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樓主: wahjaja

[請教] 聽OST有乜Headphone好介紹?

  [複製鏈接]

82

主題

669

回帖

0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86101
 樓主| 發表於 2017-1-14 00:56 | 顯示全部樓層
JimmyNgai 發表於 2017-1-13 11:51
CHING用開DT990,會唔會考慮DT1990 PRO?或者Amiron?

至於DAC+Amp,Grace Design有部機仔細細的m9xx,不 ...

隻M9XX功能上好啱,不過USB供電都真係Ok?

21

主題

255

回帖

2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98404

金耳朵金耳朵學員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7-1-14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wahjaja 發表於 2017-1-14 00:56
隻M9XX功能上好啱,不過USB供電都真係Ok?

USB供電如果filtering做得好都冇乜問題呀,m9xx我平日用都唔覺有底噪
力水亦都唔係問題,因為5V 2A原則上都有幾Watt可以用,m9xx個high power mode都有950 mW @ 32 ohm,都夠用有凸
HiFiMAN HE-500
AKG K702, K374
Fostex T50RP
Philips L2, M1, M2L, S2, E5
JVC FX850
Audio-Tech CKM99
iBasso DX90
JDS Labs O2, ODAC, C5D, Element
Massdrop m9xx
ADL GT40
Audioengine D1
FiiO E12
Aune B1

21

主題

255

回帖

2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98404

金耳朵金耳朵學員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7-1-14 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wahjaja 發表於 2017-1-14 00:56
隻M9XX功能上好啱,不過USB供電都真係Ok?

USB供電都有好處(前提當然係要做得好),就係夠方便在現今CAS年代直插電腦就用得。
傳統上HiFi玩家會比較喜歡linear供電,因為switching供電一向俾人感覺係底噪比較多而且火力唔夠,而且推喇叭的話閒閒地幾Watt至幾十Watt,行Class A的話又要食多D電,對電力要求比較高。
但玩HeadFi對電力要求低好多,有1 Watt輸出已經係好夠用,用USB供電好多人擔心的底噪問題其實都好易解決,甚至好多時係間廠已經解決左,作為用家既係唔會發現有底噪問題。

我用過另一隻USB供電的DAC+Amp Audioengine D1,又係力水大冇可聞底噪(而且價錢好平只係千零蚊港紙)。我諗盲聽的話係冇可能分得出係咪USB供電
HiFiMAN HE-500
AKG K702, K374
Fostex T50RP
Philips L2, M1, M2L, S2, E5
JVC FX850
Audio-Tech CKM99
iBasso DX90
JDS Labs O2, ODAC, C5D, Element
Massdrop m9xx
ADL GT40
Audioengine D1
FiiO E12
Aune B1

10

主題

478

回帖

0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2539
發表於 2017-1-14 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wahjaja 發表於 2017-1-13 09:10
我會喺房用,想要一體式嘅DAC + Amp ,仲要駁到Active Speaker 較大細聲,心水係Benchmark ,Mytek同Grac ...

如真係用 T1 的話,耳擴會有要求,T1 唔出惡聲,確是你推得佢夠響就唔會投訴,但同推得好是兩回事,始終 600ohm 的耳機有返上下 voltage swing, 要出到 T1 的氣勢 (尤其聽 OST) 和層次,是有難度的!

你提到的幾部雖然都是一體機,但原則上是買 DAC >> 耳擴 的,可以說是預你將來買耳擴升級。較 budget 級的一體機可考慮 Schiit Jotunheim,配埋 雙 AK4490 DAC module 都係 US$500,這價位內應是能將 T1 發揮得不錯的選擇!
由燒友到業界的華麗轉身

Salute to HiFi     Burn Your Music

21

主題

255

回帖

2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98404

金耳朵金耳朵學員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7-1-15 04:10 | 顯示全部樓層
CayinAndy 發表於 2017-1-14 15:05
如真係用 T1 的話,耳擴會有要求,T1 唔出惡聲,確是你推得佢夠響就唔會投訴,但同推得好是兩回事,始終  ...

想請教一下, CHING認為要幾多voltage swing先夠(peak-to-peak計的話)?
HiFiMAN HE-500
AKG K702, K374
Fostex T50RP
Philips L2, M1, M2L, S2, E5
JVC FX850
Audio-Tech CKM99
iBasso DX90
JDS Labs O2, ODAC, C5D, Element
Massdrop m9xx
ADL GT40
Audioengine D1
FiiO E12
Aune B1

10

主題

478

回帖

0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2539
發表於 2017-1-15 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ayinAndy 於 2017-1-15 11:57 編輯
JimmyNgai 發表於 2017-1-15 04:10
想請教一下, CHING認為要幾多voltage swing先夠(peak-to-peak計的話)?


又沒有見過耳擴會公佈 Voltage swing 的數據!功放/耳擴的規格只公佈 Power output, 可以是 W,可以是 Vrms, 但魔鬼在細節,測量時的負載和失真可以令這數據有很大的上落。

另以功放/耳擴的規格是不會標示電壓擺幅 (voltage swing), 也不會提供輸出電流量,這些都對驅動耳機(或喇叭)影響其實比功率 watt 有更大的影響。消費者只能從供電說計和實際試聽中估算,並沒有確實數據來客觀判斷的,所以發燒友會關注部功放/耳擴隻牛有幾大,是那間廠,水塘又有幾大容量,用料有幾靚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枱機來計供電和輸出組件同樣重要,if not more important. 如執著要像以數據來判斷的話,那第一步是要每隻耳機也問廠方提供全頻的 impedance curve,才可以知道推動時會出現的 voltage swing.

