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acebookYouTubeIG

Post76.hk

搜索
查看: 3634|回覆: 0

[討論] Aura Neo CD 唱盤搭配 Groove 綜合擴大機開箱報告 (轉載)

[複製鏈接]

6075

主題

1萬

回帖

173

精華

副版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673043

76 榮譽超級版主勲章76 榮譽貢獻勲章76 榮譽有禮勲章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十週年榮譽帖神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三星玩樂勲章

發表於 2010-2-7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轉載自 - http://www.audionet.com.tw/doc/view/sn/2436


Aura 原廠網站:www.aprilmusic.com


對於 Aura 這個音響品牌,我一直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回想十多年前,我正準備購入生平第一套 Hi-Fi 系統,Aura VA50 就是目標之一。可惜預算有限,後來買了 Rega Brio,直到現在想起往事,仍會覺得有點小小遺憾。沒想到十多年後 Aura 重出江湖,這次再度相遇的產品,就是 Neo CD 唱盤與 Groove 綜合擴大機。



其實第一次見到 Neo 與 Groove 身影,是在日本 Stereosound 雜誌的封面上。Stereosounf 這期竟然罕見的在封面上同時擺上了兩款不同品牌的產品,而且 Neo 與 Groove 竟然能與 Dynaudio 復刻經典 Consquence UE 喇叭並列,可見日本對這套系統的重視。

即將再度與 Aura 相遇,開箱前當然充滿期待,照片中的是 Neo CD 唱盤的箱子,體積不大,重量也不太重。


說明書與擦拭鏡面機箱專用的清潔布。


掀開第一層包裝泡棉,看到了遙控器、CD鎮、USB傳輸線,與電源線。


Neo 可以透過 USB 端子與電腦連線,由電腦中的音樂播放軟體負責控制選曲播放,也就是說只要電腦可以讀取的音樂格式, Neo 通通可以播放。可惜Neo的USB輸入只能接收來自電腦的 16bit/48kHz 數位訊號,不能對應高解析檔案,恐怕無法滿足發燒友的需求。不過老實說,這種品質對一般樂迷來說已經非常夠用了。


Neo 的薄形遙控器,設計的非常漂亮。


遙控器電池的裝卸方式也非常特別。


這是 Neo 的 CD 鎮,重量比一般 Philips 轉盤的 CD 鎮重上許多。


Neo 已經接上電了。


來張漂亮的原廠圖 ... 目前 Aura 全系列產品造型都是委由工業設計大師 Kenneth Grange 操刀設計。


Neo 與 Groove 的機箱厚度比 Aura Note 更薄,視覺比例看來也更優雅。內在當然也不可小覷,數位解碼線路部分採用了日本旭化成 (Asahi Kasei EMD) 專為 Hi End 音響開發的 AK4117 數位接收晶片,與 AK4125 ASRC 取樣頻率轉換晶片,數類轉換晶片用的則是 CS4398。其中 AK4125 這顆晶片可以將 CD 或任何數位輸入訊號提升到 96kHz 或 192kHz 的水準,也可以跳過 SRC 線路,直接處理原始 CD 訊號。這三段取樣頻率的切換,可以經由 Neo 的遙控器輕鬆達成,使用非常便利。


面板上的操控按鍵,簡單明瞭,最右邊的 MODE 鍵可以在 CD 唱盤與三個數位輸入 (COAX、OPT、PC) 之間切換,其中 PC 檔即是 USB 輸入。


再回頭看開箱照 ... 推開 CD 承盤的玻璃上蓋了。這塊玻璃滑蓋有 8mm 厚,左右移動的質感非常順暢。玻璃蓋闔上,自動開始讀取 CD,玻璃蓋打開,CD 自動停止轉動。


把 CD 鎮反過來看看,中間的金屬軸加工的頗為精細,吸附固定用的磁鐵還真大。


Neo 使用的 CD 讀取裝置是由 Toshiba 傳動伺服機構與 Sanyo 雷射讀取頭構成。請大家注意看圖中的 CD 轉軸,裡頭只有一根細細的金屬棒支撐。


來張雷射頭的特寫。


Neo 的背板比一般 CD 唱盤豐富許多,不但有數位輸出,還具備 RCA 同軸與 Toslink 光纖數位輸入端子,可以當作獨立的數位類比轉換器使用,是同價位 CD 唱盤中罕見的配備。類比輸出除了一組 RCA 之外,也提供一組 XLR 端子輸出。根據原廠資料, Neo 的類比輸出線路應該是平衡架構,原廠也建議用 XLR 連接 Neo 與 Groove,以達到最佳表現。


再看配套推出的 Groove 綜合擴大機,面板按鍵更簡潔,只有一個電源開關、一個音量旋鈕、一個靜音切換,以及一個訊源切換。不過耳機端子並沒有省略。


小巧的體積,只有 6.5 公斤重,對擴大機來說算是輕量級重量,但是也因為體積小,所以拿在手上重心集中,感覺非常紮實。


本來準備打開機箱一探究竟,但沒想到這個機箱設計的非常複雜,要打開可以,不過整個機箱將會四分五裂,很可能裝不回去,只好作罷。改從機箱頂板的縫隙中偷窺,可以看到一個體積不小的電源變壓器,以及兩顆電容。


實在看不到內部線路,只好把機器翻過來拍一張,當然什麼也都看不到。根據原廠資料,Groove 採用了與當年 VA50 一樣的日立製 MOSFET 功率晶體,不過輸出功率比 VA50 高出一截,八歐姆負載時可以輸出 75 瓦功率。


Groove 的背板,一共有三組 RCA 與一組 XLR 類比輸入,還有一組前級輸出。不過重點是那個 USB 輸入,與 Neo相同,一樣可以連接電腦,由電腦負責選曲播放。


此外還有 iPod 專屬的連接端子,可以透過 Groove 的遙控器執行選曲播放。


器材介紹完畢,準備試聽 ...


首先搭配 ADAM A5 主動式小喇叭,用 Neo 直接輸入喇叭,先單獨聽聽 Neo 的聲底特質。我聽到了直率、清爽,而且幾乎沒有音染的重播,低頻速度感與解析力都頗具水準。



另一套搭配由 Neo 與 Groove 聯手,驅動 Spendor G502 喇叭。原本 對小巧的 Groove 並未抱持太高期望,但沒想到它推起 G502,竟然能發出非常飽滿、沈穩而有彈性的低頻,反應速度也非常敏捷,形體比例也極為正確,低頻控制力超乎想像的優異。

整體而言,Groove 比 Neo 更令我感到驚豔,它驅動 G502 時所展現的那股既 Q 又清晰的低頻,讓我回想起第一次聆聽 G502 時,搭配 Ayre V3Ⅱ 後級的表現,沒想到 Groove 又讓我重新找回 G502 令我難忘的低頻質感。 嘗試把擴大機換為 Onix A65,結果低頻雖然能量感更強,但是速度卻稍慢,音場層次不若 Neo 與 Groove 搭配時分明,音質也不若 Neo / Groove 組合細緻。如此絕妙美聲,在這個價位帶實在是非常難得的表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