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樓主: yaufung

[討論] 圓方 HMV

  [複製鏈接]

1

主題

32

回帖

0

精華

科林玩家

Rank: 3Rank: 3

積分
528
發表於 2012-2-7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40# myblue

如果外國係租多過買,但超大型影音店仍然存在到,就絕對係人&文化嘅問題!!

23

主題

1055

回帖

0

精華

高級玩家

Rank: 5Rank: 5

積分
3974
 樓主| 發表於 2012-2-8 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yaufung

Blu-ray Movie 我得好少,我仲係鍾意去食住爆谷入戲院睇第一輪新戲, 睇完又可以成班Friend ...
rikota50 發表於 2012-2-7 16:46



    戲實在太多,睇唔晒,冇睇咪買首輪blu-ray,唔係咁鍾意或者睇左咪等特價囉,結果成屋都係碟

172

主題

811

回帖

1

精華

鉑金玩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積分
158188
發表於 2012-9-2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onspacey 於 2012-9-2 16:52 編輯

聲色香味觸:中環HMV哀歌!

我喜歡在雲咸街的入口行進中環HMV。推開門右邊傳來陣陣咖啡香,雖是連鎖店,對資深咖啡迷來說是普通水準,我只是用鼻去嗅,已很滿足。

我總是不明白,為甚麼現在每一間的HMV店都把燈光打得慘白,弄得整個地方像刺眼難看。大概是防止像我這些消費狂,想買東西又已一窮二白的小人偷物品吧?站在中環HMV那個將兩層相連的白色樓梯,真有夠難看的了。也許,它是全港內部設計最差的HMV店。

過去的歲月總是美好的,懷想的畫面老是多塗上一層金黃色。記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香港的黃金歲月,尖沙嘴的HMV總壇樓高四層,頂層全是古典音樂和爵士音樂。幾十年前我在美國休斯頓一間唱片店看到Thelonious Monk的唱片,開心到飛起,但只敢買了兩張,怕那些脆弱的黑膠唱片在運送途中破裂了。尖沙嘴的爵士陳列架上他的CD有十多張整齊排列地在我面前揚威耀武。我操!

那陣子我可以在HMV內消磨三小時,還看不夠呢!古典區的CD絕對不比多倫多那間也是在頂層的HMV差,牌子比較大路而已。當時剛才知道貝多芬不是姓貝,自然也不去計較誰個牌子誰個指揮樂手玩得好,幾乎連看也未看清楚便趕着去付錢。悠揚的樂音,都是耳熟的古典作品,卻說不出是甚麼曲目。窗外是柔和的陽光,室內是偏黃的,不算太耀眼的光亮,行在其中那份優雅真的令人覺得中產階級的生活真是天堂般的。

都說回憶總是美好的。中環在中建大廈的分店,那條長長的手扶電梯,踏上去握着扶手,仰頭張望,細小的入口逐漸變大,感覺很神奇,有時只是為搭這個電梯便跑上去中環HMV,然後又依原來對頭的電梯返回地面。當然內裏也有古典音樂、爵士樂區,比尖沙嘴細小多了,但分類清楚,繞着它遊走一圈會看到各個部門:熱門推介、中文歌、pop rock,有時還有一個專區介紹些冷門的獨立樂隊唱片。再過去是電影音樂、日本音樂,那時韓國音樂還不熱門。到了影碟區可頭大了,洋片跟英文片名字的字母排列,對於一個中學也未畢業,英文考試次次吃光蛋的我來說,真是頭大。還有一個區域是Foreign Film,我很奇怪美國和英國片不算外國電影嗎?為甚麼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甚至日本電影算是外國?而每次都因為這樣提醒我自己生活在殖民地的地方。

《我兒子是惡魔》雖然造作,卻是Tilda Swinton精采演出的好電影,怎麼這樣快便淪為2 for99的平價貨,還一大堆放在地上。我這個人對人沒同情心,對物是愛不釋手的,於是我明明已經擁有一張了,仍然買多張,這麼便宜,還是藍光呢。我真的有精神病的,朋友!

