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8 07:38
{:6_126:} Audioengine 推出全新多輸入 Wireless Speakers A5+
Audioengine 成立近十年,公司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他們的製作團隊目標是設計和製造高品質的錄音室用監聽喇叭,並以低廉的價格打進專業音響市場。繼上次推出了無線喇叭 HD 3 ,這次他們推出另一對 Wireless Speakers A5+,價格約為 USD$499 至 $569 一對(價格視乎不同外飾),同時提供 Black Satin、Hi-Gloss White 及 Solid Natural Bamboo 三種不同木紋外飾。
A5+ 採用了二路二單元設計,高音採用了 3 / 4 寸 ( 20mm ) 的半圓球絲質單元,而磁鐵系統則採用釹磁鐵。中低音方面,採用了一隻 5 寸 ( 130mm ) Kevlar 纖維單元,並加上特製的音圈而成。
A5+ 內置 50W RMS / 75W peak 輸出的放大器驅動左右兩個聲道,而輸入方面亦十分豐富,除設有無線藍牙連接功能外,亦設有一組 3.5mm 立體聲模擬輸入,一對 RCA輸入 / 輸出等,而主要輸出入設在左聲道喇叭內,同時提供一組輸出以連接右聲道喇叭。
這次推出的 Wireless Speakers A5+,繼承了 Audioengine 高性價比的優良傳統,比起上次推出的 HD3,A5+ 輸出入更為豐富,而且整體規模更大,相信適合更大的聆聽環境使用。
資料來源:https://audioengineusa.com/shop/wirelessspeakers/a5-wireless-speakers/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9 19:33
{:6_126:} Dynaudio in Vietnam
Dynaudio Special Forty紀念喇叭,激起立馬下訂的衝動!
https://www.audionet.com.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82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0 09:30
{:6_126:} Densen CASTAMP:發燒精神的無線串流播放機 ( my-hiend )
串流播放機已然在市場上蔚為風潮,有許多品牌都自行研究串流技術與應用,線上音樂的提供者如Spotify、Deezer、Tidal也提供了許多支援與硬體廠商合作,能夠讓硬體直接與他們的伺服器相連。丹麥的Densen也同樣推出能夠無線串流的器材CASTAMP,不同其他品牌,Densen選擇了Google CAST無線串流收發器搭配,直接利用他收發無線訊號。
搭上Google順風車,善用資源發揮所長
設計團隊在新的CASTAMP中,直接使用Google CAST的方案。用家使用隨機附上的Google CAST接收無線音樂訊號,並以光纖傳輸進入Densen CASTAMP當中,好處是Google CAST本身已經是一個成熟產品,Google資源龐大,只要Google CAST能夠支援的聲音傳輸應用,都能直接使用在Densen CASTAMP上。
秉持發燒音響的製作原則
站在音響產品角度,Google CAST採用外接的方式,等同於無線接收電路不擺放在擴大機的機箱內,無線訊號不會進入擴大機,避免掉了高頻噪訊與對類比電路的干擾,Densen CASTAMP使用全鋁金屬機箱,就如同過去的產品一樣,能夠屏蔽外部的無線干擾,並且使得整部箱體都如同散熱器一樣,因此能夠安心裝上高耗能的擴大電路,其並提供一組RCA單端類比輸入,可作為後級擴大機,仍然是嚴謹設計的音響產品。
擁有充足經驗的設計經歷
Densen自從1996年開始便有設計DAC的實績,最初是替歐洲品牌代工設計,爾後自己創立了Densen,對於設計製造DAC非常熟悉。CASTAMP接收自Google CAST的訊號是為數位訊號,因此在內部也必須有DAC電路將之轉換成類比訊號,其所使用Densen自行設計的DAC電路可以支援至24bits/192kHz,取樣率高於Google CAST所能提供的數位訊號取樣率,假使將來Google CAST升級能夠傳輸大於24bits/192kHz的訊號,Densen也能夠提供更高取樣率的DAC電路給予用家升級更換。
發燒等級製作,講究細節
Densen是以High-End的精神在製作任何一款產品,CASTAMP內的DAC模組採用獨立屏蔽,隔絕於機箱內部其他電路之外。使用的PCB電路板同樣是在丹麥以機械手臂生產,精準度高,公差小於0.02mm,而在焊錫元件時是處於氮氣焊爐中,避免焊錫過程中造成氧化,形成短路,也能增加吃錫率。電路板採用4層設計,其中2層用於接地,進一步隔離電路。
採用的環形變壓器為特別強調完善封裝的客製化產品,有效降低振動對於電路板上訊號的影響。電源供應為多路個別供應,注重電源的純淨度,並使用Densen自製的電容器給予電源供應部,另外採用美國製的Vishay金屬薄膜電阻以及電容,並使用9個整流器,總計可提供400VA以及20,000uF的電容儲量。
增益可調整,最新類比電路結構
Densen CASTAMP的功率輸出能力為2 x 60瓦(8歐姆阻抗),2 x 120瓦(4歐姆阻抗),並能提供兩種增益模式,第一種是普通模式(normal),採用A類擴大,另一種是派對模式(party),採用AB類擴大,能夠提供更高的輸出能力。
類比電路設計上CASTAMP採用「尚未正式問世」的B-390單聲道後級擴大機的電路結構,這部B-390曾在2015年慕尼黑音響展上亮相,原來預計2017年底會推出,但直到現在都還沒正式推出,推測應該是在最終收尾階段,而他的預估價格是4萬歐元,將是Densen的旗艦機種。而CASTAMP就是採用相似的電路結構設計,是B-390的簡化,並將電路設計成能夠推動更多樣化喇叭的版本。
