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樓主: Can2020

[討論] 加拿大的音響

[複製鏈接]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4 00: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4 00:14
聽過Gold, Red....也就是那個HPD 的感覺有點怪. 如果說傳統味十足的就Red 和 Gold 已做到, 而那個HPD.... ...

还有一個silver 這個更經典hpd其實應該可以説是gold的平民版音色九成接近。主要不同是承載的音箱hpd一般放在那個Arden 系列gold 放那個什麽bery 音箱gold 那個音箱指向性更好所以效果更優勝如果你抽出来放在同一音箱盲聽基本分不清silver 跟red 你馬上知道。我們那邊那些二手賣家流行把器材拆開賣。這樣樣能賣更高價錢. 所以我有機會聽過不同的組合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4 00:4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4 00:14
聽過Gold, Red....也就是那個HPD 的感覺有點怪. 如果說傳統味十足的就Red 和 Gold 已做到, 而那個HPD.... ...

新的annoy我都有聽過數據方面是完勝不過跟以前的不是同一味道。所以依然有很多人花錢找那些red跟silver. 有市場自然有他的道理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53
發表於 2020-7-24 07: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20-7-24 07:53 編輯
Can2020 發表於 2020-7-24 00:34
还有一個silver 這個更經典hpd其實應該可以説是gold的平民版音色九成接近。主要不同是承載的音箱hpd一般 ...


我知道有Silver, 這個稱呼似是後加的才對吧?  
記憶中在未有Red 而 Silver 主力的時代裡, Silver 也未有 "名字", 它就只是叫 "新產品"的那樣賣, 也大約是Decca 唱片有了進步的時代(1950年中後) 才冠加上了 "Silver" 名字.    那個時候就Decca 公司看中了Tannoy 幫忙研發唱片技術,  也於是互利互惠之下大家都是出了新名字和新東西的走上市場.  過後是 Stereo 也問世才令出現了 Red , Gold  的升級東西.   
Red 和Silver 的出入.... 如果要分的話可以找張 Mono 唱片. Silver 的是聽起格外有種很切合mono的感覺. 那個是 Red 不能給的

再早一些是黑色的Black系列聽起來聲音以今天standard 來看就不太好了.  我有過一對, 是純粹好奇而在 60年代中入手的, 也找木工師傅造了一個音箱.  只是真的和已是 Stereo 的年代聲音口味出入太大封塵了很久而在 80年代賣給了一個收藏家.  你可以說是賺了, 不過若問是不是感可惜...我對那個Black 真在沒什麼好感.
然而可以說令我遺憾的是我沒擁有過一對gold. Gold 如其名代表了那個精彩的stereo問世時代。 當時候身邊的人幾乎人人都有, 不是gold 就是red, 至少都是silver. 又在那個時候因手上有對black 而覺“不如找其他的吧”,加上心裡又想不斷的試新東西, 於是去找朋友家門中聽而自己沒買過。

昔日Tannoy 真的只是在賣喇叭, 音箱以前是流行DIY . 那個年代就是可以找到 一些 DIY Hifi 雜誌推介你怎樣去 DIY 音箱, 而Tannoy 在我印象中也好似有出過書的?
身邊有朋友跟不知怎樣找來的紙樣造了一對3角音箱 (連3支腳 的) 再裝一對 Gold , amp 是用一套Quad II, 這個組合可以說是我聽過中的經典中的經典 (當然在70-80年代的流行曲時代中這個是顯得很古老了). 直至這朋友過身前他還是打理得很好說是, 可惜那個貪錢的兒子就是 賣走了.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4 10:0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4 07:31
我知道有Silver, 這個稱呼似是後加的才對吧?  
記憶中在未有Red 而 Silver 主力的時代裡, Silver 也未有  ...

