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樓主: eyebyeye

[電源線] 同軸Coaxial與光纎Toslink傳輸方式,你會選那一種?

  [複製鏈接]

21

主題

1117

回帖

0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47966

76 榮譽忠義勲章

發表於 2012-10-28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同軸

226

主題

6564

回帖

8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48516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2-10-28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學到野

14

主題

883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940

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2-10-28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Lohengramm 發表於 2012-10-27 18:47
Generally Speaking, Coaxial it is.

Toslink itself has inherent infavorable factor. e.g. quite high  ...

100%agree
sbt+sotm
Lucid 88/192
I Clock/DIY 原子鐘
YBA Passion int.100/LX-83
OPPO-93
Atohm GT1.0
Quad L-center
Os3
Nanosat
hrs-10

226

主題

6564

回帖

8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48516

76 榮譽慈善家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FC 藍寶石勲章

發表於 2012-10-28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Lohengramm 發表於 2012-10-27 18:47
Generally Speaking, Coaxial it is.

Toslink itself has inherent infavorable factor. e.g. quite high  ...

The specification of Tsolink is not for high bandwidth.

5

主題

340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華山派劣徒令狐冲

Rank: 5Rank: 5

積分
458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12:54 | 顯示全部樓層
whitefang 發表於 2012-10-27 16:29
其實ching已領悟到其道理
光纖在訊號轉換過程和線材都存在缺憾

Whitefang兄,多謝回應!

玩左咁多年HiFi,咁嘅道理點會唔知。其實開呢條thread嘅目的,源於小弟在另一條thread上,問了一位ching點解唔用同軸Coaxial而用光纎傳輸,而另一位ching卻反問我:「...光纎傳輸聲音偏薄, 聲音密度不及同軸線般豐厚是什麼原因?...」。此老生常談問題看似簡單,卻常常易被忽略輕視。實質是,正確選擇同軸與光纎Toslink傳輸方式,關係到音樂的原始訊息量、分析力能否完整地從CD帶到DAC部份,是玩好HiFi的首要重大課題。本想詳細回應,惟小弟初到post76,祗係『新手玩家』, 正所謂人微言輕,講乜嘢說服力都有限,諗諗下,不如將尼個「重責」卸番俾各位資深師兄們,開條新thread討論,重新引起關注。哈哈!在此謹向各方高人謝罪!

到了今天,討論已靜下來,似乎已到尾聲,小弟想為此題目作個小結:
1)較大部份參與討論者,認同以同軸線作訊號傳輸較佳;
2)有部份ching同軸與Toslink光纎兩者都用;
3)有部份ching唔覺有乜分別;
4)祗係$作怪,廠無條件做好光纎,或以較易「玩嘢」的同軸線揾銀;
5)在否定Toslink光纎同時,資深師兄提供了更高階的光傳輸選擇:AT&T及PCI-EOFO(光之妙囊)。

讓我也詳細說一下個人意見:
a)Toslink光纎傳輸方式,基於光電互換的元件、轉換過程及光纎線本身質量,容易產生jitter誤差甚或原始訊息量損耗(俗稱「偷食」),導至全頻音質偏薄。請注意,CD至DAC傳輸中,原始訊息量的遺失或誤差,是玩HiFi的死症!別妄想可以在音響系統的後續部份,用古靈精怪、修修補補的方法去尋回失去的訊息,這是玩HiFi的基本常識。

b)Toslink光纎線較同軸線輕便,做價廉宜,對音質要求不太嚴格的LoFi市場,的確較受一般民眾歡迎,廠家絕不會放棄,反而需擔心廠家會省略同軸digital out。同軸與Toslink光纎兩者皆用,也不失為保險之舉。

c)唔覺同軸或光纎傳輸兩者有乜分別者,是最幸福的一群。

d)不同意有Ching質疑HiFi器材廠家生產光纎線的能力,他們祗是「非不可為而不為也」!。做條光纎線有何難度?若你家中或公司是使用「光纎入屋」高速寬頻,安裝師傅拉好線後,拿著手提工具,不用半分鐘已把插頭接好了。不同品牌、類型、質量的光纎線、插頭及相關工具,在網上或本地一些較大型的電工器材店都可賣到,DIY光纎線過程比做條良好的同軸線更經濟簡便。

e)使用高階光纎傳輸方式AT&T及PCI-EOFO(光之妙囊),若光電互換硬件質素真的過關,便不會因導線的線材、線徑、結構佈局、絕緣、屏蔽等等因素影响音質、平衡度及音色,從而達至無損耗及中性無音染的「理想」訊號傳輸。其實AT&T光纎傳輸已是十多年前的產物,當年測試時覺得比Toslink確有進步,但始終與優質同軸線仍有一段距離,未知這點是否AT&T連接埠已很少在新品HiFi器材出現的原因。至於HD music file方面,小弟玩的祗是最簡單的FAS setup,一台外置的256GB SSD硬盤以USB線接上Music Streaming player,再以同軸線連接DAC吧了,而應用於CAS的「光之妙囊」,卻從未深究,就不便多言了。

        但話需說回頭,既然現今CD Transport及DAC器材內部數碼訊息的運算、處理、傳達等等,仍然是以電聲學原理運行,又明知家用HiFi傳輸導線的長度有限,祗要選用優質同軸線,在絕緣及屏蔽方面阻隔電磁雜訊影响,又可利用不同的線材、線徑、結構佈局來保証訊息量,甚至用以「校聲」,基於「簡單就是美」,「多個香爐多隻鬼」這些玩HiFi基本概念,為何仍要自尋煩惱「捉蟲入xx」,硬要使用需要多重光電轉換的光纎傳輸方式呢?

