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5 0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一兩天我再試了一些音樂, 打少少包膠
看過我在CD區的長氣的古典小貼陋作的人一定看過此CD
聽CD要聽得清在今日一定好易, 但聽得過癮是另一回事 .
呢台平平地, 細細部的CD機真係做到過癮的一環.
上面兩張CD都是不同年代的錄音, 有很不同的樂器
前者是 Goldberg Variation / Esfahani , 用的不是鋼琴而是大鍵琴. 大鍵琴的特色是和平日常見的鋼琴不同, 它沒有低音域, 反而著重高音和弦的抖音.
Esfahani 這個鍍音是很出色的 , 昔日在 Arcam CD37也覺不錯, 只是有點太乾而不太耐聽, 弦抖之間好似有少少粗.
Luxman D-N150 沒有這個毛病, 而且在餘音上是很清晰的, 空氣中的抖音在我最愛的喇叭 Tannoy Autograph mini 盡出,
這種 "過癮" 不太hifi 感, 不是那種明顯地修尖修幼, 動態加大的東西. 因為這種扭曲聲音的微調, 是會對Bach 這支Goldberg Variation 中的變調cycle造成是一種破壞.
在這裡, 它是一種藝術美 的還原存在., 由開首的Aria 過了30 分曲再回到去開首的Aria , 一個cycle, 不分不差.
下一張是當年上了TAS 榜的柴5, 由Stokowski 指揮.
這張柴5是在1967初次發行 (黑膠), CD是到了90年代初初次問世. 中間的空白時間已被人忘了不少.
Stokowski 是大家叫的白頭佬, 一生中指揮過不少次柴 5. 而柴5 和他更是世首上首次立體聲實驗錄音時錄過.
我選這個錄音, 是因為當年的Decca phase 4 潮. phase 4 是 當年Decca 用多聲道錄音的代表作, 大家可以想像的是一個樂團中有不少支咪在不同的地方收音, 再混合成為左/右聲遁.
這個錄音就是找來了最破格的Stokowski, 因此錄出來的聲音一定是有他自己的style. 然而事實上他錄得很小心, hifi感上是有的, 但不乏他對此曲的見解.
此曲是在同一個旋律上打轉, 回升, 而當中的第2 ,4 章是考功夫的地方. 當中的管樂只要吹得差少少可以說是令人覺遺憾. 有些機, 猶其是明顯地硬聲聲底的, 聽起來就是有種木納的存在.
這個老錄音一直之所以被80件代誤解,是因為它用了很多混音的技術, 加上在80年代找到的日本三洋版 (London/ Kings Record ) 和好似是Decca的某個平價版 也轉得麻麻地, 當年買了聽過一次就放走了. 在當年80-90年代追求功率的時代裡聽起來就是很多東西粗得要命. 和昔日我在聽黑膠版出入很大.
如今在這新的CD機中, 終於找回了一點點聽舊黑膠時的音色, 也有點新時代下的CD味. 借高分析力的晶片下, 老曲的變得細緻且不過硬. 吹管樂的聲音就是一種有光澤, 小提琴的和弦聲不再起燥感, 是有一種大家配合的美態.
Luxman 就是如此的可以給你這種藝術美的感覺, 其且是非常地好, 也因為這聲音有了美的存在才令聽者有想聽的能耐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