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acebookYouTubeIG

Post76.hk

搜索
查看: 73996|回覆: 45

AV二十要 (轉載)

  [複製鏈接]

190

主題

4351

回帖

3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49789

76 榮譽VIP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本帖最後由 wil-wil 於 2009-11-15 23:59 編輯

轉載自: http://www.audionet.com.tw/index.php/20081031954/線上資料庫/03-av.html


「AV二十要」是什麼?它是「新視聽」的編輯、主筆們在評價AV系統的音效與畫質時,所用以觀察的二十項重要表現。其中音效部份佔十項,畫質部份也佔十項。

如同「音響論壇」提倡的「音響二十要」,我們的目的是想讓讀者、作者之間能夠有共通的語言;同時也讓讀者們瞭解作者到底是以哪些觀點來對軟體與硬體做出評價。幾年下來,「音響二十要」已經成為大部份人用來評價音響的共通語言。它並非十全十美,但已經可以代表大部份人對音響器材表現的要求。

所以,在這裡我也希望「AV二十要」能夠成為AV迷的共通語言。

「AV二十要」,有關音效的部份為「對白真實度」、「環繞包圍感」、「上方音場表現」、「移動感」、「定位感」、「速度感」、「衝擊性」、「低頻控制力」、「空間感」、「細節表現」等十項。


01. 對白真實度
為什麼我要把對白真實度擺在第一項呢?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電影裡的對白音效沒有什麼學問,遠遠比不上槍彈或爆炸的音效。其實不然!各位可以想想看,在一部影片中,會有多少種不同環境下、不同距離下、不同主體與從體的相關對白音效要做?那真的是龐大而煩人的工作。以我自己多年看影碟與DVD的經驗,我發現假若一部影片的對白音效處理得很細膩的話,其他音效大致也不會差到那裡。反之,對白音效大而化之、隨便且不注重的影片,其強烈的音效部份也可能會是只有聲音而沒有質感。

再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環繞聲道音效中,中聲道所分擔的音響效果可以說是份量最重的,再來是超低音。二聲道時代最重要的前聲道幾乎只是與環繞聲道的份量相近而已。所以,您必須去買一個最好的中聲道,環繞聲道的音響效果才能表現出來。假若您因為誤解,而把預算大部份投入前聲道中,讓中聲道只是聊備一格的「小東西」的話,那您就本末倒置了。

或許您會奇怪,為什麼錄音師要把大部份的聲音放在中聲道上呢?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拍電影時攝影師會把主要的場景安排在銀幕中央或邊緣?當然是銀幕中央!既然銀幕中央是劇情主要活動所在,大部份的聲音就要安排在銀幕中央出現。如此一來,中聲道的重要性也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對白會有哪些細膩的音效處理呢?那就是對白與環境的結合。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對話,就應該顯現出相符的音響效果。例如在洞穴中的對白就應該要有洞穴中的回音效果;在房間中或大廳中的對白其音效也要有所不同;多人在不同的距離對白更應該有細膩的不同距離感。隨著畫面鏡頭的轉移,對白的音效也會呈現不同的細膩風貌,這是您可以留意到的變化。
一般而言對白大部份由中聲道負責,不過前聲道與環繞聲道對於對白音效的細膩變化也有決定性影響。以直視型電視看影片者,可能會因為畫面較小,而對於對白音效的注重不如以大銀幕觀看者。無論如何,對白音效的真實度要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相符才行,這也是您很容易就能盼別的。


02. 環繞包圍感
看AV,大部份的人會以劇情片為主,純音樂片為輔。所以,如臨現場的環繞包圍感就顯得非常重要。一般人的環繞系統,或者是一般影片的環繞音效,其最大的破綻大概都會表現在前聲道到環繞聲道之間產生環繞「缺口」。這個環繞缺口使得由前往後的環繞包圍效果產生無法連續的缺失,也就是說環繞聲音會集中在前端與後端,中間反而就很弱。