        基於現今CD至DAC光纎傳輸方式的缺淊,在「正確的鑑聽準則」下,無論是Toslink或AT&T,若與同軸傳輸比併(線材當然不能太差),本人可以寫張「包單」,比十次輸十次。而明白「正確的鑑聽準則」,也是能否玩好HiFi,而非被HiFi玩死的重要課題。祈望日後有餘閒時,再開一條新thread,與各方豪傑詳細討論之…

評分

參與人數 3威望 +21 金錢 +1 收起 理由
happyvalleyzida + 1 + 1 精彩Report
xover + 10
chhanthony + 10

查看全部評分

不應迷信科學但不可不相信科學。

777

主題

1萬

回帖

17

精華

白鑽玩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積分
814794

76 榮譽貢獻勲章76星級影音勲章76 榮譽鑽石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

發表於 2012-10-31 14:25 | 顯示全部樓層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31 12:54
Whitefang兄,多謝回應!

玩左咁多年HiFi,咁嘅道理點會唔知。其實開呢條thread嘅目的,源於小弟在另一 ...

eyebyeye兄

多謝分享!
只有無知嘅人先會以發言者喺論壇嘅級別而去判定內容嘅正確與否
Panasonic DP-UB9000EBK, Shield TV Pro 2019, Apple TV 4K, Acurus Muse 16, PSI Audio A21-M x 5, A17-M x 2, Yamaha HS5 x 2, Arendal 1723 2S x 2, Procella P15A x 2, Epson EH-12000B, Grandview Screen

55

主題

2607

回帖

0

精華

銀級玩家

Rank: 8Rank: 8

積分
33766

76 榮譽VIP勲章

發表於 2012-10-31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31 12:54
Whitefang兄,多謝回應!

玩左咁多年HiFi,咁嘅道理點會唔知。其實開呢條thread嘅目的,源於小弟在另一 ...

唔緊要,關於OPT與COAX的爭議,另一論壇有更深入的討論。事實上,我個人親身比較過,(強調呢點先,個人意見)OPT比COAX好聲!(當然你唔好用老鴨的500元以下的OPT,同用同價的COAX比)

大家各自表述,你鍾意COAX咪繼續用
你用COAX開心,我用OPT高興咪得!

PS. 光纖(非不可為而不為?),都係果句,$$作怪而已

5

主題

340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華山派劣徒令狐冲

Rank: 5Rank: 5

積分
458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yebyeye 於 2012-10-31 15:48 編輯

同意每人心中的「好聲」可以有唔同標準,今天的「好聲」與明天的「好聲」可以截然不同,無可厚非。追求個人的「好聲」,祗可算係玩「音響」,但若說是玩「HiFi」(High Fidelity、高原音) 那就另當別論,真有標準了。

所以我上面不是說能否玩得「好聲」,而是說:『明白「正確的鑑聽準則」,是能否玩好HiFi,而非被HiFi玩死的重要課題。』還沒有確立正確的鑑聽準則前,正所謂「都唔知乜嘢係真,乜嘢係假」,任何鑑聽、比較祗會變成圍繞每個人心中的「好聲」去衡量。失去這重要的元素:「高原音共同標準」,所有討論會否變得沒甚意義呢?

原諒小弟重覆說一次,明白「正確的鑑聽準則」,是能否玩好HiFi,而非被HiFi玩死的重要課題…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xover + 10

查看全部評分

不應迷信科學但不可不相信科學。

73

主題

2184

回帖

4

精華

黃金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83297
發表於 2012-10-31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Sure for Tsolink! {:9_425:}

5

主題

340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華山派劣徒令狐冲

Rank: 5Rank: 5

積分
458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31 15:46
同意每人心中的「好聲」可以有唔同標準,今天的「好聲」與明天的「好聲」可以截然不同,無可厚非。追求個人 ...

本不想在這thread內詳論「正確的鑑聽準則」,但卻免不了要談及「好聲」…唉!算了,先帶出個引子吧。

容我舉一例子。荔枝有分黑葉、桂味、糯米糍等林林種種,還有糖水罐頭荔枝;那種荔枝「好食」各有捧揚客。我有權話罐頭荔枝「好食」;正如有人覺得臭豆腐「好食」,有人認為惡臭難當;有人覺得榴槤臭過猫屎,有人食得津津有味;因為純屬個人喜好,無從質疑亦無標準可言。我甚至可以話罐頭荔枝「好食」過新鮮糯米糍,但如果我話罐頭荔枝先至係真正嘅荔枝味道,那就涉及求真,有標準可議了!食過黑葉、桂味、糯米糍等等不同品種荔枝,便應知彼此肉質、口感、甜度、香味的分別,我不可在食黑葉荔枝時硬說成是食糯米糍。

同樣,玩HiFi高原音就是求真,是有各種標準規範的。「真聲」不一定是我喜歡的「好聲」,但不能把自己心中的「好聲」硬說成是HiFi高原音的「真聲」,這是玩HiFi的最基本原則。正如從肉質、口感、甜度、香味舕出是何種荔枝,從質感、厚度、響度、琴筐共鳴、泛音多寡便可辨出是普通一支小提琴還是Stradivarius在演奏。玩「好聲」可以天馬行空,無需準則,但玩HiFi高原音就應有「正確的鑑聽準則」,否則祗會變成雞同鴨講,得個「嘈」字。

可能有人會說無需對玩HiFi這名詞的定義太過執着,但擇善固執、堅持真理,不隨波逐流指鹿為馬,不正是人性反映於艱苦的HiFi求真過程嗎?

評分

參與人數 3威望 +21 收起 理由
xover + 10 絕對認同
LemonTea + 1 絕對認同
nicknick + 10 絕對認同

查看全部評分

不應迷信科學但不可不相信科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