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樓主: charliey

[討論] 選擇黑膠唱盤

  [複製鏈接]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11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10-11 20:20 編輯
old8woman 發表於 2017-10-11 17:47
我記得60年代,曾經見過有唱盤是有4種速度的,
16,33,45,78,但我卻未見過16R.P.M.的黑膠唱片 ...


16 rpm 是轉得慢, 可以長時間錄音, 不過音質是有限的. 所以大多都是錄音記錄為主. 比如有聲書 (talking book / audio-book, 有時24rpm), 電台用來預錄一個program 的錄音.
平生只在外國見過一次電台的, 錄音唱片是特別的大.


又有一台東西見叫Seeburg, 播Background music 用. youtube 有人介紹過

[youtube]8kCHx3_vu9M[/youtube]

[youtube]oXSyyWLTtkc[/youtube]


16 rpm  的唱片在今日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http://www.ebay.com/itm/RARE-VIN ... :g:AeAAAOSwRr5ZunZk

http://www.ebay.com/itm/Introduc ... :g:kJsAAOxy88lRYfj1


之不過在今日, 已沒多少台機可以用16rpm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金錢 +10 收起 理由
old8woman + 10 + 10 一定要加分

查看全部評分

還是好音樂最好.

116

主題

1萬

回帖

0

精華

白鑽玩家

音樂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1841196

76-FC 綠翡翠勲章

發表於 2017-10-11 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記得60年代,曾經見過有唱盤是有4種速度的,
16,33,45,78,但我卻未見過16R.P.M.的黑膠唱片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11 13:54 | 顯示全部樓層
pb2400c 發表於 2017-10-8 17:51
60年代有一種叫陶瓷,晶體唱頭的,屬於高輸出,有100mv甚至更高,當年的擴音機有這特定輸入,而大部份手提 ...

你指的是crystal 和 ceramic cartridge ? 其實是 Piezoelectric 的.
http://www.enjoythemusic.com/cartridgehistory.htm
(來自 Hi-Fi All-New 1958 Edition)

文章有一點講得幾好, 就是高音不足, 低音過多.
印象中我只用過一次, 沒好感可言. 不過當時只可以廉價唱機的朋友就非用此不可. 隨要求增加, 都變成了MM 頭為主了

此文章是大家值得一閱, 連當時針頭的物料特性都說了 ,
現況...講真, 有些人真的以為自己手上的數百元唱頭的針必定是鑽石針, 非一定也.


還是好音樂最好.

9

主題

273

回帖

0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42697
發表於 2017-10-8 17:51 | 顯示全部樓層
60年代有一種叫陶瓷,晶體唱頭的,屬於高輸出,有100mv甚至更高,當年的擴音機有這特定輸入,而大部份手提唱機,都會使用這類型唱頭,對應不同唱片,把針翻180度便可以。
單聲道唱片的雜音和噪音大,有太多因素了。當年壓片的工具,錄音和製造母帶器材頻寬窄,製作沒經壓縮處理。。。再加上手搖留聲機,而A go go 年代,帶手提唱機到沙灘野餐,燒烤。。。多的是,唱片沾有蜜糖,醬汁和沙塵是很平常,刮花更是小兒科。現在找到的當年軟件,有多少沒經歷過那些環境的,用現代系統重播,沒噪音才怪。如果介意那些噪音的,便不要玩老軟件。若然不介意的,不防找些來聽聽,當年的製作是很認真,使用1至3支咪的錄音,沒經壓縮處理過的信号,那音樂全沒壓縮感,是很開揚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金錢 +20 收起 理由
kl122002 + 20 + 20 報告非常詳盡

查看全部評分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8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唱針針尖, 無意地google 到 Shure 有一篇仔細的文章, 不妨一看

http://www.shure.com/americas/su ... us-shapes-and-terms

原文如下:
Explanation of Stylus Shapes and Terms
FAQ #2014 Updated October 22, 2008
Question:

Please provide an explanation of stylus shapes and terms.

