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樓主: xover

[討論] 窮人睇concert....之音魂不散

  [複製鏈接]

2742

主題

3萬

回帖

23

精華

鑽石玩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467859

76 榮譽貢獻勲章76 榮譽有禮勲章76 榮譽鑽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2012年度十大吹水之王勲章金耳朵銀耳朵學員

QQ
發表於 2012-5-20 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當音響發展這麼多年後,發燒友在近幾年開始審視音響播放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而漸漸的也將注意力轉移到原先 ...
xover 發表於 2012-5-20 15:35



    TOA系米高壓傳輸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xover 於 2012-5-20 15:42 編輯

未命名.jpg


圖一看到的是喇叭線電阻、電容、電感的等效電路。我們以一般的18號電線為樣本,將每單位長度(在這裡以一呎為單位)的電阻、電感、電容值量測後以 R 、L、C表示在圖一中,其單位分別為Ω(歐姆)、H(亨利)、F(法拉第)。

一般來說電阻、電感、電容這三者會兩兩互相影響,例如降低電感值會導致電容值的提高等等,這些伴隨變化的影響我們將在稍後討論。

新線材的開發中,研究人員主要將重點放在電阻與電感的改善上,這兩者會阻礙擴大機到喇叭間電子的運動,電阻所造成的阻礙不受頻率所影響,在任何頻率下所造成的損耗都是一樣的,而電感的則是隨著頻率的增加而增加阻礙的程度,損耗正比於頻率,電容的影響在這裡相較之下並不那麼重要,在音頻的範圍中喇叭線的電容還不致於對聲音造成危害,不過在後頭我們也會發現事情並不盡然那麼簡單,電容也有左右整個情勢的時機。

因此新式的線材大多強調的是低電阻或是低電感,以改善擴大機到喇叭間的傳輸。大致上我們可以將線材分為兩類:一是以多股、大線徑,低電阻為訴求的,另一類則是以多軸或是不同於傳統編織的方式以降低電感量為賣點,在進行測試時我們也將分為兩部份,首先我們進行的是0-100KHz 低頻實驗,第二部份進行的是100KHz-40MHz 的高頻測試。

事實上這兩類線材的表現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只有在高頻的時候部份的喇叭線才表現出它的獨特性。在第一類大線徑的雙導向(twin lead cable)喇叭線我選了五種不同的樣本,分別是普通18 號線與24 號線及三種專為音響設計的喇叭線,包括 Monster、Lucas cable 與 Fulto wire (金線),其中 18號線是從附近的通信設備行買的,24 號線同樣也是在電器行整綑的線盤捲剪回來的。為了公平起見,這次測試所有的線材一律以10 呎作為測試的標準。

Monster 線是由加州舊金山的 Audio Sales Associates 所負責行銷,線徑大約與11 1/2 號線的粗細一樣,看起來像是很粗的”電火線”,外表為透明塑膠被覆,兩頭是採用厚實的Y 型插柄做為與擴大機輸出端子連接用。Lucas cable 差不多像14 號線的粗細,外面是以綠色絲狀塑膠被覆,由加拿大 S.O.T.A Halifax 公司所經銷。 Fulton 的 ”金” 喇叭線可從 Fulton Musical Industries 購得,兩頭則以香焦插為接頭,Fulton 是這次測試樣本中線徑最粗的一款,看起來像是可以用來拉火車頭一樣,也因為這個緣故,其電阻也遠小於其它的喇叭線,Fulton 外形有點像 Monster 那樣,不過是棕色板的 Monster。

低電感部份的喇叭線我們選了四種樣本,都是號稱以特殊的結構使其效果凌駕於大線徑的喇叭線。 Polk sound 及 Audio Source 的超高解像線都是覆以彩色的外皮,都是使用了大量的隔離材料,導線以交錯的方式成有角度的編織,而非傳統的平行排列,如此大大降低的導線與導線之間的磁感應,可以降低喇叭線的電感量,不過付出的代價是電容量提高,正如我們一開始所說的。Audio Source高解像線則是 Audio Source 公司所研發另一型式的低電感喇叭線,是以八對絞線排列在扁平的絲狀外皮內。Mogami 則是另一種灰色外表的雙同心圓導線,內層的導線纏繞在塑膠軸心上。”Smog Lifters” 則是另一款的低電感線材,是由 Disc Washer 負責行銷,結構與 Audio Source 的高解像線相似。

