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0:57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0:56
5N單晶銀單芯導體
Way Cables Resolution+ 數位線



{:6_130:}

專為小型器材設計
S28 不銹鋼避振腳墊

S28 是專為小型器材所設計的避振腳墊,Silent Angel 將其用在自家的 N8 音響級網路交換器身上,但實際上 S28 也適用於其他類似尺寸的設備,例如耳機擴大器、半尺寸型 DAC 或時下流行的線性電源供應器上,藉由避振提升聲音表現。
       
S28 的主要材質為 304 不銹鋼,藉由其高質量、高密度的特性,達到抑制震動的目的。除此之外,S28 上、下各有一個橡膠墊圈,這兩個墊圈是活動的,而不是黏死在不銹鋼柱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 S28 有更高的使用靈活性,使用者可以選擇在上下都加橡膠墊圈,或是只有一側加墊圈。當然玩法還不只如此,你可以二前一後,或一前二後,甚至二左一右或一左二右都可以試試,玩法沒有限制,依自身狀況而定,玩出最好的配置就對了。

器材規格

S28
型式:不銹鋼避振腳墊
材質:304 不銹鋼,橡膠
尺寸:28 × 14 mm
重量:50 g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1:02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0:57
專為小型器材設計
S28 不銹鋼避振腳墊



{:6_130:}

複合材料打造頂尖音響架
HRS RXR 音響架

美國 HRS 可說是近年來最紅的音響架與避振墊材品牌,高階 MXR 與 SXR 可說是國際音響大展上,最常與 Hi End 音響器材搭配展示的音響架,不僅具備高質量,且應用多種複合材料打造,不過價格也相當高昂,所以 HRS 以 MXR 與 SXR 的多重避振技術為基礎,設計出價格相對容易接受的 RXR 音響架。

RXR 與高階 MXR、SXR 相同,都採用模組化框架設計,隨時可以根據音響系統器材增減的需求,增加所需的 RXR 音響架。RXR 所使用的框架,採用實心航太等級鋁合金一體 CNC 車製,搭配複合材料木頭與全新專利高性能聚合物阻尼材料,大幅降低振動影響,達到更低的噪訊,並重現更好的音樂細節表現,達到 HRS 對音響架抑制振動的標準,但同時具備更好的性能價格比。

採用框架模組化設計的 RXR,可以直接搭配 HRS 自家避振底板,或者搭配 HRS R-Shelf,彈性使用,HRS 原廠標準型號總共有四款,分別是 RXR-1719-1V、3V、4V 與 5 V,數字代表可以搭配的音響器材數量。假如您正在尋覓 Hi End 等級音響架,也曾注意到 HRS,但因為價格高昂而卻步,請多關注 RXR,說不定已經落到您想要購買的價格帶了。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1:05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1:02
複合材料打造頂尖音響架
HRS RXR 音響架



{:6_130:}

三明治結構、阻尼可調: montaudio Tongariro TR避震腳座

來自紐西蘭的montaudio崇尚自然,產品都以出名的紐西蘭景點命名,Tongariro TR避震腳座的靈感就來自Tongariro湯加里羅山,Tongariro為紐西蘭北島的一座活火山,屬於湯加里羅國家公園,1990年被評為世界遺產,為著名的徒步勝地。Tongariro TR避震腳座外型確實就像一座小火山似的,採用實心不鏽鋼、精密研磨的胡桃木及黑色特殊防震圈之三明治結構。

Tongariro TR避震腳座中心為實心不鏽鋼內錐,有如火山口樣的凹陷專為尖錐所設計,不鏽鋼內錐再由天然胡桃木包圍,其透過雙彈性防震圈與不鏽鋼外殼仍然保持距離,在底部亦有雙彈性防震圈進一步導震,同時具有止滑、隔離之效果,最特別的是胡桃木部份透過調整底部中心的不銹鋼螺絲柱,可調整其高低,以找出最佳聲音表現的設定點。

montaudio Tongariro TR避震腳座
● 負重: 40Kg/個
● 材質: 一體式實心不銹鋼CNC + 實心胡桃木結構
● 尺寸: ø 52.5 x 31mm
● 重量: 275g/個

https://www.montaudio.com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2:41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1:05
三明治結構、阻尼可調: montaudio Tongariro TR避震腳座

來自紐西蘭的montaudio崇尚自然, ...