Answer:

Spherical Stylus
The typical Shure spherical stylus tip has a radius of 0.7 mil.
• Positive attribute: less tip wear due to a larger surface area contacting the record.
• Negative attribute: high frequency response will be rolled-off as the "large" radius of the tip will not trace the "small" grooves containing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Biradial Stylus
The typical Shure biradial stylus tip has radii of 0.4 x 0.7 mil or 0.2 x 0.7 mil.
Note: The term "biradial" describes the stylus tip shape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more commonly used term "elliptical".
• Positive attribute: better high frequency response than a spherical due to the smaller contact radii of the stylus tip.
• Negative attribute: slightly faster tip wear than a spherical due to the decreased tip/groove contact area.

Elliptical Stylus
See Biradial above.

Hyperelliptical Stylus
• Positive attribute: longer tip life than a biradial.
• Negative attribute: difficult to manufacture and therefore expensive.
If a cartridge requires a hyperelliptical stylus tip (a tip shape no longer offered by Shure), substitute a biradial stylus with 0.2 x 0.7 mil tip.

Micro-Ridge
The Micro-Ridge is the most advanced tip shape available. It is based on a hyperelliptical design but has additional shaping to the tip to create the "Micro-Ridge".
• Positive attribute: lowest tip wear of any tip shape AND the best high frequency response.
• Negative attribute: very difficult to manufacture and therefore very expensive.

Stylus for 78 RPM records
The groove of a 78 RPM record is much wider than the groove of a 33 1/3 RPM record, so a larger stylus tip is required. The tip radius should be 2.0 mils or larger. The tip shape should be spherical.
• If a 0.7 mil spherical stylus tip is employed, it will ride very low in the groove and may even ride on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This portion of the groove will likely be rough and dirty, resulting in a very noisy signal.
還是好音樂最好.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7 22: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10-10 00:07 編輯

再講唱針  : 特別的 "一頭兩用針"   ( <--  唔使呢個表情.)

因為被人提起, 一看, 真是值得說.
在以前, 約略戰後50年代吧?  當電唱機流行, 而且是mono , 33轉剛興起 和 78轉 的時代, 有不少當時的電唱機, 如 Garrard , Lenco, thorens 等的, 都已可以玩換針
但當時還是在流行78轉, 33轉密紋材起步不久, 於是不少 當時的電唱機為了方便都加入可換唱頭的功能.
只要打開電木 / 賽璐珞 造的唱頭殼 (也一不定要打開, 視乎機種 ) , 就可以換到唱頭.

問題是, 以前為方便和大眾化, 除非是獨立一台的唱盤 (如 Transcription turntable ) ,
不然手提 (portable ), 或普通家用的組合式(連收音機 +唱機 那種) , 就不有什麼經常換唱頭的可能
於是 "一頭兩用針"  問世了 , 我印像中就只有mm 頭,  例子:  GE 的 VRII

我手上已沒這些東西了, 不過想知是怎樣的, 看片吧:
(秋姐唔做時好似都見到有, 不過時至今日, 應沒用了)

78轉下的表現:
[youtube]SGFRixXSEXE[/youtube]
[youtube]anAFsOj0_X0[/youtube]

33 轉下:
[youtube]HGvyxiArJv4[/youtube]

....

以mono system  + 當時 50年時代而言, 其實呢支神奇野真係唔差而且幾實用的 . 當時都幾令人著迷.
上面的紅表鈕只要一著一扭就在 33 密紋用針和 78轉用的粗針中切換.  '而且日子久了後 是可以換針的 .
不得不說這些原本是設計出來播 mono 的針, 在對應的mono 唱片得確有很好的重播效果, noise 是很少.
mono碟本身的紋理和stereo 的 不同. 因而在今日當用一支 stereo 針播mono 碟時, 因為mono 碟的紋理結構上的問題, 令有時聽起來特別的多noise.

係唔係好好用呢  之不過, 都有野要講的
這些唱頭已停產多年. 結構不複雜, 但如果要維修也是很考功夫的.
想用的話也要留意地方:

1. 唱重.
比如GE 的VR II 唱頭, 在說明書中要求的是 4-8g 的唱重 (VTF).  以今日而言 (常用1.5 - 2.5g)是不可思議的重量.
以前的mono 33轉碟底下都有時有細字提示用細針(/密紋轉用針 等字眼) 提示, 而且也說盡量在某一個重量之下播放
隨hifi 史發展, 由近stereo 問世時起已有意識到重唱針對唱片紋理的傷害.  步至80年代時, 唱重已到了 今日1.5-2.5g 左右的事.