圖二所列為各樣本的相關測試數據資料,包括電阻、電感及電容值。

2.jpg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串連阻抗測試

我以圖三所示的裝置測試10呎長的各款樣本,以高內阻的電壓源去驅動喇叭線,並量測喇叭線端的壓降,來計算串聯阻抗,頻率從直流的0 Hz 到100KHz 所量到的電壓與0.1Ω 無感電阻比較以計算出阻抗中的電阻與電感成份,對於第一類的喇叭線 ,電感與集膚效應(skin effect ) 在頻率超過 1KHz 之後漸漸的明顯,除了電阻的損耗,電感所造成的必v耗損在頻率升高時也相對的增加。有趣的是傳統雙導向喇叭線的電感值幾乎是相同,差不多都是2 uH/10ft,頻率在音頻之上時,特性是一樣的,在20KHz 以下則是由電阻的成份來左右喇叭線的特性。在這些樣本中以24號線徑最小、線最輕,也難怪阻抗最大,相對的 Fulton 阻抗最小。

3.jpg


另一類以低電感為訴求的喇叭線則在100KHz 時展露低阻抗的特性,其中以 Mogami 拜低電阻之賜,總阻抗最小,不過這一類的線強調的是低電感,而不是電阻的大小,串聯阻抗的大小與線的長短為線性關係,所以1呎長度喇叭線的阻抗是10呎的1/10,同理100呎長的阻抗是10呎的十倍。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xover 於 2012-5-20 16:41 編輯

低頻測試

雖然目前已有相當多低頻的研究與相當多的文章討論過喇叭線在低頻的特性,但我想我還是簡短的介紹一下低頻時的效應,這對各位在面對頻率響應與阻尼問題時或者有所幫助。與喇叭的表現所相關的除了喇叭的阻抗外,擴大機本身的輸出阻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牽涉的還有喇叭線的阻抗、接頭等等因素,我們將這些可能影響到的阻抗成份寫成下面式子:

4.jpg


喇叭的通常是以電壓源驅動來做設計,所以理想的狀況是喇叭線、接頭及擴大機的輸出阻抗都遠小於喇叭的阻抗,也就是說喇叭吃掉所有的電壓,在這條件下,整個系統的表現將由喇叭所主宰,故喇叭阻抗的變化亦不致於造成頻率響應的偏差。圖五的例子可看出頻率響應的偏差在整個範圍中並不大,不過圖六是另一個特例,其頻率響應的偏差及阻抗變化相當的嚴重。
5.jpg


也正因為喇叭線本身有電感在,所以擴大機可以順利的推動喇叭,正常的運作,對管機來說,輸出變壓器正好提供所需的電感(以穩定高頻),而早期大部份晶體機通常會故意在電路中加入線圈電感,防止高頻振盪,因電感的關係所以阻尼因子 (damping factor) 只有在低頻才會被考慮,理由並非我們只單單注意到低頻的關係,主要是電感的存在降低了高頻的阻尼因子。以晶體機而言,在20Hz 時其阻尼因子可以達到500 甚至更高,但在高頻到了20KHz 時阻尼因子僅及15。近年的新設計(如 Threshold, Audio Research, Yamaha) 已漸漸看到有捨棄輸出線圈的趨勢,使阻尼因子在整個音頻的頻帶中更穩定,新的 IHF 也將全音域的阻尼因子列入測試的標準中。

所以說,整個系統中的阻尼因子就必須計算出來,像大部份喇叭的電感值都相當的大,所以前面我們所要求的前題:喇叭線與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小於喇叭的阻抗相當容易達到。相反的,對於喇叭的阻抗成份若是來自電阻與電容,像是靜電喇叭這一類時,擴大機與喇叭線的電感量就要特別注意了,若是電感值太低,很容易就造成不穩定。不過我們的假設也有例外的時候,我就曾見過一條數據規格很差的喇叭線,幾乎把擴大機與喇叭絕緣,卻真的改善了整體的表現,但無論如何,在一般的狀況下,我們仍是以低的輸出阻抗與低阻抗喇叭線為追求的目標。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頻測試