是老前辈啊你听音响的时候我应该还未到達地球tannoy我接觸過的基本限於silver red gold 跟hpd    silver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东西我想香港应该没有了有都应该卖了去中国。我第一次聽tannoy是我中学同学的一对mercury应该是 12寸的用一個matantz 推那個時候開始對它聲音有點印象不過已經是八十年代。那個時候香港音響真的百花齊放四處是show rooms 放學沒事做都跑去聽人家試東西。九十年代都移民了到了北美開始大量接觸美國的器材。開始都沒時間聽什麼都沒有都是一套onkyo家庭影院上班家事也忙。不知道那個朋友送我一個thoren唱盤又挑起條根。跟著開始大量接觸美國的品牌。跟香港不同那邊的人用的音箱都是大大對最常見都是jbl klipsch infinity altec 那些。不停買買換換,開始沒什麼要求反正那些音箱全部大大聲功放台台起碼都200一邊基本都是玩美國音箱。對tannoy是一次無意中看到因為那個foam破了物主七百加元賣了給我。搬回家我自己換了foam就新的一样。那个时候中国還未找這些東西四處都是又便宜九十年代那邊二千已經可以有一對good condition的4345 jbl 的olyumpus 才要一千现在一对4345好的现在過萬還要非常難找。大部分舊的jbl应该都在中国了。我买了那對tannoy也不是經常聽久不久聽一下。有一次想買一個power amp 去了一個鬼佬賣主的家聽家裡全是tannoy 基本15寸所有系列都有 他一台一台試給我聽。所以這4個系統我全部同一時間聽過。silver 跟red 他也是用marantz推不過高級很多是marantz8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tannoy都是配marantz 我有个中国土豪朋友也是用一對marantz9 mono block 推一對gold 反正听完我發現tannoy 升級就是音質的提升其他沒什麼分別我自己的保留著因為年年升值。也沒去追求更高的型號音質嗎有時換amp也可以改变。tannoy那个年代什麼型號在當時絕對是頂級的。不過對於我來説是玩味不濃。altec 有點像改車可以配來配去同一個horn可以换driver driver換完可以換線圈無窮無盡。driver型號多到我都搞不清楚。全部音色不同其他牌子除了jbl 基本没可能这样玩。altec 其实是jbl的親父都是由altec 分拆出來。我的altec基本是不能卖出去都是自己保留已經改動到完全跟出廠的規格完全不同。單是不同的低音woofer我都有很多對。網上四處都有散買價錢自然比全對便宜越買越多已經是不歸路只有玩下去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4 12: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4 07:31
我知道有Silver, 這個稱呼似是後加的才對吧?  
記憶中在未有Red 而 Silver 主力的時代裡, Silver 也未有  ...

還有那個silver 出的時候是因應當時的amp
靈敏度超高用那些老膽機推是一流的. 我暫時末聽過用300B推的但應該配合。用現正的power amp 完全不行也不配越簡單越好。二手價錢也絕不便宜玩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后生的一般都是focal dyno b&w klipsch 反正跟香港差不多牌子也差不多。不過坐地比書架多。香港那些百百聲的音箱那邊人窮基本很少見。隨了代理試音室都很少聽到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53
發表於 2020-7-24 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20-7-24 23:36 編輯
Can2020 發表於 2020-7-24 12:54
還有那個silver 出的時候是因應當時的amp
靈敏度超高用那些老膽機推是一流的. 我暫時末聽過用300B推的但 ...


80年代的香港真的是一個hifi百花齊放的時代, 也可以說是 "hifi" 的定型時代. 日系的產品將Hifi 由中產人士以上的玩意變成家電進入不少人的家.
在過去以前沒有"Hifi" 的概念. "Hi-Fidelity " 是有, 不過是源自無線電學的分支. 所以如果你有興趣研究的話, 在50-60年代是在無線電的書中會找到今日不同amp, 喇叭的文章. 在香港買hifi 是要去無線電行,  電器鋪.  試音的概念我想大概也是80年代才普遍, 以前有些鋪真的是一試即買, 那個是令我覺很討厭的事.

我本身是無意步入Hifi界. 本來是去電器店買台收音機了事. 但那個賣的說, "不如試試這個座地的看看? " 那麼就入陷了
那 "Hifi "是那種 喇叭, 收音機, amp 一體座地的大木櫃, 現在ebay或者舊懷舊電影中看那些中產人家家裡會出現的東西.  但當時手上沒什麼音樂錄音, 而且還是只是想要台收音機所以沒理會.
以前的收音機是可以接上唱盤用 ,  我手上也有一個好似是philips 還是telefunken 出的很簡單的東西, 所以 最初的組合就是一台收音機+唱盤.
是直至後來接觸了古典音樂才有真的對唱片錄音hifi 有了追求. 中間換了又換, 換到了Thorens TD 150 MII 用至80年代未因為沒唱盤的工具才放棄.  現在因為心大心細下重回黑膠才用 Linn LP12.
老到了這個年紀才搞台LP12 真是連我自己也不知在想什麼...

