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品牌介紹都是從旗艦產品開始。無他的,因為旗艦產品多數集品牌的技術和精華於一身,特別多野講,特別吸晴,但對大多數用戶來說,那其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羨慕,所以今次反其道而行,由分享入門系列去讓大家認識一個品牌,這樣便老老實實,what you read is what you get. 資源較豐富的師兄師姊們當然可可考慮較高級的型號:如果入門系列已能引起你的興趣,那你可以期望能收獲更多,所以這是皆大歡喜的分享。
前文提過,時鐘對 NOS 解碼的影響特別大,D-1N 採用KOAN KOYO(光洋電子工業),304eN 陶瓷密封金屬蓋封裝晶振,相位抖動小於 1 ps,是屬於高精度、超低相位雜訊的晶體振盪器。光洋電子 是日本老牌石英元件製造商,和NDK、EPSON 齊名,在工業級與音響級時鐘領域具高度專業性
低相位雜訊晶體振 對 NOS 模式特別重要、因為能穩定時基。 陶瓷密封金屬蓋封裝能減少 EMI/RFI 對 clock signal 的污染,也台高端 DAC 的首選。這類低 jitter 晶振在數碼音響系統中,對聲音的瞬態、定位、細節感有實際影響,但前提是整體電路架構與時鐘分配相匹配,所以說到 D-1N 使用高精度晶振便不能不提他的 Lock Range 鎖定範圍切換功能。這是讓用戶調整相位鎖定迴路 (Digital Phase-Locked Loop, DPLL) 的鎖定範圍。這功能在 Pro Studio 器材比較常遇到,得在 High End 家用 DAC 上可說是極為少見。DPLL 是一種用來 同步輸入數碼訊號與內部時鐘 的機制,因為外部數位訊號往往會有 jitter,DPLL 不得不 tolerate (容忍?) 一些不穩定性才能對應外部訊源時鐘品質,這種容忍度就是 Lock Range。
Soulnote 一貫強調時間軸完整性,但Jitter 是破壞時間軸最大的敵人,所以透過縮窄 DPLL 鎖定範圍,D-1N便能有效地控制輸入 jitter, 避免引入的相位模糊,保持 waveform 的時間對齊度,使音樂更立體、更自然。例如當 Lock Range 設在第 4 檔時,jitter 的寬容度較高,訊號會較易被鎖定,playback 平穩沒有 drop out但較會略嫌鬆散模糊。如將 Lock Range 設在第 1 檔,這是 D-1N 在最高時基精準性下運作,聲音便較緊緻和立體、瞬態會更鮮明,但如訊源的精確度不夠好,便會容易掉鎖,playback 時出現間歇性 drop out,所以 Soulnote 提供 Lock Range 調整功能,其實是讓用家在 Jitter 與精準度之間的取捨,簡單的方法是由 第 1 檔開始,如出現 drop out 便轉第 2 檔,仍有 drop out 便試第 3 檔,如此類推,儘量留在沒有 drop out 的最高 Lock Range 檔位。
在啟動 NOS 模式下, 所有 Lock Range 指示燈熄滅,DPLL (幾乎) 停用,這是極致地追求原始時間序列。
Lock Range 這功能在民用 High-end DAC 不多見,因為在音響界中像 Soulnote 堅持自然原生,強調時間軸完整性的 DAC 是小眾。當大家越來越走上 appliance 思維,以 fail-proof 的角度設計音響產品,那便不難理解大家都對開放給用戶自行控制 DPLL 有保留,因為真的會有被罵的可能。這做法就像自動波箱在家用車大行其道時,你卻鼓勵大家放棄 P 波,改用 + - 波。這「原始駕駛樂趣」的概念,和 Lock Range 的由用戶摸索應用那個檔才是自家系統的最佳表現,不是異曲同工嗎?
經 USB 傳輸數據,等時傳輸模式 (Isochronous Mode) 和 非同步傳輸模式 (Asynchronous Mode) 是兩個大主流,等時模式是按固定時間間隔傳送數據,可保證連續性,但不會重傳錯誤資料,所以容錯低。最早期在音響系統中加人 USB 界面,便是採用 等時模式,聲音可以用唔聽得來形容。後來非同步模式興起,支援錯誤重傳,資料更準確,成為了 USB Audio Class 2.0 的標準模式。 非同步模式是由接收端提供時鐘控制傳輸節奏,所以在音響系統中,時鐘主導權便落在 DAC,播放源需按DAC 節奏 發送資料,較嚴謹的設計會加設FIFO buffer + reclocking + DPLL來實現 jitter 抑制。因為涉及一定程度上的 數據「整理」,時間軸會被重新編排 (顧名思意的到同步),對「時序完整性」要求極高的系統 (如 NOS DAC) 影響便更明顯了。
Soulnote 在 D-1N 採用了 Bulk Pet USB 傳輸技術。這是 INTERFACE Co., Ltd. 在 2016 年推出的USB 音訊傳輸方式。傳統的Bulk 傳輸可進行大批傳送並在出錯時重試,但難以精準控制時序。ITF 研發的 Bulk Pet 是主機端 (播放源) 發送大量封包,但不採用過多系統緩衝與時鐘管理,接收端 (DAC) 以極簡處理邏輯接收資料,避開 USB stack 中的 jitter 抑制演算法。這種幾乎無緩衝的直送,不做重構,沿用原始時間脈動的傳輸方式,對傳輸完整性要求極高,所以對硬件有較高的要求。
前文提到 Soulnote D-1N 進入 NOS 模式時Lock Range 指示燈全熄滅,DPLL (幾乎) 停用的情況下以原始時間序列來解碼的。Bulk Pet 可以提供接近原始「資料節奏」的 USB 傳輸,跳過軟體與硬體層過多干預,保持音樂自然感,對 Soulnote 來說這是如魚得水,完全符合 Soulnote 的調聲哲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