一般對喇叭線的研究大多都僅只於100KHz 的範為內,若沒有其它原因,我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高頻的表現可以不用去在意,畢竟更高的頻率早已超過人耳所能聽到的範圍了,然而隨著更大頻寬擴大機的誕生,也產生了之前所未曾見過的問題,有些擴大機的設計(對電容負載穩定的擴大機),在搭配低電感喇叭時給予同樣的振盪訊號卻造成迥異的結果;Threshold Stax 和Electro-Reseach 的機器產生強烈的不穩定現象,但其它的擴大機卻造成了音樂色澤的變化,有些是變得更鮮明、更敏銳,有些則是人聲變得更溫暖而厚實(乃源於低階調變失真所引起)。
在頻率超過 100KHz 時不同的喇叭線開始有了不同的變化,為了更清楚的說明這些差異,我們對這些喇叭線做了兩種實驗,第一個實驗是以 100KHz到40MHz的頻率加在1/4Ω的輸出阻抗上,量測喇叭線另一頭的電壓,並且嘗試在不同的負載下的情形,第二個實驗則是將訊號改變為5μs 的脈波訊號,其它變因則不變,與前一項實驗相同(如圖七)。

7.jpg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5:55 | 顯示全部樓層
圖八是這兩個實驗中,從不同喇叭線及不同負載所做的50幾組實驗所節選出來的結果。

8.jpg




從第一行照片的頻率響應圖來看,峰值大多發生在1-10MHz 的頻帶中,我們從振盪器輸入到喇叭線的訊號為50mV 但卻發現最大的峰值竟然高達5V,足足放大了100倍,在脈波訊號實驗中也可以看出來,高頻振盪的現象出現在每一款的樣本中,不管是哪一類喇叭線都不能倖免,不同的是振盪頻率與Q值,而這更牽涉到訊號源的輸出阻抗、負載及喇叭線的種類與長度。

要解釋振盪發生的原因其實並非難事,我們假設訊號波有足夠的時間從喇叭線的這一頭傳到負載端,訊號的波速則是和”特徵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c成正比,其中 Zc 的單位為Ω,大小由電阻與電感決定。當訊號波到達喇叭線尾端即將進入負載時,可能產生三種狀況:
1.        當負載的阻抗 (Zl) 大於Zc 時,即Zl>Zc ,此時信號波的能量會以正相反射回喇叭線,向訊號源方向前進,如圖九所示。
2.        當負載阻抗 Zl 小於喇叭線特徵阻抗時,即Zl<ZC,則訊號會以反相反射回喇叭線。
3.        若 Zl=Zc 時,訊號則全部輸到負載,不會產生反射。

9.jpg


從以上的三個情況來看,不適當的匹配不論是第一種情形或是第二種,都可能造成振盪的情形,而在圖八中可以發現 Polk 和 Mogami 兩款喇叭線在8Ω的負載下振盪情形要比其它的喇叭線要小了釵h,歸咎原因,其負載與特徵阻抗值相當接近,相對之下,傳統的雙導向喇叭線(如 Monster),Zc 較大,在相同的負載時,在數Mega Hz 的頻帶下反而有不錯的表現。

要注意的是高頻振盪的問題仍舊存在於每一款的喇叭線中,事實上也正因為這些低電感喇叭線較傳統喇叭線對擴大機穩定性的影響更大,才會觸發我們深入喇叭線在音頻之外的問題。

對於喇叭線的高頻振盪情形,早期的擴大機要比現在的擴大機佔上一些便宜,它們的輸出級速度較慢,頻寬都在1MHz 以下,礙於主動元件本身的限制,擴大機跟本就沒有機會觸及高頻振盪的問題,所以長久以來也一直相安無事,然而,隨著新一代低阻抗喇叭線的發展與半導體元件的進步,當大頻寬的擴大機遇上低阻抗的喇叭線時問題也因而產生,振盪、燒保險絲,種種的問題相繼出現。在 Threshold 第一次碰到這樣問題是400A 遇上 Polk Sould 喇叭線,導致保險絲溶毀。

這問題在困擾我一段時間之後, Matthaw Polk 與我分別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問題就出現在特徵阻抗上,Polk 發展出專利的”阻尼器”,他串聯一個0.047μF 的電容器與一個6Ω 的電阻,並跨接在喇叭上,而同時我也研究出同樣的電路,但我用的電容是0.1μF,而電阻則為5Ω,從圖八的第五行可以看出來這個電路已經有效的抑制了高頻振鈴,讓音響可以穩定的工作。縱使Polk 發表”阻尼器” 電路後治癒了低電感喇叭線所引起的高頻振盪問題,但再怎麼說,頻寬大的擴大機如果配上低電感喇叭線的話,最好是適度加長喇叭線的長度,以增加穩定性,不過僅是對低電感的喇叭線而言,若是雙導向喇叭線的話此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在目前來說,不管現今的任一部擴大機,面對高特徵阻抗的傳統喇叭線還不致於會引起振盪的情形發生。

