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查看: 9994|回覆: 16

[討論] 出乎意料的理所當然 - Sony 超弩級新品IER系列Z1R和DMP-Z1

  [複製鏈接]

153

主題

1695

回帖

35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81019

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8-10-20 02: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本帖最後由 hiyori 於 2018-10-24 16:14 編輯

整個Sony的新品發佈會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出乎意料。尤其是IER-Z1RDMP-Z1


Sony IER-Z1R - 後繼者,Sony的現在


sony_ear_index_2073.JPG
我想大家和我一樣,當看到IER-Z1R的時候,一定覺得「索尼啊,你究竟在搞什麼?」

尤其是在眾多發燒友心目中的其中一對end game CM, Sony Just ear,才剛開放了海外市場,很多Sony的愛好者都在猶豫MH2 listening, monitor還是club時,突然間,Sony卻在其最保密,又極為隆重其事、連公司最高層管理人都現身的發佈會上,公佈了Signature Series的重要產品:全新的IER入耳式系列。而當中和現役的旗艦耳罩MDR-Z1R用上同Model name的IER-Z1R,不但價格和被視為旗艦的Just ear CM耳機系列的MH2幾乎一樣,設計也同樣是hybird圈鐵式設計(不過具體結構並不一樣),在同時期有著兩對看來相似的旗艦級作品,自然令人難以明白Sony的考量 - 直到我在會場聽到IER-Z1R的聲音,我就開始明白了為什麼。在經過音響展後,愈來愈多朋友聽過IER-Z1R,漸漸地,他們的錢包都失守下單,但也有不少有著CM情意結的朋友,,猶豫著應否用同樣的金錢去買同一家公司的CM產品才化算。感謝Sony之後再借出耳機來細聽,我更能確認到IER-Z1R究竟是什麼,以及Sony究竟在做什麼。

我先把結論說在前,IER-Z1R和Just ear 是可以同時擁有的,而且你不必是Sony fans才會喜愛他們。非CM的Z1R並非Just ear的「Universal劣化版」,MH2和Z1R各有一些對方做不到的事,很殘酷的是,即使你剛做了Just ear MH2,你還是可以被Z1R吸引,而你擁有了Z1R,也不會令你對Just ear失去興趣。

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兩對耳機是由不同的系列誕生出來,各自繼承著不同的東西達到頂點。

Just ear的發展經過

很多人說Just ear是「Sony的CM」,這個說法嚴格來說不完全準確,最少在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這樣子。Just ear最初是Sony engineering的一個project,由松尾伴大先生主導。而Sony engineering並不是一個普通的Sony部門,他是一家由Sony 100%出資,於1989年設立的獨立公司。Sony engineering主要負責技術開發,提供他們的開發成果給Sony各部門運用。根據Sony engineering社長小川先生的說法,這家公司是「engineer的理想工場」,主要是為了集合一眾對「技術有熱情的人,在自由愉快的環境下,專注開發有趣的事物」。大家可以想像到,這是一家容許玩味和各種實驗產品的公司。不過,由於他們是技術導向,所以他們很少會直接推出商業產品,而是把實驗成果交給Sony各部門去進一步發展成商品。Just ear是其中一個少數例外。其實Just ear最初推出的時候,也只是一個實驗性產品,主要是想看市場對於「能按自己喜好調整聲音,不只是耳道上的custom fitting,而是真正custom made,專屬那一個喜好和需要的專用耳機(MH1)」,有多大的興趣。此外,也有一種「究竟可以調整到什麼程度呢」的挑戰意識在其中。由於Just ear價格非常高昂,旨在針對最有要求而有對新技術有興趣的一少群發燒玩家,當初並沒有預計會如此受歡迎。但結果在2016的耳機展登場後,每次有Just ear的耳機展覽活動,都會有非常長、慕名而來的試聽隊列。而且因為Just ear完全由少數最高熟練度的職人(Meister)去製作,因此產能非常有限,但也令人趨之若鶩,因為需求甚殷,一般要等候數月才能入手。而因為Just ear最初並不接受海外order,即時在日本,最初也只能去東京青山的Tokyo hearing care center去親身訂造。直到後來Just ear這個project移轉去Sony Group管理,正式成為了Sony tailor made系列的CM耳機產品,Just ear是發想自Sony enginnering工程師想法的作品,因此有著主導者的個人風格相當鮮明,而松尾先生過去負責的包括有經典的EX800ST和EX1000,如果你喜歡的是這個時期的Sony耳機,那麼Just ear 就是有著這些經典風味的耳機,並有著超進化的實力。例如Just ear MH2的Monitor和Listening分別對應EX800ST和EX1000,對於喜歡早期一點的調音風格的老玩家而言,想要以此發展到「頂點」的升級,會很自然的選擇Just ear系列。