{:6_1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7JARYa5YQ



https://www.stereonet.com/uk/news/roksan-releases-next-generation-attessa-range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06:45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8 12:41
https://www.stereonet.com/uk/news/roksan-releases-next-generation-attessa-range

{:6_126:} {:6_164:} {:6_157:} {:6_158:} {:6_159:} {:6_143:} {:6_222:} {:6_240:}
[[> 鑽石 <]] 玩家 =>> 最新 每日 發燒 音響 情報 日誌 ! ! !
https://twitter.com/xerxeshowie1
{:6_164:}已經 超過>> 4萬9千9百個49,900 Twittes ! ! !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07:41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06:45
[[> 鑽石 > 最新...

{:6_130:}

JBL Synthesis SDR-35 review

https://www.whathifi.com/reviews/jbl-synthesis-sdr-35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1:01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07:41
JBL Synthesis SDR-35 review

https://www.whathifi.com/reviews/jbl-synthesis-sdr-35

{:6_130:}

旗艦血統的次旗艦
Esoteric C-02X 前級

Esoteric C-02X是他們家前級擴大機的次旗艦,再上去就是Grandioso C1X,然而,原廠不諱言C-02X的設計,其實傳承自Grandioso,可謂出自Grandioso家族的系譜。

Esoteric C-02X秉持自家高階機一貫的傳統,內部為雙單聲道設計,左右聲道各自獨立,從DC電源供應開始,便一路林中兩路分。內部佈局工整而清楚,從輸入到輸出一路分立,這樣一來,可以避免串音、聲道間的互相干擾。每聲道各配有5個電源變壓器,採大容量電容濾波,低噪訊的SiC(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進行整流,力求隔離外部的電源噪訊。

不僅採雙單聲道,線路還是全平衡架構。每組輸入透過全平衡的輸入緩衝放大線路接收訊號,然後以低阻抗維持平衡傳輸,消除了輸入訊號的雜訊,達到高達116dB的訊噪比。在乾淨之餘,Esoteric還要求C-02X能夠還原大動態的音樂訊號,採取了他們家招牌技術Esoteric-HCLD高電流傳輸,透過用在Grandioso C1前級上的EDLC超級電容,為強勁深沉的低頻提供扎實的基礎,並保有音樂裡所有的細節。

Esoteric C-02X的音量控制採用四組獨立梯形電路,構成Esoteric-QVCS(Quad Volume Control System),轉動音量時,左右聲道的正負訊號都同時改變,換句話說,這是平衡式的音量控制,精準控制音量和相位響應。邏輯控制電路板與音響路徑的電路是分離的,採用光電耦合方式做電氣隔離,避免放大線路受到干擾。

機身經過特殊設計,每個電路區塊都有獨立的隔間,線路路徑盡可能縮短。5mm厚的機箱與厚實的鋁合金面板,賦予高剛性的結構。自家專利的Pinpoint Feet四點支撐腳座則在賦予穩定度之餘,還能有效抑制震動。

原廠建議,用家大可將C-02X與S-02立體聲後級相搭,會帶來非常精彩的音樂表現。

器材規格

型式:前級擴大機
頻率響應:1Hz-200 kHz(-3 dB) 3Hz- 50 kHz(-0.2 dB)
總諧波失真:0.0006%(RCA) 0.0004%(XLR)
訊噪比:116dB
增益:+12dB
輸入端子:RCA x 3 (RCA 2可作為AV pre-input ) / XLR x 2
輸出端子:RCA x 2 / XLR x 2
輸入阻抗:10kΩ
輸出阻抗:RCA 47Ω / XLR 100Ω
尺寸:445 × 162 × 457 mm(W x H x D)
重量:32kg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1:03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1:01
旗艦血統的次旗艦
Esoteric C-02X 前級



{:6_130:}

功能最全面的旗艦訊源
McIntosh MCD600 SACD/CD 唱盤

MCD600 是 McIntosh 的旗艦唱盤,可播放SACD / CD 唱片,還可做為純轉盤或 DAC,並兼具固定音量輸出和可變音量輸出,是一台具備優異性能規格和豐富功能的強大數位訊源。

