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7-5-1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入門黑膠, 給新手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5-2 09:53 編輯
最近想入 台平的黑膠唱盤. 以平而言(5-6K,唔過一萬的), 我知有Teac, Project, AT, 仲有新牌子是我以前很少聽到 .
也讀了近年的promo 文, 跟著找了很久, 有感而打打.
以一個用過唱機的用家而言, 可選的真是不多. 都是4-5K左右為我覺是最安全, 合理的位置. 在此我只說MM唱頭, 不說MC.
phono amp
聽黑膠是要另置phono amp(如果台amp已有就暫時可免, 通常是MM 用 ), 所以有些人可能要預錢而找平一點的唱盤, 又或者是已內置phono的唱盤.
唱盤有內置的其實不是什麼問題, 只是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內置的phono amp 是有限公司, 聲音表現是有限的, 甚至一個好唱頭都可以被一個衰phono amp 搞死左.
所以如果是想音質比較好, 最好是預少少錢(2-3K, 如果不打算用MC頭, 可以再平少少. 因為MM 唱頭是fix output , 唔似MC 要另外設定 ) 入一台好的phono amp.
甘樣 可以至少你在日後upgrade 至少可以暫無考慮.
唱盤
其實直驅還是帶動都沒什麼問題, 就好比在香港地說廣東話還是英文都一樣.
唱盤本身是平放, 有些很另類的, 如直立式, 是可目賞也. 不過我唔會用.
一個唱盤要至少留意3樣: 摩打, 轉盤, 唱臂
摩打
比起AC 摩打, DC摩打結構簡單而且供電穩定. 其實有些貴盤都已用DC 摩打而不是AC了.
不過AC motor又有一點點不同的, 是它基於AC mains frequency (如家電的 50hz), 去保持運作速度. DC 是靠電壓(V), DC摩打對V 的要求很高, 所也有控速組件.
而近年如project在入門盤還是用AC motor, 不過是DC供電變AC 出, 呢種玩法也算是多了玩電的元素.
一個好的摩打應在轉的時候沒聲, 而且下了唱針後也不應聽到背後有摩打的"hum"聲.
入門盤的摩打大多數是跟底板, 留意一下有無damping 的東西去避馬打震
轉盤
在一個平價盤上真是不太多特別. 轉盤的重量是可以左右一張唱片的聽感.
近年都由以前的生鐵, 鋼, 轉用了亞加力膠. 聽過, 亞加力膠畸感活躍一點, 也比鐵盤本身的扎實.
有人說重盤是皇道...err... 我只可以講到左某個水平之後, 再重落去個效果就有少少不成正比了.
唱臂
是金屬, 炭纖, 木, 直, 曲等都沒所謂. 一支正常的唱臂是應好少野搞, 甚至越少越好. 買前最重要留意你現用和你想日後用的唱頭.
有些入門盤的唱頭位置是不可調, 是固定的. 這種型號是原定你只用同一個model 的唱針, 而非換下牌子, model.
切記錯的唱針位置不只不好聲, 甚至可以唱壞碟.
Headshell / 唱頭殼
又有些唱臂是可換headshell, 甘樣又多一件麻煩事. 原本是方便用家換唱頭 (MC, MM, mono, stereo 更換)
但是, 你可以找到原廠的headshell 賣 嗎?
不同的唱臀有自已的design , 如tracking angle. 如一個本身是曲的 headshell 換一個直的headshell, 一定會發生問題.
Weight mass / 重量
要留意支唱臀可以support 到的唱頭重量, 呢樣連我身邊玩hi-end的都成日唔知/唔記得. 買左個貴唱頭才發覺支臀根本不support
一些低model 的真是預你用平價唱頭, 甚至可以說是連 2M red 都support 唔到. 要換唱臂後的 weight mass才行.
要留意有些唱盤公司沒此 weight mass 賣. 也別打算拔了另一個就放上去自已個盤當唔會有事.
避震
4-5K的唱盤在今日大多是沒太多名貴盤上有的避震 (比如Linn LP12 的3點彈簧), 或者是很弱的避震(橡膠腳) .
所以在外國有止人行路大力少少都會盤出聲. 因此擺放的時候留意, 唔好太貼近喇叭.
墊才是真的會影響唱盤聲音, 都算幾明顯, 留意一下.
黑膠唱盤是很老實的東西.
VTA, VTF, antiskating....
聽黑膠是一定要學不少. 唱盤結構不複雜, 但就是因而要注意這些細節.
其中一篇網上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pg/rich ... _id=868448169837324
youtube 教學一大堆, 我唔講了, 自已去睇片.
唱頭
入門用家必會碰上一個MM唱頭. MM唱頭可以換針, 所以便利性一定比MC 好.
事實如果唔用phono amp, 而直接插入到amp, 扭到大一大vol. 到可以聽到聲, 不過唔完整.
唱頭是已standard左 : 有平時上螺絲, 也有P-mount . 不過近年大多都是上螺絲.
買前要留意唱頭的spec. 真是唔可以當唔想知就了事. 有些唱頭的frequence response 去唔盡, 有些的sensitivity 麻麻地, 仲有些是ohm數奇異.
還是一句:
平的唱頭已可以令你聽到黑膠唱乜 , 貴的唱頭就要講組合匹配. 量力而行是正道.
DIY
如果你是一個電聲學, 物理學, 機械工程學等相關的researcher , 或至少master 學歷
有心有力有時間有銀彈, 自已去玩DIY 再share 一下你的研究是沒問題 (因為身邊有人甘玩)
不過唔好將自已放上神枱.
又唔好打算將個盤改到七彩以為好得, 果種, 只係因為你套system 合用, 不是其他人都合用.
奇異神功論
近年流行黑膠, 還幸是沒有像昔日的"五毫調音", "車針" 的異論重回世間.
以前是有不少奇異理論, 不過既然今日已不用, 說明了它自己的過時和不足的證明.
新 vs 舊?
除走價錢, 視乎用家可以承受問題的多少.
舊盤因為是在黑膠主流的年代下生產, 當年的中檔次盤是一定有水準. 但問題是以一個30-40-50年前的唱盤而言, 機件老化也是值得考慮的地方.
換皮帶不是問題, 反而是在關鍵零件, 如 摩打, 電路板等. 有些零件日子久遠, 壞了也不好找 , 就算找到也不便宜.
新的是可以免去用舊機時的存在風險(唔計DOA) , 有保養. 怕麻煩, 只想一找個正常盤的用家應由此下手.
另一個問題比較少人為意的是安全.
A. 電
強烈建議大家試試有沒有漏電(低電壓漏電 (十數V), 而220V也有機會).
以前的安全水平不及今日的高, 而老化的insulator , 如 開關, 馬達內, 是可以引起漏電.
接了線後, 多出了的電會走去其他的機種幾earthing 走左, 所以好似唔覺漏, 不過這也意味住你唔用機時佢用用緊你的電.
B. 黑膠
一張2手黑膠至少30年, 如果是1950年代的唱片已是60年起了
留意針壓, anti-skating 等的事 , 小心取用/放回唱片 , 當是處理古董的心態就是正確.
唔該碰張黑膠前洗手, 唔好有油脂碰上黑膠. 日子久了後悔.
心態
有D人會講 : "上ebay買返就得了" , 果種人真係以為世界得佢一個同seller 一對一,
而通常呢D人就是在某日會講 "後悔當初" 的人
你唔想做佢地掛?
電子化的黑膠盤
其實聽黑膠就是為了analogue 感, 不過若說 "我手上的是名盤, 又沒出過CD, 又成日想聽" 的話, 有電腦輸出也不是一件壞事.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