Densen CASTAMP提供了RCA輸入以及Google CAST的光纖輸入,並且以USB傳輸供電給Google CAST。
實際使用Google CAST,需先在電腦、手機或平板上安裝Google Home,並將CASTAMP開機後,便能依照提示設定,非常容易。
安裝過後能看到可以使用的線上串流服務,很快地就找到了Spotify,記得這些線上串流服務必須先安裝在使用的電腦、手機或平板中,並且已經開通該服務權限。
以Spotify示範,我在平板與電腦中皆有安裝並登入同一個帳號,因此我能夠同時以平板與電腦控制。以後播放時並不需要再打開Google Home,直接開啟Spotify並在裝置中找到CASTAMP,我將其環境設定為「客廳」。
在Spotify App上顯示的播放畫面。
同時間在Google Home App上顯示的播放畫面。因為Densen CASTAMP本身並沒有音控,因此在Google Home上可以調整音量,或直接用平板上的音量鍵調整,第一次使用時記得在播放前將音量調低。如果開到最大音量還是不足,可以將Densen CASTAMP後方的增益調整成派對模式(party),不過我們實測時即使連接不好推的喇叭也不需要調整增益便已足夠。
便利性一流,兼具音質的體驗
實際聆聽我們以Spotify測試無線傳輸的便利性與聲音,另外也將CASTAMP當作純後級擴大機使用,聆聽他最優異的表現。
用Spotify聽音樂當然首推是便利性,可以很快聆聽現時最新發行或是最芭樂的歌曲,中文歌曲也多到聽不完,台灣人最愛聽的各種歌曲都有,我試聽時搭配的是5萬元內的Dynaudio書架喇叭,大家都知道這品牌的喇叭聲音相當不錯,但是不容易推得好,以Densen CASTAMP播放有多方便呢,基本上我就是搭配一台iPAD,僅此而已,以這樣簡單的方式播放帶來的滿足感真的已經很足夠。
我廣泛聆聽各式中外流行音樂,發覺這部Densen CASTAMP聲音真的是不錯,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之外,我可以一邊坐在辦公桌前聆聽也能夠很正襟危坐地在坐在標準的聆聽位上聽音樂,都帶給我相當大的滿足。Densen CASTAMP的推力是完全沒問題的,在一般模式下聲音就已經很開闊了,沒有軟腳或不足的感覺,播放Spotify這樣被壓縮過的音樂檔案也能夠很享受,如果是想進入「無線串流」的世界中,這樣的播放方式真的很不錯。
速度快,動態優異,不只是無線串流器材
接著我撇開了無線串流,將其以RCA輸入端接上發燒等級的前端器材,我選擇的是Orpheus的訊源,主要原因是此台訊源帶有音量控制,要記得Densen CASTAMP是後級擴大機,並沒有音量控制,在連接發燒器材使用時必須要選擇有音控的前端器材。此時解碼的部分也同樣交由Orpheus負責,等於我們純粹感受Densen CASTAMP的後級擴大電路能力。
先播放了Mark Ronson和Bruno Mars的<Uptown Funk>,這首歌曲有著快速的節奏和濃厚的funk風格,Bruno Mars的歌聲也相當不錯。Densen CASTAMP完全可以跟上這樣又重又快的速度,沒有絲毫遲疑或是無力,在歌曲特別複雜的段落也能確實地重播音樂細節,感覺得出CASTAMP的實力是相當優異的。
人聲兼具厚度、延伸與穿透力
接著播放江蕙的<台灣紅歌>,曲目非常好聽的一張精選輯,仔細聽下發覺Densen CASTAMP的聲音厚度相當不錯,二姊的歌聲較為清亮,但是在這裡依然可以聽到歌聲的厚度,不但如此在引吭向上時仍然帶有二姊歌聲中的穿透力,這點尤其是在第2首的”空笑夢”中特別明顯,高亢的歌聲加上演唱的感情如同刺穿了心中最軟的那一塊。連續聽了”再會啦 ! 心愛的無緣的人”、”飛在風中的小雨”、”無人熟識”等歌曲,感覺的到CASTAMP在音樂的動態、頻寬和音樂情感上取得了一個平衡點,在此價位帶上偏向全能而均衡的方向。
展現出細膩的豐富動態
播放<Tutti !>聽聽Densen CASTAMP在大場面的音樂下是否能展現出音樂的氣勢與細膩,先播放了第6首”Morzart: Piano Concerto #21 in C, K 467 – Andante”,這首曲子相較專輯中其他曲子顯得平靜和緩,在其中能聽到鋼琴與弦樂的質感,與兩者之間的互動和對比,整體在細節上有不錯的呈現,觀眾的輕咳聲也不著痕跡地出現,鋼琴與弦樂間的層次感也展現出來。接著播放第9首”Vivaldi: Concerto In F, RV 569 – Allegro”,在這首曲子中音樂顯得更有光輝與動態,弦樂質感更綿密,高低對比與弦樂齊奏時的氣勢都相當好,足見CASTAMP粗中帶細,能在展現動態之餘保持細膩的聲音。
三贏的聰明設計概念
Densen CASTAMP利用Google的技術完成了一部相當優異的無線串流播放機,當無線串流時就是一部All-in-one,簡單的配置就能有水準相當好的音樂可以享受,不必被軟體搞得死去活來,畢竟High-End製造品牌都算是小型公司,要跟上軟體日新月異的腳步的確很大負擔。而Densen這樣巧妙的構想只須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就能夠有好產品給予用家,無疑是聰明的三贏做法。
而且Densen CASTAMP也同時能加入家中原來的發燒系統中,以後級擴大機的位置繼續發揮所長,在我瀏覽Densen的網站中發現,他們在越來越多的新產品中都加入了Google CAST的串流功能,可以見得這樣的作法應該已經在歐美市場中被接受了,在數位串流接受度總是落後歐美一步的台灣中,也許開始會有更多人感受到這種設計的好處。
Densen CASTAMP 無線串流擴大機 規格特色
● 輸出功率: 2 x 60 瓦 (8 歐姆), 2 x 120 瓦 (4 歐姆)
● 電源供應: 400 VA / 20,000 uF
● 9 個獨立電源供應組
● 可升級DAC模組
● 可以GOOGLE CAST AUDIO控制
