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再講少少相機野...往事真特別引人說話...
當年流行的有 120, 135, 4x5, 仲有後來110菲林.
120, 4x5 係影樓用得多, 因為大底片可以做好多dark room
最好也是因為可以放在相紙上直曬而成一張相, 唔使加放大.
120 也有時被記者用, 比如rolleiflex, 平民會用rolleicord . 當年50-60年代120菲林都很流行.
視乎你想影的大小, 645, 66, 69... 66 可以影12張, 645是15張, 69就...好似是7-8張?
Rolleiflex 的老式雙鏡機就是 66.
Hasselblad 也流行過, 但我不太好此機. 這種是66的SLR 機, 可以換鏡, 事實是換了鏡後會改變重量, 失了手持的平衡感.
所以我還是偏好 Rolleiflex的雙鏡機.
4x5 機是一張拍完換一張. 於是也有了 120, 220 (比120多一倍格數) 換背,
外國的舊時代電影裡記者用的大多應是 Speed Graflex 這種機, 他們手上用的應是120, 220菲林背的.
不過我唔覺佢地有撥板手過菲林的動作, 只會不斷閃閃燈. (而且又唔換, 仲可以閃甘多次....真的閃燈是閃一次就要換, 而且唔會用手去摸, 而是用後方的機關推走它)
影樓就應用Linhof, Gandolfi 這種.
今天間中還是見人用Linhof Technika 在街上拍照, 花展時也有.... 只是我覺是不是有些誇張呢?
135是後來的事, 人們把電影用的菲林圈成小筒再取出去拍照.
Kodak, Leica, Zeiss 幫了不少 , 猶其是Leica和 Zeiss 可以說是把135當成高級玩意.
以前135的問題是菲林本身造功不如現在的好, 當年ASA 100 的已覺粗, 放大相如B5大小時已覺粗. 如果要細緻的, 可能要用ASA 50-64 這些
其實135mm的機, RF的小功而靜, SLR的專業, 真是好好用.
Rollefiex 也有換背可以用上135菲林的. 後來的Rollei 35 也是最小巧而精緻的相機.
110是真的平民東西, 一支墨水筆粗幼的機身, 拍出來的照片最大是3R-4R , 再大一些就不行了.
那個東西用來給公司聖誕抽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