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2
發表於 2010-1-21 18:04
本帖最後由 r32 於 2010-11-27 22:54 編輯
自兩聲道系统完成後, 到十月尾已run-in了仟二小時, 從此再也沒有廿四小時開機(前級除外). 其實CDP到達八佰小時已穩定下來, 但我覺得它還在不停進步中.
在組裝Plasma架之前, 小弟曾嘗試將後級分別推到Giya後側, PB13U放在正中C1一呎後, 目的是避免C1擋住了EVO One, 可惜效果不見得好, 反而更阻地方, 所以决定保持原來擺法.
Surround喇叭初次set-up後, 乘便將EVO One和Giya推往廳中心方向, 使其與視聽位置傾向接近等邊三角形.
由於Giya低音單元在側面, 前後移動影响不大, 我覺得太近側牆低音反而會變薄. 現時Giya離後牆69吋、側牆21吋, 結像力總算是不負Vivid之名.
從前以為Vivid喇叭易擺位, 後來才發覺當toe-in到了最後階段, 真的要每次一兩 mm地移動. 但因小弟功力尚淺, 還未能找到一個最佳擺位, 能夠同時有深度與闊度.
現在最弱一環就是FE架使得房間不平, 沒法子, 誰叫窗外有好風光, 實在不忍將所有器材堆在前方.
r32
發表於 2010-1-21 21:59
本帖最後由 r32 於 2010-11-27 22:56 編輯
第一次聽原裝SC-09的聲音真的嚇我一跳, 慼覺是非常衰聲, 中央聲道和後置四聲道弱不可聞, 毫無現場感可言.
開始時决定先將喇叭設定為Large, crossover設定50 Hz.
用過Auto MCACC後音效基本上已大為改善, 此時SC-09計算出來的speaker distance, 與真實數值只差一至兩吋.
數天後利用音壓計將喇叭調準為75 dB, 超低音78 dB, 再run一次Auto MCACC, 今次speaker distance誤差只有半吋.
細讀menu再參考網兄報導, 先重新run一次Full Band Phase Control, 然後進入MCACC (Expert), 由SC-09計算出Symmetry, All Channel Adjust, Front Align的數值,
上述三個摸式當中以第二種最適合我, 一般視聽時選Auto Surround就可以了,
Full Band Phase Control幾乎是長開的, 沒有它臨場感會大打折扣; 正如大多數網友所言, Standing Wave最好是關掉, 音質立時像揭開兩層紗一樣.
總括來講SC-09是Hi-Fi聲, 往後小弟可能會試試調整EQ / X-Curve, 看看能否使它聲音醇和一些, 至於那個我不懂的Reverb, 暫時是絕不會碰的.
francis_leung21
發表於 2010-1-21 23:21
除咗L、R用mono block, 其餘聲道只用Pioneer AVP.
您見到好多amp係一個錯覺, 由於套前後級左右聲道分開, 再加上分體機箱供電, 所以一共有八件器材.
r32 發表於 2010-1-12 11:25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前級都玩2件咁開心..
STEEL71
發表於 2010-1-21 23:48
好可怕......
fuman0123
發表於 2010-1-22 08:10
大變身喎!
lukalok
發表於 2010-1-22 14:59
本帖最後由 lukalok 於 2010-1-22 15:01 編輯
多口一問, 既然可以空一間屋裝修後做AV房, 點解去盡o的升高地台行floor box藏好o的線? 家陣一地都係線, 四圍放欠整齊, 感覺硬係有靚組合, 但環境空間配套欠缺計劃!
daken
發表於 2010-1-22 19:03
真係天外有天{:6_136:}
kentsang824
發表於 2010-1-22 22:27
正到暈{:6_139:}
r32
發表於 2010-1-22 23:15
本帖最後由 r32 於 2010-2-16 17:09 編輯
多口一問, 既然可以空一間屋裝修後做AV房, 點解去盡o的升高地台行floor box藏好o的線? 家陣一地都係線, 四圍放欠整齊, 感覺硬係有靚組合, 但環境空間配套欠缺計劃! ...
lukalok 發表於 2010-1-22 14:59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04年第一次裝修時是準備客廳打橫擺器材, 所以由左邊到右邊藏喉俾喇叭線走. 後來08年全屋大拆裝修是必需的, 並非全為發燒而做, 所以是有隨時轉回家人居住用之後路.
装修到了中段决定長期用來聽歌, 小弟本來想後置四聲道全用掛牆V1, 為何改變主意呢?
首先我不喜藏喉, 不介意喇叭線外露, 甚至AVP可以放廳心, 讓所有線以幅射狀排列都得;
高樓底可能會比較好聲;
喇叭離牆好大機會更好聲;
座地喇叭可移動更好玩.
所以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lukalok
發表於 2010-1-23 00:13
04年第一次裝修時是準備客廳打橫擺器材, 所以由左邊到右邊藏喉俾喇叭線走. 後來08年全屋大拆裝修是必需的, 並非全為發燒而做, 所以是有隨時轉回家人居住用之後路.
装修到了中段决定長期用來聽歌, 小弟本來想後置四聲 ...
r32 發表於 22-1-2010 23:15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Oh, I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