Sony的「現在」耳機戰線︰由XBA到Signature series的IER

曾經有一段時間,Sony的入耳式耳機並非最受耳機玩家留意的牌子,除了因為最EX1000沒有正式的後繼機,過去十年間,動鐵耳機是入耳式耳機的主流。本來耳塞和入耳式耳機因為單元大小的限制,以及和耳仔的距離非常短,空氣量不足而大大影響音場的表現,因此總是令人覺得會「及不上」大耳。但因為動鐵單元能輕易做到非常細緻的聲音,加上可以做得非常細少,深入耳道做到良好隔音,而這時候距離短反而成為優點,因為單元夠近,更加可以令「很多過去聽不到的細節」都突顯出來,令人覺得好像有很大的提昇。現在市場上最Hiend的入耳式耳機,都是多單元動鐵構成或是圈鐵hybrid,純圈的高階耳機相對少見。所以,當Sony 推出自家開發的動鐵單元耳機XBA系列,Sony逐漸再次受到耳機玩家的注目,而以XBA系列開始,最初的XBA-1,2,3系列都有不少喜愛的玩家,後來Sony推出過圈鐵hybird的XBA-H系列,以及最新的N1及N3,搭載Sony自家開發動鐵單元的入耳式耳機,不斷地擴大Sony耳機的支持者群。而Sony也由XBA系列開始一點點的轉向,由XBA系列開始,過去「不是喜歡就會有點感冒」的「Sony味」,在現代的Sony耳機都漸漸減少中,當然,即使在Signature series中,IER-Z1R也有著一聽就會知道是Sony耳機的調音風味在其中。但比起Sony味,現時Sony的耳機的魅力早而不獨於其調音風格,能得到眾多的喜愛,是因為Sony耳機有著全面的實力,能清楚地和現在各家廠商比拚的耳機。

而IER-Z1R,不單是現在Sony廣受喜愛的入耳式耳機系列的頂點,更有著其他耳機,包括過去不同時期的Sony和其他入耳式耳機的廠商,都沒有真正嘗試成功的獨特魅力,即是,其非凡的空間表現能力。