MCD600 的核心是一個 8 通道、 32bit PCM/DSD DAC,每聲道由 4 枚 DAC 組成 Quad Balanced 架構,所有的輸入訊號都會升頻重取樣至 32bit / 384kHz,藉此達到更低的噪訊、更大的動態與更好的聲道分離度。

MCD600 除可播放SACD 和 CD,同時也能當 DAC 使用,包括同軸、光纖和 USB Audio 等輸入介面,甚至能直接播放 USB 儲存裝置中的音樂檔案。MCD600 也提供同軸、光纖、AES/EBU 和 MCT 等數位輸出介面,其中 MCT 介面可連接自家 DAC,傳輸 SACD 數位訊號。MCD600 提供固定音量和可變音量兩種模式,兩種都有平衡和非平衡輸出,使 MCD600 的相容性最大化。

器材規格

McIntosh MCD600
型式:SACD/CD 唱盤
類比輸出(固定音量):XLR × 1,RCA × 1
類比輸出(可變音量):XLR × 1,RCA × 1
數位輸入:Coaxial,Optical,USB,USB A
數位輸出:Coaxial,Optical,XLR,MCT
耳機輸出:6.3 mm
頻率響應:4Hz – 40kHz / +0.5, -2 dB(SACD)
THD:0.002% @ 1 kHz(SACD)
訊噪比:大於 110 dB
尺寸:444 × 152 × 483 mm(W×H×D)
重量:12.7 KG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1:08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1:03
功能最全面的旗艦訊源
McIntosh MCD600 SACD/CD 唱盤



{:6_130:}

       
你最需要的墊材,沒有之一
HLJ Maglev-S1 / Maglev-M1 磁浮隔振墊

這是一款會改變你對墊材認知的隔振腳墊,效果令人驚嘆!

以往的角錐或墊材美其名具有避振、制振或抑振的功能,可避免振動傳導,但其實它們的原理都是調諧振動,因為它們沒有辦法做到不接觸。只要有接觸,振動便會傳導,哪怕是角錐尖端的一個極小的接觸點,振動還是能夠傳導,結果就是墊在上面的器材振動藉由角錐傳到下方承放的檯面或層架,然後檯面或層架感應到的振動,再藉由角錐傳回上方器材,如此循環不已。於是乎傳統的角錐或墊材必須藉由材質或構造上的特殊性,或是加入阻尼物吸振,使傳導的振動受到一定的控制,讓聲音往設計者想要的方向走,所以比較像調音,而不是避振。但 HLJ 的 Maglev-S1 和 Maglev-M1 不同。HLJ 利用磁浮的原理,盡量做到不接觸,讓器材和下方承放物的振動不會相互干擾,也就是隔振(隔離振動),原理非常簡單,效果卻十分宏大。

實測證明能隔振

HLJ 說他的腳墊能隔振,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經過實測證明的。先前我曾訪問過 HLJ Maglev 磁浮隔振墊設計者謝廷皓,他利用精密儀器測量,用數據證明了他的產品比傳統角錐和海綿墊更能隔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閱文章,當中詳細敘述了他的測試方式和結果,這篇的重點我將放在 Maglev 磁浮隔振墊的使用方式與聽感。

HLJ 目前有兩款磁浮隔振墊,分別是 Maglev-S1 和 Maglev-M1,兩者的用法完全相同,差別在於尺寸與承重,S1 較小,承重較輕,適合中小型器材,M1 較大,承重更高,適合中大型器材,接下來的文章中,如果不是專指某個尺寸的產品,我都用 Maglev 稱之,以方便閱讀。

Maglev 的原理非常簡單,小學生都懂,就是利用磁鐵同極性相斥的天然特性,讓墊材內部在不接觸的情況下撐起器材,達到隔振的目的。Maglev 外觀呈圓柱體,內部底下藏有一塊強力磁鐵,頂端還有一截短短的小圓柱從中央突出,此小圓柱的底下也有一塊強力磁鐵,剛好和底部的磁鐵相斥,產生支撐力。當上方的器材有足夠重量將頂端的小圓柱下壓,又不至過重導致上下兩塊磁鐵碰在一起時,上下達到動態平衡,這時 Maglev 才能發揮效用,達到隔振的目的。也就是說,器材太輕或太重都不行,一定要剛剛好才能讓器材「浮」起來,否則就是無效。

