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6-6-21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6-6-22 08:19 編輯
也積了很久, 有一些古典的碎碎念想和大家分享
如有得罪, 請見諒. 當然也歡迎閣下的感想.
古典是不是很困難的事? 我覺你肯去聽完15-30分鐘起的樂章才是最難的事.
明白內容與否是另一個問題了. 通常如果你覺得那曲子很切合你, 便會很快明白. 反之亦然.
古典和hifi ...這個千言萬語也說不完....
不少聽古典的都是由一張發燒錄音起步, 也在此終步. 誰真的會把<卡門>完整的聽完?
貝九前部份溫溫頓頓的亂和合唱前一刻整齊的意思是 ?
1812 overture 其實本身沒炮, 也沒大鐘 (只有鼓和 Tubular bells /排管似的樂器)
有些朋友很喜歡在家中借"牛根" concerto 曬命, 主曬自己的中-低 / 低頻可以去到幾盡. 事實是去了classic concert 才醒覺真cello 的低音唔算很強, 只有後方的double bass /低音大提琴才是很強的低音.
同樣地管風琴的低音也很少拍褲管/震衫袖.
自已感覺中只有大鼓, 大鑼, 會令在聽concerto 時, 特別是前座席的地面有震動感. 後座, 樓座已很少.
其他的低音域樂器時鮮有震動感 (有些朋友說還是有的, 不過我覺得不太明顯)
所以如果有人播到cello 的聲音可以震衫袖/胸毛, 甚至壓胸感, 我就是有少少疑惑
唔信, 不妨找張du Pre 的Elgar cello concerto 去試下會明白.
古典是用來較hifi 器材的最佳方向嗎?
我覺得係有一定的用處, 不過大家手上的是混音師"傑作", 加上不同樂團有不同的排位, 令樂團不可能一樣.
至少能做到某個音的位置獨立而清晰是最大目標.
有些曲目是很冷門而少人知, 猶如Prokofiev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58, 較多人知少少的是Symphony-Concerto in E minor, Op. 125
一般去問都好少有. 但知和聽過是一種學識/機遇, 卻這不值曬命
傳說聽古典concert 的花費很大, 這是真的在座位上表露了. 如果是去一些特別有dress code的concert 更是.
不過事實現在不少都沒了這個要求. 也因此一旦見有人穿Tuxedo ,Top hat 的不妨取出你的手機影多兩張.
一套smart dressing 便ok, 不要 sport wear, 更不要打完波, 又汗味又成頭泥的走入去. 我會請場內職員要求幫我自己換位
無論如何, 要hifi 發燒在古典之上前, 都是應多少少去聽真 concert.
傳說聽古典錄音的花費很大? 撞鬼的 我以前都只是聽收音機, 仲唔清果種.
到了hifi 才花多少少錢吧? 只是我覺得簡單的就可以了. 器材越貴大多只會越誇張聲音.
錄音版本又是一個講唔完的事,
除非很有心地考究, 找多個地方的出產的同一錄音比教, 不然買到什麼就聽什麼好了.
最好及早買. 晚了別後悔.
有些人總是會說某國版不好聲, 只有他手上乜國版最好, 而且會有人付和?
心水還是長時候保持清少少吧? 有時還去打聽舊版中也沒出過他手上的乜國版...
舊CD 好唔好? 聲音有一定不可否認的美.
同隨還有提過的海綿之禍, 銀層氧化之哀, 霉害...
得閒有心就聽了, 沒心就放出去換錢吧.
新的再版CD呢? 我覺得還是看remastering 時的工夫,
有些是不錯的. 有些不見得好. 還是只可以耳聽為實.
心境/思想應要保持開放就是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