IER-Z1R的做工和設計

sony_ear_index_2061.JPG
看似沒有殺傷力的外盒

sony_ear_index_2065.JPG
有著相當危險的氣息

sony_ear_index_2067.JPG
打開會看到共有四層的設計

sony_ear_index_2068.JPG

sony_ear_index_2069.JPG

sony_ear_index_2072.JPG
耳機本體和便攜盒在第一層

sony_ear_index_2080.JPG
其中一層幾乎所有size的耳膠及綿,有著一貫Sony高階耳機的豐富

sony_ear_index_2083.JPG
另兩層放置兩條耳機線,一條是3.5一條當然是4.4平衡

sony_ear_index_2082.JPG
完整展示狀態


我不打算很詳細的去寫IER-Z1R的內部技術等等,畢竟Sony的官方網頁已有著最詳細的解說,也有很多人介紹過,我只會指出幾點最值得在意的部份。其一是其雙動圈設計,Sony的雙動圈並非同軸單元,事實上同軸設計有著容易相互干擾的技術缺點,而單元的擺設方式也很特別,在大動圈之前有著負責中高音和超高音的動鐵單元,而在最貼近耳道的地方尚有一細少的超高性能動圈單元,當然單元都在同一條軸線上,這也是耳機能去到100Khz frequency response和單元之間能達到最佳Synergy的秘密之一。我訪問過IER-Z1R的開發者,可惜他不肯透露這單元安排當中的玄機,他只願意說這是多次測試和模擬出來的結果。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做出Z1R的異常空間表現而設。很多細微的地方,都見到Sony花盡心思,例如單元的線圈都用上導銀的銅線,端子都用上了導金。單元的開發技術和生產都來自日本國內工場,做MDR-Z1R的技術,並針對入耳式耳機的驅動需要而調整。

sony_ear_index_2090.JPG
IER-Z1R拿上手的感覺頗有重量感,還好戴上耳時不會覺得有負擔,但耳機的存在感會比較強列。尤其是如果你先試了IER的其他系列M7和M9的話,換上Z1R明顯是會有重量感的。有些朋友可能會戴不穩,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可以試試用上比平常細一號的耳膠,IER-Z1R的最理想配戴狀態是比較深,而且耳膠的size要做到非常好的seal,尤其seal的要求這點和其他耳機有點不一樣。如果要體驗到其獨特的空間表現的話,更是必須配戴好。

sony_ear_index_2075.JPG
至於其面版的銀色格子,如果你喜歡鐘錶珠寶的話應該會頗熟悉,這是常見於瑞士碗錶面版的 魚鱗紋飾(perlage finish),配合全銀的機身,明顯Sony想做出一種高級感。個人是會喜歡更簡單的面版設計,尤其考慮到IER-Z1R的音色,給一種非常純正乾淨的感覺,簡單的無紋純銀設計也許會更為配合。

音質︰全面而柔和的人聲,加上不存在於其他高階入耳式耳機的特殊空間表現

現在高階入耳式耳機的發展已逐漸到達技術瓶頸,基於物理限制單元的數量很難再增多,而增加單元會令cross over設計複雜,也會令驅動變得困難。各單元本身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黑科技」的優劣勢並非高階耳機勝負的唯一關鍵。因此基本上各家高階耳機的基本表現不會有很明顯的分別。不論是聲音的細膩,音場,細節和微動態是否突出,高音是否去得很盡,低頻會否有力有impact等等,都不能、也不會有明顯的缺失。在IER-Z1R中,這些基本要素都做得非常出色,而最令人注意到的第一印象,則是其相當乾淨的聲音。IER-Z1R的音色完全不搶耳,沒有侵略性,令人感到相當舒服,尤其是聽小品古典時更是令人感到放鬆。但這並不是因為聲音平淡,或是聲音不夠豐富而做成,事實上IER-Z1R的細節在高階耳機中也是比較多而豐富的,只是不會刻意突出,但你會聽到非常高密度的聲音。最初聽的是一首Hires的小提琴solo,你會發現IER-Z1R的表現還真的像真實的小提琴Live演出,如果你習慣了用多單元動鐵高階耳機去聽發燒錄音,你會聽到仿佛要淹沒你的綿密細緻變化,例如每一下滑弦的震動聲音等等,這樣聽起來會很刺激爽快,反而你真的去音樂聽真實的小提琴表現,你反而不會聽到這麼多細節,初時聽你可能反而會不慣,覺得怎麼好像「不太清楚」的。然後慢慢你會發現這樣的小提琴才是最自然的表現,耳朵適應了後會發現雖然微量變化並不突出,但聲音其實更豐富更鮮活,而IER-Z1R的表現更像是真實聽到的小提琴演出聲音。為此,我也有問過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朋友,他同時也是發燒玩家,他說一般高階入耳式耳機比較像是他在錄音室時一個人拉琴會自己聽到的聲音,而IER-Z1R就是平常演奏會最佳位置聽到的聲音,如果練習時他會用其實高階耳機去幫忙留意自己可能有問題的地方,但如果要聽自己的演出是否「完成」,IER-Z1R就會幫到他,而以欣賞音樂的角度,他也會選擇IER-Z1R。

