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00:55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15 21:49
以前我都有. 用得果個model已不是普通野.
其實既然你開左舊膽前, 也找一下50-60年代的喇叭, 如JBL C系 ...
jbl c36/c38都唔平啊,而且不多見,雖然矮但橫向擺都幾闊。
佔地差不多的還有altec 17/19,還有klipsch,不過全部都要有大廳先有得諗。?
HD_2
發表於 2019-5-16 07:27
本帖最後由 HD_2 於 2019-5-16 07:35 編輯
想问下動態大音量大是否對等
发现越来越多人靠扭大音量 音箱大小应该天生就定形 {:1_332:}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16 07:35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5-16 07:48 編輯
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00:55
jbl c36/c38都唔平啊,而且不多見,雖然矮但橫向擺都幾闊。
佔地差不多的還有altec 17/19,還有klipsch ...
多D留意一下, 不一定貴. 美國一些舊物鋪, 我在數年前幫朋友搞過一次, 一對才US$100. 有時日本都有 (因為日本人受美系喇只影響很大)
當然運費有點貴,而且要把喇叭單元拆下才運比較安全.
以前的設計有點點不同.
高音位可以用horn, 低音就是只有靠大單元, 中音的要靠horn和低音單元, 和今天分多個細小中, 低音單元的原理不同.
C36/C38 只是中型 (C38偏大), 還有C40, C55 等才是大.
只是論聲音, 是值得的. 同樣一對古董C36 /C38 對一同同價的新喇叭, 古董真係可以打嬴新的.
美國喇叭向來就是有點大, 比較細小的不是沒有, 如McIntosh ML系列 , AR 3, 舊Bose 的.
中至大的喇叭也是一種家具, 不少都上面是預你放東西, 如燈, 書, 風扇之類都無問題.
另外....信不信由你,
我的故友太太為了抗議對喇叭, 基於太近飯桌, 指定要在左方留位給她放電飯煲和留一個插位插電飯煲. {:6_136:}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16 07:40
HD_2 發表於 2019-5-16 07:27
想问下動態大音量大是否對等
音量大只是聽起來很大聲, 但動態不一定會跟著上. 看視乎喇叭的設計.
情況如PA 用的喇叭 (那種牆上的大聲公喇叭) , 它們大聲但聲音是扁平.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5-16 10:01
HD_2 發表於 2019-5-16 07:27
想问下動態大音量大是否對等
发现越来越多人靠扭大音量 音箱大小应该天生就定形...
完全不同,例如你聽AM電台廣播,幾大音量都是沒有動態
相反現場演出,細細聲已經非常有動態了……
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11:26
ar 3a氣墊式唔算易推,不過這等舊物聲音確係吸引,在二手店聽過ar 10pi(賣萬餘元)用一萬幾千一部的膽前級石後級推,已經正到痺,仲要當時只係插紅白線金銀潤!
不過我結果都係揀左yamaha ns1000m,幾千蚊咁平,同價真係無敵手。而這size已係家中能容極限,jbl、altec、klipsch等要有機會搬大屋先諗了。
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11:35
好多人對日本器材好有戒心,其實所謂日本聲,係七八十年代套裝機的印象,hifi級別的日本器材,其實跟歐美質素不分上下,只係取向不同,日本器材確係偏向清淡,可以話係冇味道,亦可以話夠中性,在我來說,好多香港人聽慣的英國聲反而幾重味精。其實只係各取所需,冇話英國聲就係好,日本聲就係差。
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11:40
講開又講,地櫃式大喇叭之中,我聽過最正的其實係yamaha FX1,好多天朗jbl都唔係果皮。不過其二手價都不是同一級別,比一般天朗jbl都要高一截!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16 13:42
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11:26
ar 3a氣墊式唔算易推,不過這等舊物聲音確係吸引,在二手店聽過ar 10pi(賣萬餘元)用一萬幾千一部的膽前級 ...
AR 3a (原版) 難推?{:6_141:}
在我的年代是用Quad機, 還有其他老膽機去推,不是問題啊??????{:6_141:}
其實仲有舊的德國喇叭. 舊德國喇叭看起來沒什麼形像, 也好似只來回來收音機之間.
不過當年的Telefunken 是業界的standard, 可以看看youtube 片, 其中一個 不錯的L450 ,入面的用料是不少的:
Fg_BDsO0fQk
kl122002
發表於 2019-5-16 14:08
koalaau 發表於 2019-5-16 11:35
好多人對日本器材好有戒心,其實所謂日本聲,係七八十年代套裝機的印象,hifi級別的日本器材,其實跟歐美質 ...
重點是回到用家聽的音樂類別. 流行曲 (不少現在都叫成了全曲)用日系的會有種刺激感. 有些由Sanshui, Yamaha, Diatone(已是80年代了?) 出的喇叭都是有好東西.
可以如果是像我一樣聽古典多的和流行曲集中在50-60年代的話, 我覺日系喇叭真是未必太適合我.
既然在此, 如果認同Yamaha的, 那我就更覺要找同樣的歐美系喇叭看看. 三地對音樂的取態不同 (不只是時代上) ,
英系的喇叭好似至今都沒轉變太多, 甚至歐派的喇叭好似一直以來都是沒太大改過.
美系的風格就跟著潮流走. 如70年代的JBL已是一個分水嶺. 在C36 等的聲音一定不是今日4字系的聲音. 有機會一定要去聽和找.
日系是有種跟美式的路線, 同時也加入了日本平日那種"潔無垢"方式, 這令我覺聲音有種不自覺的拘謹?
Yamaha FX-1 當年朋友找來了一對, 約了不少人一起聽過, 是令我覺有種向其他歐美老牌宣戰的感覺, 這點我很有深刻印象.
在朋友家的老唐樓大宅大廳試,好的地方是當它一開聲, 好似立即被音樂包圍, 三頻不錯.
只是令我依然覺少少不妥的地方是... 如果說聲音是彩色來比喻, FX-1 的出來的都很光亮, 卻又失了少少不同色彩中的明暗比較, 應有的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