● 體積: 高度 64 mm(含角錐72 mm), 寬度 220 mm, 深度310 mm
● 顏色: 銀色, 黑色
● 丹麥製造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0 09:49
{:6_126:} 一代宗師的自我挑戰
初嚐D'Agostino一套西裝 ( u-audio )
這是我與Dan D'Agostino全套器材的第一次接觸,從前端開始是Momentum Phonostage,連接Momentum Preamplifier與Progression Mono,喇叭推的是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數位訊源搭配了加拿大EMM Labs TX2 SACD...<全文>
假如您認識Dan D'Agstino這個名字,我推想您是個喜歡音響的人,又假如您認識Dan D'Agostino這個名字,而且能把這個名字與Krell連接起來,可以想像您的音響資歷頗深,畢竟,從Krell到Dan D'Agostino的品牌故事,延續了將近四十年,1980年代初期創立Krell的Dan D'Agostino,躬逢其盛參與了Hi End音響蓬勃發展的年代,擦亮了Krell的招牌,直到2009年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品牌,則是一代宗師追求音響極限的自我挑戰。
相見恨晚的器材
在這次前往代理商試聽全套Dan D'Agostino器材之前,我與大多數音響迷相同,大概都在音響展才有機會看到器材,但不一定聽得到聲音,每年慕尼黑音響展雖有機會實地試聽,但是忙於音響展的總編輯,總是行腳匆匆,現在不光要訪談、筆記、拍照,還得拍影片,雖然手中的數位工具越來越方便快速,但是分心三用的採訪者,實在很難在國際音響展上對器材的聲音品頭論足。事實上,忙碌的採訪者假如對某一套系統特別有印象,未必是聲音特別好,反而可能是在走得很累的時候,展場裡的人給了一瓶礦泉水,招呼一張舒服的椅子坐下,這時侯聽見任何音樂覺得心曠神怡,對音響的表現特別有印象。
所以,即便Dan D'Agostino在2009年正式創業,從最高等級的Momentum系列開始,陸續推出後級、前級、綜擴、唱頭放大......,然後是Progression系列,再加上傳統勇猛粗壯造型的Master Power系列,這些年來我竟然沒有真正寫過Dan D'Agostino的器材,真是相見恨晚了。這次我來試聽的主角是Progression Mono,造型設計像是略為簡化的Momentum,左右兩側散熱鏤空鋁管不是黃銅色,而是鋁合金車製,但是功率卻更大,8歐姆負載可輸出500瓦功率,比大哥Momentum的400瓦,還多出100瓦。
航太鋁合金CNC車製機箱,配上黃銅外框的錶頭,Progression Mono怎麼看都覺得精緻無比。
大功率、大電流
500瓦輸出功率的單聲道後級,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Progression Mono接下來的數據規格,就引起我的注意了:4歐姆負載,功率倍增至1,000瓦,2歐姆負載時,功率持續倍增到2,000瓦。那1歐姆負載呢?抱歉,規格沒寫,但我相信測量出來的數據就算不是剛好兩倍,也應該很接近,這種阻抗減半,功率倍增的後級,代表大電流輸出的設計,能夠減半阻抗兩次,依然線性地功率倍增兩次,絕對是控制力超強的功率怪獸。
再者,以Dan D'Agostino的鼎鼎大名,推出天價等級的音響器材,絕對不是難題,所以2009年創業開始,旗艦等級的Momentum便引起Hi End音響圈的注目,可是價高量少,也是Hi End市場不變的鐵律。但是Dan D'Agostino並非「僅僅」關注高價音響器材,他們還有造型簡單的Classic Series,而這次我來聽的全套Dan D'Agostino,後級是新推出的Progression Mono,美金開價四萬元,走中間價位路線,我認為這是大師自我挑戰的作品,要在最好的聲音與有限的預算之間,達到相對合理的平衡。
原廠還有大紅色外觀,不過需要預定。
越級搭配
這是我與Dan D'Agostino全套器材的第一次接觸,從前端開始是Momentum Phonostage,連接Momentum Preamplifier與Progression Mono,喇叭推的是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數位訊源搭配了加拿大EMM Labs TX2 SACD轉盤/DAC 2數類轉換器,黑膠唱盤是Clearaudio Master Innovation,而唱臂搭配德國Acoustic Systems Axiom 12吋唱臂與Pallatium唱頭。
以Progression Mono一對大約四萬美金左右的產地售價,價位相當的喇叭搭配應該是Wilson Audio的Alexx,代理商原本也是這麼設想,可是當他們收到Progression Mono之後,搭配Alexx來聽,比預期的聲音更好,所以試著用更好Alexandria XLF喇叭來搭配會如何,所以就換上Alexandria XLF,果然Progression Mono沒讓人失望,所以就讓我來聽越級搭配組合。
熟悉與不熟悉的搭配組合
第一次試聽Dan D'Agostino,代理商就搬出滿漢全席,這可給了我難題。我是Wilson Audio喇叭的用家,聲音走向與質地我熟悉,XLF的音樂動態更龐大,能量更強,而聲音質地走向與W/P Sasha 2是相同的,可是全套音響系統當中,大多數器材我都沒聽過,有些甚至是第一次接觸。像是德國Acoustic Systems,只有在慕尼黑音響展上看過,他們都是靜態展出,無論唱盤、唱臂、唱頭,聲音走向我都不熟,因為我只有看過,沒有聽過。EMM Labs雖然寫過好幾次評論,但是這次搭配的SACD轉盤與DAC都是新產品,之前也沒聽過,那該怎麼寫Progression Mono呢?