除了純音樂,IER-Z1R的人聲也有著非常獨特的魅力。IER-Z1R的人聲表現,尤其是女聲感覺非常輕柔,但這種輕柔絕對不是無力,也許和其空間營造的能力有關,IER-Z1R的女聲有著很特別的空氣感,聽Aimer、やなぎなぎ(尤其是同人作品)、Annabel、(最近的)霜月和志方都非常動人。沒錯,你會看到同人作品也是okay的,很多人認為高階入耳式耳機一定要很挑剔,聽錄音不佳的同人作品會很慘。但IER-Z1R的聲音因為相對輕柔乾淨,不會非常強調地去突出鈿節的不足,因此算是同人Friendly的。但透過IER-Z1R,你還是會發現同人錄音和有心的商業錄音的差別。用上IER-Z1R去聽嘘つき姫と盲目王子的主題曲月夜の音楽会,一開始導入部份的靜蘊感及潛藏的鋼琴動態變化,可盡見IER-Z1R的強橫實力,而志方的歌聲在IER-Z1R之下有力卻有一種溫柔,令人瞬即進入故事之中。IER-Z1R的氣氛營造非常出色,你會聽到志方的歌聲是自然的透出來,和背景音樂完美的融和。

但這些都還不是IER-Z1R的最大魅力。

IER-Z1R的空間感營造非常獨特,這不是單純有著能表達橫向寬闊及縱深音場的能力。一般來說,要再現樂器播放時所處於的空間,除了要準確表達出定位,即不同樂器及人聲的相對距離,還有實際的距離感,以及所處空間做成的反射等,入耳式耳機和耳道之間的空氣太少,要完全模擬出這些非常困難,一般來說,一是把所有東西的距離都拉遠,但這樣的話就算是近距離的人聲,或是一些單件樂器的小品作品,聽來也會有一種從遠處傳來的感覺。如果把相對距離都做得很對,定位很準,音場的縱深多數會差一點。所以入耳式耳機的音場表達是和大耳有最明顯分別,IER-Z1R的奇妙之處,是做出了入耳式耳機過往需要取捨的音場表現,當你在大編制或是一些電影配樂時聽到廣大的音場,不同樂器都可以分佈得很遠時,你聽回小品或人聲,卻一樣可以做到定位準確距離有致,聲音會拉近回來但卻有著相當強的空間感,你會感到不同的樂器在很近距離播放給你聽,就像你座在樂團前聽他們演出一樣。聽一些錄音非常好的live的時候,你會感到hall的空間感,而聽錄音室的作品時,你也會聽到調音師所營造的空間。也就是說,IER-Z1R可以把不同的空間再現,不限於大空間,細小的空間也能完美表達。這一點在Just ear身上也並未見到,和IER-Z1R開發者傾談時,他也表示這是他花了最多時間的核心開發目的。

Just ear or IER-Z1R...or Why not both?
如果你有留意網上的討論,尤其是日本的玩家間的,你會發現EX1000一直是他們非常喜歡的其中一對耳機,而喜歡EX1000的玩家,很多都買了Just ear。Just ear可是老Sony愛好者難以抗拒的選擇。我自己也非常喜歡EX1000,因此我可以肯定的說,我非常喜歡Just ear的聲音。但這並沒有阻止我被IER-Z1R吸引,由N3開始我就覺得這樣的Sony非常吸引,而IER-Z1R則是在這「現在」的Sony聲音發展下,最為頂尖而驚豔的產品。IER-Z1R和Just ear一方面像是魚給如熊掌,他們的特性不能並存,尤其是如果你特別喜歡經典的Sony味,但你是可以兼得他們的。尤其對於喜歡現在入耳式耳機的朋友,IER-Z1R的魅力,你是很難抗拒的。

Sony的陰謀(陽謀?)

