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an 發表於 2012-9-19 05:56

Kirill Kondrashin孔德拉辛 的德伏札克第九號交響曲名盤

Kirill Kondrashin (1914-1981)與名門維也納愛樂 (VPO)的德伏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是Decca首批成功的數碼錄音之一,至今影響力不減。這是個理性、自然的詮釋,Kondrashin 不以強烈的節奏取勝,不刻意營造緊張感,從首樂章一路聽來,演奏從容不迫, Kondrashin 把高潮安排在終樂章,並讓VPO拿手的法國號在這裡有了很好的發揮。

這個錄音完成於1979年9月17日到19日,錄音地點在維也納的Sofiensaal大廳。效果相當好,細部層次分明。Decca早年的正價版封面在國際版目錄已成絕響,1991年在Ovation系列再版,Eclipse系列也有繼續發行。話說 Kondrashin 在Decca為許多名家搭配協奏曲 (如 Ashkenazy),僅留下這張自己當主角的唱片。英國《企鵝唱片指南》給予此錄音極高的評價。
為北德陣亡的大師...
 
1981 年,漢堡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 NDR ) 首席指揮 鄧許泰特 ( Tennstedt, 1926 - 1998 ) 率團巡迴歐洲,預定演出地點有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和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 ),安排曲目包括馬勒第一號交響曲、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阿格麗希獨奏)...等,但 3 月 6 日結束巴黎演出後,鄧許泰特和樂團發生嚴重爭執 ( 原因我不知道,有人可以告訴我嗎?),鄧許泰特憤而離去,NDR 緊急找指揮家孔德拉辛協助完成 3 月 7 日於阿姆斯特丹的演出...,但音樂會後孔德拉辛竟因心臟病發而去逝...,他最後指揮的作品是: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師全紀錄
 
這兒有位日本先生整理出孔德拉辛的生平及錄音全紀錄,請先去看看再接著看下文吧!
( http://www.geocities.co.jp/MusicHall-Horn/1105/kirill-kondrashin.htm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德拉辛印象
 
我的「孔德拉辛印象」皆源自他的錄音 ( 對其他大師的印象又何妨不是... ),孔德拉辛最為人所稱道的唱片包括 :
 
李斯特第一、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 李希特獨奏 / LSO, PHILIPS);
拉赫曼尼諾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Janis 獨奏 / 莫斯科愛樂, Mercury);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范克萊邦 獨奏 / 空中交響樂團, RCA);
普羅可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Janis 獨奏 / 莫斯科愛樂, Mercury);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范克萊邦 獨奏 / 空中交響樂團, RCA)( 阿格麗希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蕭斯塔高維契交響曲全集;
德弗乍克的第九號交響曲 ( VPO / DECCA )等...;
 
在此,讓我們看看孔德拉辛的生平 ---
 
1912 - 1957 年
 
孔德拉辛 1912 年出生於莫斯科,1931 - 1936 年間就讀莫斯科音樂院,1938 - 1942 年任列寧格勒 Maly 劇院指揮,1943 - 1956 年任故鄉莫斯科大劇院的常任指揮 ( 或許因為他早期的職務皆在劇院內,因此造就他成為一位極受歡迎的協奏曲指揮家...);孔德拉辛在 1938 年 ( 24 歲)曾指揮列寧格勒愛樂,並得到全蘇聯指揮大賽的獎項,在 1942 年 ( 28 歲) 指揮蕭斯塔高維契的第一號交響曲( 此舉引起蕭斯塔高維契的注意),1947 年得到史達林勳章,1949 年首次隨團出國( 到訪布達佩斯、布拉格及華沙等地),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即將成為歐美最廣為人知的俄國指揮家...。
 
1958 - 1978 年
 
1958 年蘇聯舉辦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冠軍由美國鋼琴家范克萊邦獲得,時值美蘇冷戰,年輕的范克萊邦頓時成為民族英雄...,而決賽時担任樂團指揮的孔德拉辛( 44 歲 )也隨之獲益 --- 他隨范克萊邦回到美國,為少年英雄將決賽時彈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搬到美國再指揮一次...( 讓美國人再爽一次...),孔德拉辛是冷戰後第一位到訪美國的蘇聯指揮家...,同年,他在芝加哥抒情歌劇院完成生平最後一場歌劇演出 ( 曲目是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孔德拉辛赴美和范克萊邦合作的柴可夫斯基和拉赫曼尼諾夫留有錄音,短時間内便賣了一百多萬張...,LP 啦!】
 
