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查看: 790|回覆: 0

[手機及平板] [轉載]iPhone 6s “晶片門” 能否給蘋果敲響警鐘?

[複製鏈接]

1889

主題

1萬

回帖

0

精華

白鑽玩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1115877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

發表於 2015-10-16 06: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在說此次的晶片門事件之前,我想先說一段蘋果過往的故事。

1988年,約伯斯回到蘋果,重掌大權。當時,他率領團隊推出了回歸後的第一個作品,就是那款五彩繽紛的iMac G3(也是蘋果第一款iMac)。這款漂亮的iMac一經發佈便廣受讚譽,消費者的訂單也蜂擁而至。然而,就在市場反響最為熱烈的時候,蘋果卻發現自己的工廠無法滿足龐大的訂單需求。由於交貨時間一再拖延,這導致蘋果流失了大量的潛在用戶。

iMac G3廣受好評,但市場表現卻很一般,其主要原因就是蘋果在供應鏈上存在巨大的缺陷。在經歷這次失敗後,約伯斯開始重視對供應鏈的管理。並且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蘋果打造出了一套成熟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即零配件的雙供應商策略。

所謂的雙供應商策略,就是將各種零元件交給兩家實力相當的工廠來代工,比如顯示幕、記憶體、存儲等零元件。這一策略的好處就是,零組件的成本會因為兩家工廠的競爭,而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並且如果其中一家出現問題無法滿足產量需求,還有另外一家可以快速補上,這大大降低了產能不足的風險。

當然,這一策略也會帶來一些弊端。比如這些零部件都需要花費兩筆開模和調試費用,另外由於是出自不同工廠的代工,這些部件的性能也會存在一些差異。不過在iPhone 6s的晶片門之前,這些弊端都沒有暴露出來。

十幾年來,雙供應商策略解決了蘋果產品的產能問題,幫助蘋果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水平最高的企業之一。也正是這種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策略,讓蘋果走向了巔峰。

然而,蘋果的這一策略一直沒有觸及到終端產品最核心的部件:主控晶片。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晶片代工的難度太大。與其他零元件不同,晶片製造的流程極其複雜,技術和製造門檻相當高,目前擁有晶片製造技術的企業屈指可數。一家是業界老大英代爾,不過一直以來它都不接受代工業務。而另外兩家技術水平比較領先的就是韓國的三星和臺灣的台積電。

晶片不適合雙供應商策略的另一大原因是,兩家工廠很難生產出性能比較接近的晶片。由於不同工廠之間的工藝特性不同,同樣一款晶片也需要為這兩家工廠設計出不同的電路佈線方案。這就意味著,不同工廠生產的同款晶片在面積、性能、能耗等方面都會存在著差異。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不同代工廠是不可能做出各方面指標都接近的晶片,而這也是此次iPhone 6s出現晶片門最為直接的原因。

由於以上原因,過去很少有廠商會將晶片交給兩家代工廠代工,蘋果自然也不例外。那麼,在iPhone 6s上蘋果為何要鋌而走險?

原因同樣只有這一個:產能。

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創新雖受到質疑,但其市場卻在持續擴大,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庫克採取迎合市場,以銷量為先的市場策略。要知道庫克的老本行就是供應鏈管理,在他的帶領下,蘋果的供應鏈愈發成熟高效。約伯斯時代,要買台iPhone 4如果不通過黃牛手段,你至少得等上十幾天的時間。如今iPhone 6s剛剛發售,第二天早上快遞小哥就把貨送到你手上了。這其中的變化,就是庫克功勞。

但是隨著銷量的增長,擺在蘋果面前的卻是一個看上去很幸福,實則很棘手的難題:如何保障iPhone 6s在性能上的競爭力,同時又不出現產能問題。

尤其是蘋果已經在iPhone 6身上使用了20nm工藝的A8晶片,iPhone 6s性能要往上走就必須採用制程更高的晶片。20nm工藝之後是14nm和16nm,但在這代工藝上英代爾都遇到了產能的麻煩,更不用說其他晶片代工廠商。

恰巧的是,在iPhone 6s發佈之前,三星的14nm工藝晶片已經商用。今年初,三星在Galaxy S6上就用上了14nm工藝的晶片。而台積電這邊,也趕在了iPhone 6s發佈之前,實現了16nm工藝的規模化量產。有消息稱,蘋果在發佈iPhone 6s之前,就已經確定這兩家廠商代工A9晶片的比例大概為2:3。

由於它們都是採用最新工藝不久,三星的產能擴張速度緩慢,而台積電又以跳票而聞名,任何一家出現問題都極有可能,如果把賭注放到一家身上,其風險可想而知。但採取雙供應商策略,如果其中一方出現問題,則可以由另一家補上空缺,這極大地規避了風險。

這一策略雖解決了iPhone 6s的產能問題,但也讓蘋果吃了不少苦頭。兩款晶片所體現出來的性能差異和用戶體驗的差異,引發了大量用戶的不滿,這無疑會影響其品牌形象。此次的晶片門事件,值得蘋果反思,也為其雙供應商策略敲響了警鐘。

而如何在產品性能與產能最大化之間取得平衡,這關乎蘋果的未來,也考驗著庫克和蘋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