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22002
發表於 2019-9-11 22:40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9-12 13:52 編輯
回 dc903兄
最近有一句話今晚真係如下文一樣入了我耳:
你地班後生仔唔知英治時代的黑暗,我英治時代已經見警察拉人上車/拖入後巷打。可能我和你們活在平衡宇宙的香港,你們見到的英治時代什麼也美好的,我啊公啊婆英治時代入醫院不但之簡陋沒空調, 俾姑娘惡丙的,定係你們戀英戀到傻.
知唔知我在今晚的飯局中忍笑忍到我死死下.
講的人以為我會認同, 故意就係俾佢對仔女聽.
話說,以上的文字我聽左N次, 差唔多好似係有人寫出來然後有堆人齊齊背左佢, 當一見後生少少的人就背出來再加少少自由創作, 仲連我上FB都有人用呢段文字. 讀到我都識背.
於是, 好了, 我飲杯茶, 食了塊 "卑鄙"月餅, 回 :
係啊, 當年你出世果時你果死鬼伯爺問我借左四百幾蚊的醫院茶水錢都未還.之後你個打靶仔在同你堆友仔搞搞震被警察捉到, 又係你個伯爺問我借左七百蚊連茶水錢保你出來.你第一份工仲用我呢個係大洋行辦事的契爺名做擔保先入到去, 無我你今日都唔知去左邊.你地今日嘅後生話英治時代成日被人問借茶水錢, 係唔係好黑暗?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9-12 17:35
以前(90年代前)政府醫院普通病房通通無冷氣,夏天入醫院生仔要自己帶定把扇撥(有風扇但不夠涼)
未有廉政公署(1974年)前更加要俾茶錢D阿嬸,否則冇水飲,冇乜冇物冇人理你..............
當年的很多工務員(穿制服的)更是收黑錢收到手軟......................
年青人(70後出世的)可能不知道當年香港(澳門也是)幾黑暗
kl122002
發表於 2019-9-12 19:09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9-12 17:35
以前(90年代前)政府醫院普通病房通通無冷氣,夏天入醫院生仔要自己帶定把扇撥(有風扇但不夠涼)
未有廉政公署 ...
何止70年代出生, 1960出生的在當年大叫著捉葛柏時也只是13歲.
要說得出英治時代的黑暗的人, 至少要1950年出生才可以. {:6_146:}
以前的醫院要靠空氣對流做到更換空氣的效果, 最佳例子是葛量洪醫院, 律敦治療養院 .
醫院, 療養院的環境不佳, 不是人人想去做工的地方, 所以人是特別的惡.
不過在今日, 你問返果代人有沒有貪過,
必定回你 "我知以前身邊有人甘做, 但我無做. "
信你至奇 ....
那個當年收我一百元茶水錢裝和維修電話的師傅, 因為知我出手大, 佢次次一收call 自動上門.
由未有老廉上到有了老廉才不敢收, 最後果幾次我塞佢錢塞到 "希望" 佢再來時賣怕, 之後叫個後生仔上門.
之前你不是很喜歡上我家門嗎? 現在怎麼不敢來了?{:6_132:}
有人見中環有寫字樓有冷氣以為好正, 其實只係窗口機,事實上還是要用風扇 . (即是門口有柱, 好似現在畢打行果種)
如果我印象沒錯,
第2代的寫字樓 (早年的於仁行(後來改了叫於仁大廈), 怡和大廈 (即今日的會德豐大廈位置) 這種) ,, 開始有中央冷氣, 但只冷不暖, 冬天時要開窗, 也因此舊少少的商廈是可以打開窗
後來換成了恆溫才是今日的 "冷氣"(如康樂大廈)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9-12 20:41
60年代我仍然在澳門,當年(就計1969年或以前)全澳門只有新馬路大豐銀行是有冷氣的地方(部份戲院內亦有)
當年新馬路所有鋪頭,所有食店皆沒有冷氣,有冷氣的餐廳寥寥可數(非一般人消費得起)
平民家居有冷氣的更是"身份的象徵",很多人家中甚至電風扇也欠奉(60年代一把座檯電風扇也要幾十元)
當年夏天流行在床上鋪騰蓆竹蓆,油甘子葉的枕頭,拿把葵扇撥撥下就睡覺了........................