也陷N以上的種種資料足以讓我們下個總結,然而我們曾試過用最頂級的擴大機,用最好的喇叭線,接上負載阻抗,其失真的情形都遠大於擴大機單獨測得的數據要大上百倍之多,推論其原因竟然源於常被忽略的接頭上,鬆弛、不牢固的接觸、氧化、不潔的接頭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諧波失真與調變失真。在 Threshold 時,當品管檢測遇到高失真的情況時,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接好擴大機到喇叭的每一個接點,我們也就這樣治好了釵h”有缺陷”的擴大機。

銅和鋁的氧化速度都很快,而且經過手觸摸而印在接頭上表面上的油漬都會影響到接觸,經常我們也發現很多所謂的神奇喇叭線所造成的神效充其量不過是對原先喇叭線接觸問題長期的忽視而已,接頭會老化,所以任何人若是想精確的評估新的喇叭線對音質的影響,那前題是得先清理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果能隨時保持清潔,香蕉插和五用端子都是相當卓越的接頭,然而接頭為了抗腐蝕而鍍金的表面卻會影響到接觸的效果,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該檢查一遍,尤其是經過搬運或是移動之後,更應該確確實實的檢查才行。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見解

光是只有實驗台上的測試數據相信有很多人更會好奇的問:那實際聆聽的結果呢??我為這些喇叭線搭配了不同的喇叭及擴大機來試聽(大多是自家的產品),坦白說,我發現除了少數表現比較極端的之外,其實很難去評定結果來,以10呎長的喇叭線及適當的終端阻抗,不同的喇叭之間的差異是非常的微小,若有也是相當主觀的看法,用低輸出電感的擴大機與Heil 高音擴大機 (接近理想的6Ω阻抗),其間的差異就稍稍可以感覺出來,而且並不是那種令人不悅的那種鬆散高音,Fulton 和Monster 相較於24 號線和18號線就明顯的好很多,除了比我所預期的少了點細節外,飽滿的低頻與良好的中音定位,讓我相信粗喇叭線最於中低頻所做的貢獻,尤其是在分頻點附近的表現更是明顯可辨(最差的情形是 modified Dayton weight electrostatics 卻表現出相反的結果,然而最好聽的喇叭線不見得是測試特性最好的喇叭線,因為新一代擴大機似乎和高電阻的線材比較對味。

31

主題

9969

回帖

1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8037

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5-20 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結論

就任何人所聽的結果我都沒辦法去反駁他的,畢竟對喇叭線而言,不同的擴大機、喇叭甚至聆聽室都足以影響到聆聽的感覺,在這裡我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做個參考,但最後的結果還是以大家親身體驗,耳聽為憑,每一款線材都宣稱他們的測式數據相當優異,假設串聯的阻抗可以降到最低,則它們的表現都會比16號線來得好,如果像大多的發燒友一樣,你會把你的財產花在Hi-Fi 音響系統上,那把錢用在高級而不花巧的喇叭線和接頭上也是理所當然的投資。

2742

主題

3萬

回帖

23

精華

鑽石玩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467859

76 榮譽貢獻勲章76 榮譽有禮勲章76 榮譽鑽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2012年度十大吹水之王勲章金耳朵銀耳朵學員

QQ
發表於 2012-5-20 16:07 | 顯示全部樓層
結論

就任何人所聽的結果我都沒辦法去反駁他的,畢竟對喇叭線而言,不同的擴大機、喇叭甚至聆聽室都足以影 ...
xover 發表於 2012-5-20 16:00



    財產花在Hi-Fi 音響系統上,那把零用散紙用在高級而不花巧的喇叭線和接頭上

2742

主題

3萬

回帖

23

精華

鑽石玩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467859

76 榮譽貢獻勲章76 榮譽有禮勲章76 榮譽鑽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2012年度十大吹水之王勲章金耳朵銀耳朵學員

QQ
發表於 2012-5-20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財產花在Hi-Fi 音響系統上,那把零用散紙用在高級而不花巧的喇叭線和接頭上 ...
agic 發表於 2012-5-20 16:07



    正如幫主及各前輩教根據二手行情,
財產最好投放梗系西电之类既牛,amp
其次系Jensen/JBL/Altec 單元,以十
年前購入至今計跑赢大部分指数,房產
古董另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