一個良好的環繞包圍感應該由前往後沒有缺口,各種聲音會緊密的把您包圍住。假若您覺得包圍感很弱,問題可能會出現在 三方面。其一為AV擴大機本身處理器的問題。其二為處理器本身品質夠、但是您的參數設定有問題。第三就是5.1聲道的喇叭擺位有問題。

有些人或許會懷疑,是否因為沒有採用多一組環繞喇叭的環繞列陣、或沒有加後置中聲道而使得環繞包圍感不足。當然,6.1或7.1可以讓您得到更好的後方環繞包圍感,這也是勿庸置疑的。不過我可以向您保證,正常的5.1聲道已經足以表現出非常好的環繞包圍感,包括下一項要談的上方音場表現都不會有問題。


03. 上方音場表現
上方音場的表現大概是玩AV的人最渴求、最具吸引力,但同時也最難表現的地方。什麼是上方音場表現?各種會在您頭上飛來飛去的音效都是上方音場的表現。而且,上方音場並不是只有在您頭頂上或前聲道頂上而已,它應該表現在您整個空間中的上方。換句話說就是佔滿了您的天花板空間,這才是真正的上方音場。

簡單的上方音場表現就是聲音在頭上前後飛來飛去。比較高階的上方音場表現就是斜向與橫向的聲音移動。最高階的上方音場表現就是聲音停留在天花板某處。以目前各種環繞音效解碼器的品質來看,只要喇叭擺位沒有問題,要再現精彩的上方音場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04. 移動感
物體在空間中朝各種方向移動時所產聲的聲音移動效果,我們稱之為移動感。如果聲音的移動感真實,我們就會覺得影片更具真實感。反之,聲音的移動感如果不夠真實,我們看起電影來就會覺得不過癮。要讓聲音的移動感夠真實,除了錄音時的細膩處理以及處理器品質之外,喇叭的擺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前聲道、中央聲道與環繞聲道之間的高低關係。中央聲道的高度最好與前聲道高度(只高音與中音發聲中心點)一致,而環繞聲道並不是吊得越高越好,也不是堅守離地180公分高就一定能得到最佳效果。這一切都要依空間實際狀況去調整。


05. 定位感
所謂定位感就是「不會移動的聲音」所給予您位置的明確感。它所專注的是各種不同位置聲音的相關關係。舉子彈發射為例。當槍手將子彈上膛時所發出來的聲音是定點的,那是定位感。扣下扳機,子彈飛出來後,音效就變成移動感。當子彈打到牆面反彈到另外一處時,那也是移動感。子彈發射後彈殼掉到地上的聲音則是定位感了,此時您可以清楚的聽到彈殼掉在某個定點。定位感的清楚與否就像焦距清楚與否,只不過前者是聽覺的感受,而後者則是視覺的感受。


06. 速度感
各種聲音的反應速度都可稱為速度感。車輛飛機在面前飛馳掠過的聲音感覺就是速度感的寫照;子彈發射出去的強勁音效也是速度感的表現;鐵鎚猛擊木板也是速度感的表現。簡言之,速度感就是聲音的暫態反應、瞬間爆發力的寫照。

速度感快的音效就會顯得真實,反之速度感慢就會顯得不真實。速度感快的真實就有如剛擠出來的霜淇淋,雖然軟但是有清楚的形狀線條。速度感慢的不真實感就像霜淇淋在空氣中融化,很容易就讓聲音糊成一團。


07. 衝擊性
最早我寫「AV二十要」時,並沒有寫入「衝擊性」,不過倒是有「結像力」。現在我把「結像力」拿掉,改以衝擊性代替。原因是「結像力」對於AV迷而言好像並不重要,反而「衝擊性」為大家所常提。所謂衝擊性就是英文中的Punch,也就是衝擊的音效,例如拳頭打在身上的音效、汽車互撞的音效、爆炸的音效、子彈打在人身上的音效等等都是衝擊性的表現。衝擊性表現越佳,代表音響系統的速度反應越快、勁道也越強,這種特性會讓AV迷興奮,也是音效中不可或缺的。

