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22-2-6 12:41 編輯
在未有 《嚦咕嚦咕新年財 》之前, 農曆新年的電影必然是《富貴迫人》, 《家有喜事 》.
我自己是偏好《富貴迫人》首部, 始終肥姐和董驃是好一對銀幕父婦, 當時的香港市況和電影的差不多 (當然電影裡是誇張了少少). 這部貼地而真實的電影, 變成了連當時移民至多地的海外香港人至今都記得那些埸景和對白.
移民潮過了, 千禧年都過了, 我想, 千禧之後最有印象的就某過於 《嚦咕嚦咕新年財》.
賀歲片 是一種香港獨有的本地文化電影. 香港人會過2次新年, 分別是農曆和公曆. 那些在聖誕至公曆新年上映的電影片在是不會叫做"賀歲片" , 頂多只叫聖誕節日電影之類, 和日本的"正月映畫"有點出入. 賀歲片這文化也同時與內地的春節電影有點不同. 昔日內地大多以春聯節目和播放地方戲曲為主, 幾乎要得到改革開放後才有"賀歲片"的觀念和拍攝.
香港賀歲片的特色元素就是包括了喜劇, 有固定的喜劇式高低起落潮外, 幾乎一定是完美結局, 最後必加入一幕必需的群星拜年. 但更重要的是當中會加入過去一年的香港社會時事為題材, 比如在《富貴迫人》中加入移民潮, 而《嚦咕嚦咕新年財 》就加入了當時的科網爆破潮(股災) 的元素, 這種"貼地"的故事更引起觀眾的共鳴.
後來近年一些的賀歲片已沒了新鮮感, 甚至有種離地, 為笑而笑, 笑完了又要得面對年初四返工的感受. 比如那部《賭城風雲》系列完全沒吸引力. 名星的名氣其實已消費到近乎一文不值的地步, 有時候我在想不如請熱愛郊遊行山的 周潤發先生像BBC的Sir David Attenborough 那樣拍攝以大自然為題材的記錄片節目可能仲有高收視?
至於為何我這次評的是《嚦咕嚦咕新年財 》?
故事內容其實在今天而已不新, 文字的可以上網找, 也可以任何時候去上網找去看. 故事其實是幾平坦 (因為是賀歲片, 所以一定不會有槍戰死人的事), 不同的是加入了很特別的親情地方 : 由失智症者的母親與打麻雀成名的兒子之間構成了一段既搞笑卻又親密的感情段子之是很少見, 其非《家有喜事 》那種無厘頭的隨機搞笑. 奸角加入孩子氣的成份令角色的形像對比感強烈之餘, 會發狂的女主角形像也教人深刻.
以打麻雀為主題或副題的電影在香港是有, 但沒有如這部的明確, 也順帶帶出了一個只會在雀友之間知道的"牌品看人格" 的觀念到不同的觀眾面前. 劇中不少經典的對白和場面也是成為了未來數十年的香港電影經典之一. 或者未來...我想未來也不太可能再會有另下一部 以麻雀耍樂為主題電影去提戰這部了吧?
反思的地方並不是那個喜樂的故事, 而是《嚦咕嚦咕新年財 》之後是看到後來由導演至演員各自的變化.
即使間中更換演員, 由導演至演員之間的合作已幾乎已成了一個組合, 只要有杜琪峯的名字就一定知道會有什麼演員( 或者加入了 “韋家輝”三字還可以期待一下?). 問題是時值02年在《無間道》大熱後下大量的警匪片問世, 幾乎維持了十幾年. 即使後來換了一些演員, 但主拍的還是不少警匪片, 漸漸地還是成了一種 bundle 的形式, 以透過計算觀眾口味和數量預計收入的電影. 這種是飽滯的情態, 甚至...我想好似已經如果知道是"杜琪峯"三字的話, 也已沒打算去看那是新拍的警匪片還是愛情片 (單身男女) .
至於演員方面, 很多時候他們的表情已沒了如這部賀歲片中那真實自然的演技和變化, 反而是似被劇本角色要求下鎖定了演員, 令演員變成了只是一種"植入物" --- 去穿入那個角色的衣著令角色在鏡頭下活動以完成一部 “工作”. 演員沒有在演, 只是在"做"那些可能連觀眾都預料到的劇本發展要求, 看到的每一個演員 / 角色大多無表情下, 只要不是槍林彈雨的場景需要的張力和緊張感, 就便會是那副無表情下的繃緊臉容, 漸漸地一切變得沒有可以發展的地方. 在此期間也只有極少數的電影, 如《桃姐》那樣讓演員發揮出超越按劇本演戲的層次.
現在已是2022年, 屈指一算《嚦咕嚦咕新年財 》已是20年前的作品. 年輕的演員已不再年輕, 老觀眾裡也加入了新的觀眾, 昔日科網股爆破的記憶在最近美國加息和科技股下跌時格外巧合.
昔日同年前剛巧一部《無間道》系列將香港的電影帶到了國際, 20年過去, 會不會有另一部新作帶到國際? 我不知道.
未來還會不會拍攝出那種貼地的賀歲片? 我不知道.
脫色中的香港電影怎樣才可以找到新的方向? 我不知道.
作為一個只是觀眾的我已將可以說的都說過了. 未來的事, 還是只有未來的人才可以知道.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