300B我印象中是近代被人重新發現才流行.  以前50-60年代的amp 是很少用 300B, 大多都是 EL84 , EL84, KT88/66, 細小一些的會用PCL86 .  當中 KT66 是Quad 廠的堅持, 也因此至今被收購了後還是在出Quad II  和 KT66的 amp .  
老馬7, 8, 9, 老麥C22, MC75, Quad II,  HH Scott, Fisher.... 好多都是一代名機. 只是我不太建議用太高的價位入手, 內面不少以前的電件已不行了. 一位老朋友手上的一套Leak 就是那樣發生了漏電事故而成了家中的陳列品.  最近由朋友交給我用的是一台Philips AG9018, 用的是 EL86 , 好聲.  只是機器老了,  也還回去當是觀看好了.
舊機不追分析力, 而是各自的音色上的表現,  也於是成了最大的賣點. 那個時代也沒有什麼對線材的追求, 我們用的都只是普通銅線而已. 我認同以前的機的設計和運作原理和今天的已很不同, 以前的機似乎用的是高電壓的輸出, 所以令靈敏度有一定水平, 有異於今天一些低電壓又或者常衡電壓的機種?

最近是少了人用 EF86去設計的amp, 而多了用ECC83 + ECC 82 組合.   無疑ECC83 +ECC 82 是比EF86少noise, 也不如EF86那麼易受外界影響 (事實上以前 EF86也用在手提open reel 錄音機也不見有什麼事 )   但同時少了 EF86 可以帶來的自然美.  EF86 是一個為Hifi 而生的膽,  用了EF86 的機所出來的聲音少了淨ECC83 +ECC82 的生硬感.
用EF86的老機除了  Philips AG9018 外, 還有 Ortofon KS601, Leak 等等.

你提起美加的之所以常見音響牌子是jbl 那些.....如果要我用最濃縮的文字去說, 就是很大因當地的生活還境和習慣.
美加的屋大致上可以說是3大種, 市區的大廈 apartment / town house, 近郊常見的有ranch house ,  colonial house ;  還有就是那些很大的 designer houses / villa. (那些Shotgun house, I-house 或者cottage 不計, 最近都除了貧民區之外好少見Shotgun house了?  )
Apartment 視乎地方, 向來都是比香港的大少少之外都是差不多, 用的喇叭一般不會太大, Klipsch Cornwall 那些已很足夠了.  
而ranch 或 colonial houses 都可以是kit 的方式 + customize 建出來. 買家由catalogue 上看中一個,打電話跟公司討論一下怎樣 customize , 寄張支票, 之後有車送來一堆切好的木頭等你或師傅組裝.  這種叫kit house.  戰前來自Sears House 這公司最有名, 後來是還有不少的公司也在做同樣的事.
是直至到了70年代後才多了地產公司以一大片地上建同一樣差不多的屋去賣 <--那個很叫人沒趣.  
如今有些還是kit house留下, 可以找找那些原木中有沒有印上公司的編號之類的.

如是說,  市郊的Ranch house ,  Colonial house 兩者的地方夠大, 也於是自然可以用大一些的喇叭. 喇叭可以當是一種傢俱和擺設,  所以多了這個"職能"而在設計上下了些功夫.
因為 DIY的植根太深了原故於是喇叭都是一樣的DIY + customize 的方式去賣.
你打開一張60年代的JBL catalogue , 是根本不會翻到一個完整的C38, 而是在C38 這個音箱一頁中可以找到不同的分音器和單元, 再翻下去就是各零件的資料...  簡而言之一切任君自由選擇, 也所以在今天找一對 C38 還得看看那個用了什麼零件.  有些C38 只有一個大單元, 有些是三個.  最理想的必然是3單元和對應分音器的.

昔日我認識的一戶大宅就是現叫的Mid-Century Modern 設計(以前叫 Modern 或 Contemporary) , 今天可以說是designer house 了.
落地大玻璃, 大斜三角2層高的屋頂, 這樣開放的大客廳中有個原石牆大壁爐, 有小酒吧,  還有一幅大師的名畫 ( The Three Musicians ) 的複本, 傢俱當然都是那些對應的設計. 而主人家的一對 JBL 的三角喇叭 Hartsfield 只是留在2個角落, 在整個大廳中成功地融合而不會搶眼....
這個只是1960年代的事, 卻是我至今見過即使不富有, 但卻是最美, 有氣派, 有音樂, 也是一個印像深刻的地方.
當年我記得重播了很多次那張Caterina Valente - Classics With Chaser  的唱片, 美, 真是很美. Hartsfield 的設計本來沒有Stereo的概念, 是放在一角的mono 喇叭 (問世時還是Mono年代) . 它出來的聲音是很有空間感, 即使是mono 錄音也有可以分出高低音的層次味, 可以說是有擴散力的喇叭.
而60年代時由 Mono 步入Stereo 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只是因為要買多一只喇叭, 而且還要換一台amp , 換唱針唱盤等都是一個大開支. 於是不少不合大勢的器材, 如Hartsfield 是因為不適合 (因為大體型而又不知怎樣擺令 Stereo effect 有點弱) , 又及不上同樣三角設計的Klipsch Klipschorn,  Tannoy Autograph 或有腳又較小的三角喇叭York,   於是Hartsfield在60年代中停產了 .
(反而JBL Paragon 就是找個地方放在一旁就可以, 是擺設類向, 但我覺那個東西有點怪就是.... )