08. 低頻控制力
低頻控制力最主要的重點就在超低音的表現。不過,影片中低頻的表現並不僅由超低音表現而已,前聲道與中置聲道仍然都要負責低頻的表現,所以我不稱為超低音的控制力。

低頻控制力差的表現,聽在耳裡就成為轟隆隆的低音,而不知到這些低音到底是什麼聲音。套用音響用語,就是說那些低頻的聲音沒有質感,無法讓人分辨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低頻。假若低頻控制力佳,不僅我們可以清楚的指出那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低頻,還可以感受到強勁的低頻衝擊力、震撼力或者綿力。同時,低頻收束的能力也會很強。總之,低頻控制力要夠好,AV迷所想要的那種低頻打在心口、震得全身酥麻的快感才會出現。


09. 空間感
無論影片的場景在那裡,我們耳朵裡就應該要能聽出那種場景的空間感覺,這就是空間感。例如,場景在野外,我們就必須聽到野外開闊的聲音。場景在音樂廳,我們就要能感受到音樂廳的空間感覺。場景在飛機上,我們也要感受到聲音的效果就像在飛機上。這些,我們都通稱為空間感。

空間感的大小適當與否,與音效錄音師在混音時所安排的音效以及喇叭擺位、處理器品質都有關係。假若音效錄音師做得不夠真實,其他的努力可能都會白費。同樣的,假若音效錄音師很細膩的把空間感做出來,但是您的喇叭擺位不當、處理器品質不夠好,也是無法在生出真實的空間感。


10. 細節表現
音效安排得越細膩,聲音的細節就越多;喇叭、AV處理器或擴大機的品質越高,您耳朵所聽到的聲音細節也就越多。聲音細節多就好像色彩表現豐富一般,讓人聽起來看起來更接近真實。聲音細節少,整體的聲音表現就會顯得比較呆板。

以上所言是音效的「Audio十要」,底下接著要說的是畫質的「Video十要」。「Video十要」包括「膚色表現」、「色彩飽和度」、「色彩豐富性」、「畫面鮮銳度」、「畫面細緻感」、「物體質感與光澤」、「解像度」、「暗部層次」、「景深層次感」、「畫面安定性」


11. 膚色表現
膚色與對白一樣,都是一般人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好壞的地方。還記得嗎,老一輩的人喜歡把Tint說成是膚色,其實我們都知道Tint指的是色彩的種類。但是,因為以前的人不太懂SMPTE色塊檢驗圖的用意,只知道調整Tint時,臉部膚色就會開始變化,所以就習慣性的把Tint說成是膚色。

從老一輩人對Tint的調整經驗中,我們可以知道膚色是一般人賴以判斷色彩正確與否的簡單方式。其實,膚色也是集色彩表現之大成的表現。要知道,影片中人物的膚色都是經過仔細上妝的,它所表現出來的色彩非常的均衡與細緻,還有粉嫩。假若這三樣特質能夠在演員的臉上呈現,那麼也一定可以在畫面其他的地方展現。反之,假若膚色無法達到均衡細緻粉嫩,其他部份的色彩表現也一定好不到那裡。

所以,我們對影像表現的第一個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膚色。或許,我們喜歡說我們要的是自然的膚色。其實自然的膚色在銳利的鏡頭下是不能看的,我們應該說鏡頭裡我們想看到的膚色。要得到良好的膚色表現,自然要從顏色值Tint或Hue鍵調整,調過之後還要繼續色濃度值Color的調整。假若您的顯像器提供更進一步的調整(例如紅色與藍色可分別調整亮度與對比,或RGB Gamma補正),那將會有更細膩的表現。當然,這些調整的難度也更高,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好的。


12. 色彩飽和度
什麼是色彩的飽和度?就是色彩濃淡的程度。我們常說液晶投影機的色彩不夠飽和,三槍投影機的色彩比較飽和,這也是瞭解色彩飽和度的一個比較例子。色彩越飽和就好像顏色的純度越高,色彩不夠飽和就好像顏色被稀釋了。