在動筆之前,我反覆翻閱當天聆聽的筆記,整理出另外兩個版本的綱要,我發現沒辦法把Progression Mono獨立出來寫,只能寫下當天我聽到全套系統的感想,或者說,讀者們看到我對聲音的描述,是整套音響系統的聲音表現,而不是針對Progression Mono所寫的聲音描述,純粹就我所帶來的黑膠唱片與CD,試著找出Dan D'Agostino全套系統重現音樂的表現能力。
最新推出的Momentum Phonostage,擁有四組唱頭輸入,可連接2組MM與2組MC唱頭。MC增益達70dB,MM增益則是50dB,而最厲害的是黑膠等化曲線包括RIAA、FFRR、RCA orthophonic、Columbia、DGG,絕對是重度黑膠收藏家的恩物,任何年代的黑膠唱片都能用正確的等化曲線還原。
強悍驅動力完全制服喇叭
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鋼琴五重奏等 / 阿格麗希、齊柏絲坦、麥斯基、卡普松、納卡里亞可夫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1 / Martha Argerich
我從CD開始聽起,既然是厲害的音響系統,馬上來個猛爆的曲子,挑選阿格麗希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鋼琴從高音部華麗的琶音開始,音符亮麗,走著不太和諧的旋律,散發濃密的俄羅斯風情,樂團弦樂群隨後輕柔地應和,鋼琴再加入時,忽然轉入猛烈的變化,張力越撐越高,弦樂群雖然想要和緩下來,鋼琴依舊不放過,快速跳躍的音符,閃閃發亮,弦樂群只好跟著在後面一起跳躍著。
全套Dan D'Agostino搭配著Alexandra XLF,音樂推高到密不透風之際,依然維持著非常好的音場層次,鋼琴在中央前方如風雨雷電般閃耀著晶瑩剔透的音符,弦樂群的陪襯讓鋼琴的地位更為突顯。我閉上眼睛,靜靜地把第一樂章聽完,5分56秒的音樂,高潮迭起,我奢侈地把有限的試聽時間,專注在蕭士塔高維奇的音符上,感受濃郁的俄羅斯風情,直到第二樂章慢板的弦樂開始,我才不甘心地拿出第二張CD換片。
全套Dan D'Agostino迷人嗎?迷人,可是我對Progression Mono的表現能力更感興趣,假如告訴我現在搭配的是最高階的Momentum Mono,我會覺得這樣的音樂表現恰如其分,畢竟那是頂級旗艦後級,可是我明明聽的是中階的Progression Mono,怎麼就已經這麼好了?蕭士塔高維奇這首鋼琴協奏曲,和聲帶有現代音樂的風格,如果音響系統稍有含糊,很容易讓聲部紊亂,聽起來就更不協調,可是Progressioin Mono卻層次分明,呈現管弦樂團聲部的豐富變化,與鋼琴的地位相互抗衡、相互輝映,光是這個狂風暴雨的第一樂章,我幾乎挑不出Progression Mono有哪裡不足的地方。糟了,那不是挑Progression Mono就好,何必買更高階的Momentum?
旗艦Momentum前級加分
別忘了,這時我搭配的前級是高階的Momentum Preamolifier,我想旗艦前級為Progression Mono加分不少。即便是與Dan D'Agostino全套系統第一次接觸,器材的個性卻是相當鮮明:這是一套大功率晶體擴大機前後級組合,標榜大電流輸出,用無與倫比的強悍功率,制服任何後端的喇叭系統。好推的喇叭簡單制服,難推的喇叭招數一樣,雄渾綿長的內勁不斷輸出,誰管喇叭難不難推,大電流加大功率輸出,誰敢擋在前面作怪,全都要臣服在強悍的輸出之下。
威猛的驅動力,推出Alexanrda XLF雄渾的氣魄、華麗的色彩與錯落分明的音場層次,展現Dan D'Agostino雄渾猛獸的一面,顯然這套功率巨獸能「百煉鋼」,但來聽個「繞指柔」行嗎?
Momentum前級混合黃銅與鋁合金的機箱,精緻度更高,傳統指針錶頭加上旋鈕按鍵開關,都流露古樸的機械感。
威猛之餘也能柔美細膩
換上Rachel Barton的「Homage To Sarasate」,聽單純的鋼琴與小提琴,「安達魯西亞小夜曲」從鋼琴柔和的和弦開始,小提琴柔美地拉奏西班牙風情的旋律,音色很美,偶而尾韻拉個揚起的收尾,彷彿帥氣的轉身,全套D'Agostino這時收斂起猛爆的推力,呈現精緻的樣貌,鋼琴厚實且形體恰當,襯托小提琴的鮮活亮麗,慢板之時音樂線條有如流水般滑順,當音樂進入活潑的快板時,小提琴亮麗地引導著旋律,鋼琴則在用跳躍的音符襯托著小提琴的昂揚。糟糕,我又專注在音樂上面,忘了我來是為了聽Progression Mono這件事了。
都已經把全盤注意力放在音樂上,我怎麼理性地描述全套D'Agostino音響的特色?抱歉,真的很難做到理性。我繼續聽下去,拿出Antonio Forcioni的「Live!」,主持人介紹出場的麥克風氣音,隨後揚起Antonio Forcioni高超的技術,現場錄音的氣氛濃厚,在代理商的試聽室裡,彷彿回到了錄音現場。又像是熟悉的「Belafonte Sings Blues」,「Cotton Fields」飽滿又有彈跳勁道的低音大提琴牛筋味,襯托Belafonte嗓音真實的形體,鋼琴在右後方輕盈的伴奏,爵士鼓在中央點綴著節奏,小喇叭與薩克斯風則是輪流在左後方搭配,全套D'Agostino不僅把音場描繪得惟妙惟肖,這龐大的Alexandra XLF的形體,竟自然地消失在空間當中。
黑膠增添一分暖色調
帶來的CD聽過一輪,該換黑膠登場了。我拿出馬友友的「Bach Trios」,聽巴哈「賦格的藝術」(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這是改編過的三重奏版本,曼陀鈴搭配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即便是室內樂,D'Agostino推著Alexandra XLF,呈現寬闊自然的音場,而樂器形體則有相當好的親暱感,可以聽見曼陀鈴的短促亮麗,帶著濃郁感的共鳴,對應舒緩綿長的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賦格的曲式讓三件樂器互相模仿旋律主題,反覆堆疊。搭配著Momentum Phonostage,音樂細節呈現與數位系統不相上下,但中頻段似乎更顯得溫暖柔和,讓巴哈的賦格散發出一股平靜的音樂感染力,端莊對稱又和諧的旋律與和聲,類比系統增添了一分溫暖色調。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木管交響曲 / 拉圖指揮 柏林愛樂 (LP黑膠唱片)是我在家裡很少「挑戰」的大片,這次用全套D'Agostino配Wilson Audio XLF,可真正見識到音樂當中的威力了!