說明書可以在這裡找到:
https://www.vinylengine.com/library/general-electric/vr-ii.shtml

我想, 也因此間接地明白了為什麼 1950年代的黑膠 (mono, stereo) 是有多一點厚度吧?

2. 接線 / 唱臂
這些舊式頭的接線不是今日的4插, 而是2插. 原因mono 用不著4插. 而且不同的唱頭用的的插也可以不一樣 .
這種 "一頭兩用兩針" 因為有換針功能, 所以唱頭殼 上是有預留位置 .  然而 GE VR II 有另一個單針版本,  如是這樣, 就不必要唱頭殼 上留洞
如果真的要使用, 比如聽78轉唱片, 或者真是想要那種"味道" , 就要留意此特別唱頭是不是真的合適你的器材了.   (事實Ortofon 已有專用mono 或78轉的唱頭)

3. 切勿用在stereo 唱片上!    
在60年代中之前, 不少唱片都有文字提醒, 也提示了用light weight 的 stereo pickups. (當年的3g 都已叫輕...   )

000713m72x4p4m4p0rrmfb.jpg
000714rvn5u3u4ay4ywoxz.jpg
000715z80n2h83oog8zpg0.jpg

以前的電唱機真是有2分大種 : mono , stereo .
mono 又因為有時具有3種速度 : 78, 33, 45 rpm, 又被英文有時說成  "three speed reproducer " 之類的字眼.
而stereo 中沒有78rpm , 所以又叫作 "two speed reproducer" 之類.
(當然, 後來有些機支援16rpm (沒記錯是兒童書會用,7吋小碟 ? ), 所以 什麼 "two speed" , "three speed " 已沒了意思)

這種 "一頭兩用" 的唱針, 印象中真是多見這種mono機上.
當年不少人覺 "無所謂了" 於是唱毀不少stereo 唱片 (即是今日好貴的頭版).
基於 mono 和stereo 唱片紋理不同, 令唱頭設計和運作原理也不同, 再加上一個什麼都不為意的用家, 於是用超重的唱重唱毀一張stereo唱片.  
也因此 , 我對今日買頭版stereo 唱片是有好多保留的地方.

有些stereo 唱片上會有特別寫明 "mono and stereo compatible ", 以前聞說是真的可以.
只是在步入stereo 之後, 我也換成stereo 機之後, 已不會再用mono 唱頭.
過去基本上用 stereo 頭播 mono 不是問題, 因為 amp 轉成 mono mode 或者speaker 轉成 A+B  就可以.
今日就...或者找個有這功能的 amp, phono pre-amp 吧?

-----
個人覺, 沒錯的, 聽mono唱片用mono 唱頭是最明智的行動.  只是如果刻意去找舊唱頭 (NOS也罷), 就是點點要考慮.
不少mono 唱片至今 已60年 , 經過60年不停被人唱播 其實是有一定的損耗.
到了今日還用這種 4g 起的唱重的唱頭頭, 是不是會令 唱片損耗得更嚴重?


mono vs stereo 碟紋原理可以參考Ortofon :
https://www.ortofon.com/hifi/cartridges-ranges/true-mono
還是提一句, 昔日的 "一頭兩用針" 針是粗過今日的.
還是好音樂最好.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6 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10-6 19:38 編輯
koalaau 發表於 2017-10-6 10:08
難得師兄咁熱心上門幫人手。
其實左改右改,衰左係唔會下下同你講。成功果d係有好多知識和經驗,換個唱頭 ...


只是得閒, 都算是有點認識, 幫到幾多就幫.
以前都是由人地幫我set 起先, 之後自己慢搞慢學, 毀過左幾張唱片才明發生乜事.  得出一個結論, 如前述 : 量力而為了.

非常認同你果句  
其實左改右改,衰左係唔會下下同你講。


現在要找成功的事例太多也太易, 一張網上圖就令人以為跟住做就OK ,
事實, 真係到唱毀了第3 或4張唱片時才開始發現有問題.

