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查看: 2893|回覆: 12

[討論]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 - Ultra HD Blu-ray

  [複製鏈接]

92

主題

156

回帖

3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6880
發表於 2016-1-5 0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本帖最後由 Minazuki 於 2016-1-5 00:47 編輯

UHD.jpg

眾所皆知,沒有意外的話,在今年初這個市場就要迎接Ultra HD Blu-ray
而手邊的設備又再次面臨了替換與否的重大抉擇,眼看著又是個改朝換代的時代

但是,真的要我說的話,我會說這是個弔詭的時代

在過去,我們總是能放心的購買由廠商所推出的電影家用媒介
像是VHS、LD、DVD一直到現在常見的Blu-ray
解析度也從Standard Definition進步到了High Definition

580_uhd.jpg

而接下來就是當紅的4K Ultra HD解析度
的確,就現在市場上的聲音與動向來說,4K是必然的結果
各大賣場皆有著價格越來越低廉的4K電視
Sony跟Fox皆會在今年年初發行各自的Ultra HD Blu-ray
看起來這個市場有著極佳的未來光景

但是恕我直言,我個人認為在未來的Ultra HD世代必定會出現若干問題

底下,就讓小弟來從頭說明一下,從哪邊呢?
就從電影拍攝開始說起吧,這個才叫做從頭說起阿~
目前一般的電影攝影媒介/攝影機大致上有下列幾種

1.底片         解析度:換算約為4K-6K之間,以柯達技術文件來看,可以到8K
2.Arri Alexa   解析度:Arriraw 2880x1620、Prores4444 1920x1080
3.RED Epic     解析度:Redraw(R3D) 5120x2700 (新的Red dragon Sensor可以拍6K)
4.Sony F65/F55 解析度:F65raw 4096x2160 (號稱未來可以拍8K...)

就以上資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各攝影機的解析度
光是攝影機就已經有一台Arri Alexa本身的解析度還不到家用4K的3840×2160




而以上這些都只是拍攝時的素材解析度,而不是你在電影院所看到的最終成品解析度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查詢IMDB,每部片的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大多都會列出拍攝時的攝影機、解析度

以Evil Dead(2013)來看好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1288558/technical?ref_=tt_dt_spec
Evil-Dead-Poster.jpg

頁面上就有明顯列出底下的資訊:
Digital Intermediate (2K) (master format)
F65 RAW (4K) (source format)
這代表原始素材是4K,但是經過後期處理後成品為2K
(可能是動畫或是特效需求,這個就不多說明)

或是X-Men:First Class
http://www.imdb.com/title/tt1270798/technical
x-men-first-class-movie-poster-04.jpg

我們從下面這行字可以看到是以底片為拍攝媒材
Negative Format 35 mm (Kodak Vision3 200T 5213, Vision3 500T 5219)
但也有Digital Intermediate (2K) (master format)的字樣
這代表在數位後期製作的時候是將底片以2K解析度進行掃描為2K解析度的數位檔
之後再以2K解析度的數位檔為數位母檔進行後製
想當然爾最後的成品也就只會是2K等級的數位拷貝DCP

為什麼電影公司要這麼做?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後製這個步驟,所有的檔案都是拆成序列圖檔
不管是調光或是特效軟體,說穿了就是比較高級的"可序列處理之Photoshop"
有用過Photoshop的人都知道,開越大的圖處理起來越慢
何況是每秒24格總長度100分鐘以上的片子,那個特效要一格一格加上去
2K跟4K的處理速度是截然不同的,更不用說那個EPIC的5K RAW了....