1959 年,孔德拉辛陪同鋼琴家李希特首次造訪倫敦,隔年孔德拉辛就任莫斯科愛樂總監,這個職務他一待就是十七年 ( 1960 - 1976 )...,年輕的莫斯科愛樂也因而成為俄境最好的樂團之一。
 
1961 年孔德拉辛和李希特到倫敦演出 ( 於是我們有了 PHILIPS 那套李斯特第一、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名盤),那年他還為蕭斯塔高維契封存 35 年的第四號交響曲做首演,演出那天蕭斯塔高維契親臨現場,此舉也造就他倆終生的情誼...,1962 年蕭斯塔高維契第 13 號交響曲首演便交給孔德拉辛負責。       

        孔德拉辛與鋼琴家 Janis 演出後的合影
 
1966 年是孔德拉辛得意的一年,那年他受邀参加柏林音樂祭(對不起,按日文翻的,搞不清楚是那個慶典...),與卡拉揚、馬捷爾共同指揮柏林愛樂...,同年孔德拉辛還担任全蘇聯指揮大賽的裁判長一職;1967 年 4 月,孔德拉辛率莫斯科愛樂首次訪問日本,演出曲目包括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是本曲在日本的首演呢!
 
1970 年恰逢貝多芬 200 歲冥誕,這年孔德拉辛夥同鋼琴家吉利爾斯和莫斯科愛樂演出樂聖貝多芬包括交響曲、協奏曲和管弦樂作品在內的主要作品...,此時孔德拉辛被發現有心臟和耳朵方面的疾病。
 
1975 年,61 歲的孔德拉辛由莫斯科愛樂總監一職引退,但有外力( 應是政治力) 阻止他担任 USSR 指揮及音樂院教授...( 1976 年 8 月蕭斯塔高維契去逝),孔德拉辛出國公演的日數也被刪減...,甚至連 1976 年莫斯科愛樂的音樂節他也未受到邀請...。       

        孔德拉辛唱片內頁的有趣照片:這兒有三位蘇聯大鋼琴家,左方是吉利爾斯,右方是 Janis,中間那位頭髮吹的高高的您猜是何許人?答案是 --- 年輕的阿胥肯納吉...。
 
1978 年 12 月,孔德拉辛利用客席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之便...尋求政治庇護...成功,蘇聯隨即將孔德拉辛在俄境除名,並停止他之前所有錄音的發行...,孔德拉辛 --- 俄國名譽的名字,但西方卻有無數觀眾期待他的演出。
 
1979 - 1981 年
 
我找不到孔德拉辛生涯最後階段的演出全紀錄,只知道人在西方的孔德拉辛經常客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1980 年 1 月孔德拉辛再次赴日客席 NHK 交響樂團...,1981 年 3 月 7 日接替鄧許泰特與 NDR 在阿姆斯特丹演出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後,隔日被傭人發現...因心臟病病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的藝術
 
投奔自由後的孔德拉辛演出曲目可謂海闊天空...,可盡情指揮他喜歡的馬勒、布列頓、布魯克納等作曲家的作品( 這些作品演出次數過去受到蘇聯當局的嚴格限制...),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孔德拉辛為我們留下其他俄系指揮家鮮能聽聞的曲目錄音,是認識他指揮藝術的重要依據...。
 
孔德拉辛和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為 PHILIPS 留下不少錄音,與頁首那些早已入列名盤之林的唱片相較,我覺得大家應更珍視孔德拉辛投奔自由到逝世為止間的錄音,這些錄音大多是音樂會現場的同步收音,短短三年內孔德拉辛為我們留下的唱片有 ---
 