除了上述的功放特性,還有其數據也會影響驅動表現的,例如輸出阻抗和耳機阻抗的配搭,會影響控制力(尤其是低頻)。所以耳擴的驅動能力,規格只能提供大約指標,uncertainty 還有不小的。
由燒友到業界的華麗轉身

Salute to HiFi     Burn Your Music

20

主題

164

回帖

0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1814

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7-1-15 16: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borrego 於 2017-1-15 16:27 編輯

其實大部分耳擴會標示增益規格, 如+3dB, +6dB, +12dB等。用公式dB增益= 20 × log (電壓倍數)便可計出輸出最大電壓放大倍數。這只是中學物理科程度公式, 唔係乜神秘嘢。

3dB增益=1.41倍電壓放大
6dB增益=2倍電壓放大
10dB=增益=3.16倍電壓放大
20dB增益=10倍電壓放大

所謂voltage swing, 就係輸入訊號電壓乘耳擴電壓倍數。如你嘅DAC嘅訊號電壓輸出係2V RMS, 接部有6dB增益嘅耳擴, 當音量調到最大時部耳擴嘅voltage swing, 即最大電壓輸出就有4V.

根據innerfidelity測試(https://www.google.com.hk/url?sa ... isSiiBRvtInmbwAZ6Rg), T1只需0.436V就可以有90dB咁大聲。以一般人在家聴耳機最多到85dB計, 用m9xx推T1應不會推到部機要失真。

市面上大部份耳擴都夠力推T1, 但要推T1推得有低頻有音場, 唔"尖聲", 要求重點係耳擴嘅輸出阻抗要高(大約100ohm), 同負反饋要低。呢兩樣反而先係一般耳擴規格冇講嘅。胆機耳擴一般輸出阻抗較石機高, 所以一般人會覺得推T1表現較好, 但也有例外。

其實耳擴"唔夠力"推T1, 實際上除非耳擴輸入訊號極低, 對大部份耳擴都唔會發生。

15

主題

184

回帖

0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23480
發表於 2017-1-15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riccho 於 2017-1-15 16:58 編輯

在用Beyer自家A20配T1 2nd Gen,是不錯之選,Beyer自家調音,配其他老Beyer和MB Quart也不錯,網購比行貨便宜多了。
而A2就覺得訂價有點高。

10

主題

478

回帖

0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2539
發表於 2017-1-15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borrego 發表於 2017-1-15 16:26
其實大部分耳擴會標示增益規格, 如+3dB, +6dB, +12dB等。用公式dB增益= 20 × log (電壓倍數)便可計出輸出 ...

即是只要將一增益加大,其他原件不變,也會立刻提升擴音機的 voltage swing?
由燒友到業界的華麗轉身

Salute to HiFi     Burn Your Music

21

主題

255

回帖

2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98404

金耳朵金耳朵學員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7-1-15 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CayinAndy 發表於 2017-1-15 11:55
又沒有見過耳擴會公佈 Voltage swing 的數據!功放/耳擴的規格只公佈 Power output, 可以是 W,可以是 Vr ...

多謝Andy兄詳細的回覆

我諗大部份耳擴(甚至乎係所有耳擴?)都沒有提供最大輸出電壓或電流的數據,係因為呢D數據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意義不大,因為一來耳機的靈敏度普遍都係用dB/mW表示,想知道個擴夠唔夠力推(令耳機出到足夠地大聲)睇輸出功率就可以(當然耳機抗阻在唔同頻率可以唔同會令情況更複雜,但對一般消費者黎講一個簡單易明的summary會更有用),二來一般消費者又有幾多個會對耳機需要幾多電壓或電流有概念呢?

如果耳擴有提供在某些抗阻的loading下的最大有用(即失真仍然能夠保持低水平)輸出功率,都大致可以估算到其最大有用輸出電壓或電流。當然實際推耳機時情況會更複雜,因為測試普遍係用resistive loading,但耳機除了電阻外仲有電感同電容,運作時電壓同電流會有phase difference,仲有back e.m.f.,但呢D對估算耳擴最大輸出值影響不大。由resistive loading下的輸出功率可以估算到電壓和電流的RMS值,亦由於測試普遍係用continuous sine wave作輸入訊號,由RMS值可以計到peak-to-peak值(RMS值乘2.8)。

普遍認為大抗阻耳機需要更大電壓、細抗阻耳機需要更大電流,呢點我都同意。大/細抗阻耳機對電壓/電流上的需求在比例上係可以有好多倍的差別,但以絕對值計其差別往往都只係1V或0.1A內,對電源需求其實唔大。上面borrego兄指出T1要出到足夠大聲,需要的voltage swing其實唔大。我的理解亦都一樣,推得夠大聲都即係耳擴功率夠,亦都即係voltage swing夠大,所以我先有疑問Andy兄心目中的voltage swing實際上有多大。

耳機對電源需求唔大亦都可以從實際經驗理解,一D手提式耳擴在推力甚至聽感上可以和枱機比較,亦都表現出實際應用上係唔太需要大火牛或大水塘電容。小弟會懷疑枱機用上大火牛或大水塘其實際意義有多大,會唔會係redundant?會唔會係受傳統HiFi的影子影響因為喇叭對電力需求確實更大,令人有個感覺呢D係需要的?會唔會係廠家為求銷量好所以要以大堆頭黎滿足消費者的心態?因為我見過唔少網上討論大部份耳機玩家都會盲目追求耳擴要有大輸出功率(幾Watt的級數),但唔多見人有提到其實1W已經係非常夠用。
HiFiMAN HE-500
AKG K702, K374
Fostex T50RP
Philips L2, M1, M2L, S2, E5
JVC FX850
Audio-Tech CKM99
iBasso DX90
JDS Labs O2, ODAC, C5D, Element
Massdrop m9xx
ADL GT40
Audioengine D1
FiiO E12
Aune B1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