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fang
發表於 2013-5-4 02:24
t1174 發表於 2013-5-4 0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咁"被迷惑的一眾", 又不是只有PORTABLE 先有WOR.
反而是, 多少現代現音響, 因為多方面因素, PORTABLE 好多 ...
甘其實就算其他興趣都有部份這種人既... 心態問題
不過我覺得音響來講portable head-fi 特別多和越來越多..不過多數在其他forum, 只能說無眼睇
當然亦有人只是"炸彈"可以拎出街威所以先玩,
這些人點玩是無所謂, 但很多時侯會把錯誤資訊帶給新手...
我自己也是由portable 慢慢學起的, 這些毒藥實在見不少
eyebyeye
發表於 2013-5-4 10:56
t1174 發表於 2013-5-3 2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說真,cm 要萬萬聲tim.
家用同portable 其實是notebook 同 desktop 之比之嘛,因環境使用而行,點解要比過 ...
Laptop / Desktop PC祗是表面化而非深層次「質」的分別,以此作比喻,似乎有點不太對題。哈哈!{:1_253:}
如小弟前面所說,玩耳機或喇叭系統都可以達至HiFi(High Fidelity高保真),而所為Head-Fi便是玩耳機系統HiFi的專用代名詞。而入耳式或全封閉式耳筒帶有不自然、吵耳、甚至轟鳴的缺憾是物理特性使然,已是業內不争的事實,也是無法步入High End高保真境界的絆腳石。乜叫做自然、像真?你去音樂廳、有現場unplug Jazz band演奏的餐廳,甚至在有人玩音樂的高級酒店大堂聽聽便會明白。君不見世界上評價最高的Stax-SR009、AUDEZ'E LCD-3、Sennheiser HD800、HeAudio Jade、Byerdynamic T1、Hifiman HE6等等耳機都是半開放或全開放式的嗎?難道全部都是巧合?
可能你會問,為何有些portable耳筒可以賣到咁貴(例如Beyer的T5p,利申:我正在用的是Beyer T1)?其實答案好簡單,就是「品牌效應」及「宣傳功效」。其實我祗想告訴新進們,portable耳機的聲音作一般使用全無問題,而且有很好的方便效益,但並非玩head-Fi正途,不宜受市場迷惑而浪費大量金錢及時間,交少d學費而已。
eyebyeye
發表於 2013-5-4 11:56
t1174 發表於 2013-5-4 0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咁"被迷惑的一眾", 又不是只有PORTABLE 先有WOR.
反而是, 多少現代現音響, 因為多方面因素, PORTABLE 好多 ...
T1174兄說的「聽力」,應該是在說「HiFi聽力」,而非一般人的「聽覺能力」吧。
的確,「聽覺能力」是天生的,那是人類可以聽到最弱及最强音量、最低及最高頻率的動態范圍,而且「聽覺能力」會隨年齡漸漸衰減。但「HiFi聽力」卻不是天生,而是可經過訓練、學習及實踐培養出來的。例如何謂真聲、假聲,何謂五音平衡,何謂音質、聲場及動態優劣,必須從實際生活中多點體現,從而提高自身對聲音的敏銳觸覺及對音樂的理解力。缺乏了「HiFi聽力」的玩者,祗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唔知乜o野係o岩,乜o野係唔o岩。
whitefang
發表於 2013-5-4 12:16
eyebyeye 發表於 2013-5-4 1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aptop / Desktop PC祗是表面化而非深層次「質」的分別,以此作比喻,似乎有點不太對題。哈哈! ...
封閉式不代表Portable
"評價最高"的耳機當中也有封閉式的如L3000, R10, TH900
如果講"物理特性使然"膽機也存在先天缺憾..