對了,不同於Just ear,IER-Z1R在4.4mm平衡之下的表現和3.5mm非平衡比較,完全是兩回事。以Sony的機為例,IER-Z1R是必須要在4.4mm之下享受的。而接其他平衡輸出也是可以的。重要的是,IER-Z1R很明顯是以金磚WM1Z來調整的,事實上沒有聽過比IER-Z1R更能在WM1Z下Upscale的耳機,IER-Z1R在ZX300已經不錯,WM1A會好一些,但配WM1Z是兩回事。不過這些都只是便攜系統的情況,我自己把IER-Z1配上XHP-5耳擴的平衡輸出時,聲音可以再進一步。我想IER-Z1R是為了進一步刺激WM1Z市場,IER-Z1R的最大弱點,是對夾機有一定要求,不一定要Hiend機才成,只是配搭不對的話,出來的聲音會很軟綿,配戴不好時空間感會有問題。


後篇︰ DMP-Z1則是告訴你︰我們還是Sony,這是單純為了挑機和特別需要的,並沒有在意市場的產品


sony_ear_index_2113.JPG

比起IER-Z1R,DMP-Z1才是最令人雙眼突出的產品。DMP-Z1以一體機(File storage,source,dac,amp合一,一機就是一個完整系統/ player)來說並不大部,超弩級這個形容詞,是因為這部機是portable的, 而Sony也將他分類作digital music player(和dap差一字)。初看這部機,的確有著Sony DAP系列近年一貫的操作介面,用慣Sony 有touch mon的DAP的話,你會立即懂用DMP-Z1。

sony_ear_index_2125.JPG

sony_ear_index_2122.JPG

配置有雙Micro SD Card槽(而不是普通SD Card,似乎是為了和其他dap相通),有4.4和3.5輸出各一,竟然還有carrying case。唯一就是沒有了wm port,而是用上USB-C,有DAC功能。DMP-Z1既然是「Portable」,所以當然內置電池,不用外置供電就可以使用,插電時可以同時充電,但最理想的聲音狀態其實是用電池模式…- 看到這裡,我想開始有玩家會懂得是怎麼回事了。這也是要理解DMP-Z1的第一部︰我們應該用什麼去比較DMP-Z1?


DMP-Z1是不能分類的獨特產品

sony_ear_index_2114.JPG

DMP-Z1其中一個不易理解的原因,是因為他看似搭載了很多大家熟知的要素,但真的要把他分類,以比較其他機,又會發現好像都不太對。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DMP-Z1針對著一個潛在、尚待發掘出來的使用需要而開發。他針對的客群非常特別,而這客群中有不少人應該未必想到有、也未曾見過、甚至,根本未察覺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原來還真的會有一部可以回應他們這個潛在需要的機種存在。情況就像iPad一樣,最初iPad推出時,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弄一部放大版本的iPod touch出來,當時看來,iPad的優勢是不明顯的。DMP-Z1的目標,似乎是想找出一個全新的市場,挑起潛在的需要。

因此,如果我們以傳統的DAP去比較DMP-Z1,主要是用在通勤或路上,那麼,就算是最狂氣的玩家,也應該會覺得DMP-Z1有點太超過,而且DMP-Z1在驅動入耳式耳機時,和其他最頂尖的播放器或便攜系統比較,不會有「大大超越」的音質。誠然,精心配置的家用系統,對比便攜系統,可以令入耳式耳機更上一層樓,但大概不會有太多玩家覺得,為了這提昇而調整家用系統是很值得的。但若果你和家用系統比拼,你又會覺得DMP-Z1的擴張性不夠,我可以把預算分成source,dac,hp-amp,然後將來可以一步步升級,最終實力能超過DMP-Z1,而DMP-Z1就算有多厲害,也是完成了的封閉系統,沒有再提昇空間。