黑膠聽的方式相反過來,巴哈的賦格展現了「繞指柔」,接下來我換上一張自己在家裡不太敢放的LP,就是拉圖指揮柏林愛樂「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黑膠系統表現室內樂,通常能展現比數位系統更溫暖的色調,不在意料外,可是要播放複雜且龐大的管弦樂,對唱頭、唱臂、唱盤到唱頭放大,無一不是考驗。
唱頭落下,些許嘶嘶聲是音樂開始前的序幕。木管從音場深處悠悠響起,心下一驚,怎麼音場這麼深遠?木管群高低相互鋪陳,有如呼喚對話一般,這是大地甦醒之前的掙扎,詭異的和聲在木管樂器之間相互對話,寧靜悠遠中帶著詭異氣氛,等待「春之祭」的猛烈場面,弦樂群份量十足地鋪陳強悍的旋律,與銅管群、木管群呼應,打擊樂器響起時,又沉又猛的定音鼓,低頻聲浪席捲而來,旋即消失,弦樂群怪異的聲響,與木管群持續交織著,推向「春之祭」的高潮,場面猛爆而龐大。一首「春之祭」,已經足以呈現Acoustic Systems與D'Agostino在類比黑膠的精彩絕倫了!
黑膠玩家的恩物
我仔細端詳Momentum Phonostage,這真是黑膠玩家的恩物啊!一部唱頭放大,擁有四組唱頭輸入,RCA與XLR端子兼備,可連接2組MM與2組MC唱頭。MC增益達70dB,MM增益則是50dB。黑膠等化曲線包括RIAA、FFRR、RCA orthophonic、Columbia、DGG,假如您是重度黑膠收藏者,絕對看得懂我在說什麼:在RIAA統一黑膠等化曲線之前,黑膠等化有很多規格,而Momentum Phonostage把這些老規格一網打盡,任何年代久遠的黑膠,都能用最「正確」的等化曲線還原。
初體驗便是震撼教育
首度試聽全套D'Agostino,感受相當震撼,昂貴的音響系統我不算少聽,可是這次搭配的Progression Mono後級,並不是昂貴的天價後級,卻能把Alexandria XLF推得這麼好,我很難單獨描述Progression Mono的聲音,但是面對龐大的Alexandria XLF,Progression Mono一點也沒有疲態,而是穩穩地輸出源源不絕的動力,呈現真實且美好的音樂面貌。
我知道不光是器材夠好,同時與代理商用心調校系統有關,不管Progression Mono等級在哪裡,他們都會把器材的實力發揮出來。初嚐全套D'Agostino音響系統是一場震撼教育,即便不是頂級的Momentum,光是Progression Mono就能有如此真實的音樂表現力與精彩的音樂感染力,著實讓我上了一課。Dan D'Agostino這位美國音響界碩果僅存的大師,不僅寶刀未老,更用多年累積的經驗,把Hi End的精神傳承下來。
全套D'Agostino音響系統初體驗後,我更感興趣的是Progression Stereo!假如Mono版本有這麼好的音樂表現力,Stereo版本應該一樣好,只是輸出功率略打折扣,就等Progression Stereo到貨,把器材借回家搭配W/P Sasha 2。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1 06:59
{:6_126:} 當代High End音響的工藝典範: mbl noble line與101 E MKII喇叭 (開箱篇)
http://my-hiend.com/wp/%E7%95%B6%E4%BB%A3high-end%E9%9F%B3%E9%9F%BF%E7%9A%84%E5%B7%A5%E8%97%9D%E5%85%B8%E7%AF%84-mbl-noble-line%E8%88%87101-e-mkii%E5%96%87%E5%8F%AD-%E9%96%8B%E7%AE%B1%E7%AF%87/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1 07:07
{:6_126:} Marantz ND8006詳情.....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0513-1-1.html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1 19:57
{:6_126:} 實戰運用 : Furutech NCF Booster線材固定承座 ( my-hiend )
日本Furutech新發表的NCF Booster線材固定承座(Connector & Cable Holder)可說是音響市場上一個全新的創意發明,運用上相當彈性多元、不僅可當電源線公母頭的固定支撐、可當架線器、透過支架的延伸與變化,擁有無限可能的應用,在市場上供貨吃緊的狀況下,我們把代理商手上的九顆庫存全部借來,將透過實戰的方式來進行分享!
Furutech從包裝就很精緻,讓人感到這家公司的心思細膩。
超厚的防撞泡棉,應該完全不用擔心運送損壞的問題。
說明書一面是日文、一面是英文版本,NCF Booster使用其實相當簡單,不需看說明書也能上手。
NCF Booster本體比想像中的具有份量,全金屬與多種複合材質真材實料的製作。
原廠都多付兩根一組的延長棒,可以對應需要較高支撐的使用場合,另外還有一個橡皮圈,用來綁住上下蓋固定之用,為了靈活方便起見,我並沒有使用這個橡皮圈。
Furutech獨家的NCF阻尼配方,NCF (Nano Crystal² Formula)「奈米結晶配方」為一種特殊的結晶粉末(Powder)材質,其具有兩個活躍(active)的屬性:包含能產生負離子以減少靜電,以及將熱能轉換成遠紅外線,讓其成為絕佳的電子與機械上的阻尼材質,並強化震動吸收效果。
底部的材質具有止滑、吸震功能。
Furutech NCF Booster的結構圖,黑色部份視位置不同採用發燒等級的ABS樹脂、黑色不鏽鋼(Black Steel)、矽(Silicon) 、NCF等多種複合材質而成。金屬與螺絲為鍍鎳黃銅(Ni-plated Brass)製成。
NCF Booster的運用是具有許多可能的。
左邊是加上一組延長桿的高度,中間與右邊是標準的高度。
不僅有用,聲音也有顯著改善
Furutech NCF Booster誕生第一個最大的功用就是做為電源線的支撐,從此以後發燒友購入再粗再重的電源線都不用擔心垂在那搖搖欲墜了,這也是我以前一直想研發的產品,用盡了腦汁就是想不出一個合理的作法,Furutech的研發團隊果然威,解決了大家的問題。因此第一個NCF Booster的實戰應用當然就是用在電源頭的支撐上,有了對抗地心引力的作用,電源連接的更為穩固、緊密,還未聽聲音就已大大滿足,沒想到安裝好後一放,嚇呆我了,背景黑上許多,聲音質感也提升,看來NCF Booster不僅物理架構上有用,在其材質NCF等調配下,也發揮了調聲效果,強力推薦一定至少買一個來試試,爽度真的十足,Booster,聲音也Booster啦!!
