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an
發表於 2012-9-21 06:30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亦譯為《博伊倫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是德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樂作品。亦是二十世紀其中一首最為人所認識的古典音樂作品,尤其是它的開場/終曲)《哦 命運女神》最為膾炙人口,在電視、電影、廣告及萬維網中經常出現。奧夫在創作的技法上,運用最簡單的旋律素材、強烈吃重的節奏,將沒有任何發展與變樣的樂句大量的反反覆復,在看似單調乏味的手法上,營造出源源不斷的能量,挑動現代聽眾的情緒。德國的電子音樂團體「謎」(Enigma)曾在《Gravity of Love》這首歌之中混音了《布蘭詩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EllLECo4OM
http://blog.udn.com/felixchang/3832179
卡爾•奧爾夫的《布蘭詩歌》
卡爾•奧爾夫在1935年發現了《布蘭詩歌》,並在1935-1936年期間,對其中的24首進行了譜曲。由此誕生了一部全新的作品,尤其是在奧爾夫的作品誕生期間,世界上還無人對這部原始的中世紀旋律進行改編。
1937年6月8日,奧爾夫的作品在法蘭克福歌劇院進行了首演。
奧爾夫將他的作品劃分為3段:
• Primo vere, Uf dem Anger(春之蘇醒,愛)
• In taberna(熱鬧的狂歡)
• Cour d'amour und Blanziflor et Helena(兩個年輕人的靠近,愛神維納斯))
按照計劃,這部作品由合唱團演唱,表達對於掌管人類命運的命運女神(Fortuna)的敬意。
除了《布蘭詩歌》外,奧爾夫還創作了另外兩套作品:《卡圖利詩集》(Catulli Carmina)及《亞霍洛狄堤的勝利》(Trionfo di Afrodite),合稱為「三部曲」(Trionfi)。然而後兩首的知名度及演出次數遠遠落後於《布蘭詩歌》。
PP-HK
發表於 2012-9-21 09:24
Just found another legendary performance: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20 18:44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你既版本同呢個有什麼分別?
http://store.acousticsounds.com/images/large/ALSC_2446Q__11047__01152009112719-7452.jpg
moomoo
發表於 2012-9-21 12:15
回復 182# PP-HK
佢果隻是頭抽{:6_174:}
moomoo
發表於 2012-9-21 12:57
http://i1262.photobucket.com/albums/ii618/moomooro135/Snapbucket/5B0A8120_zps35ec3927.jpg?t=1348202720得哩幾隻咋仲老人痴呆一隻買左三個版本{:6_176:} 回復 173# audionewhand
moomoo
發表於 2012-9-21 13:00
回復 166# audionewhand
http://i1262.photobucket.com/albums/ii618/moomooro135/Snapbucket/EC3BDAE4_zps05fcb03f.jpg?t=1348202769
搵唔反隻西毒,唔知去左邊{:6_137:}
PP-HK
發表於 2012-9-21 13:43
回復PP-HK
佢果隻是頭抽
moomoo 發表於 2012-9-21 12:15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毛大師, 咁我又欏友撞棍喎, 入到果隻。{:8_389:}
ckw3031
發表於 2012-9-21 16:50
回復audionewhand
搵唔反隻西毒,唔知去左邊
moomoo 發表於 2012-9-21 13:00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係咪比D豬朋狗友借咗一去冇回頭呀-{:1_262:}
cdfan
發表於 2012-9-22 09:43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fVqLDgUGeQ&feature=related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Peter Ilyitch,1840-1893)是俄國最有名的作曲家,從小就對音樂很有興趣 ,喜愛學鋼琴和作曲,但卻遭他的父親反對,被送到法學院唸書,希望他做個律師。柴可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後,在法院工作,但他並沒有忘記他的理想。1863年,二十二歲的柴可夫斯基下定決心辭去司法部工作,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選修音樂課程。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優異的成績自音樂學院畢業,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尼可拉‧魯賓斯坦(Nicolas Rubinstein)---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邀請他在該音樂學院教授和聲學,柴可夫斯基便開始了他的教學與創作生涯。雖然在音樂方面具有曠世才華,但他的個性優柔寡斷,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人際關係,不接受群眾,也不為其他人所接受,所以被評為一個「怪人」。
1869年,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作他最著名的管弦樂幻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1874年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原本柴可夫斯基打算在此曲完成後把它獻給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但這作品卻飽受魯賓斯坦的批評,柴可夫斯基便把它轉獻給李斯特的女婿---畢羅。柴可夫斯基早期的作曲生涯並不如意,不論在經濟、社交或感情方面都受到打擊,使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困擾。幸好,這時有一位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十分欣賞柴可夫斯基的才華 ,每年對他提供三千元的資助,解決了柴可夫斯基經濟上的困難。從此,他們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書信交往。1878年第四號交響曲在尼可拉‧魯賓斯坦指揮下初奏;1879年歌劇《尤金‧奧尼根 Eugene Onegin》在莫斯科上演,都得到相當成功。自此柴可夫斯基的聲望開始日漸提升。1881年,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逝世。次年,柴可夫斯基以《A小調三重奏》〈op.50〉獻給魯賓斯坦。
柴可夫斯基憂鬱孤獨的性格,導致他的音樂時常帶有悲觀的色彩,故有「悲愴音樂家」的稱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線條流暢而多變,加上他對樂器的運用有超凡的觸覺, 使他的作品能更鮮明地刻劃出他要表現的角色或想表達感情。同時,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俄羅斯的民族特色。所作的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突破 了傳統的舞劇音樂程式,使音樂更能表達劇情。柴可夫斯基作品數量龐大, 如:8 齣歌劇(包括《尤金‧奧尼根 Eugene Onegin》和《黑桃皇后 Pique Dame》等)、三齣芭蕾舞劇、七 首交響曲、管弦樂幻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其他室樂、合唱歌曲等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22 10:51
Please give me some time to find more......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20 18:46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低調靚聲版!{:1_351:}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22 10:52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fVqLDgUGeQ&feature=related
柴可夫斯基(T ...
cdfan 發表於 2012-9-22 09:43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Must-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