調整時需要一些耐性

這麼說起來,如果想使用 Maglev,還得看看器材重量配不配合囉?話是沒錯,但其實 Maglev 容許的重量範圍蠻大的,單顆 Maglev-S1 可承重 0.5 至 4 公斤,單顆 Maglev-M1 可承重 3 至 12.5 公斤,4 顆一組販售。兩款隔振墊下方中央都有一顆內六角螺絲,用途是調整內部兩塊磁鐵的距離,順時針轉緊螺絲會拉近磁鐵距離,可提高承受重量,放鬆螺絲則相反,承重會降低,如此一來就有很充裕的空間調整整體的承受重量,一部器材至少要用到 3 顆,除非是真的太輕,或是重量超過 4 顆 Maglev-M1 的承重,多數器材應該都能用。接下來我就以我自身的經驗談一下如何使用 Maglev。

Maglev 可以用在喇叭和器材,提升效果都很鮮明。喇叭墊 4 顆會比較安全,以防不小心被推倒,器材的話 3 顆或 4 顆都可以,輕一點的用 3 顆,重的才用 4 顆。墊器材我會先從 3 顆開始,完全撐不住就用 4 顆。這時通常會出現一個狀況,就是有的承重剛剛好,但有的壓不下去或是被壓到觸底,這是因為器材的重心多半不在中央,有變壓器的地方特別重,其他地方較輕,如果你在變壓器下方直接墊一顆,那顆通常會被壓到觸底,不如在有變壓器的那一側墊兩顆,然後對角再墊一顆,比較容易平衡。如果還是不行,就繼續調整墊的位置,或是透過底下的螺絲調整承重力,多花些耐心,一定可以讓器材「浮」起來。附帶一提,初次找墊的位置時,我建議可以將器材從架上拿下來,放到一張空桌子上試擺,因為你可能要不斷調位置和底下的螺絲,試的時候最好把該插的線材都插上(如果你的線材很重,更應該如此),以免失準。試到都浮起來了再依樣畫葫蘆移到架上,這樣一次 OK 就不會調到背疼了。

可直接鎖在喇叭底下

不論你是墊 3 顆或 4 顆,因為器材或喇叭的重量不平均,每顆隔振墊承載重量不太一樣,器材應該不會是水平的,所以擺到架上之後還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調水平,尤其當你墊的是 CD 唱盤或黑膠唱盤時,更要注重水平。Maglev 最底下的一圈是可以旋轉的,轉到最緊時,整個柱體最矮,轉鬆就可以些微變高,藉此調整整體的水平。這個設計頗為巧妙,因為調整水平時 Maglev 不用取下,可以墊著直接轉,因此即便墊在沉重的喇叭下方也能輕鬆調整。

Maglev 還有一個貼心設計,就是可以固定在落地喇叭下方,以免不小心推動喇叭時造成滑落。Maglev 頂端的支撐圓柱中心已經鑽好標準 M6 螺孔,並隨附 4 根 M6 螺絲和 4 根 M6 轉 M8 螺絲,大部分落地喇叭的底座下方都有用來安裝角錐的螺孔,螺孔尺寸不是 M6 就是 M8,即可因此可利用隨附的螺絲將 Maglev 直接鎖在落地喇叭下方,絕對不會鬆脫或滑動。

用書架喇叭試聽

說完使用方式,接著就是試聽了。Maglev 設計者謝廷皓跟我說,之前他們曾在好幾款落地喇叭上試過 Maglev,效果都不錯,尤其在低頻清晰度和層次感方面的幫助最大,他建議我可以先從落地喇叭聽起。不過我不打算用落地喇叭試聽 Maglev,而是書架喇叭。書架喇叭一定是放在喇叭架或櫃體上播放,這些喇叭架或櫃體很容易隨上方的喇叭振動,結果又將振動回傳給喇叭,造成聲音的劣化,如果 Maglev 真能隔振,我相信用在書架喇叭的效用一定比落地喇叭更大,更何況用書架喇叭的人比用落地喇叭的多得多,如果 Maglev 真有效,幫到的人不就更多了。所以我決定用書架喇叭試聽。