另一台擴大機電源座位於更高的位置,更需要使用NCF Booster來支撐,這是上蓋還沒蓋上的樣子。
上蓋蓋上後,會更為穩固與具有更大的導振吸振作用,還可用隨附的橡皮圈將上下蓋綁住,綁住的方法可參照說明書。
另一台擴大機的電源座雖然比較低,但是因為電源線比較重跟粗,還是會鬆動,此時真的會很感激有 NCF Booster可以支撐固定。
NCF Booster的底座剛好就可以伸入機器下方的空隙。
壁插因為高度較高,也是常見電源線下垂的地方,不過璧插位置比較高,NCF Booster不夠高支撐不到怎麼辦?原廠早就想到這一點,NCF Booster中間的支架是可以延長的,只要再加購Extension Shaft Bar配件組就可以了,一包裡有10根,已相當足夠高度了。
有了NCF Booster再也不用怕電源線太重接觸不良或是鬆脫的問題了。
NCF Booster還能當做架線器使用,隔離來自地上的各式干擾。
Furutech NCF Booster線材固定承座焦點
● 發燒友絕對需要的產品,不僅可穩固電源線,還有許多應用可能。
● 本體作工精細紮實,使用方便。
● Furutech獨家NCF阻尼配方。
● 確實能改善系統聲音表現。
Furutech NCF Booster線材固定承座規格
Furutech原創之多種複合材料結構。
支撐部份: 發燒等級ABS樹脂與NCF減少靜電。
上蓋部份: 不繡鋼與NCF。
底座: 發燒等級ABS樹脂,止滑吸收震動之重量設計。
整體尺寸: 約94 x 99.7 mm。高: 基本 80 mm / 延伸140 mm.
重量: 基本 580g / 延伸 630g。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1 20:04
{:6_126:} YAMAHA R-N803網路擴大機 ( my-hiend )
長時間測試High End音響產品,已經很難想像一台訂價的擴大機能擁有這麼強大的功能,也只有YAMAHA這樣具有經濟規模生產的大廠能做到了。YAMAHA R-N803基本上是一台只要你想得到的功能他幾乎都全包了,只要連上網路,透過自家設計非常完善的MusicCast App,馬上就能播放來自數位串流的各式音樂,包括Tidal、Spotify…網路電台、NAS,其還有藍芽、AirPlay,總之有了R-N803,想要怎樣聽音樂,就能怎樣聽。不熟網路?也沒關係,R-N803也有數位跟類比輸入、可以接CD唱盤、藍光機、或是電視當做訊號來源,還有FM/AM。
YAMAHA R-N803的外觀維持過去以往High End系列的經典造型,功能雖多,但設計安排井然有序,使用上相當直覺,螢幕顯示相關的資訊,身為純兩聲道發燒友,最讓我喜愛的就是右方的”PUER DIRECT”直通模式,只要按下,就能享受到最純淨的訊號路徑聆聽最高品質的音樂再生。
拉近一點看,面板為鋁金屬拉絲,這樣的價位還能如此高成本製作,螢幕下方有一些常用的按鍵,另外還有低音(BASS)、TREBLE(高音)、左右聲道平衡(BALANCE)、增強(LOUDNESS)等可調整,對於聲音的調整非常好用,更為得心應手,PURE DIRECT模式會直接跳過這些調整。
R-N803背面,擁有齊全的介面,推薦最簡單又最強大的接法就是接上電源線、喇叭線及網路線就搞定了,WiFi無線與接CD的RCA類比輸入是不一定需要的,數位輸入與類比輸入可接受其他如電視、藍光機、播放機等其他訊號來源。
R-N803系統連接示意。
別以為3萬多內在就沒好料,R-N803內在也是非常發燒,使用了客訂的大型EI變壓器提供充足的電源供應,八顆電晶體每聲道100W輸出,SABRE 9006AS 192 kHz / 24-bit DAC晶片,樹酯框架”Art Base”的本體基座。YAMAHA追求純淨音樂技術再生,稱之為ToP-ART,Total Purity Audio Reproduction Technology,使用左右對稱的線路設計,以最直接、最短的路徑追求最純淨的音質,樹酯框架”Art Base”,能吸收不必要的振動。
以這樣的價位,能有這樣的用料,也只有YAMAHA這樣的大廠才有規模經濟能做到了,若是一般的小廠,同樣的規格要賣5倍以上的價格是基本的。。
自動音場校正技術 YPAO™
YAPO,Yamaha Parametric Room Acoustic Optimizer這個技術通常用於Yamaha AV擴大機,R-N803居然也有,Yamaha真的是將所有牛肉一次全部都用在R-N803上,使用麥克風測量後可以進行音響系統聲音的優化,並且可以使用使用MusicCast App控制 YPAO 功能並顯示分析結果。*
超級好用的MusicCast App
High End音響進入網路串流後,不僅硬體重要,軟體更是重要,其所需要花的心思與人力更甚於硬體,MusicCast就是Yamaha主要的操控播放APP,實際使用後設計的相當完善與友善,所有的功能都在裡面了,而且還支援多房系統,試聽期間我透過MusicCast連接NAS與登入我的TIDAL帳號播放,偶爾也直接使用藍芽與Airplay播放,實在方便極了,MusicCast也有手機的版本可以使用。
透明清新,日系純淨風
