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w3031 發表於 2012-9-18 18:54

Worth watching: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8 18:45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Oh.... it is really good. Thx for sharing.

iamsocheap 發表於 2012-9-18 19:40

Worth watching: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8 18:45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wow, thanks for the link! That's great.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8 19:45

On Biz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F74gOxUNeA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8 19:49

Verdi, La Traviat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AXAs03xsI8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8 19:54

Ode to Jo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bJcQYVtZMo

cdfan 發表於 2012-9-18 21:53

http://www.post76.com/discuss/viewthread.php?tid=132404&pid=2140056&page=3&extra=#pid2140056

多謝提醒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8 22:27

多謝師兄評分!

cdfan 發表於 2012-9-19 05:54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D mo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08izmpPy0s

孟德爾松的這首《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22年,
呈獻於孟德爾松當時的老師里茨,當時孟德爾松13歲。
此曲手稿1951年由曼紐因在孟德爾松家中發現,共3個樂章:
1.快板,D小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先由樂隊呈示,第一小提琴充滿感情地呈示F大調經過部開始句,
第一主題再現,以A大調結束經過部後,主奏小提琴加入,
第二主題由主奏小提琴以F大調演奏。發展部以樂隊處理第一主題始,主奏小提琴加入後,
轉向D小調。再現部先是第一主題再現,主奏小提琴再現第二主題,
絃樂合奏的第一主題動機以對位形態與之交織。最後以合奏第一主題而結束。
2.行板,D大調,自由的變奏曲式。第一小提琴先奏富抒情味的主題,變奏處理後,
主奏小提琴的華彩加入,轉入降B大調,小提琴奏三連音符。主奏小提琴的旋律由各種樂器處理後,
進入小提琴的華彩,弦樂發展而形成高潮,這一樂章不間斷,直接進入第三樂章。
3.快板,D小調,奏鳴曲式,由主奏小提琴奏充滿活力的第一主題,經過部後,
第二主題由第一小提琴以F大調呈現,兩個主題交織,出現華彩。
發展部以主奏小提琴的華彩始,再開始處理第一主題。在經短暫模仿後,低音絃樂處理主題動機,
主奏小提琴奏這一主題,進入再現部。再現部第二主題以D小調再現,
結尾以第一主題為基礎,簡潔有力。
BRUCH Scottish Fantasy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NlNyeA1K0Q

cdfan 發表於 2012-9-19 05:55

本CD由两部分组成,1-11首为《Noye's Fludde诺亚方舟》,11-15为《The Golden Vanity金色梳妆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wy0xVW5JiE

《诺亚方舟》;是Britten布里顿所作的独幕歌剧,oP.59,脚本取自切斯特奇迹剧,描写诺亚洪水的故事,1958年首演于奥尔福德教堂(参加奥尔德堡音乐节)。用成人合唱和儿童合唱,室内乐队和儿童交响乐队,刚开始用于教堂演出,观众一起唱传统的赞美诗,后用于独立的演出,这部神剧,在儿童的演唱下清新动人,这张唱片也是录音的佳作;音场同样有深度与宽广度,仔细分辨,可分辨出舞台上上帝、诺亚和孩子们的不同位置,及舞台上细微的动作声响,美国TAS评为最佳名片。

这张唱片上另有一个曲目是《The Golden Vanity金色梳妆台》。这张唱片是著名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的杰作。

录音:这是舞台感最动人的61年录音,结像和定位可称一绝,就连人物的高度也有幻真的表现,深度又是一绝。一群群的孩子由后台操到台前(第五段),那种由远至近,又由近至远的舞台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为历史之最。最后群童飞奔台前那种台动地摇的动态表现又是一绝。故称三绝,世间少见。
  
此《诺亚方舟》CD唱片入选刘汉盛榜单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

入选原因:
本来我不想选这张CD入榜,因为这张CD已经介绍过许多次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它好。可是,选了再选,我还是觉得没有一张能够比得上「诺亚方舟」的音场表现。不得已,还是将它选入榜中。当然,它的好是全部都好,不是只好在音场而已,只不过我将音场凸显而已。「诺亚方舟」的音场有多大呢?就像现场一样大,假若您的喇叭越大,就越能体会我这句话的意思。它的声势有多惊人呢?雄厚的低频段滚滚而来。它的音场深浅高低呢?上帝高高在上,舞台上还有几种不同层次的高度。

难关:
一开始弦乐群的录音就好得不得了,音质音色与质感都非常正确。假若您没有感受到低频段特别的雄厚饱满,那也就不会感受到上帝与一些角色歌声的饱满。此时,音场的气势也就消风失重了。小孩的声音非常甜美而且形体不大,如果比例不对也完了。演员在舞台上走动跑动的脚步振动与现场感非常好,如果低频的振动只有薄薄的,那也不对。第五轨鼓声够雄壮吗?音场够深够高吗?终归一句:如果您不觉得这张CD的录音具有非比寻常的雄壮饱满、非比寻常的乐器质感、以及非比寻常的音质与音色,那么,一切都错了。

cdfan 發表於 2012-9-19 05:55

Rachmaninov拉赫曼尼諾夫Piano Concerto No.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Ud_wGMXRnQ&feature=fvsr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協奏曲在劇中只出現第一同第三樂章而第二章沒有演奏所以在第一樂的高潮一下去到第三樂章的高潮因此變得大部份時間樂曲都相當激情同澎湃

音樂: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A Min. Op. 43 Vari. #18

作曲:Sergi Rachmaninov

女主角:Jane Seymour

Somewhere in Time 是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電影之一。

除了配樂優美動人, 於日光斜照之下的那一幕的 Jane Seymour,除了「驚為天人」之外,實在找不出更貼切的形容詞!


Cheers!
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推介古典CD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