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eric
發表於 2019-2-23 19:15
又係果句,新不如舊,難怪二手膠仍然有價有市{:6_147:}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4 08:13
話說我也想看一下帥兄買的一張什麼廠出的黑膠. 可以貼圖來看看嗎?
現在有時也不得不買黑膠 (CD出的質素間中比起復出的黑膠還差)
ericeric
發表於 2019-2-25 03:20
我刀係因為怕左果D炒豆聲而放棄聽膠膠{:6_136:}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07:41
ericeric 發表於 2019-2-25 03:20
我刀係因為怕左果D炒豆聲而放棄聽膠膠
正常而言新唱片係無炒豆, 所以我前文問原因是:
1. 未set好唱針
2. 針頭崩了
以上兩者是慢慢把音軌磨壞而形成炒豆聲.
ericeric
發表於 2019-3-3 02:56
與其浪費時間成日要調較唱盤保持最佳狀態才能有好或正常的聲音,不如聽CD算啦~{:6_165:}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9-3-3 09:38
各人有各人的取向, 對我來說能從黑膠聽到靚聲, 相對它的噪聲(包括有時的炒豆)已不重要, 而其實要調較唱盤等等並不困難, 也不需要常常調較, 反過來聽音樂時不盡可能聽靚聲, 又或者大家對靚聲的標準不同, 又或者根本未感受過黑膠可以有多靚聲, 各有的取向, 要更方便就聽MP3算啦。
kl122002
發表於 2019-3-4 07:29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3-4 07:40 編輯
ericeric 發表於 2019-3-3 02:56
與其浪費時間成日要調較唱盤保持最佳狀態才能有好或正常的聲音,不如聽CD算啦~ ...
其實....唔使成日調{:6_136:},
真相是調得太多時反而好多零件會鬆, 鬆左就要成日調.猶其是唱頭的螺絲, 唱臀的秤位 (有些用螺絲鎖定, 又或者是如螺絲上去).
我記得以前的人都說, 唱頭的螺絲扭得太多反而會壞了唱臀頭/殼.
我自己大概半年多, 得閒才大check一下, 平時唔太理.也不是什麼難事.
取起唱盤看唱軸有沒有油, OK, 放回去
取出一個針磅, 一把針尺, 量一下, OK
全程才2分鐘的事, 收檔{:6_122:}
12月check過, 下次6月check
有時我都覺今日一些人誇張了唱盤檢查的過程.{:6_146:}
一個唱頭一次過裝好了就行. 之後很少再麻煩
以前的人可以好快做完的事, 今日的人誇長+慢到摸啊摸, 真是看不過眼.
koalaau
發表於 2019-3-4 10:15
kl122002 發表於 2019-3-4 07:29
其實....唔使成日調,
真相是調得太多時反而好多零件會鬆, 鬆左就要成日調.猶其是唱頭的螺絲, ...
係,較盤唔係咁複雜咁難,當年我家有第一個唱盤,我哥才十三四歲,全部係佢set,有幾難?
我覺得係好多後來才玩黑膠的人,因為接觸plug and play的cd在先,會覺得黑膠保養和唱盤調較都好繁複,事實上唱臂唱頭用肉眼set好水平,開聲冇問題就聽得,那些0.0幾的數據誤差,首先要套盤臂頭的敏感度夠高俾你聽到有分別,其次要你對耳都聽到有分別。黑膠唱盤在以前係主流,一般設計係唔會難到任何人。
kl122002
發表於 2019-3-4 13:55
koalaau 發表於 2019-3-4 10:15
係,較盤唔係咁複雜咁難,當年我家有第一個唱盤,我哥才十三四歲,全部係佢set,有幾難?
我覺得係好多 ...
或者應說 set唱盤是90年代前聽hifi的人的常識.
我都有去過一些hifi代理做的set 唱盤入門班, 書也找過一些去看 . 有種現象就是 "把事情復雜化" , 文字之間好似把聽黑膠是一種專門學問 (雖然也是有一點點)
同意你的
那些0.0幾的數據誤差,首先要套盤臂頭的敏感度夠高俾你聽到有分別,其次要你對耳都聽到有分別
所以唱針...適可就行了. 你買支EMT 唱針, 但其他的amp, 喇叭等用非同級數的配置, 是沒用而浪費的 .
一些地方如唱臀Azimuth是可以不用去刻意set的, 因為好多唱臂都是一早在原廠set好才出廠, 如Project, Linn 等一體成型的就更應是. 如果說你發覺唱臀頭歪, 我疑惑是不是連裝唱臀時都已發問題.
唱臂與轉盤水平也很少碰到 (視乎你手上的唱片比較多厚身還是簿身), set定了就也少理(除非唱臂自己跌落去)
如果說set唱盤難, 事實CD機也不易. 猶其是 避震和時位差.
所以高階CD機就是在避震, 時位差下功夫, CDT+DAC+Clock 不無道理.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3-4 19:50
未有CD前,黑膠唱片是"主要"軟件(卡式錄音帶只是附屬品)
80年代或以前,大多數人都玩黑膠,平有平玩貴有貴玩而矣
簡單的2合1(擴音機已經連唱盤+一對喇叭)可以幾百元(70年代甚至平到2-300元)就有{:6_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