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22002 發表於 2019-3-13 23:21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3-13 23:50 編輯

有人對我說在20205年日本會再開一次萬博, 我想我應去不了
反而以前的一場倒是去過 , 而且有一支歌, 對去過的人都應聽過:

SgOteYLTS9o

以前還有由板本九唱的, 不過真是好似找不到了.

而2025年的一場, 如用回這支老曲, 真是令人懷念
LpT9_KfUx00


話說日本又會再辦奧運, 當年是有一支東京五輪音頭, 也是由三波春夫唱過

W5N8wrSlbdY


東京五輪音頭 和 世界の国からこんにちは都是一曲由不同人唱, 是競爭曲, 就是開放給不同唱片公司下的藝人唱, 比試一下
印象中都是. 三波春夫勝了. 又事實他的聲音是很不錯的. {:6_157:}

題外話, 回望以前的日本, 真是忽然感觸良多, 像是佃島渡船的東西在東京以前是有不少, 在1964(65年?)之後已沒了.
現在佃島也已被填進了內區, 好比元洲仔和奇力島

TKMMKT 發表於 2019-3-14 00:21

以前睇紅白最怕演歌,睇東華最怕粵劇。。。。點知家陣都喜歡聽,年紀大係咪會咁㗎?!

其實演歌都唔一定老餅嘅,美川憲一簡直呢。。。。

WfRDxeZ-wFA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9-3-14 09:16

本帖最後由 patrickwong 於 2019-3-14 09:17 編輯

演歌我不熟悉, 沒有時間去深入尋寶, 其中一首我喜愛的是坂本冬美的 あばれ太鼓, 在 Youtube 已可聽到她很多個版本。我覺得演歌非常成功的把西洋樂融入到日本歌曲中, 粵曲就主要引入了小提琴, 看着演歌手在舞台上歌唱, 有現場樂隊伴奏, 這種氣氛真好!

坂本冬美 - あばれ太鼓

pypQBSK5pTc

aRMtgWyHKZw

TKMMKT 發表於 2019-3-14 10:31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9-3-14 09:16
演歌我不熟悉, 沒有時間去深入尋寶, 其中一首我喜愛的是坂本冬美的 あばれ太鼓, 在 Youtube 已可聽到她很多 ...

我都唔係深究㗎^^

80年代日本流行音樂席捲香港,其實更早之前已經影響華語音樂,好多六、七十年代嘅國語時代曲都係日本演歌改編,好似“水長流”、“蘋果花”。。。。 大家好熟悉嘅鄧麗君响日本都係演歌女歌手,所以大家已經聽左好多演歌。。。有時都好難劃分“流行”、“演歌”。。。其實,分嚟做乜,好歌就是了。

我無乜做文字探究,邊個歌手好聽、啱聽就聽多啲^^   

EUvKCr9fxJU

C4zEMKCPCno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3-14 10:45

60年代天聲唱片公司的廣東音樂黑膠唱片
雖然保存了50年,但狀態良好聲音雖然不是hi fi,但勝在自然舒服........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3-14 11:03

HK Records1981年和日本JVC合作生產的首張唱片

kl122002 發表於 2019-3-14 19:26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3-14 19:31 編輯

以前很流行一體式hifi, 一個大櫃, 有喇叭, 有唱盤, 有收音機. 50-60年代的東西在今天看起來, 有不少都是很浮誇,
而更浮誇的莫過於非常簡約的百靈牌 (Braun) .

Braun 的簡約主義是出自Dieter Rams, 是當時劃時代的代表.
如果說今天的Apple 產品是簡約, 那麼當年的Braun 就如同今天的Apple, 有一台西德出廠的Braun 的產品在家中可以說是一種品味.
會發現當時百靈出產品的角位不太明顯, 大多是修圓. 顏色早年是白, 灰, 原木色為主. 反來才多了不同的顏色.

Braun 過去也有出過不同的hifi 產品, 不少都已是收藏品 : 唱機, 收音機, hifi, 投影機, 電視機...
找到其中一台, 當年不便直, 現在也不便宜.
https://www.ebay.com/itm/VINTAGE-1955-56-BRAUN-RADIO-RECORD-PLAYER-LONG-SHORT-WAVE-CONSOLE-WOOD-GERMANY/173830918970?hash=item287921533a%3Ag%3AvW0AAOSwN21chWvs&LH_Auction=1

...
有時候也覺現在的東西被設計得太花悄了.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3-14 19:39

kl122002 發表於 2019-3-14 19:26
以前很流行一體式hifi, 一個大櫃, 有喇叭, 有唱盤, 有收音機. 50-60年代的東西在今天看起來, 有不少都是很 ...

50年代,家中有部收音機已經不簡單,當年一般人1個月工資也未夠買一部收音機
能夠有部"電唱機"已經是身分象徵{:6_136:}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9-3-15 12:33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3-14 11:03
HK Records1981年和日本JVC合作生產的首張唱片

雖然唱片封面寫着「首次隆重推出」, 但並不是 HK Records 和日本JVC合作生產的首張唱片, 在 1978 年 HK Records 已推出了「長征交響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等等幾張唱片, 而唱片生產以我記憶中應該也是 JVC, 我相信那「首次」是指由「中國錄音」的唱片, 這批唱片我也有不少, 單從聲音來說真是不夠其他如在日本錄音的好。

kl122002 發表於 2019-3-15 18:56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3-14 19:39
50年代,家中有部收音機已經不簡單,當年一般人1個月工資也未夠買一部收音機
能夠有部"電唱機"已經是身分象 ...

因為Braun 被豆丁問起了我收音機的事. 說了一半時, 自已又上網看看, 目到不少以前出過, 自己想有卻又沒買的型號, 忽然座封多年的找尋收音機精神心動了. {:6_127:}
我覺得收音機可以說是一個電腦年代前的文化象徵, 也是一種社交.
電台的播音員/今稱DJ, 有著帶動文化的責任, 外國發生了什麼事, 流行什麼, 都是由收音機裡最先知道.
再到電視機便宜化後普及, 還是有不少地方都有一台收音機, 猶其是鋪面.
時至今日, 即使有了手機, 有些地方還是有一台收音機.
收音機的最大好處, 比起手機, 就是資訊和音樂可以在空氣中存在,不必看畫面, 也不打擾閣下的活動.

昔日擁有一台收音機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60年代時的一些收音機已有stereo, 而且是多波段 (SW, MW, LW, FM (有時又叫UKW)) , 有phono, tape 輸入, 喇叭輸出
基本上一台這樣的收音機可以說是連同喇叭的receiver, 非常方便.
更重要是, 有些外表至今都非常好看.{:6_139:}電木有電木的傳統美, 而原木就有原木的簡潔感 ....

好想買台老Braun, Telefuken, Grundig啊.....{:6_140:}


頁: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年代, 我的黑膠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