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8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10-8 08:48 編輯
聽Chopin , 不少人都說Rubinstein . Rubinstein 的影響力至今深遠.
轉一個地理位置, 在歐洲, Dinu Lipatti因病死得太早, 不少人只可以由有限的錄音一窺當中的意境.
另一位可能已被現代人忘記得七七八八的Witold Małcuzynski. 今次說說他.
Małcuzynski 活躍時期與Rubinstein 重覆, 不時都被Rubinstein 蓋過, 印象中在華文地區的樂評文章中也鮮有提及?
我很聽少Chpoin, 曲目聽起來就是太浪漫, 有種脫離現實的感覺.
某次在德國行唱片鋪卻遇上一支感覺不錯的 polonaise , 好奇一問才知是 Małcuzynski 的 mono錄音.
比起Rubinstein 不同的地方是, 即使在強音的地方, Ruinstein 是顯然地比較顯然用力, 而 Małcuzynski 的就是帶了一種陰柔, 不快, 有種可以令人放鬆的感覺.
在 89年的移民潮中, 我的Małcuzynski所有收藏已跟朋友遠走加國.
朋友也在數年前遠走了. 後代也是一個不諳古典的, 被問才知早年已在網將我的收藏賣走(還在抱怨怎麼大量的mono的Columbia)
唉....
(都費時丙佢了, 賣走的錢又不匯過來, 飯也沒一餐, 賣前賣後電話也不來一個, 信也沒一封....這個年代年青人是這樣沒頭沒尾的做事嗎? )
啊, 這個年代還好有叫youtube 的東西, 可以回味一次.
或者之後在網上找找看唱片吧.
[youtube]dl_80-4Uqz4[/youtube]
他的 Rachmaninov Concerto No. 3 也是不錯, 有一定張力的氣氛 :
[youtube]duRNjHJ6dfI[/youtube]
---
我有時疑惑是不是因為當年造勢造得太強 (出唱片, 演出, 樂評 等) , 令今日起了不少後遺症, 比如人人都只說某一二位樂師, 而忘了其他.
昔日一些有名的演出者只會出現在mono的年代. 即使他們沒有早逝, 也可以被stereo新一代的樂師而蓋過(因符合出stereo唱片的吸引力, promotion等) .
只有少數 能過渡 (或者正確的說, 是因為他們的stereo 也很好賣所以合格生存了?)
如果找回一些昔日的演出樂評, 會發覺不少由mono 步入stereo 之後, 在唱片錄音中"半退隱" 的樂師/大師, 都有不少甚佳的評價.
今日唯有靠一些唱片公司發行當年的live 錄音, 才可以重新看看一眾 "半退隱" 樂師們的演藝.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