為 PHILIPS 與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的錄音: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鮑羅定第二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第一號和第二號交響曲
義大利作曲家卡塞拉( Casella, 1883 - 1947 )的管弦作品 Paganiniana (op. 65 )
法朗克 D 小調交響曲
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尼爾森 ( Nielsen )第五號交響曲
拉威爾的圓舞曲 ( La Valse )和左手鋼琴協奏曲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管弦樂作品“天方夜譚”、
 
為 PHILIPS 與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的錄音:
蕭斯塔高維契第 13 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阿格麗希)
 
為 DECCA 與 維也納愛樂 的錄音: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 鄭京和 )
德弗乍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此外,孔德拉辛還張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現場錄音 (齊瑪曼 / 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這張唱片由 DG 發行...。
 
怎樣,曲目的多元性有沒有令您驚艷?下次在唱片行看到這些唱片,別忘了帶個幾張回家...。
 
我個人覺得孔德拉辛除能讓這些西方樂團自然謳歌外,還多了份偏硬的張力...,這或許是他意識力的表現...,孔德拉辛自己說過他曾担心西方樂團會不習慣他對音樂的專制,但後來他反倒覺得西方樂團的團員喜歡接受個性強烈的指揮,對他的意圖十分專注且積極的予以回應...,如果您聽膩音色美好但內容平順無奇的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錄音 (沒錯,特別是海汀克指揮該團的錄音),那麼聽聽孔德拉辛指揮的版本,您將對這支樂團有更高的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孔德拉辛為名的指揮大賽
 
在結束本文前,您一定要知道在荷蘭有一個以孔德拉辛為名的指揮大賽...,為什麼一定要知道?因為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和萊茵愛樂國家交響樂團總監的我國指揮家呂紹嘉先生便曾獲該項大賽的首獎( 1994 年 )...;還有,您去看那位日本先生整理的孔德拉辛的生平及錄音全紀錄沒?別忘了去看看哦!

cdfan 發表於 2012-9-19 05:59

壯麗的聲音,大頭仔
此唱片又名「音響絕唱」,現在早已絕版,市面上不多的一點兒存貨也已被炒到天價。
      這是張比較難播的CD,音效偏向陽剛生猛,在一些音色偏冷、分析力不高的組合上播,聽到的可能是干、硬、亂的音色,但如果組合檔次不低、調整得當的話,它可以還原出極大極深的音場、波瀾壯闊的場面和無與倫比的臨場感。第1軌「出埃及記」,絃樂組如波浪重疊 般撲面而來,管弦組穿透力驚人,合唱組氣勢磅礡、生動悲壯,所有這一切,交織出一幅龐大懾人的場景。真的一樣的現場演奏與演唱!
      DECCA公司的錄音的強項就是那寬闊無比的音場。當時的HI-FI錄音技術以RCA的柔潤、MERCURY強烈的質感、DECCA寬闊的音場並稱3絕,令至今的數碼錄音也為之汗顏!
      第一段「出埃及記」,絃樂組如波浪重迭 般撲面而來,管弦組穿透力驚人,合唱組氣勢磅礡、生動悲壯,所有這一切,交織出一幅龐大懾人的場景。真的一樣的現場演奏與演唱!
      第二段兩支軍隊行進交火的場面尤為壯觀 士官的吶喊 後方軍樂隊的演奏 騎兵來回的急弛(嘴裡還叫著English coming!)和槍炮的轟鳴絕對是纖毫畢現。
第九段“日瓦戈醫生”那巨大的悲愴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

专辑曲目:


1. Exodus - Ari's Theme 出埃及记
2. March of the Grenadiers/Yankee Doodle 掷弹兵进行曲
3. In a Monastery Garden 在修道院的花园里
4. Meadowland 草原
5. Circus Spectacular 壮观的马戏团演出
6. La Normandie - Cancan 诺曼底-康康舞曲
7. Shema/Have Nagila 施玛
8. Crimean War 克里米娅战争
9. Doctor Zhivago 日瓦戈医生
10. 1812 Overture 1812序曲

cdfan 發表於 2012-9-19 06:01

介紹得好
版主請加分WOW{:1_340:} {:1_340:} {:1_340:}

moomoo 發表於 2012-9-19 13:10

http://i1262.photobucket.com/albums/ii618/moomooro135/Snapbucket/4E4ED5A4_zpsc01daa26.jpg?t=1348031162這些也不錯呀回復 144# audionewhand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9 13:43