試聽時所用的喇叭是 Divini KIT-M,它的低音單體有 6 吋,低頻量感頗足,對於社內那對單薄的喇叭架算是不小的負擔。喇叭架頂板的四個角黏著賣場都買得到的橡膠止滑墊,平常我們就是把書架喇叭直接放上去聽。止滑墊是靠著雙面膠黏在頂板上,沒想到 Maglev 也會黏,靠的是磁力,我們的喇叭架是金屬的,含有鐵的成分,Maglev 自然會吸,放上去之後牢牢的,完全不用擔心會掉下來。以 Divini KIT-M 的重量,4 顆 Maglev-S1 就夠了,我用六角扳手稍微調整一下每顆的斥力,很快就讓 KIT-M 浮起。其他的搭配器材則包括 YBA CDT450 CD 轉盤、Merging NADAC、Soulnote P-3 前級,以及 EAR 509 MK2 管後級。

音樂氣氛立刻活了起來
       
基本上,Maglev-S1 一上去就有感,什麼感?像是一種提神醒腦、豁然開朗的感受,音場一下子被打開,音樂氣氛立刻活了起來。以慕特(Anne-Sophie Mutter )演奏John Williams 作品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為例,第 2 軌「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中的《Yoda’s Theme》,樂曲由弦樂聲部以震音從極弱的音量開始,透過 Maglev-S1 可以聽到一個微弱的嗡聲,像是花朵緩緩綻放般低吟著,弓弦輕輕摩擦的毛毛質地、背景空氣流動的騷動感,都清晰可聞,感覺身上的雞皮疙瘩也這麼冒出來了。Maglev-S1 明顯讓空間變得開闊、深遠、聲部層次分明,音樂聽起來變得很 Live。

慕特的弦聲在此也變得更為迷人,不僅擦弦的沙沙質感清晰,光澤與水分也更豐富了,弦樂的流動感真好。剛才還未使用 Maglev-S1 時,弦樂音色較乾,小提琴的線條很直白,聲線的變化很單調,抖音也沒這麼清晰,而且音場被縮限在中間一團,沒有空氣流動的感覺,喇叭像是被綁住,放不開,聲音呆板無生氣,用了之後,小提琴和樂團的分離度立刻拉出,琴的形體像是從樂團中躍出,且殘響綿延不絕,音場悠遠。由此可見,Maglev-S1 釋放出更多細節,也把重要的氣氛感帶回來了!

第 3 軌「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中《Hedwig's Theme》一曲的變化更顯著,開頭鐘琴叮叮咚咚的音色藉由 Maglev-S1 的加持,不僅有更綿長的「嗡∼∼」的尾音,且高頻輕輕飄散上去,綿延不止,空間感更為深邃,接著慕特小提琴聲線充滿變化,技法極為華麗而豐富,音色則帶有一點點黏稠感,又不失滑順,質地十分迷人。除此之外,Maglev-S1 也讓細微處變得更為清晰,強弱對比更為鮮明,動態不受羈絆,琴聲像是放開來恣意奔馳,聽起來好過癮。

聽起來更像現場演奏

Maglev 和我過去聽過的墊材截然不同。過去聽過的墊材多半著重某部分做提升或改變,例如高頻變得更清亮,或輪廓變得更清晰,或低頻更束結緊實,局部提升的同時多半也帶有一些闢性,而影響了全局。Maglev 不同。如果我將原先墊在喇叭架上的橡膠止滑墊看做是一種極其普通,但至少頻段均衡的墊材,Maglev 與之相較,也同樣非常平衡,但不同的是,Maglev 帶來非常好的活生感與流暢性,以及非常鮮活的動態表現,讓每個錄音聽起來都更像現場演奏,大大提升了聆聽的豐富性。

聽到忘我時,我打算再加一組 Maglev,墊在哪裡呢?就墊在 YBA CDT450 轉盤下方好了。因為我們的音響架空間實在有限,CDT450 通常就直接疊在 Merging NADAC 上,既然 Maglev 的訴求是隔振,我把它墊在 CDT450 下,想必可以減少 CDT450 和 NADAC 之間的振動干擾吧?同樣的,我先把 CDT450 拿到地上試擺,用了 3 顆 Maglev-M1 就讓它「浮」起來,然後再移到 NADAC 上。結果如何?聲音顯著地提升,而且提升的幅度不亞於 Maglev-S1 墊在喇叭下。