一個表現適中的色彩飽和度本身就包含了非常迷人的色彩光澤,色彩飽和度太濃或太淡時都不會顯現出迷人的光澤。假若畫面的色彩飽和度不夠,畫面所顯現的就會是比較淡的色彩,甚至是摻雜了不該有的光(像液晶投影機的黑色表現)。色彩飽和度到底要怎麼樣才適當呢?雖然每個人對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好,不過最好還是要用SMPTE色塊檢驗圖來調整(調整Color鍵)。正確的調整Color鍵之後,再加上正確的亮度與對比鍵調整,這三樣加起來才能夠有正確的色彩飽和度。


13. 色彩豐富性
一部電腦監視器可以是256色的表現,也可以是百萬色的表現,更可以是千萬色的表現。同樣的,畫面上所呈現的色彩也要越豐富越好。豐富的色彩讓人覺得影像更自然更真實更柔和,色彩不夠豐富讓人覺得影像調子硬而貧乏。CD的解析力從16Bit提昇到24Bit,代表著聲音的階層被劃分得更細,所有更細更多的階層連接起來後會更接近未被數位化之前的類比波形。一般DVD唱盤的Video訊號從8Bit進化到目前的10Bit,同樣的也就代表著色彩階層豐富程度的進化。

畫面色彩的豐富與否能否靠用家的調整來改善呢?假若原來調整失當,當然可以藉由正確的調整而得到更豐富的色彩表現。不過,它大部份還是會受天限束縛。軟體本身不佳、DVD唱盤不佳或顯像器不佳通通會影響色彩的豐富性。


14. 畫面鮮銳度
在同樣的顯像器之下,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影片的畫面有點模糊,有些則很鮮銳清楚。理論上,畫面有點模糊是不應該有的現象,但是我們很容易從100吋以上的大銀幕上看到這樣的影片缺失。這就好像我們用135底片放大到16開滿版,照片上的物體早已呈現模糊的情況。假若我們用4X5底片,照片裡的物體就還能夠保持線條的鮮銳度。

通常,電視畫面比較不容易感受到畫面鮮銳度的差異,因為它的畫面尺寸有限。而投影大銀幕由於動輒打到100吋以上,畫面鮮銳度的優良與否就很容易分出高下。可能有讀者認為只要調整鮮銳度Sharpness鍵就能改善模糊的問題。其實Sharpness主要是為RGB與NTSC之間轉換時的損失做補償的。加一點點尚可,加多了等於就是把雜訊加入畫面,反而有負面的影響。

或許讀者會懷疑,經過專業技師製作出來的影片畫質怎麼會不夠鮮銳呢?通常,原始底片大多不會有問題,問題都是發生在各種轉製的過程中。假若在轉製過程中,工作人員能夠以100吋以上大銀幕觀看,他們就會發現問題所在。可是,大部份的工作室還是採用19吋標準監視器(1939年NTSC制訂規格時就以19吋為畫質上限)來監看,這麼小的畫面上當然無法發現轉製時畫面變模糊的問題。

除此之外,CRT的掃瞄線與液晶投影機的柵格在放大之後,也變成妨害鮮銳度的殺手。可以這麼說:大投影下的CRT等於就是透過百葉窗看窗外的景色,而液晶投影機就是透過紗窗看窗外的景致。唯有影片(Film)才像是打開窗子看窗外的景色。

在此我要提醒使用大銀幕投影的用家,無論是使用7吋管8吋管或9吋管三槍投影機,如果不加倍頻器,最佳畫質的畫面尺寸大約僅在80-120吋左右而已。以目前NTSC系統,超過這個限度畫質就會開始劣化,尤其到了120吋以上畫面的鮮銳度更會急遽劣化。CRT管徑越大,與光輸出的強度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即使9吋管也不宜打太大的銀幕尺寸。不過,管徑越大,畫面所呈現的細節就會越多,在相同的投影尺寸下,大管徑投影機畫質表現自然會更佳。


