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電視一岀,可能同日本三大電子埋單
本帖最後由 agic 於 2012-8-21 11:48 編輯屋漏兼馮夜雨·日本三大電子勁蝕千億
日本三大電子巨頭松下、索尼、夏普2011年業績虧損總額累計超200億美元。粗略統計,三巨頭累計裁員5萬人。或許,統治全球家電行業半個世紀的日企神話將終結。
Tallk 225年前,全球半導體廠商中前3名是雷打不動的NEC、Toshiba和Hitachi,中國大陸也是清一色日產設備。到了2003年,索尼、日立、松下、NEC、東芝5家總利潤不敵三星一家。
Tallk 3是什麽導致日企在華走向衰落?產品更新不及時、本土化進程緩慢、外部市場沖擊、用人不當、對中國市場偏執……曾經輝煌無敵的"日本制造"能否活著離開中國? 不知是喜還是悲........{:9_414:} 忽然諗起
http://player.56.com/v_Njg2ODQ4MTM.swf
曲:顧嘉輝
詞:黃沾
電視劇《狂潮》主題歌
是他也是你和我
同相親相愛也相爭
大家偶遇在人海
你我各留痕
幾許歡與笑
多少愛和恨
那狂潮卷起
燦爛又繽紛
是苦也是甜美
人生的喜惡怎麽分
大家各自尋找
你我心中印
幾許哭與嘆
多少假與真
讓狂潮起跌
混合愛和恨
是他也是你和我
同悲歡喜惡過一生 而家輪到大韓冒起, Iphone 都不敵la. 基本上呢幾間公司同日本國企無咩分別, 又同日本軍方有千絲萬縷既關係, 日本政府一日唔死, 佢地都唔駛關門咁. 出口被高日元玩死,好難同泡菜競爭,97時亞洲金融風暴重可以眨值來救(當年跌到6算真係買日本野好正),但現在日本政府又同美帝協議唔可以印¥去貶值¥,日本公司只可等死, 為什麽日企在中國正走向衰落?
國際金融危機、日元持續升值、“3·11”大地震、其他國家電企業強有力的競爭。沒錯,這是讓日本電子巨頭們遭受重創的原因,但是從25年前,“全球半導體廠商中前三名是雷打不動的NEC、Toshiba和Hitachi,到2003年,索尼、日立、松下、NEC、東芝5家公司的總利潤就已不敵三星一家。”這些原因顯然不具備說服力。
2005年,日本手機接二連三撤出中國;2005年日本空調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報告顯示全線虧損,撤出中國;2006年,日本廠商的DC問題不斷,尼康電池危機、索尼CCD質量事件、產品召回公告,使得企業聲譽一落千丈;2006年底,NEC筆記本電腦已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日系電器在中國市場拉開了潰敗的序幕。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國絕大多數消費者印象中,日本制造甚至成了“質量上乘”的代名詞。是什麽導致日企日漸衰微,步入沼澤? 1、本土化進程緩慢 在本地化方面,日企比西方企業要落後得多。一些歐美成功企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把亞洲區域運營中心移入中國,比如沃爾瑪。我們知道,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手機是很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無論從功能、外觀和售後服務方面,都很得中國消費者好評。但好景不長,到了2005年底,日本手機品牌幾乎全線撤出中國2G市場。後來夏普公司帶著3G手機卷土重來,但面臨重重的市場壓力,在蘋果手機問世後更是幾乎銷聲匿跡。
在關鍵決策上,都是依靠日本人內部作溝通,自己做決策。但這樣做的後果是決策緩慢。以推新機來看,從申報做這樣的機型要等到兩三個月,那時市場早已變了樣,手機市場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設計更新快速,而日本企業的更新速度僅為韓國和西方企業的三分之一。中國公司高層無可奈何,因為他們無權左右日本總部的決策,甚至連下一步準備上什麽產品都不是很清楚。 2、文化融合和人才使用問題 人才本土化一直是企業跨國經營的關鍵,但日本電器企業卻始終不願邁開實質性步伐。在中國的日資企業中,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管理人員仍由總公司直接派出。放眼在華日資企業的管理層,要麽清一色日本人,要麽就是引入海歸華人,中國員工的級別最多升至課長一職。在歐美企業,中國公司的員工被派到總部學習並不稀奇,但對於日本公司來說,派中國員工到總部“受訓”的情況還很少出現。一些在中國的知名日本企業中國高級經理、行政副總裁,大多數都說不會建議職員加入日企,因為發展空間有限。
我們常說“入鄉隨俗”,如果產品的設計者都不是中國人,不懂中國國情或者對中國市場潛力預測不足,很難找到打開中國市場大門的“鑰匙”。有人形容,中國企業在與外國企業談判的時候,如果對方是美國企業,則往往所有的人都會中文,而當對方是日本企業時,會說中文的往往只有一個——日方翻譯,筆者見過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