這也是為何很多電影最後都選擇只出2K解析度的原因
因為後期製作基本上是用製作時間來計價的,4K可能比2K花3倍以上的時間
拉長製作時間也就等於拉長了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本
所以在過去幾年、甚至到了今年2016的電影,大多還是採用這種2K等級的製作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到
絕大多數電影不是原生素材不到4K就是成品就只有2K,那出4K是有任何意義嗎?
說穿了這樣子的電影所製作出的4K家用媒介,也就只是Upscaling後的成品罷了

而這,也就是為何我會說這是個弔詭的時代

家用設備在"解析度"這個部分已經詭異的高於拍攝等級
而廠商也很巧妙地不提這些問題,一個個準備發行4K Ultra HD Blu-ray

今天這篇就先到此,這幾天再來談談廠商目前及未來所可能使用的銷售手段

評分

參與人數 7威望 +110 金錢 +110 收起 理由
megafire + 10 + 10 精彩報告
SonSon + 50 + 50
getyamasaki + 10 + 10 精彩報告
wadee + 10 + 10
shingyin + 10 + 10 精彩報告
chlove0916 + 10 + 10 一定要加分
brucechen + 10 + 10 精彩報告

查看全部評分

104

主題

7610

回帖

4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99757

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6-1-5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認為4K是新制式
不只是畫面
仲有防盜版
AV AMP: PIONEER SC-LX904
POWER AMP: CROWN CT8150
BDP: PIONEER BDP-LX800
TV: SONY 65X8500B
OPTOMA UHD51
RYTHMIK E15
JBL ARRAY 1000(F)
JBL ARRAY 880(C)
JBL CONTROL 28(S+SB+TF+TB)

75

主題

2560

回帖

0

精華

鑽石玩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482137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6-1-5 19: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無新制式,點會有新器材,點賺錢,點創做業積高峯,不過都要是乎效果,效果顯著都要甘心升級。正如DVD升上BD是有顯著提升畫質
(Post76 Android 手機版送出)

92

主題

156

回帖

3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6880
 樓主| 發表於 2016-1-6 02: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inazuki 於 2016-1-6 02:28 編輯

0990257def9e36e39ea94b2cedd7baef_XL.jpg

接著,我想我們來談談關於4K Ultra HD一些微妙的"銷售手段"

首先我們先來延續第一篇的話題這是,我們先來提一下影片部分
目前市面上的電影,有絕大部分都不是以4K為最終完檔的規格
而這不管是對消費者或是廠商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一個關鍵

廠商要怎麼就目前的狀況將手邊的資源以有效的方式來推廣給消費者

讓我們來回想一下,過去在DVD開始有下坡趨勢的時候
Sony為了讓消費者有持續消費的動力,針對DVD發行了一系列新品項

也就是大家都不陌生的"Superbit"
superbit.png

這個我就不多提了,畢竟已經是過去式的產物了

不過當年Superbit先是打著"將碟片容量拿來裝電影本片以提升畫質"為賣點
然後後期開始發行雙片裝,一片是Superbit本片、一片是特別收錄
這種簡直是在打先買的消費者臉的販賣方式實在是令人不是很爽....

而在目前這個HD與UHD 4K交替的時間點,Sony同樣的也推出了新品項
也就是"Mastered in 4K"系列(註)
original.jpeg

這個系列標榜的是"使用4K等級的母帶去製作HD畫質的Blu-ray"
老實說這種販售方式我是真的不知道該說甚麼了....

首先,我必須說,之前去參加Sony F65的發表會,它的投影片有秀出一張研究報告
它的結論就是拍攝同樣的場景,4K拍攝的素材跟2K拍攝的素材,同時作成2K的DCP
畫質表現上用4K拍攝的素材製作的那份DCP畫質會比較好
(大意是類似這樣啦,我沒有記得很清楚XDDDDD)

所以我也必須承認,就這個部分來說
所謂"Mastered in 4K"系列的畫質的確會比早先出的BD還要好

但是,片單中不乏近期三五年內發行的電影,像是
The Tourist (2010)、Moneyball (2011)、Total Recall (2012)
然後在這些BD可能都還沒放進播放機裡看個幾次就宣告說要出新版?