日本很早就知Hartsfield 是好東西, 不少Hartsfield 都已去了日本. 只是不是每個日本朋友都可以好好用上Hartsfield . 因為日本的樓房太矮了.... 少看了這對外表不高, 但是對空間要很高要求的喇叭.
然而不要和 JBL Everest 搞混了. Everest 沒有一點似Hartsfield .
還是好音樂最好.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5 01:3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4 23:30
80年代的香港真的是一個hifi百花齊放的時代, 也可以說是 "hifi" 的定型時代. 日系的產品將Hifi 由中產人 ...

我擁有過的老amp 最老應該是heatkit 那個mono block 跟dynaco的st70 不太喜歡都賣掉了前級我現正還保留著一個knight reel to reel 的可以用phono 的。由於太老舊暫時沒用我有空都打算翻新他。聲音非常好。我都賣了兩台那些膽管單聲道收音機細細台可以單聲道phono.  Hartfirld 該跟olyumpus差不多吧. 幫我收理機器有個台灣人他有一個jbl 的地櫃  stereo 來的但是就是一件過。日本人对jbl是有點瘋狂我都喜歡過。反正咸魚白菜各有所愛。基本上現正我最多6550的amp 跟el34有台vtl本身kt90 我换了kt120   mono 碟我都有一些很多是78rpm 而且都是粤曲還有一些台灣出的單聲道45rpm的單一樂器的碟. 古箏琵琶的那些. 古琴古箏經常聽粵曲很小. 單聲道聽只能說有機會給你聽一下才說得清。我80年頭買我第一台所謂high end是 accuphase 301合拼機。幾年前回來拿了過去改了電壓由於是我的第一台。我夾生放進其中一個系統當前級用。很多調較都是迫它溶入我的糸統換缐換膽換power amp 還在試驗中就是在用mc275N那套聲音可以但是還不行回去應該換回Mv75。低音也不太行兩台crown 都有點軟再不行用JblWoofer 七十年代以後的機其實分折力跟層次是好的不過要高擋一點點的。那些現在的器材狂追高音。如果高音多就是分析力好。那就是好吧。現在的音箱一般都不太平行要加subwoofer 很多都是用幾隻小單元來做低音不太習慣那個聲音。以前我有對ads l810 好像是8寸。兩個8寸低音又深又濶。我有對ar2貪得意買細細對聲音有高有低。還有一對僅剩的jbl L26 給我老婆聽手機。也是細細對。七八十年代是音響的高速發展期。那個時候的品牌多如星星很多好東西還未有人認識已經關門有點像現在的手機Motorola Nokia Apple 三星。五六十年代的東西其實只能收藏很多真的不行。經不起折騰年頭整到年尾。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5 10:0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4 23:30
80年代的香港真的是一個hifi百花齊放的時代, 也可以說是 "hifi" 的定型時代. 日系的產品將Hifi 由中產人 ...