15. 畫面細緻感
畫面的細緻與否與上一項的畫面鮮銳度一樣,要在大尺寸銀幕之下才容易分辨高下。在小尺寸螢幕之下,如果不仔細看還分不出好壞。通常,我們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明亮,會增加亮度與對比的數值。問題是,當您在增加對比值(Contrast)時,解像度可能同步在降低,畫質會越來越粗。還有,當您在增加鮮銳度(Sharpness)數值時,畫面也可能會越來越粗糙,因為您加入了許多原來不該有的雜訊。

一部優秀的顯示器,對比值高到開始劣化解像度的那個交叉點會比不良的顯示器來得高。換句話說,優秀的顯示器能夠得到更高的對比值而不至於劣化解像度。這樣一來,既能得到更好的對比而又能保持原來的解像度,畫面的細緻感自然就會更高。


16. 解像度
解像度這個名詞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懂,實際上卻會有很多誤解。簡單的說,它就是我們能夠在顯示幕上看到多少細節。以印刷來說,每平方英吋裡有多少的色點(dpi)通常是用來評估印刷解像度的方法。以NTSC系統而言,水平掃描線的多寡(例如480i或720p的差別)以及水平解像度(例如1280×720中的1280)就成了衡量解像度的依據之一。

通常,顯示器規格告訴我們的解像度都僅是個理想值,實際上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都遠低於規格上所標示者。例如有些電視標榜有600條電視線(TV Line)的水平解像度,問題是DVD軟體的水平解像度大約才480線(或稱最高540線),LD最高才425線,這些規格上的解像度如果再扣掉一些顯示器內部的損失,最後到我們眼裡時,其解像度都會低於器材規格所標示者。所以,要評估解像度時,就像評估音響一般,以眼見為憑,而不要一味的相信數字。


17. 暗部層次
什麼是暗部層次?簡單的說就是在一片黑暗中還能看出裡面有什麼東西。無論是傳統直視型電視、或大銀幕投影,暗部層次都是高難度的表現。但是,暗部層次卻又是很重要的表現。想想看,只要一碰到黑暗場景,畫面就呈現一團黑時,那畫質該有多呆板。

我們都知道,亮度Brightness調整就是決定黑色的起點,對比Contrast調整就是決定白色的最高峰值,這二樣調整等於決定了顯示器黑與白之間的動態範圍。如何把黑與白的動態範圍設定在最理想的位置上、以及最大而不失真的範圍內,這就直接影響到暗部層次的表現。調整亮度值與對比值直接關係到暗部層次的表現,您一定要藉助測試片的幫助來做正確的設定,否則很難得到正確的暗部層次表現。


18. 物體質感與光澤
物體質感與光澤的表現是顯示器各種性能的綜合指標。解像度不夠高,色彩表現不正確、物體邊緣有鋸齒白邊、黑與白的對比不佳、畫面亮度不夠等等都會影響到物體質感與光澤的真實度。尤其是某些細小的物體如筆、小刀以及細小網格體等更難表現出應該有的質感,更不要說光澤。

物體質感與光澤如果能夠表現得很真實,就代表著以上所說的六項指標(膚色除外)表現得都不錯。物體質感與光澤不佳,就CRT投影機而言,光輸出不夠是主要原因之一,亮度值與對比值設定不正確是原因之二。以LCD或DLP、D-ILA投影機而言,物體質感與光澤不佳的原因並不是光輸出不夠(它們的光輸出通常很高),而是影像充滿率(或稱開口率)不夠高所致。此外投影機內部影像調整線路的優劣也有關係。


19. 景深層次感
我們有時候會聽到人說:這部電視看起來有景深,那部看起來則很平面。同樣是電視,怎麼會有這種差別呢?我們的眼睛在一個平面上要分辨遠近感,依賴的是物體的大小比例以及光線層次,換句話說也就是物體與光線的透視感。