實在太多新手以為自己的唱頭 "裝到 = 用到 = 唱得好 " 的誤會了.  
還是好音樂最好.

3

主題

2199

回帖

0

精華

白鑽玩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500695
發表於 2017-10-6 10:0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kl122002 發表於 2017-10-6 08:14
分享一個小事件.
昨晚被人請去幫手看看 針/盤有無事, 朋友是新手, 對換針無概念.
盤是入門的盤 , 不過針 ...

難得師兄咁熱心上門幫人手。
其實左改右改,衰左係唔會下下同你講。成功果d係有好多知識和經驗,換個唱頭都攪唔掂,好應該聽下人講。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金錢 +20 收起 理由
kl122002 + 20 + 20 絕對認同

查看全部評分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6 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10-6 08:16 編輯

分享一個小事件.
昨晚被人請去幫手看看 針/盤有無事, 朋友是新手, 對換針無概念.
盤是入門的盤 , 不過針是貴少少的mc針. 人地話MC好佢就走去換.  

問題是間中跳線, 如, 起才會跳少少, 中間會跳,
起初以為是唱重, 不似,
由VE 上download 一個 protractor check , 兩點都不到位.
原本佢只係識將個頭裝到最入就以為了事.

調好左, 聲正常多少少,  變成時不時最外又跳入少少.
發覺支臂無VTA較, 變針變少少高角度下斜.
換了厚墊, 好少少了, 不過都係跳.

要上VE check 支臂的effective mass, supported cartridge,  resonance  等資料
發覺臂短 (得8.8吋), 唱頭重過support range, 說明書上又無Effective Mass 可以查.

我苦口婆心話, 不如用返原廠的MM頭, 不然找一個2M blue 都唔差,
佢就話見過人地後面加重, 前加後加左改右改都得, 反串我係唔係唔識.
結果, 唔係好意外, 我真係一句"唔識幫"而走人.

-----
老實講, 我知網上好多文章教人左改右改, DIY,  "毫子/絲母加重"論 等的陳年理論紛紛出場.
我不是想批評當年DIY的前輩, 他們是有實力, 分享了當中DIY的 好與不足 的地方
不過理論傳至今日, 只留下了好的, 而不足的研究部份就都消失.
臂短又唔support 之後硬加外掛, 改動, 將支臂/盤原本有的特色, 良好結構立即無晒,
仲未計一堆 未知的resonance等結構問題

我成日講, 黑膠唱播是最機械且老實的.
別說什麼 "聽聲收貨" , 聽聲只是滿足了閣下手上的珍藏, 遷就到了那個你心中的唱頭播放, 但就未計來自他人的雙耳, 錄音, 或者其他唱頭是不是一樣可以用.  
聽黑膠, 換針都是一門學問, 是要研究的.
所以還是一句, 做人就應量力而為,  有幾多錢就按能力買一個好少少的盤, 臀, 配一個合適的唱頭,
甘樣先完完整整先用得輕鬆, 播得好.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金錢 +10 收起 理由
hiukong + 10 + 10 絕對認同

查看全部評分

還是好音樂最好.

434

主題

1萬

回帖

12

精華

白鑽玩家

老而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54348
發表於 2017-10-3 07: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10-3 07:43 編輯
pb2400c 發表於 2017-10-2 11:02
不單是玩黑膠,玩物都要保持理性,百份百相同的組合,不同環境,什至相同環境,個人玩機的做藝不同,效果也 ...


講到尾, 係人人對耳唔同.

...
講返唱片墊,
因為厚薄的問題, 好多人成日唔記得去set 好過VTA , 又或者從來無得Set而無set過.
於是話用左唔同聲的...大有人在.

VTA 其實係幾重要的一環. 如果支腎在唱的時候不是水平 (當然落針後是微微向下斜, 但就只是微微, 不是太多) , 即時針頭可以變成 "倒掘" 甘樣插入張黑膠
播得唔好聲同時, 碟都可以報廢.


事實是播黑膠同CD最唔同的地方是可以不斷地"調味"
CD 的唱播是梗的(DAC , 線材有限度地改樂除外),
黑膠換一次唱針, phono, tonearm able , 都可以變聲, 所以可以說 "玩得"
還是好音樂最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