再者,假設你今天發行的所謂"Mastered in 4K"真的是以4K母帶重製一次
那為何不在一開始就使用這種做法?這些又不是幾十年前的老片需要花很多時間修復

再退一步說,如果你原本不是用這些母帶來製作Blu-ray,那第一版是怎麼做的?

更甚之,既然有4K母帶,那乾脆等貨真價實的4K Ultra HD Blu-ray發行不是更好?

更不用提這些所謂的"Mastered in 4K"系列跟舊版的差異可能只有定格比較才看的出來

而最誇張的是這部Total Recall (2012)....
http://www.imdb.com/title/tt1386703/technical?ref_=tt_dt_spec
total_recall.jpg

Digital Intermediate (2K) (master format)
這個很有可能最終成品不到2K的電影可以生出4K母帶來做"Mastered in 4K"....
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這玩意是從哪邊生出來的XDDD

廠商甚至還在包裝外面貼上一個大大的4K貼紙
很多消費者更是看到包裝上有著一個大大的"4K"就認定這些就是4K BD
店家甚至還會很熱心的跟你說這些片子需要搭配4K電視才會發揮實力

我個人認為以上都是很不厚道的行銷手段
魔鬼都是藏在細節裡的阿....

這篇先到這啦,接下來是我個人認為更扯的硬體.....

註:應該有一些人發現Sony對於4K的動作非常的大
原因很簡單,Sony是目前的片商中唯一一個從製作、拍攝到家用都參與的廠商
電影級攝影機、廣播級設備、後期製作、數位片庫、一直到家用電視都有
所以說就4K發展的未來性來說,Sony絕對是最強勢的廠商
可是就目前Sony的財務狀況來說,如果推不起來就絕對是死路一條XDDD

190

主題

5512

回帖

6

精華

白鑽玩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552151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

發表於 2016-1-6 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Minazuki 發表於 2016-1-6 02:11
接著,我想我們來談談關於4K Ultra HD一些微妙的"銷售手段"

首先我們先來延續第一篇的話題這是,我們先 ...

上下篇睇哂,好心機 “ 寳島版友

14

主題

469

回帖

0

精華

鑽石玩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314453
發表於 2016-1-6 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值得閱讀及細想 ~

6

主題

64

回帖

0

精華

進階玩家

Rank: 4

積分
1509
發表於 2016-1-9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錯了……

首先,電腦運算後製4K,是不用三陪時間!
基本是跟2k一樣時間!除非那是台老爺電腦吧!

後期製作是用多台電腦分工的,
素材及model之類都是放在主伺服,
主伺服又連結著多位後製同事的電腦;
同事們分工合作,分段製作;
很多時候,每台電腦每次只是處理
數分鐘至十多分鐘影片,
現時,在黃金買一台自組二萬多港幣的電腦,
也能輕鬆處理短時間的4k製作。

真正花時間是製繪4K,而不是電腦問題!
請樓主不要胡說…
Thx

92

主題

156

回帖

3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6880
 樓主| 發表於 2016-1-9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HKP 發表於 2016-1-9 21:54
樓主錯了……

首先,電腦運算後製4K,是不用三陪時間!

我想閣下所謂的後期製作是否不包括調光調色部分?

起碼就小弟之前在後期公司接觸過的電影案
在調光調色方面大多都是以導演與攝影師搭配一到兩個調光師
而不是一個案子搭配多個調光師製作

再者,光是以Alexa拍攝的檔案來說
使用Codex所存取的Arriraw檔與使用Prores 4444編碼所拍攝的Mov檔
兩者不要說處理完之後Render與輸出上的差異
光是前置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就有所差別

更不用說一些市面上常見的4K廣播級攝影機、BMCC、Canon的機器
還有Red系列的R3D檔、光是ONE、EPIC、EPIC DRAGON、WEAPON
各種檔案在處理上所需要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而且每間後期公司的設備與製作流程上多少都有差異
這些也需要列入考量

我不曉得閣下所謂的"電腦運算後製4K,基本是跟2k一樣時間"
是以多強大的設備、哪一套軟體、哪一台機器的拍攝檔案、最後輸出的檔案要求
在這些都沒有界定的狀況之下,可以說出一樣時間?