試聽R-N803時,為了能瞭解其最高的聲音水準,我均使用”Pure Direct’方式來聆聽。R-N803的聲音走向非常明顯,相當透明,解析細節豐富,播放 “Susan Wong – Close to You”專輯,這是我存在NAS的DSD64音樂檔案,使用MusicCast連接讀取串流播放。這張專輯的風格正屬於小品清新的爵士流行風格,小編制與輕鬆的編曲聽起來格外讓人放鬆,Susan Wong的歌聲脫俗甜美,使用R-N803聽起來更是特別乾淨,鋼琴適時的點綴搭配、鼓聲的敲擊,營造出錄音現場的空間。
透亮的鋼琴、豐富的泛音
聆聽’Lang Lang – Memory”中特別加碼收錄的李斯特:升C小調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S.244(霍洛維茲改),郎朗曾在許多現場演出這首曲目,其熱情狂放充滿力道的彈奏,每次演出都讓聽眾讚嘆不已,然而不僅在快的地方,該慢、該靜的細膩之處,郎朗又能完全的感情詮釋出來,R-N803的鋼琴非常清澈透亮,泛音非常豐富。
解析能力高,音場空間龐大
聆聽爵士天后”Norah Jones – Come Away with Me”,這是她的首張專輯,演唱、歌曲、錄音俱佳,從此讓她登上天后的地位,成為高人氣的歌手,R-N803的解析能力很好,各個樂器,包括鋼琴、Double Bass、吉他、鼓與人聲的演出都能非常清楚的詮釋,音場空間龐大,音樂具有有穿透力,R-N803對於小品的音樂有種讓人可以放鬆悠閒享受的魔力。
速度反應快,明快風格再次顯現
使用TIDAL網路音樂串流聆聽”Camila Cabello – Camila”同名專輯,Camila單飛後的首張專輯,將個人特色完全發揮出來,其中第4首的Havana首波主打可是紅到不得了,到處都可聽得到,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出生於古巴的她,充滿活力、熱情與用不完的能量,R-N803的速度反應非常快,完全可以跟上這首歌的節奏,複雜的電子元素也都難不倒R-N803,不過R-N803的聲音密度與低頻基本上較為保守,在聽這首曲目時就略顯不足,此時就可以將”Pure Direct”關起,運用R-N803的EQ功能增加低頻(Bass)與能量(Loudness),調音非常方便。
YAMAHA R-N803網路擴大機焦點
● 超值、超值、還是超值: ,功能齊全、用料發燒滿滿。
● 只要接上喇叭就是一套系統。
● 除了沒有CD外,什麼播放方式都有了。(Airplay, 藍芽, 網路串流…)
● 具有EQ與空間優化功能。
● 超級好用的MusicCast App。
● 聲音特色: 日系風格,解析好、透明度高、3D空間音場。
● 搭配建議: 可搭配聲音較厚、密度較高的線材。
YAMAHA R-N803網路擴大機規格
輸出功率: 120W+120W/6Ω(20Hz~20kHz、0.038%THD)
網路 , 無線: DLNA, AirPlay, Wi-Fi, 藍牙
唱放Phono(MM), 光纖/同軸數位輸入, FM/AM電台,
超低音輸出, RCA類比輸入/輸出, USB輸入(讀取音樂檔案), 耳機輸出
支援解碼: 192kHz/24bit (WAV/FLAC/AIFF)、96kHz/24bit (ALAC)、 48kHz (MP3/WMA/MPEG-4 AAC)
5.6MHz/1bit(DSD)、2.8MHz/1bit(DSD)
重量: 11Kg
尺寸: 435 x 151 x 392 mm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2 08:05
{:6_126:} McIntosh 推出入門級黑膠唱盤 MT2 Precision Turntable
上月曾介紹了由 McIntosh 所推出的全新旗艦純數碼轉盤 MCT500 SACD / CD,除了數碼訊源外,產品幾乎涵蓋各個領域的 McIntosh,近年亦向模擬黑膠唱盤方面發展,並先後推出 MT10 及 MT5 黑膠唱盤。為了滿足入門用家,這次他們宣布即將推出全新 MT2 唱盤,價格約為 USD$4,000 美元。
全新 MT2 唱盤採用了 McIntosh 獨家線路,唱盤以皮帶作驅動,提供 33-1 / 3 和 45 轉,並設有一個動圈(MC)唱頭與動圈唱機的輸入,以及動磁(MM)的輸入完全兼容,至於唱臂則採用了鋁製作。
除此之外,MT2 採用了稱為 dynamically balanced polyoxymethylene ( POM ) 動態平衡固體黑色轉盤,可抵抗外部噪音及振動,實現精準播的放速度和精確度。
外觀方面,雖然受制於定價,MT2 沒有師兄們豪華的造型,但以玻璃面及綠光襯托下,加上同門一脈相承的旋紐,依然散發出 McIntosh 獨有的風情。其他規格方面,尺寸 17 - 13 / 16" ( 45.2cm ) x 5" ( 12.7cm ) ( 6" ( 15.2cm ) with dust cover ) x 17" ( 43.2cm ) ( W x H x D ),重量為 13.2 kg。
MT2 的出現,可說將 McIntosh 的唱盤價格更加大眾化,相信能吸引更多入門用家,而且廠方更提供原裝防塵罩,以這價位來說,McIntosh 迷應沒投訴吧?