小弟今天隔離完畢辦完自己的事就要回家。說起hifi 這兩個字其實感覺有點騙人的那個什麼現場一樣也是騙人的。我由開始到現在都是什麼都不懂。80年代初剛上中學看那些書都在說什麼高度還原。一個沒什麼文化的我為了了解什麼是現場一樣居然買票去大會堂聽香港管弦樂團。期間睡了一下  回家硏究聽換了一下東西資金有限要儲錢基本改變不大。再看那些音響書說定位。什麼什麼金耳朵寫可以聽到是那一排左右順序笫幾個嘩好神奇。我自己碰命聽自己那套期間換了一對音箱。偶然間聽到一對infinity大音柱型號要check一下忘記了反正是最大那對高中音柱同低音拄。就是也是分音推聲音排山倒海。但也不感到人家說的那種hifi 聽了很多系統當然是別人或show room的最後試了infinity RS系列的。可能資質有限。都是弄不好  去玩別的了。之后移民。開始都沒玩。偶然聽到都是聽一下。直到应该是過了97。我有個朋友送我一個唱盤。那個時候唱盤是沒人要的東西  搬回家拼入我那套家庭影院簡直不知所謂。九十年代尾应该是音響的瓶頸時候。av興起淘汰了很多老牌子。加拿大以前新的東西貴那只有找二手。發現二手非常便宜還多多選擇。去看的時候賣家的非常熱情。家裡有什麼都開給我聽。所有經典美國品牌就是這樣我。越聽越多。當時的加拿大人也非常熱情聽一兩個小時都行不買也行。跟他們聊天從末說過hifi這樣東西 我說hifi 他們都是Ha 說high fidelity 都呆一下。都是説steteo 或者system 他们跟我说soundstage 說accurate pin point position 但告訴不到我樂器在那行那,排那個位置。他們喜歡huge  soundstage 我開始自己了解。這樣一步一步玩。 大哥你保重香港現在亂七八糟小弟辦完事都馬上要回家有機會再硏究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53
發表於 2020-7-25 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自70年代後很難播好mono錄音。
Mono錄音最好的時代是戰後的50年, 33轉唱片問世的時候。
之不過當時RIAA未標準化, 唱片公司還是用自己的格式去處理, 於是如果你有留意, 一些舊amp前級是有個phono equalizer , 由decca, emi, Columbia (cbs) , shellac (78rpm) 及RCA不等。 少了這個equalizer 就會少了唱片中的高音和平衡, 也因此在RIAA畫一之後不少mono唱片還會再重新出過 。
而中樂的唱片, 包括粵曲, 用的可能是Capitol 或Mercury格式吧?

現在更難播好mono錄音了。 當下不得不找mono唱頭, 有mono輸出的phono也很少, 連有mono制的amp 都沒太多, 而多格式的phono 更少。 聽mono可不是在stereo中拔走一邊就可了事。
不過會聽mono的, 我想除了古典和爵士樂迷之外, 應不會太多人聽吧?

JBL Olympus  和 Hartsfield是兩回事, 聲音很不同。 Olympus 比較似現在43系的原型。 而與Hartsfield 比較的應是K-Horn 。

我是一個由mono步入stereo, 再有幸在digital 時代裡倘存的一個老而不。 不同的時代是的確有對聲音不同的追求和審美觀,也留意到它是這個很影響日後器材的發展和用家的觀念。 就我而言, 我想我是偏好在Stereo 問世的時代的那種豐密的中音, 以及那種能借由器材重現出那個樂曲中的感情的聲音。 70年代起的可能是因為石機和disco 音樂而流行了力量和節拍感?  至於現在是比昔日的“hifi" 再加入“HD"定義。HD是好的, 我也認為hifi中本身就是朝這方向走。 今天的電腦己可以計算出精準的數位, 而不是以前的邊試邊開發, 再憑個別工程師決定路向。  唯一是有時候是太高分析力令到我覺有點生硬而起了假的感覺。

整個60-80年代我留著得最久的應是Luxman sq38D, 即使身邊有不少膽和石機先後出現和賣走。現在有時候也會想起此機, 只是我想再找一台的機會就不太可能了。 CL35 +MQ60 都有過, 音質是比38D就上一層, 唯一是我有點嫌佔地方和熱。 Luxman 的工程師都已出來自立門戶了,卻是沒一位可以重回昔日的音色(而且也賣得貴)。 我是想找合心意的膽機, 不過現況似乎不太可能?

金仔的話我好似有試過好似是303 的東西?但真的不是我的心頭好,  當年的金仔一直有種kenwood 的感覺, 至今都是。

我有過AR3a 和 4。  4就隨意一些都可以了,而 3a好聲的發現是到了90年代才知。 它是一對搞鬼的喇叭。 膽機一直推不好, 是到了近90年代才用石機Rotel抱著純粹玩票勝質的心態推好了,真是幾意外的。 圈圈點點的地方是它有點柔之外, 都是一對好聽的喇叭。4就是有點點普通, 不至於出色, 而又不失禮的實用品。
還是好音樂最好.

1

主題

18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829
 樓主| 發表於 2020-7-25 12:5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20-7-25 12:42
自70年代後很難播好mono錄音。
Mono錄音最好的時代是戰後的50年, 33轉唱片問世的時候。
之不過當時RIAA ...

Ar3用過用phase liner 400 推非常不錯不過進入15 寸所有12寸的音箱通通賣了l100 sm122 altec santanna model14 model9 还有很多都用過 phaseline也卖掉还有很多现在留下的基本都会留著不用也不會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