而且小弟這篇基本上並不是以技術文章為目的而寫的
小弟只能就整體以簡單、大略的方式來做介紹
我想小弟我不需要連拍攝流程、後期製作流程都要詳加介紹吧

閣下說是嗎?

當然如果閣下想要幫我補述分析一下

包括從前期製作、攝影機相關設備、各機種Raw差異比較
後期剪接、調光調色、特效與動畫製作、DCP製作、戲院端設備差異

以上的2K標準製作與4K以上製作的差異的話
小弟會十分感激XDDD

不然可以的話,請閣下收回"請樓主不要胡說…"這句話
小弟個人可以接受彼此間的討論與切磋
深入一點的話也可以對台港電影界後期產業差異有所了解
但是就這樣認為小弟是在胡說....實在是有點....

6

主題

64

回帖

0

精華

進階玩家

Rank: 4

積分
1509
發表於 2016-1-10 00:2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Minazuki 發表於 2016-1-9 22:58
我想閣下所謂的後期製作是否不包括調光調色部分?

起碼就小弟之前在後期公司接觸過的電影案

拿老舊器材來計算……當然有差異了!

你說的現在都不流行(或只屬業餘),
不知你曾經在什麼公司工作,
可能(你所指的)港台的公司,技術都較外國落後……

如果只停留在你眼中的“港台”公司,
很難去判定外國的製作流程及商業需求,
你不懂這行業怎樣運作,再跟你說也沒用。

香港現在有數間公司搬到荷李活了,
你可以先打聽業界再寫文章,
請你先調查一下,別再胡說好嗎?

只是路過撘訕,如有冒犯,請包涵!

92

主題

156

回帖

3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56880
 樓主| 發表於 2016-1-10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inazuki 於 2016-1-10 01:13 編輯
HKP 發表於 2016-1-10 00:27
拿老舊器材來計算……當然有差異了!

你說的現在都不流行(或只屬業餘),


那請問您,以閣下高見來說

如果我今天使用Red系列拍攝5K以上的素材
或是用底片拍攝進行Digital Intermediate
照您的說法來看,4K製作跟2K製作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而且國外後期製作流程與設備可以像您說的在4K&2K製作時間與成本上不會有差異
那為何片商要選擇比較差的製作方式?

一直到去年甚至是今年的新片也還是有使用2K完檔製作的
為何他們要選擇這樣子的製作方式?

4K製作流程Sony講了多久?每年國內外各家展覽又有多少相關前後期設備
更別提近期這些了,光是早期Red One就可以4K拍攝
那為何到了現在都還有為數不少的電影決定使用2K完檔?

當然我也希望真的有像你在網路上所看到的技術文件
或是期刊雜誌上的標準流程一樣那麼簡單

理想的流程很好,但是實際就是跟理論有所差距
如果只空有理論或是只理解製作端部分流程
那我覺得我們討論的點根本就不再同一個平面上

而且你認為我對業界的認知不夠,沒辦法,我的確不在國外的後期公司工作
你要說我沒辦法完全理解,某方面我同意
但也請您闡述一下您認知中的業界作業流程
以證明我目前說的都是過時的資訊

更不用提您說的"你說的現在都不流行(或只屬業餘)"
我提了Arri Alexa、Red ONE、EPIC、EPIC DRAGON、WEAPON
某導演最近才很High的在FB上宣佈某部Marvel電影要用Red WEAPON拍攝而已...
嗯...只屬業餘...嗯...這個您讓我很難接話...

我想我們兩個對業界的認知應該是真的不在同條世界線上XDD

嘛,反正這部分屬拍攝與製作端問題啦
我想應該不在這串討論範圍內,就此打住啦~~
看標題與內容大家應該也知道我不是要討論製作嘛....Orz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