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6 17:31
回ernietse
我懷疑依家新一代日本人會唔會買咁貴嘅壺.
茶道在日本是很受重視的文化, 去理料亭, 茶屋會用得上. 有時候那看起來粗粗毛毛好似很原始的瓦壺, 都可以是大師作.
大師作的產量, 平凡少少的賣出來糊口的生產不少; 精緻少少的大多都只是數十個,
絕對收藏的可以是三個以內. 為什麼是2-3個? 因為怕燒壞了才做多一兩個 (當年一位名師說的)
普通一個家庭或者不會用這麼貴的壺子, 之不過如果有就取出來用也無妨.
反正就是壺子, 不用又有什麼作用?
只是或者你說得對, 好似近年都少了聽到有大師級作品問世, 而且花紋也走平凡, 真是有少少可惜.
ernietse
發表於 2019-12-26 18:27
CDROMRW 發表於 2019-5-23 12:44
Ernie + Bert, 仲有 Big Bird !
Sesame Street Rubber Ducky Song {:8_4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y4PZPMDw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y4PZPMDwU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6 19:33
回ernietse,
早期嘅專業產品的確昂貴所以冇咁多花臣.
早年的機不是沒花臣, 只是沒技術可以裝上去. 以前去影相要帶手提測光錶.
之不過因為是黑白做主流, over / under 可以用dark room skill 去補救.
早年SLR不流行, 叫得專業的是Nikon F 天下. Canon 和Pentax 都是二線. 是直至Canon F-1 才爬上去.
歐洲SLR 是出過不少, 但始終太多零件而未簡化 : Exakta, Voigtlander Bessametic/ Ultramatic ,Kodak Retina Reflex,Zeiss Contarex, Contax S ,Leicaflex ....
以前的SLR是無測光, 後來才有加在機旁, , 之後希望是鏡後TTL 測光 (Ultramatic CS有做到)
不過在微型電腦未發達,要做到TTL 好難, 對焦屏暗, 銅料多, 所以係好難做同時, 故障有不少, 而且好重.
現在的工能是真係多左少少. 昔日可以用反射測光, 或者TTL 以中間spot 測光己是好好了.
....
坦白講我去日本咁多度地方睇茶壺真係得我一.
去日本找茶壺不只你, 歐洲好茶的人都會找.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2-26 20:36
本帖最後由 old8woman 於 2019-12-26 20:49 編輯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6 17:19
這個mount (R) 是很耐用, 和後來在70年代出的 FD wount 是通用,
可以用20年都算抵用.
好似70年代的3大專業頂班相機是
Canon F-1
Nikon F
Pentax LX,不要睇少Pentax LX,它是Pentax歷史上最好的相機,亦是Pentax唯一的專業135相機
今天2手價仍然非常硬淨,很多人認為它拍得住F-1有餘 註:我的大仔是攝影發燒友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6 21:08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12-26 21:22 編輯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2-26 20:36
好似70年代的3大專業頂班相機是
Canon F-1
Nikon F
70年代有Nikon F2 . 但那個年代的機頂都是偏好用外間光去照入那個快門錶或光圈錶. 是Canon A-1 (70年代尾) 才是有LED 照明, 而且有program (即 auto) 的自動測光和快門 . 平民價的是AE-1
說起來, 我的Canon A-1去了什麼地方? {:6_141:}
後來F-1也友加入了成為半電子的東西, 成為New F-1
不過好似自那個時代我也沒影過相了.
Pentax LX我沒用過, 只是用過以前m42年代的機.
基本上我對m42系統沒好感
現在電話方便, 真好. 年頭在天星小輪上隨手拍. 因為是夜境, ISO高. 加上是年紀大, 有少少手震了......{:6_122:}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6 21:22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12-26 21:35 編輯
聊起來, 真是想起了一台 以前有過的黑色Leica M3 . 我是在60年代初一手入手,好似是在90年代把一套全賣走吧.
連一些老鏡頭賣有十幾萬元, 真是一件奇事.反而銀色的那台M4只是數千元....
如果問我, 用過最古老的M3 是雙撥.