從HDTV與NTSC電視的比較中,我們發現HDTV的景深層次感特別好。在深入觀察,我們也會發現HDTV所呈現的光線層次以及物體質感與光澤特別好,再加上畫面雜訊低安定性高,使得畫面產生了清晰的景深層次感。

在NTSC電視中,畫面靜止的風景比較容易表現出景深層次感。當物體在畫面上移動時,由於會與水平掃描線產生交錯,黑色的掃描線會出現在視覺中,畫面的景深層次感也因此而被破壞。


20. 畫面安定性
假若您接近電視螢幕或大投影銀幕,就會發現畫面是一直有雜訊/閃爍/抖動甚至騷動的現象。從某個角度來看,NTSC電視系統的這些問題就好像音響系統裡的失真,它是由交錯掃描、雜訊、影像前後畫面與視覺沒有同步,以及各種失真構成的。只不過,音響系統的失真人耳不一定聽得出來。而電視系統畫面的失真我們卻可以用肉眼清楚的看到。尤其是電漿顯示器在某種IRE亮度時所顯現的騷動感相當惱人。而CRT投影機如果把對比值調得太高時,也會發現畫面充滿騷動感。

假若您不太明白我所說的閃爍/抖動有什麼壞處,請與您自己的主動式液晶板攜帶型電腦的畫面比較一下,就會瞭解畫面安定性的重要。試想,假若您的電腦顯示幕與一般電視一樣充滿閃爍/抖動,您的眼睛會有多累。

或許有人會說:沒關係,我只要距離遠一點就感受不到畫面的雜訊與不安定了。沒錯,此時您的確看不到畫面的雜訊與閃爍與抖動,但也同時看不到與閃爍/抖動一樣細微的畫面細節了。換句話說,在感受到畫面安定性的假象時,您也已經損失了很多畫面的細節。

畫面的安定性除了受顯示器本身影響之外,DVD在將電影訊號轉為視訊時的過帶程序也很重要。如果製作得不好,畫面雜訊也會增大,看起來真是難過。

評分

參與人數 9威望 +51 收起 理由
ryanytwong + 10 精彩報告
peter99 + 5
kwchow08 + 6
laiho + 5 好貼!
IDM + 5
611323 + 5
milktea313 + 1 正!
wil-wil + 10
kingleecm + 4 又學到野

查看全部評分

67

主題

1279

回帖

0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7526

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FC 綠翡翠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What a nice and detail passage for AV newbies....
Thanks.
TV: Sony X70G65
AV: Pioneer LX81
BD: OPPO BDP-105D
Int Amp: Gryphon Diablo 300
DAC: Weiss DAC501
NAS: QNAP HS453
Switch: SOtM sNH-10G
Power: PS Audio P12
F: B&W 805D3
C: B&W HTM62
R: Mirage Nanosat Pr

605

主題

1萬

回帖

45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21865

76 榮譽版主勲章76 榮譽貢獻勲章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又上左一課了  謝謝MILK兄

22

主題

222

回帖

0

精華

進階玩家

Rank: 4

積分
2649

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師兄給我們的文章.

190

主題

4351

回帖

3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49789

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5 22:41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環繞聲道音效中,中聲道所分擔的音響效果可以說是份量最重的,再來是超低音 < totally agree!

190

主題

4351

回帖

3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49789

76 榮譽VIP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5 22:41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環繞聲道音效中,中聲道所分擔的音響效果可以說是份量最重的,再來是超低音 < totally agree!

133

主題

3391

回帖

0

精華

星級玩家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987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所以我成日想換中置.......唔夠位放...好煩

102

主題

1955

回帖

1

精華

黑鑽玩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積分
272797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76 榮譽VIP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nice info!  

17

主題

308

回帖

0

精華

星級玩家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092

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Really good for beginner to have an overview
Thanks

16

主題

613

回帖

1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573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09-11-15 23:26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useful info~~~Thanks very much Milk 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