同樣聆聽慕特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所有聲部、樂器的形體更為明確,背景變得更黑、更沉靜,暫態、動態更明快,力度則更強勁,音樂更為澎湃。除此之外,聲音的厚度更好,質地更密實,卻又更輕盈、鮮活,現場感再度提升。由於帶出的細節更多了,音場形貌也變得更清楚、精確,更像一個鞋盒,往遠處延展,進而將前後的層次拉開。

更真實的音樂面貌
       
接著播放李宗盛的《山丘》。這首歌的前奏非常簡單,簡單到剛學鋼琴就會彈,就先彈兩個音,再彈四個音,然後三個音、一個音,開始唱。透過一共三組 Maglev 的幫助,這幾個音每個的尾巴都變得好長好長,形體輪廓與定位一清二楚,而且我還聽到了更多鋼琴琴板振動的共鳴感,音色十分豐富。接著是吉他刷和弦伴奏,音色輕快爽脆,很有速度感,人聲不是厚實的類型,但顯得非常自然,形體具像,且充滿了真實感,讓李宗盛的面貌彷彿變得更清楚,歌聲的感染力更強了。

剛剛聽《山丘》時,開頭鋼琴的尾音變得那麼長,是因為 Maglev 讓聲音拖慢了嗎?不是,那是因為錄音中的訊息本就如此,Maglev 減少了不同頻段振動噪訊的相互干擾,釋放出更多細節,因此尾韻更綿延,殘響更豐富。
       
就以硬式咆勃樂團 Mingus Dynasty 的「Chair in the sky」專輯,第 1 軌《Boogie Stop Shuffle》是一首激昂、熱烈、充滿速度的曲子,透過 Maglev 播出之後,我聽到的空間殘響變得更長了,空氣流動感更多了,但完全不影響節奏的速度感與音樂暫態,每個鼓點都好清楚,定位、輪廓提升,Double Bass 撥奏顆粒精準清晰,毫不拖泥帶水,銅管齊奏很有穿透力,又完全不會刺耳,讓我可以盡量大聲聆聽,聽得非常爽快。播到第 2 軌《A Chair in the Sky》則是一首慢曲,此時的管樂齊奏就顯得頗為鬆軟、流暢,綿密感極佳,由此可見,用了 Maglev 之後,該快則快,該柔則柔,它真的不是在調音,而是還原器材本身的聲音與音樂原來的真實面貌。

帶出更多音樂細節與鮮活感

在社內的聆聽室試聽完畢後,我迫不及待將 Maglev 帶回家裝在我自己的系統上,一共四組,分別墊在 PC 電腦(3 顆 M1)、QNAP NAS(4 顆 S1)、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3 顆 S1)和 EC4.8 前級(3 顆 M1)下,結果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背景更安靜,空氣感更豐富,氣氛更寫實,細微的起伏更鮮明,整體的動態對比更大,聲音更輕鬆卻又更凝聚,高低延伸更好,空間形貌更開放更明確,聲部分離度更好,音像定位更分明,可以用更大音量聆聽又更沒壓力 ⋯。音色部分呢?優異解析下帶有些許潤澤感,聽起來很舒服。基本上,我覺得這些提升就是從更多的細節而來,如此而已。

對音響而言,振動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處處影響著聲音,它沒辦法消除,也很難抑制,只能轉移或吸收,可是在轉移和吸收的同時,聲音繼續被影響著,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HLJ Maglev 磁浮腳墊則另闢蹊徑,巧妙用隔離的方式讓振動不致相互影響,將問題單純化,進而帶出更多音樂細節與鮮活感,重點是,Maglev 沒什麼副作用,沒有明顯闢性,所以不用擔心會顧此失彼。總而言之,Maglev 會改變你對墊材的認知,值得擁有。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2:17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7-9 11:08
你最需要的墊材,沒有之一
HLJ Maglev-S1 / Maglev-M1 磁浮隔振墊



{:6_130:}

Nordost 7月推薦歌單

https://nordost.com/blog/nordost-playlist-july-2021/
頁: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查看完整版本: https://twitter.com/xerxeshowie1< Active Over 102.xK Twittes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