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奧金寶外,由早年葛士培(Vic Cristobal)、雷德活(Ray Del Val),到戴樂民(Romeo Diaz)、杜自持(Andrew L Tuason)、鲍比達(Paulino Chris Babida)及盧東尼Antonio Arevalo Jr都貢獻良多,當中透過共同實戰,一眾本地後起之秀從旁實習兼學師,培育出不少人才,其中倫永亮便是師承奧金寶。
奧金寶是首批嘗試把西洋和中國樂器合編的先鋒,很多電視武俠片的主題曲,如《小李飛刀》、《太極張三豐》、《大內群英》等原來出自這位「異鄉人」手筆,意想不到之外,更呈現了當年香港中西合璧,有容乃大的文化特色。
「大」才大用
Davy Chan則代表本土派的抬頭,從Anodize到LMF,從高山劇場去到紅館,本地搖滾樂隊/Nu Metal 由地下到差點兒接近主流。當時互聯網未普及,猶幸有商業二台(叱吒903)及《豁達音樂天空》、《音樂殖民地》等音樂雜誌,見証了有主流電台及紙媒大力推動地下/另類音樂的年代。
為了生計,Davy會為偶像歌手的演唱會彈奏打鼓,甚似《新不了情》的劇情。後來Davy Chan因為得到台灣滾石唱片公司賞識,為港台兩地兩手創作不少流曲,其中一首街知巷聞的作品就是《至少還有你》,這亦是2000年前後大中華市場掘起,香港音樂人滿載機會一個最佳例子。
應謝兩人為本地樂壇作出的貢獻,亦感恩這地方曾經機會遍遍。
作者: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