這些也不錯呀回復audionewhand
moomoo 發表於 2012-9-19 13:10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I have the bottom 3CDs by David Oistrakh only!{:1_255:}{:1_349:}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9 18:45

一定要買來聽!{:1_351:}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9 19:01

One of my Bolero - last 16'07"

ckw3031 發表於 2012-9-19 22:41

One of my Bolero - last 16'07"
audionewhand 發表於 2012-9-19 19:01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剛剛發現呢套卡拉揚也有Bolero.

cdfan 發表於 2012-9-20 06:04

天方夜谭

“我们从这座城市航行到另一座城市,从这个岛屿到下一个岛屿,从大海到另一片大海,直到有一天,我们遇上了恶劣的暴风,于是大家开始祈祷。就在此时,一阵强风袭来,船帆全被扯成碎片,船身旋绕三次后又被向后推,此时船舵忽然断裂,船冲向峭壁……”
———《天方夜谭》中的“辛巴达历险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_pkRH2DZuw

俄国人心目中的远东,相当于十九世纪美国人想象中蛮荒的西部。这些土地上充满了魅人的文化、奇异的风光、惊人的美景与英雄事迹,至少这是当时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可能有的印象。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曾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后来又担任海军乐队的督察,因此在中年之前他已行遍整个帝国,并经历过更遥远的世界。1888年,已写就了几部最好作品的他,又创作了一首大型管弦乐组曲,灵感来自《一千零一夜》。据他后来说,是想留给听者“各式各样数不清的东方神仙故事”的印象。

Nicolay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天方夜谭 (Scheherazade, Op.35)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以讲故事的女主角舍赫拉查德为名,结构类似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每一个乐章都有一个描述内容的标题,不同的乐章间也分享许多共同主题素材。例如代表舍赫拉查德本人的一段小提琴独奏的温柔旋律,以及代表苏丹•夏里亚(Sultan Shahria)的严厉动机,在乐曲开端由弦乐与铜管齐奏猛烈出击;两个动机均有许多变化,依照作曲家的说法,如此整部作品才能“藉着主题与动机间的结合紧密交织,并呈现有如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意象与设计……”。

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The Sea and Sinbad’ s Ship)描绘的意象非常明确。低音弦乐起伏于夏里亚动机(此处也是辛巴达的主题)之下,立即展现眼前的是甲板上勇敢的水手,迎着定音鼓的汹涌波涛乘风破浪。在《卡兰德王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Kalendar Prince)中,飞奔急驰的节奏,战争似的鼓号曲与如偃月弯刀闪现的铜钹,诉说着陆地上的冒险故事,并且替代了传统的诙谐曲;《年轻的王子与年轻的公主》(The Young Prince and Young Princess)则是一篇温柔的罗曼史,略带阿拉伯曲风与游行圣歌的感觉。

狂乱的欢宴与紧迫的暗流是最后乐章《巴格达节庆——大海——青铜战士所竖巨石上之船难》(The Festival at Baghdad – The Sea – Shipwreck on a Rock Surmounted by a Bronza Warrior)的特色。乐曲接近尾声时,描述大海与辛巴达船的音乐再度出现,只是多了暴风雨的袭击,木管、弦乐与打击乐淋漓近致地表现出惊人的宏伟气势,描绘出汹涌翻滚的浪涛,而铜管则奏出夏里亚/辛巴达主题。船撞上巨石而全毁……但这只是个故事,温柔的舍赫拉查德说出最后一句话,以安慰这个饶她一命的明智国王。

康德拉辛与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团在《天方夜谭》中,以极高的敏感度在阴柔与阳刚间取得平衡,声音丰沛、洋溢着东方色彩,可圈可点;风格宏伟堂皇的同时演奏亦精确扎实。整体感觉五彩缤纷。1979年顶尖的类比录音,转录十分完美。

ckw3031 發表於 2012-9-20 11:46

回復 169# cdfan
呢隻又係好聽的名盤。{:1_351:}
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推介古典CD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