究竟DMP-Z1想滿足什麼的需要呢?在和DMP-Z1的開發者訪談時,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二。DMP-Z1概念的最初由來,是因為有一位Sony的長期客戶曾表示,他現在在家有一套很不錯的系統,他很希望可以在工作場所也聽到這套系統的聲音,但問題是把系統搬來搬去很麻煩,多弄一套系統又要花費多一倍的錢,隨身聽系統則未能滿足他的需要,尤其他想盡情聽一些難以驅動的耳機時。於是負責計劃的工程師開始嘗試做一套這樣的系統,這套系統要高度Mobile,一機standalone,即是去到任何新地點,都不用setup就可以立即使用,因為不是portable,所以size的限制比較少。而主要只需要用來驅動耳機,不用接Speaker,但是要可以應付到難推的大耳筒,目標是有著和家用系統同級別的享受。這樣的需求,很多人沒有想過,但你很可能想過把家用系統拿出街,尤其如果你需要時常去不同地方工作幾個月,便攜耳機已經不能滿足你。你也許曾有想過,如果家中的系統是可以拿到出街就好,但家用系統就算是compact size的,要把source,dac,amp,各自的線拿去不同地方,每次還要setup,這些都會令人打消念頭,真的拿了出去,系統可能從來沒有離開過行李箱就回家了,然後還覺得自己很蠢。另一種很常見的情況,是你希望在家中「移動」,把房中的系統暫時移去別的地方繼續聽,你這時更加不會想把系統拔插,於是你可能被迫選擇暫時不聽歌。而DMP-Z1就可以是一套這樣的方便、可以即用、伴隨你去不同地方的主系統級數的流動系統。

其實如果你有留意現在的高階音響市場,你會發現用電池的高階設備並不罕見,因為電池可以令音質表現不會受到供電系統影響,少了一樣要麻煩的東西,也方便時常要去不同地方停留一段時間生活和工作的人。我有一些去外國進修或工作,時常外國香港兩邊來回的朋友,最終考慮其家用系統時,都發覺用電池的系統有非常明顯的好處,先別說不用變壓器令travel的負擔減少,也不用擔心不同地方的電對音質的影響,而DMP-Z1的電池是digital和analogue 系統各自獨立,打開DMP-Z1,你會看到空間都充分利用,特別設計的H型Frame把各區分隔開以降低干擾,還有毫不吝惜地使用各種頂級配件,包括上萬港元的Volume ALPS RK501等。但最驚訝的是,Sony竟然在這台DMP-Z1選擇不採用S-Master。按Sony工程師的解說,這是因為以電池去驅動的話,S-Master沒有法子滿足到最難驅動的大耳筒所需要的高平衡輸出。現在的AK DAC chips+ TPA chips組合,是以電池為前題下,可以達到最佳音質的方案。這是由於現在的S-Master的技術限制。而現在的旗艦耳擴TA-ZH1ES因為是用A/C供電,所以可以用S-Master作主要驅動。而現在的組合下仍然可以在播Hires時(96/24) 有著9小時的續航力,相當夠用,而且你可以插著電一邊充電一邊聽(但音質就會差一點,官方不建議)。

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到DMP-Z1並不是以主流市場為目標的獨特產品,這其實更有一直以來Sony玩味產品的特色,即是,為了「試試可不可以做到某件事,去挑戰看看」而開發出來,毋需考慮市場是否很能夠接受的產品。這可說是Sony一直以來的「趣味」,他們有足夠的本錢和心力去做出相當maniac和dedicated的產品。而其超過HKD 60,000的定價(有趣的是,香港的定價應該是全球最平)並非普遍玩家可以輕鬆負擔的,但仍是市場可以接受的水平。這既是挑戰書,也是Sony告訴大家,「這就是Sony」的產品。

