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三.多聲道的擺位方式和喇叭選擇
多聲道主要目前用途有AV/Home Theater的多聲道電影鑑聽
和DTS-CD,DVD-Audio,SACD等多聲道音樂的聆聽
其中,多聲道音樂(Multi Channel Music) 的要求又比電影為高,
因為電影大多注重在劇情和畫面上,而音樂聆聽時,
一些缺點會容易被發現,所以能對應多聲道音樂,電影自然不成問題
要對應最標準且兩者兼備的理想擺位方式,
也有標準的"ITU-R"擺位法, 這是國際電訊標準協會的發表,
全名是
" ITU-R BS.775-1"
Title是"Multi-channel stereophonic sound system with and without accompanying
picture"
能讓SACD和DVD-Audio發揮全力,
很多人聽不出此兩者優異
常常是空間擺位就沒弄好
方式如下:
a.各聲道最好採一樣的喇叭 (一模一樣最好,否則至少單體相同,音域越廣越好)
b.各聲道至人耳距離相等, L,R之間延中心線打開約60度(要有內投射角,讓喇叭正面朝人)
也就是說L,C,R之間到人距離相等,各隔約30度 (Center在正前方)
Center跟左右環繞打開各約100-120度.
c.高音單體要對準人耳(有超高音單體的話就改為超高音對人耳)
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樣選適當高度腳架來達成(您可先量自己坐下後耳高離地?)
d.環繞可略高,但仰角不得大於15度 ,中央聲道亦同,如為橫置俯角不要大於15度
見附圖ITU-R a & ITU-R c兩張
1.ITU-R本來的設計中心思想就跟兩聲道的鑑聽不謀而合:
"提供最傳真,自然真實而細膩的聲響"
所以使用ITU-R其實是可兼顧兩聲道的.
且和最標準的正三角型擺位法完全兼容.
2.是的ITU-R BS.775-1本來就符合多聲道電影需求,
您去www.dts.com看看最早的DTS規範,
就是如同ITU-R一樣,各喇叭至人距離相等.
畫同心圓,採用全部一模一樣的喇叭,
環繞延中心線開約120度,
如此一來是最自然的環繞聲,
且環境影響最小,
DVD-Audio,SACD的錄音/混音鑑聽也都採用此方式,
不過由於擺位上比較費功夫,
所以各廠環繞擴大機/處理器都有設置了Center channel和Sourround的Delay
說穿了,就是為了模擬各聲道至人耳距離相等,
但跟真實擺位就差多了.
THX也承認自己當時的錯誤的擺位和喇叭設計了
在5.1時代,且不講究音樂時,環繞用Dipole的確有比較好的包圍感 ,
但在7.1時代用兩對Dipole是錯誤的,會造成相位相抵
(當時THX建議的THX EX擺位建議如附圖THX surround EX)
就算把後方兩隻互換,還是有空間的相位被抵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THX公佈了THX Ultra 2的規格,
目地是要能修正7.1聲道擺位方式
如附圖THX Ultra 2 ,
如您所見,後環繞改為單向發聲(如同我當時所預測的,
所以當年我買了Atlantic 451e當環繞聲道,也算是當年誤打誤撞的實驗成真了)
側環繞依然用Dipole,在人耳側邊兩邊,高度約仰角15度到最大30度
後環繞左右兩者要相當靠近,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但真正理想的7.1聲道,則是根據ITU-R
在5點鐘和7點鐘方向增添後環繞聲道(還是在同一圓周上)
這樣的擺位,也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當然,如果環境不許可,在電影模式下是可以有妥協,
利用Delay和空間調整來補足,但在音樂上就比較不行了.
題外話提一下,
有位不願透露地址的北投林先生拿Pioneer AX10做實驗,
在照ITU-R的擺位下使用MK喇叭,
打開MCACC得到很不錯的結果,
但如果擺位上隨便擺(刻意擺亂,試試AX10能耐)
結果還是回天乏術,
所以,您就可知道其實要使環繞擴大機/處理器效能全開,
不重視擺位是不行的.
據所知,某位可以透露姓名的Pepxx兄也做過類似的實驗,
還有一位業界的大老也是如此.
MCACC除了音壓調整外,主要是調整頻段的EQ(equalizer)
讓各頻段的頻率的"量"等化,
盡量讓頻率響應能平坦,沒有哪個頻段特多或特少,
(實際上它也只有9段,不夠多,有時會連駐波週圍的頻率一併砍掉)
很多人以為它是可以調整音質的神兵利器,其實是錯誤的,
跟音質並沒有關係,
也有很多人以為它是可以調整Acoutic,讓擺位可以隨便
(因為不當擺位容易造成頻率響應不直)
但實際上擺位影響更大的是直接音和反射音及空間殘響的問題.
(但無疑AX10是當今日系屬一屬二的機種)
再來是關於超低音擺位,我們日後專文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
SLEEPLESS IN SEATT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