifi, 手機訊號等等 , 以前的線材在shielding 上簡單, 在今天用會把那些電波都接受 (比如手機在amp 旁收whatsapp, sms時 會聽到數聲電波聲)
如果有地方可以做了RF shield , 我想在入面聽hifi會"純"一些.
koalaau
發表於 2019-5-24 16:26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4 07:25
Tone control 在過去流行, 甚至可以說是必須.原因有不少. 例如
有的說是為了真空管之間的補足 (新/舊,...
八十年代tone control和EQ淡出係因為cd出現,當時號稱原音,無需調較plug and play,崇上無添加,原音運動由此起,今日好多燒友覺得有tone control或外加eq係污染,個概念就係由此而來。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4 18:58
koalaau 發表於 2019-5-24 16:26
八十年代tone control和EQ淡出係因為cd出現,當時號稱原音,無需調較plug and play,崇上無添加,原音運 ...
在我的一代的人而言, 對tone control (在喇叭, 在amp) 都是有微言的. 有人同樣認為黑膠的模擬聲如果再添加是會有錦上添花的感覺.
koalaau
發表於 2019-5-24 19:22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4 18:58
在我的一代的人而言, 對tone control (在喇叭, 在amp) 都是有微言的. 有人同樣認為黑膠的模擬聲如果再添 ...
唱頭放大本身就係EQ還原riaa,善用EQ或tone control其實係想儘量還原在家播放時應有的平衡度。
咁如果下下要扭到嘭嘭聲的話,咁既品味就應該換線都會換成咁。?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4 19:41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5-24 19:49 編輯
koalaau 發表於 2019-5-24 19:22
唱頭放大本身就係EQ還原riaa,善用EQ或tone control其實係想儘量還原在家播放時應有的平衡度。
咁如果下 ...
說起來, tone control 在昔日的歐洲膽收音機也很常見 . 基本上中價的都一定有.
我不可以說不對, 只是平衡度這回事... ...以前真是有懶人想著用左右不同spec的喇叭搞stereo 再用tone control , EQ去搞場大法事
{:6_148:}
講真的, "彭彭聲"是70年代之後才有的東西, 記得那個叫boom box 的 大喇叭收音機嗎?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5-24 21:50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4 07:25
Tone control 在過去流行, 甚至可以說是必須.原因有不少. 例如
有的說是為了真空管之間的補足 (新/舊,...
80年代或以前的擴音機,Tone control(Treble+/-,Bass+/-)是必定有的設備
不論任何牌子任何級數的擴音機也是,較高級數的產品甚至有Midrange+/-,控音點頻率選擇
但由90年代開始,擴音機的"掣"愈來愈少,除了取消Loudness,Mono,Muting,Treble,Bass這些掣外
部分產品甚至連"Balance"也取消,擴音機上只有Power,Volume及Selector這3個掣
有人說這是要更"直接",減少失真和各種損耗(其實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
甚至連入門級數的低瓦數合拼式擴音機也如此,其實只是笑話一個....................{:6_168:}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25 01:08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5-25 01:09 編輯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5-24 21:50
80年代或以前的擴音機,Tone control(Treble+/-,Bass+/-)是必定有的設備
不論任何牌子任何級數的擴音機也 ...
我以前都有過這台老機 Philips AG9018 如此amp :
(借圖用...)
http://audiyofan.org/forum/viewtopic.php?f=9&t=5009
http://homeconcert.free.fr/divers/ag9018.jpg
https://sonocite.wixsite.com/marantz-collector/rest-philips
可以看見它的小巧, 功能齊, 配上原廠座地喇叭, 唱盤是一絕.
Tape, Tuner, Phono(Pickup) 已很足夠當年常用的東西.
AG9018 是和前者 AG9014, AG9015出入不太, 只是AG9018由金屬殼改成了木殼.
黑翼菜鳥
發表於 2019-5-25 12:30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5-24 21:50
80年代或以前的擴音機,Tone control(Treble+/-,Bass+/-)是必定有的設備
不論任何牌子任何級數的擴音機也 ...
Loudness,Mono,Muting,Treble,Bass這一些在日本一些機種還有保留,
我用的比較多的是Loudness,至於Mono其實在什麼時候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