當年一支35mm 鏡, 一支好似是135mm 還是 80什麼的在日本街頭行過, 被人以為我是外國記者. {:6_158:}
往事如煙了, 豆丁頭先問點解唔留佢一台.
我話:
你連部F-1 都可以跌爆鏡, 如果係Leica 仲得了?
你問我相機有乜好玩? 沒有的. 背著幾舊磚樣重的野, 好玩咩?
係聽下快門聲叫有D過癮.
其實一張好睇的相, 講的是時機,取材, 構圖,曝光.前貼的2張都是直接拍的, 沒有後期處理.
要處理的是後期我輩叫的黑房技術, 可以做到後期美.成品上大多都誤以為一影即成.
支鏡頭, 相機好少少, 係好似hifi一樣, 令聲/色 好睇少少,
但如果一個人沒有對"美"的觸覺, 就好難有影出一樣好相.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6 22:06
又再講少少相機野...往事真特別引人說話...
當年流行的有 120, 135, 4x5, 仲有後來110菲林.
120, 4x5 係影樓用得多, 因為大底片可以做好多dark room
最好也是因為可以放在相紙上直曬而成一張相, 唔使加放大.
120 也有時被記者用, 比如rolleiflex,平民會用rolleicord .當年50-60年代120菲林都很流行.
視乎你想影的大小, 645, 66, 69... 66 可以影12張, 645是15張, 69就...好似是7-8張?
Rolleiflex 的老式雙鏡機就是 66.
Hasselblad 也流行過, 但我不太好此機.這種是66的SLR 機, 可以換鏡, 事實是換了鏡後會改變重量, 失了手持的平衡感.
所以我還是偏好 Rolleiflex的雙鏡機.
4x5 機是一張拍完換一張. 於是也有了 120, 220 (比120多一倍格數) 換背,
外國的舊時代電影裡記者用的大多應是 Speed Graflex 這種機, 他們手上用的應是120, 220菲林背的.
不過我唔覺佢地有撥板手過菲林的動作, 只會不斷閃閃燈. (而且又唔換, 仲可以閃甘多次....真的閃燈是閃一次就要換,而且唔會用手去摸, 而是用後方的機關推走它)
影樓就應用Linhof, Gandolfi 這種.
今天間中還是見人用Linhof Technika 在街上拍照, 花展時也有.... 只是我覺是不是有些誇張呢?
135是後來的事, 人們把電影用的菲林圈成小筒再取出去拍照.
Kodak, Leica, Zeiss 幫了不少 , 猶其是Leica和 Zeiss 可以說是把135當成高級玩意.
以前135的問題是菲林本身造功不如現在的好, 當年ASA 100 的已覺粗, 放大相如B5大小時已覺粗. 如果要細緻的, 可能要用ASA 50-64 這些
其實135mm的機, RF的小功而靜, SLR的專業,真是好好用.
Rollefiex 也有換背可以用上135菲林的. 後來的Rollei 35 也是最小巧而精緻的相機.
110是真的平民東西,一支墨水筆粗幼的機身, 拍出來的照片最大是3R-4R , 再大一些就不行了.
那個東西用來給公司聖誕抽獎最好.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7 18:36
我覺得Agfacolour 的色偏了一些
Kodacolor 好一些.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2-27 19:40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7 18:36
我覺得Agfacolour 的色偏了一些
Kodacolor 好一些.
菲林年代Fuji和Kodak兩個牌子雄霸菲林市場(ilford則雄霸黑白菲林/相紙市場)Agfa,Konica(前身Sakura)我所見都較少人用,
一直有攝影發燒友說:Kodak影人好Fuji影風景好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
kl122002
發表於 2019-12-27 20:37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12-27 19:40
菲林年代Fuji和Kodak兩個牌子雄霸菲林市場(ilford則雄霸黑白菲林/相紙市場)Agfa,Konica(前身Sakura)我所 ...
Kodak 不論彩色和黑白都好看 , Technical Pan, Panatomic X 是我的最愛.Agfa 是黑白
Fuji...在當代來說是彩色不錯的. 以前的日本菲林未入流.
Iford 是依故黑白不變
以前還有內地出的海鷗菲林, 黑白的微粒夠粗, 有藝術美.
家下想買菲林都唔知去邊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