以前夏天(尤其是未有電視機年代)街坊們流行黃昏後落街或公園"乘涼",但這種埸面已經消失半世紀了.......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9-12 21:15
50年代的攝影雜誌...................
dc903
發表於 2019-9-12 23:03
kl122002 發表於 2019-9-11 22:40
回 dc903兄
最近有一句話今晚真係如下文一樣入了我耳:
我老闆(已80有2)
佢近月日日看新聞
喜看打鬥場面
喜高聲談論後生
如何不濟
如何想唔做(工)就有樓住
......
以前殖民地d鬼佬點樣差法
日本仔打仗時如何無血性
死好多人....
但我就未曾聽過佢說
大躍進點慘
反左派右派地主1949後怎境況
文化大革命更從不說
這或是當下兩極化之端倪
你有你追討(公義先啦,唔講公平自由博愛啦)
佢有佢發財(唔通仲講總理鞋穿3年果套!)
kl122002
發表於 2019-9-13 00:57
dc903 發表於 2019-9-12 23:03
我老闆(已80有2)
佢近月日日看新聞
喜看打鬥場面
哈,
你要感到好運, 因為我不是你老世或老爹
不然, 我會要求你每天給我把世界各地的大報過, 早餐時抽問
這個是我在當學徙時學的, 因為幾位英國老世會忽然問你的見解 , 不是吹牛, 下面是我當時必須天天看的: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ew York Times,The Times, The Daily Telegraph,Financial Times,
另外因為會日文, 所以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也是我要讀的
本地的主看星島 , 華僑日報, 信報, 香港時報,
現在只看生果和大俠小說赧.
對, 昔日都是在早上5時等報紙.
外國報紙要空運到港. 是因為有時差問題, 所以在香港得知的外國新聞不一定是最快, 要急就要去大東電報局問主公司打份當地大事的簡章.
而日本因為是時差中最少, 所以不讀不行.
現在和以前不同了, 手機可以即時看, 沒了地域和時差, 真是方便
報紙有好有壞, 不同的報紙會告訢你另一方看不到的分析
如果去買4份, 發現大家的內容不相上下, 那麼那4份不如不讀好了.
大躍進, 文革 都是悲劇.
當年不少人拼死都要來香港, 不少人都說 "深夜游水游到看見光的地方就對了" , 又或者 "爬過山, 當你看到山下萬家燈火的一刻, 你知道安全了"
說話的人有不少, 但不是每一個都可以來到香港, 只有來到, 安全了的人才說得出上面的話.香港還有水水華山救親的事.
是悲劇, 但因為是悲劇, 就更不得不好好地記著.
kl122002
發表於 2019-9-13 06:45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9-12 21:15
50年代的攝影雜誌...................
以前的攝影雜誌出過不少大師.可皆因為有蟲害, 我沒有留下任何一本.
有人以為我在hifi上花很多錢, 事實上在攝影才是.攝影用的菲林, 沖藥, 相紙是消耗品
Kodak, Ilford, 內地的耗材都用過, Ilford好看也當然貴了, 但Kodak 真是可以泛用, 感覺很好.
現在這都是回憶了.
kl122002
發表於 2019-9-13 07:10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9-12 20:41
60年代我仍然在澳門,當年(就計1969年或以前)全澳門只有新馬路大豐銀行是有冷氣的地方(部份戲院內亦有)
當年 ...
舊式冷氣呢樣野, 有過, 卻不是覺好用
以前的冷氣是裝在地面位置, 所以你見一些舊少少的大廈那個冷氣機開口就是在地面. 吹到腳痛, 又吸塵, 不用又不行, 而且很吵.
還是新式裝在上面的最好用. 日本的也出得平過歐洲機好多.
當時還有場石油危機 (好彩是在冬天) , 1973年有燈火管制, 行夏令制, 仲有股災,
於是我家在晚上工作時是點大光燈, 人家還好奇為何我的書房如此晚晚光亮.
話說灣仔太源街(在樓梯底)和油麻地安昌兩家都悄悄地結了業, 真可惜.
CDROMRW
發表於 2019-9-13 10:47
dc903
一般來說 跑車音響攝影... 是花錢玩意.
男人一定有嗜好嘅!唔喺咁好嘅 嫖(可家破)、賭(可敗家)、飲(可亂性)、吹(可人亡)
現代好D嘅實中一瓣 車、音響、攝影、手錶..... 安全好多{:6_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