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9-12-1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37K 那個價位應是標價吧? 實賣價應是二萬尾?
對, 他們說的空間配對是對的. 買喇叭要看地方. 現在香港的地方真是比昔日細得很可憐. 在小房中不太建議用座地喇叭.
而, 我不知是不是日本人弄出了near-field listening , 即是好似你一樣, 喇叭近耳(不足60cm , 2尺)去聽, 可以用小音量去享受效果.
只是我覺有點擠迫就是.
你提到當音量細的是人聲唔出是其中一種現像, 有些喇叭則是人聲( = 中音域) 突出, 但背景音樂好似跌下台的樣子.
這也關乎喇叭和amp 兩者的事, 都是很很技術性的地方, , 我只可以簡化地說.
喇叭本身的靈敏度(sensitivity)低db時會發生, 實況是要扭好大vol 才可以聽得"齊" 全部的聲音.
也有設計的問題, 有些就是某一組單元 推, 而另一組則不行, 於是好似不是中高音多低音少, 便是低音多而中高音暗;
而amp 本身的輸出功率(power)也是另一個因素, 是示意夠不夠力去推齊所有聲音. 以現代**石機來說,
實況中是你聽同一牌子的高, 低 model amp 時, 會發現高model 的amp (有大少少power ) 出來的聲音是完整好多, 更不用說聲音細緻不少.
然而2個不同牌子卻同一輸出功率的amp 之所以出來的現也不同, 是因為每家廠對音色 (tone) 有自己的一套.
曾有人這樣說過 : 常見的那個power 數字是一個固定音頻下測出的數字, 是用來參考在 某ohm 數下有多少power輸出用. 不是沒意思, 只是現代而言好似已不太完整. 而聽歌中不只是一個音頻 (frequency), 而是不同的音頻混成; 不同的frequency 中也有對power 本身不同的要求, 於是功率過低時, 某些音頻也顯得過弱, 在喇叭中沒完整地重現.
大概簡單而言,
大功率的地方是代表它有足夠的能力把喇叭連不靈敏的地方都駕起. 所以常說 "功率大, 水塘夠 , 就可以很吸引人去買 " (sales 常說),
但還有失真 (%THD) 的地方要留意. 昔日追大功率的80年代, 失真情況很嚴重, 可以說是到令人失望的地步.
要留意的是大power 的amp 有時候都要扭大vol才可以出齊所有聲音, 好比同一對喇叭下有時你用一台Diablo 300 開細細聲時都會勒住勒住, 它還不如一台普通的audiolab 好聽.
因此真係好講喇叭與amp 之間的配對. 我並不是說它沒公式可言, 只是....如果我真的要抱怨就是喇叭有喇叭一家廠, amp又amp一家, 好似之間沒什麼大家互相協助一樣
當加上用家個人取好的因素時會變得比平日更複雜, 唯一最簡單的方法是去試聽.
駐波是物理現象, 猶其是聲學不容易說明. 真正的意思不是說 "音波留駐某地" , 而在房中不斷反彈的音波(soundwave)所形成的現像.
我們聽到的聲音音波是由不同的音波頻率( sound frequency)所構成, 也就是說音波中有有不同的音波頻率.
soundwave 是帶有能量(energy) 的, 多就是可以說是大聲, 少就細聲, 而常與source 跨離遠了, 也會因為能量漸漸減少而變得細聲
我不敢妄言我的文字是100%正確, 但駐波的鮮釋大概就是如此:
音波撞上任何物件都會反彈 (reflex), 不同物料, 表面等因素都會令反彈的方向改變 .
但當這種一來一回的音波, 由發出, 到反射, 兩者一碰上, 聽起來某種聲音忽然多了, 混了, 而且不易散去.
情況好似海浪中兩個白頭浪一接近就變成一個, 大升大降那樣來回幾次才消去.
於是一些解決的方法是例如掛地毯(厚而軟), 裝散音板, 海棉等等目的是為了 減少過來的反射而發生.
只是當網得太多和過份時, 整過空間會因為沒了反射的聲音, 而變得如死寂中兩個獨立發聲的東西一樣.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