DMP-Z1的設計和音質

sony_ear_index_2091.JPG
外箱,也可以做便攜盒

sony_ear_index_2093.JPG
超弩級的DMP正躺著,四周有足夠的保護

sony_ear_index_2103.JPG
前方的兩個手環位置,可以方便拿起移動,理論上也可以扣上肩背帶

sony_ear_index_2108.JPG
你可以看到機背完全沒有多餘功能,就是A/C和USB-C

sony_ear_index_2109.JPG
真的沒有電時,你可以用A/C聽歌的

DMP-Z1其實和DAP的操作一樣,切換DAC mode,AC和電池切換等,甚至關機,都是用Touch mon去確定。只是音量由實體volume控制,而volume的控制非常精細和線性,可以調到非常合適的音量,尤其是喜歡以較細音量聽歌的玩家,

sony_ear_index_2120.JPG
完全不會陌生的介面,連關機也可以直接用Touch mon操作

sony_ear_index_2097.JPG
DMP-Z1的第一印像是非常非常靜的背景,其極高的訊噪比明顯是來其電池供應。而DMP-Z1可以在相對低音量聽歌時,驅動一些大耳筒而不會有distorion。不少玩家會覺得,很多時一些家用耳擴聽大耳筒時要高音量才會「推好」,細節和動態才會出來。這樣轟炸當然爽快,但長期來說對聽力並不太好,但不少家用耳擴並沒有設計成可以低音量使用,我很多時聽一些比較低impedance的大耳筒時,都希望可以把音量扭低於9:00,但很多耳擴都要10:00以上才會「正常」而DMP-Z1基本上全段vol都可以聽,從中可以見到工程師的功力和考慮。而DMP-Z1可以令你漸漸習慣用低音量聽歌,對於程音質的朋友來說,這比起換上最貴重的器材更重要的。

DMP-Z1推入耳式耳機時,基本上沒有入耳式耳機他是應付不了,一些非加耳擴不可的多BA單元耳機,DMP-Z1可以鬆容應付到高阻阻和敏感的入耳式耳機。但對於一台去到這樣景界的系統,這可說是基本要求。但有一點還是很值得一說,就是我試了一些以底燥見稱的入耳式耳機,DMP-Z1在沒有播放時,還是靜蘊非常,聽Ólafur Arnalds - re:member開首時的琴音,DMP-Z1配IER-Z1R可以完美營造出由寧靜的記憶之底,漸漸明晰、浮上來的感覺,琴音疏落時不會給你音樂中斷的感覺,漸漸密集起來時則會令你豁然開朗。

sony_ear_index_2035.JPG
而DMP-Z1推大耳筒的時候,可以去到什麼程度?簡單來說,就是驅動非常難推的MDR-Z1R也沒有困難,而其他流行的大耳筒,例如HD820,也完全可以應付。是的,這就是和家用機一樣,60000元左右的一個家用系統,可以出到的聲音,DMP-Z1完全可以沒有任何困難地做到。DMP-Z1本身沒有很明顯的辟性,唯獨是人聲迷人,也許是S/N高的關係,人聲總是會抓緊你的注意力,基本上DMP-Z1可以發揮不同的機種,可惜借來的時間很有限,不能試盡手上的Sony耳筒,但我的感覺是DMP-Z1並沒有特別地偏心Sony自家產品。

小結

Sony這次的秘密而又隆重其事的發佈會,可以看到他們是非常重視的產品。當IER-Z1R是承接著現在的頂尖之作,DMP-Z1是代表著Sony另一面的玩心作品,兩者都是喜歡索尼的玩家愛恨交織之處。DMP-Z1我沒有能力購買,但這還真的會挑起人欲望的。IER-Z1R令我這個EX1000和EX800ST愛好者非常動搖的產品,即是,我應該先買Just ear還是同樣是MIJ的IER-Z1R呢?我想我最終會把兩對都買齊,但先買那對真的是很頭痛的問題。所以周星星電影的經典對白中對索尼的評價,果然至今仍然很合用啊。

