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P 電影模式
本帖最後由 ikkjr 於 2010-3-10 13:53 編輯常常聽 Ching 講睇戲最好用 24p, 最有 '電影感'.
見有文章解釋 24P,
同各位分享下 {:6_210:}
Source: http://www.mysilu.com/thread-474318-1-1.html
24P是電影行業標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標准?因為實驗証明,每秒刷新24次畫面, 在視覺殘留作用下,人眼即可感覺畫面是連續的,低於24/秒,就不能保証\"總是\"連續的了(可能某些低動態畫面,還是感覺連續,但某些高動態畫面,就覺得不連貫了)。那麼高於24/秒,人眼是否會感覺畫面是連續的呢?當然還是連續的,30/秒,60/秒,人眼都會感覺是連續畫面,那麼為什麼電影拍攝不用 30P,60P呢?因為每秒花費24張膠片,比每秒花費30張膠片或60張膠片,成本更低,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更深刻的原因。
24P標准制訂有它的時代局限性,當時的電影拍攝,大動態畫面應該是很少的,沒有高速搖鏡頭,沒有地貌飛行.......事實上,24P對於當代的電影制作,在某些畫面表達上,已經成為拖累,比較典型的是地貌飛行類鏡頭,畫面快速的掠過冰川、海洋、草原.......你會覺得畫面模糊,不平滑,暈眩,對於這類鏡頭,也許30P、60P能有更好的表現。
那麼為什麼仍在採用24P標准?首先是成本,24P也許能應付95%的畫面表達,電影行業不太可能為那5%,而將整個產業的膠片成本提高25%或 150%﹔其次還是成本,100年電影寶庫中堆積的24P膠片資料得花多少時間和金錢來整理和轉換?
24P=24Hz麼?不是,24/秒,能夠滿足人眼感覺畫面連續的需要,但24/秒,同時會讓人眼感覺畫面閃爍,因此電影院放映24P膠片的時候,使用了遮光裝置,在2幀畫面之間,用遮擋板制造了一個1/48秒的黑幀,實際上,在影院看電影時,人眼接收的是48Hz的視覺信號,24張膠片畫面,和24幀黑幕。48幀/秒,畫面連續,且無閃爍感.......電影行業用這個天才的小裝置,省下了一半的膠片,因此才沒有誕生出48P的行業標准 24P REAL CINEMA !!為啥要追求24P,要標榜REAL的CINEMA?因為有消費需求,啥樣的消費需求? 發燒.......這是主要原因,幾乎任何領域的Hi-END,走到最后,都是追求原汁原味,電影院是24P,那麼家庭影院也要向24P看齊﹔另一個原因是某些畫面,24P確實表現更好,更流暢,但不是所有都如此。
NTSC是60Hz,電影膠片的24P,拿到電視上播放,需要經過3:2 Pull Down的插幀處理,才能從24/秒轉換到60/秒,但是很不幸,60不是24的整倍數,這個轉換得到的畫面視覺感受並不平滑,一些畫面,人眼可以感受到顫動,因為3:2 Pull Down是將奇數幀重復3次,偶數幀重復2次得到的,由於相鄰2個幀在視網膜上停留的時間不一致,所以會覺得畫面有些顫動,這種感覺,不同的人,體驗不盡相同,也許有些人沒有不良反應,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難以忍受,即便是同一個人,也許有些畫面沒有不良感覺,有些鏡頭會覺得暈眩。但無論如何,這種3:2 Pull Down帶來的畫面顫動是確實存在的,在60Hz 的LCD或NTSC電視上觀看膠片電影,影片完結時的演職員字幕表,從下往上卷動的那種,絕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文字在向上卷動的過程中,有一種跳動感,而不是絲般平滑......這就是1/20秒-1/30秒-1/20秒-1/30秒......帶來的視覺顫動感。電影放映機在使用遮擋板插入黑場,將24P轉換成48P時,實際上是一種2:2 Pull Down,從24到48,每一格畫面在1秒內的相互時間比例關系是沒有被改變的,仍然是\"勻速\"的呈現出來,而3:2 Pull Down則不同,1/48秒-1/48秒-1/48秒-1/48秒......;的勻速態,被扭曲成了1/20秒-1/30秒-1/20秒-1/30 秒......的非勻速態,這就是顫動感,跳動感的根源。
好消息是BD碟片記錄的是24P的節目源——原汁原味。
壞消息是大多數NTSC,PAL,以及廣為普及的電腦LCD液晶顯示器,無緣24P。因為他們不能被\"勻速\"的Pull Down。NTSC—60Hz,PAL—50Hz,LCD顯示器—60Hz(通常在800x600以下才能提供72Hz),和24P無法實現等比轉換,24P要勻速、等比的轉換,很顯然,需要48Hz、72Hz、96Hz、120Hz的刷新率,分別對應2:2 Pull Down、3:3 Pull Down、4:4 Pull Down、5:5 Pull Down,從而實現勻速、等比的轉換,以免產生顫動感。2:2、3:3、4:4、5:5......;不同的Pull Down關系,對結果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反正24就連續,48就不閃爍(或許某些個體會感覺48Hz有閃爍感,需要72Hz以上才有良好感受,同時應該注意到液晶的48Hz和CRT的48Hz是不可比的)。影響最大的其實是電視機廠商(或播放機廠商、或顯卡廠商......)在實現2:2、 3:3、4:4、5:5 Pull Down的過程中,採用的方案,是插入黑場?灰場?復制幀?運算中間幀?不同的方案,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對於2:2 Pull Down,也許仿效電影播放機,在2幀之間,插入一個1/48秒的黑場或灰場就OK了,但對於120Hz的顯示設備來說,在5:5 Pull Down中,很顯然,不可能在1幀1/120秒的圖像后插入4幀總長達1/30秒的黑色畫面來糊弄消費者......那會非常糟糕,不同的實現方案,需要對應的處理技術。
實現良好的24P,能讓片尾的演職員字幕表平滑的流淌過畫面,能讓片頭的廠商標志更加穩定而不再微微顫動,也能讓一些鏡頭看起來更平順,但24P不能讓地貌飛行類鏡頭有所改善(比如《后天》片頭中鏡頭快速掠過大片浮冰的場景,冰塊看起來顫動、模糊、有些暈眩),因為原始的24/秒的電影拍攝技術,不足以表現這種速度的鏡頭推動,或許在5 :5 Pull Down中,運用高級算法,推算出原始膠片的2幀之間的中間4幀漸變圖像,從而實現平滑,無顫動的影像再現,不過到了那時,發燒友會說那不再是原汁原味......不是麼? Thanks you ~~Ching!! very useful informations.. thx !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very good sharing! 受教了....Thanks! 又係時候學野 {:1_338:} C Hing
good sharing{:6_193:} Now learn more ! Thank you {:1_264:} Thank you
師兄 堅 tks for sharing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