我不知道這間也開張了幾個月,位於中環娛樂行內的新店的重點是甚麼,沒有長長的手扶電梯,要我老人家拾級而上已氣喘如牛,跑進去一看,想找一找這期是哪個歌手大熱。自然是陳奕迅的新碟啦!還有獲得《春嬌與志明》台前幕後人員稱讚的曲婉婷,我這個人沒主見兼沒原則,人家說好的當然就是好,一於付錢。

暑期大特賣就要將場地佈置成雜架攤,全部都是恐龍時代的電影和唱片,華仔還青靚白淨,梁朝偉簡直就是未成年的樣子。新唱片新影碟呢?又是我居所樓下那間租碟店,那些《復仇者聯盟》、《美國處男之孔雀開屏》等海報,像難民般擠在櫥窗上,高貴的雜架攤HMV,你得要去找了!

不要把社會的甚麼問題都推在政府和地產霸權,是人類自己弄成的。自從我們喜歡看的有些深度但節奏慢的電影被人稱為「悶藝電影」;自從我們只看《百年孤寂》,不看那些才女的愛情小說,就被人稱為思想狹窄,於是我要向人說,我不是這樣子,我連尹光的歌也懂得唱:「毛呀毛,我數呀毛……」所謂流行文化便是那些連字都唔識的人寫的東西;電影是甚麼都不知道的人拍的作品;五音不全說話都吃力的青年男女可以出唱片……那些誤讀馬克斯恩格斯大作的社會主義者認為品味只是中產階級的幻想,無產階級鐵定就只懂得吃喝拉睡。HMV是零售店,把熱門或者受歡迎的物品放在最當眼處,把大特賣的架放在最入口的地方,是絕對合理的。見證這些年來香港HMV內部的格局,可以看到我們的文化水準有多麼退步。

天呀!我終於爬上二樓古典和爵士樂區,幾個架上放着些聊備一格,等待枯萎的商品,新出品呢?沒有標示,又要自己去找。Maria Callas的《The Studio Recitals》新套裝,粉紅色的艷麗令炒冷飯的東西動人起來,但我早在別的唱片店買了。Sir Simon Rattle的比才《卡門》,外國評論很差,我手上有萬九個版本,不想再買多一個了。爵士部那張忽然賣肉的Melody Gardot那張新作,和長賣長有的Norah Jones自不會找不到,其他的呢?都是熟面孔,老朋友了!每一張幾乎都封塵。

我欲哭無淚,看看熱門的馬勒交響曲全集,竟然只得Georg Solti和伯恩斯坦DG兩個版本,前者最新出了一套他指揮的交響曲集,不見中環HMV有,遲些他的華格納和李察史特勞斯歌劇套裝不知會不會入貨?反正我上網訂了。

每次我逛完離開這間新的中環HMV店老是弄錯出口,走到街上要站定看一看才知身在何方。中環的人真的很多,擠得根本踏不出第一步。黑膠之後是CD,CD之後是iPod,人類連自己的聽覺也搞壞了,還有甚麼文化可言。潮流興爆粗:我操!

自殺式推介

旺角並不cheap,它的唱片售賣的路向跟HMV就很不同。我以下介紹的攞命價CD,在中環HMV就看不見。EMI忽然發神經,將一些上個世紀的經典錄音以SACD制式推出,還分甚麼美版和日本版,我聽過一些單聲道錄音,從前不忍卒聽的陳年錄音,簡直嚇死了。Walter Gieseking玩德布西是神聖的傳說,我聽過很多版本錄音都不像話,這批EMI的日版SACD,其中Walter Gieseking的德布西,我SACD和DSD層都聽過,後者在一般CD機上播也可以,音質極大改善,當然你不會認為比現在的錄音好,卻已經明白為甚麼他是德布西專家了。價錢?旺角價都330一張,買齊全集四張要千三,而且還有其他呢。聽說陸續有來。喂!那間講情與義的財務公司,救命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902/18005618

122

主題

3435

回帖

0

精華

黑鑽玩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積分
222503
發表於 2012-9-2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圓方 HMV

幾得意嘅探討。


- 發送自我的 iPad 大板凳應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