評分

參與人數 9威望 +180 金錢 +170 收起 理由
charliebrown88 + 10 + 10 正到爆
PV3638 + 10 + 10 報告非常!非常!非常詳盡!好想俾晒啲威望.
cyruslee159 + 10 + 10 報告非常詳盡
savage121212 + 10 + 10 非常詳盡,睇完心動
gavin1995 + 10 + 10 報告非常詳盡
jimmy + 100 + 100 報告非常詳盡
~ZERO~ + 10 超正, 一定要加分!
audia + 10 + 10 【出乎意料】嗯。。。
hphp + 10 + 10 報告非常詳盡

查看全部評分

35

主題

522

回帖

0

精華

三潮玩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積分
429263

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十週年永遠榮譽會員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

發表於 2018-10-20 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IER-Z1R比M7,M9的配戴感是否差很遠?

2

主題

457

回帖

0

精華

黑鑽玩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積分
277289
發表於 2018-10-21 16: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jimmy 發表於 2018-10-20 23:52
IER-Z1R比M7,M9的配戴感是否差很遠?

我試過Z1r多次,配戴感絶對冇問題,返而campfire Atlas 我就戴唔到喇。

2

主題

457

回帖

0

精華

黑鑽玩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積分
277289
發表於 2018-10-21 17: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jimmy 發表於 2018-10-20 23:52
IER-Z1R比M7,M9的配戴感是否差很遠?

每個人耳形都唔同,Ching 有機會可以上Sony Show Room 試吓。

35

主題

522

回帖

0

精華

三潮玩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積分
429263

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十週年永遠榮譽會員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

發表於 2018-10-21 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vicky907 發表於 2018-10-21 16:52
我試過Z1r多次,配戴感絶對冇問題,返而campfire Atlas 我就戴唔到喇。

Campfire Atlas我都戴唔穩,我就係覺得因為重量問題,聽講隻Z1R都幾重,所以都想聽下大家意見~

35

主題

522

回帖

0

精華

三潮玩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積分
429263

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十週年永遠榮譽會員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

發表於 2018-10-21 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vicky907 發表於 2018-10-21 17:24
每個人耳形都唔同,Ching 有機會可以上Sony Show Room 試吓。

之前上過16/F唔見有得試,依架有喇?

2

主題

457

回帖

0

精華

黑鑽玩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積分
277289
發表於 2018-10-21 23:2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jimmy 發表於 2018-10-21 22:07
Campfire Atlas我都戴唔穩,我就係覺得因為重量問題,聽講隻Z1R都幾重,所以都想聽下大家意見~ ...

佢個形狀同Atlas有D唔同,Atlas像個長身大口徑風筒如果本身耳窿偏細,真系無法戴上,其實Z1r系有D重量,但佢用左掛耳式設計,張重量分布左,加上Z1r入耳管道部分用左漸變式設計配戴感明顯比Atlas好。
001411r8sx8x8cxzp8s7rf~2.jpg

2

主題

457

回帖

0

精華

黑鑽玩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積分
277289
發表於 2018-10-21 23: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jimmy 發表於 2018-10-21 22:09
之前上過16/F唔見有得試,依架有喇?

Z1r 現時系冇在Show Room display 出尼,如果你想試要直接問 Sales 哥哥,佢致會攞出尼比客人試。

35

主題

522

回帖

0

精華

三潮玩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積分
429263

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十週年永遠榮譽會員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

發表於 2018-10-22 00:35 | 顯示全部樓層
vicky907 發表於 2018-10-21 23:22
佢個形狀同Atlas有D唔同,Atlas像個長身大口徑風筒如果本身耳窿偏細,真系無法戴上,其實Z1r系有D重量,但佢 ...

多謝詳細解釋!我都係細㝫一族呢~

35

主題

522

回帖

0

精華

三潮玩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積分
429263

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十週年永遠榮譽會員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

發表於 2018-10-22 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vicky907 發表於 2018-10-21 23:29
Z1r 現時系冇在Show Room display 出尼,如果你想試要直接問 Sales 哥哥,佢致會攞出尼比客人試。 ...

咁要走多轉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