資料來源:https://www.mcintoshlabs.com/products/turntables/MT2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18-3-12 19:00
{:6_126:} 正確是我的本色
KECES S125後級擴大機
可別以為體積這麼小,S125若不是功率一般,不然就是功能受限吧?錯,S125不僅功率強勁,而且功能十分豐富。它之所以名為S125,便是因為輸出功率達到每聲道125瓦/8歐姆,當阻抗降為4歐姆時,功率可達到幾乎是倍增的225瓦,可見電流輸出能力...<全文>( u-audio )
看到KECES S125,不禁讓我想起多年前曾用過好一段時間的Quad 909後級。Quad 909機殼的尺寸比例與其他器材大異其趣,別人都是標準寬度,機殼寬而扁,唯獨909是窄而高,對於置物空間有限的人來說,909更容易擺放。事實上,這樣的機殼比例早在1975年推出的Quad 405便開始採用,後來的606、707、909,到現今的Quad機種仍繼續沿用,而成了一種經典。KECES S125採用類似的箱體比例,當然不是模仿,而是認真考慮到消費者的使用情境與擺放條件,讓使用者能更有彈性地將S125放在任何狹小的空間,甚至是桌面上,進而組合出合用的系統,滿足各式各樣的需求。
還可橋接使用
要做出如此精巧的體積,又必須內含足夠的實用功率,KECES可說是煞費苦心。打開S125的機箱蓋,即可發現箱內能運用的容積其實比外觀看到的更少,因為左右兩側大型散熱鰭已佔去超過1/3空間,更別說還有中央一顆超大型的1KVA環形變壓器,以及靠近後方的40,000μf容值Nichicon音響等級濾波電容,幾乎把箱內空間吃乾抹淨。其餘的零件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或垂直,或倒立,把整個機箱填個滿滿滿。
可別以為體積這麼小,S125若不是功率一般,不然就是功能受限吧?錯,S125不僅功率強勁,而且功能十分豐富。它之所以名為S125,便是因為輸出功率達到每聲道125瓦/8歐姆,當阻抗降為4歐姆時,功率可達到幾乎是倍增的225瓦,可見電流輸出能力不俗。更方便的是,立體聲的S125還可橋接成單聲道機種使用,此時功率達到360瓦/8歐姆。要使用橋接時,須將S125背後的搖頭開關從Stereo(立體)切換到Bridged(橋接),然後右聲道輸出的正極接正,左聲道的正極接負即可。由於S125的寬度僅30公分,左、右聲道輸出端子的距離並不遠,因此橋接時一般喇叭線應該都搆得到。除了兼具橋接輸出外,S125也同時備有RCA單端輸入與XLR平衡輸入,可供連接的前端設備更為廣泛。
S125採用全鋁機箱,主結構是一片厚達4mm的鋁板彎成ㄩ字形,再鎖上背板、底板與上蓋,形成一個高強度的機箱體,加上它的體積小,抑制諧振的能力應該更好。此外,S125也備有完善的保護措施,包括電流過載保護電路與溫度感測裝置,當輸出過載、短路或溫度過高時便會啟動,藉此保護擴大機與喇叭的安全。
強弱收放自如
試聽時,搭配的前級不做第二人想,當然是自家的S3前級,兩者的寬度與深度一模一樣,只是高度不同,如果你的擺放空間真的很有限,是可以將S3與S125疊起來使用,不過我建議把S3放下面,讓S125在上面,有利於S125散熱。另外,S3也同樣兼具RCA單端輸出與XLR平衡輸出,因此試聽前要先決定用單端還是平衡連接。一般大家都認為平衡比單端好,但依我的經驗,試過才知道,因為各家器材設計不同,有些差異大,有些差異小,更何況你可能沒有同樣的線材,孰好孰優不能一概而論,還是多方嘗試比較好。
Dali CD Volume 4
幾經比對,我決定用平衡連接,因為在我的聆聽系統,用平衡時的音場層次感、分離度都明顯更好,結構也更清楚。至於訊源則是一台Windows 10筆記型電腦,透過USB線連接S3(S3也備有USB DAC功能)。喇叭則是我的Aurum Cantus Grand Harmony喇叭。試聽所用的參考軟體主要是「Dali CD Volume 4」,這是一張非常好用的測試片,所選的曲目不僅好聽,而且涵蓋各種音樂類型與錄音特色,包括古典、爵士、鄉村、電影配樂、流行,甚至是電子樂,可以藉以了解系統各方面的表現力。
S125最大的賣點是驅動力,用相對低的價格可得到足夠功率,這部分它確實表現不俗。像是第3軌瑞典流行民謠歌者Eivør的《Min Módir》一曲,當中有許多深沉的鼓聲、持續不斷的沉重低頻與迴盪不絕的殘響,而且音場刻意錄得很龐大,塑造歌曲的悠遠感。透過S3與S125的播放,我不僅聽到了開闊寬深的音場,鼓聲與演唱收放有著自然的吞吐感,最重要的是低頻沉穩低伸,音場下盤寬闊延展,確實把Grand Harmony是大喇叭的規模如實表現出來,不會小裡小氣或礙手礙腳,讓我可以很放鬆地聆聽,而且可以大聲播放,聲音依舊自在。
又如「Dali CD Volume 4」第2軌Tom Jones演唱的《Did Trouble Me》,除了大鼓的踩踏依然夠沉之外,當中諸如曼陀鈴、鈴鼓、鈸…等偏於高頻的樂器也能表現出自然的延伸,雖然不是明亮清脆的類型,但整體而言的頻段比例正確,所以不會有高頻不足的感覺。中頻部分則是恰到好處,可以感受到Tom Jones演唱實應有的胸腔共鳴感,讓歌聲顯得溫暖而誠摯。
正確的器材應有的本色
與S125相處這陣子下來,我發現很難去歸類S125是個什麼樣走向的後級,因為它就和S3前級一樣,屬於中性、均衡的類型,沒明顯個性,但該有的都不缺,不該有的也不會出現,就是規規矩矩、忠實簡要地表現音樂,不帶個人色彩。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聲音聽起來有點平淡,不夠精彩,但我覺得這才是一部正確的器材應有的本色,KECES憑藉這樣的原則設計一件件器材,讓使用者聽到正確的聲音,進而調整出正確的音色,最後便能聽到錄音的本質。
S125的優勢在於優異的驅動力與良好的頻段結構。S125每個頻段的速度都很一致,並不特別快,但絕不會衝,而且頻段分布正確,音場結構清晰有條理,一定會讓你聽到平順、流暢的聲音。此外,它的動態對比也在水準之上,強弱之間的起伏很線性,基本上就是一台「頭好壯壯」的擴大機。簡單地說,S125就像是一輛2000cc國民車,該有的性能與配備都有,在路上若遇到跑車挑釁,跟人尬車或許不會贏,但在高速公路上,你想超車也好,巡航也罷,都可任意為之無所顧慮,而且絕對可以載著你上山下海,輕鬆自在「凸」全台灣。
器材規格
KECES S125
型式: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125瓦/8歐姆×2,225瓦/4歐姆×2,橋接360瓦/8歐姆×1
THD:<0.004%
S/N比:113dB
輸入阻抗:38k歐姆
尺寸:300×133×220 mm(寬×高×深)
重量:1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