正如所謂的solid state=冷聲,cas=數碼聲等等的觀點近年都已被推翻
現時技術日新月異, 一切皆有可能, 最好還是保持open minded, 不要去"睇死"某一樣東西
nicknick
發表於 2013-5-4 20:37
睇到幾位前輩豐富的分享,非常精采!水準之高真是令小弟獲益良多,亦令這post變得更高可讀性,我相信也幫助了不少我輩入門者,小弟仍在吸收及思考中。 {:8_387:}
nicknick
發表於 2013-5-4 20:45
whitefang 發表於 2013-5-4 1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封閉式不代表Portable
"評價最高"的耳機當中也有封閉式的如L3000, R10, TH900
如果講"物理特性使然"膽機 ...
小弟也同意玩hifi尤其需要open mind,實在太多的知識涉及其中,更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很難有人飯飯都了解得全面。我估計越認識得多的前輩,會更謙虚了解到自己認識得太少;最偉大的科學家們也有這特質。
nicknick
發表於 2013-5-4 21:00
eyebyeye 發表於 2013-5-3 2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随身聽耳筒由於需應用於嘈吵的戶外,強勁隔聲要求是必需的,故多以入耳式或全封閉式耳筒行之,但這類耳機 ...
從eye兄的分享中,小弟感受到eye兄對hifi/head-fi的定義(要求)早就放在最高保真的還原,以不能妥協的原音為目標,玩得非高認真與高水準。從這角度去理解,我開始明白到eye兄的意思,及為何認為封閉式/入耳式不是最好的選擇。甚至語重心長,不想入門者原地踏步花錢交學費。有趣的是,年青人又總是不聽老人言,硬是要從碰釘之過程累積經驗學習成長,兩代的理解很多時各有不同的角度,有點可惜,不過回望自己年青時也是這樣,這也是年青人活力可愛的一面,也偶有創意突破,我也學習欣賞。
nicknick
發表於 2013-5-4 21:22
t1174 發表於 2013-5-3 2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說真,cm 要萬萬聲tim.
家用同portable 其實是notebook 同 desktop 之比之嘛,因環境使用而行,點解要比過 ...
我喜歡這個比喻,或直接地說是為了滿足兩種不同的需要。
我的確想每天座公車上班下班時能聽歌鬆一鬆,減輕工作的壓力,在這環境下封閉式或入耳式是比較合理的選擇,回到家,若沒有小朋友等干擾或不怕家人被我所干擾,用半封閉或開放式,應該較易得到更好的效果。
問題可能在於我是否太過貪心,又想便攜,又想在家用時都達到高品質播放的效果,變成兩邊不討好? 或者從另一角度問自己,既然只是在公車輕鬆聽聽音樂,何必還要求到高度還原的hifi標準?或者問,我對head-fi的發燒到達何種程度,是否堅持hifi高保真的標準才能過關?這樣的話,根本不能接受在公車聽distorted的聲音,回家才聽吧!
唔...... 我還未夠發燒,我暫時仍是想在公車輕鬆聽聽音樂的地步而已,罪過罪過! {:6_179:}
正如whitefand兄所說,很多時都是由portable開始,然後發展、成長、交學費..... 正合我這個想開始的小朋友。 {:6_176:}
c.m.
發表於 2013-5-4 22:56
nicknick 發表於 2013-5-4 21: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喜歡這個比喻,或直接地說是為了滿足兩種不同的需要。
我的確想每天座公車上班下班時能聽歌鬆一鬆,減 ...
小弟也是想在公車輕鬆聽聽音樂的一群{:6_210:}
耳機只用入耳式。
回家要聽就聽Hi-Fi,不過都好多外因開唔到機{:9_418:}
老婆要睇電視、呀囡要溫書,冇法屋企細,一家人大家就就{:6_237:}
johnmo
發表於 2013-5-4 23:13
本帖最後由 johnmo 於 2013-5-4 23:18 編輯
入耳式或全封閉式耳筒的聲音可以到什麼地步,還要看物主怎樣玩
若以portable gear來將就,多數吃力不討好,僅此而已
耳機系統的樽頸與其分什麼入耳式/封閉式/開放式, 耳機線 & 耳擴才是更大難題 (要到合格線是不難,但要取得小弟心目中的高分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