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22002 發表於 2019-10-26 07: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Co5ex40I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f-sTiG-ko


昨日去了人家府上客, 閒聊之間想起了當年流行過的法國老歌.
一些法文老歌在那個年代是一種風氣, 可以說是歐洲大陸的代表.C'est si Bon, C'est magnifique , La vi en rose等在當時很常聽到, 甚至改成了英版翻唱,
而中C'est si bon 由 Eartha Kitt (美國人) 唱出了當年的野性的性感 .
轉過來, 改成了Dean Martin 就是另一種風流, 而曲言中最後一句, 聞說是給朋友Frank Sinatra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WXAcCxV9M

這些法文老歌不少都有新人翻唱, 在jazz專輯, hifi 碟中或者會找得到
只是感覺和以前的都很不同了.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11 14:24

今早一起...
我真是有回到1940年代的香港感覺. 不知多少人家中的長輩經歷過? 如果有, 找他們問問.

雖不近, 也似了.


現在說豬肉貴. 如同當年一樣.

還好香港暫時未出現糧荒, 不然大家小心"特上精肉" 這種東西..... {:6_167:}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11 22:02

由6月至今, 5個月了
好多想聽的concert 去不成, 買了票的也去不成, 光是搞退票也被可惜的感覺蓋過了不原有的麻煩感.同樣地流行音樂派也說了一樣的東西 .
就算去得成, 場面也是冷清的. 有些人因為交通於是不來, 樂師也在上台時的一兩個眼色也可以令聽眾知道.
是不只一個受影響, 而是多方面的事.

{:6_194:}唉

我不知道大家看過最恐怖的演出是什麼 ,是有人唱錯歌, 彈錯音, 還是如何?
當年, 還是 冷戰的時代內, 鐵幕之後的紅色土地是另一個世界. 因為加上了文化冷戰的原故, 不同地方真的有不少樂團,
問題是...有些的水平真是連西方業餘的也不如. 不是人人如Kurt Sanderling, Kogan, Oistark 一樣 .
甚至明明是假的, 台後播錄音, 台上只有動作 (根本就看得出有錯的肢體動作) , 台下的人還是舉頭看, 在完結時起身拍掌.

再說舊少竹的當年日冶時代, 收音機內只有唱片錄音,有時是可能在街上找幾個會日文的人上去唱些日本小調 (老哥說她們都唱錯音了),
跑馬地根本沒有跑馬卻是有賽果 (也不是來自日本的東京競馬場), 沒人投注卻是說有派彩, 於是街上傅出某家戶有肉吃,
真是恐怖而謊誕不可言喻的一個地步.

學會一種語言和一種文字, 是可以更容易認識不同的文化,同時也在學文化的時候, 不要忘了有些詞語是帶有冒犯性.
時至今日, 有些由過去帶到今天的字詞, 是知道而不會用.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13 21:32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11-13 21:34 編輯

昨日一件事分成2件事進入我腦
1. 我讀過的的新亞書院成了保衛戰場
2. 我想起了64. 家中豆丁抓著我不讓我以任何理由和其他的老而不們過去 (又真是的, 要是我等途中崩殖真是苦了, 但話說在馬鞍山的那位很拼命)



今天原本想把收藏了70多年的 防空襲燈罩取出來給豆丁看, 結果因為太舊而粉碎了{:6_203:}
那個東西就是打 "防空カバー" 可以找到.就是在掛燈的上罩掛包裹黑布, 防止漏光 (很有效)
於是買了塊黑布掛上去. 豆丁看著燈光收窄覺很神奇.
今晚家畜來了作客時, 看了也不明白, 只是問,
打仗啊?


我的表情:

😒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18 13:5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wzaH2pEyU

腦裡只想到此曲.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22 22:35

這座建築物絕對是我的年代代表之一



是我陪豆丁學攝影時在4月拍下,
剛好, 不知為什麼上方的招牌破了, 露出底下的字

經歷過60年代的人一定知當時的問題 : 人口多, 食物不足,
有時還有把兒子賣掉換錢買糧食的事
生命麵飽是我家天天食的東西
在我當年跟著去美國, 去日本見學都有帶 , 而且是每次是一帶帶3條.

在60年代的外國, 工業機器生產的麵飽不是沒有,
不過美國的唔香, 日本的麵粉不是今天的水平而且有點黃, 粗口
是嘉頓的出品令外國人的感意外.


火鍋是最令我諗起日治時代的日子 ,
當時根本沒可煮餸的東西
一個崩鍋上有些熱水, 加入老哥弄來了少少鹽, 煮熟了一些番薯葉, 野菜葉之類的便是菜,
煮菜後水少了之後, 倒些分配的米碎弄了一個稀粥, 就是晚飯
因此, 我舍一直不打邊爐(對, 豆丁一直在抱怨. 而我也抱怨豆丁去打邊爐回家時一身肉臭味)
何況有錢的是應去上乘的館子 : 天香樓, 鹿鳴春, 太平餐館, 泉章居, 六國飯店等地用膳.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1-23 05:57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22 22:35
這座建築物絕對是我的年代代表之一




60年代其中一個最難忘記的是制水,雖然當年我在澳門
但也和香港相同要制水,現今年青一代甚至中年的人也未必感受過在街上排隊等水的苦況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1-23 09:29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11-23 09:36 編輯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1-23 05:57
60年代其中一個最難忘記的是制水,雖然當年我在澳門
但也和香港相同要制水,現今年青一代甚至中年的人也未 ...

甘講了, 切身明白六十年代的人, 當時至少是青年才明, 也就是今天已年近七十的一批。

今天在行上的四五十歲的, 是成長在那個七十年代, 佢地明乜?當時電視都已有彩色。 沒記錯是有細路因為扮矇面超人而受傷。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1-23 20:44

有危就有機!
60年代流行用鐵桶,因為制水,紅A公司乘勢推出膠水桶
亦因為膠水桶成功大賣令紅A公司發大財...................
80年代因為有愛滋病出現,令安全套全世界銷量從此大增
2003年因為沙士出現,令以往只有醫生才會使用口罩銷量大增千倍

HD_2 發表於 2019-12-29 21:01

{:1_249:}
頁: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年代, 我的黑膠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