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_2
發表於 2020-4-23 07:43
香港氣候潮濕 膽機有D麻烦{:1_333:}
kl122002
發表於 2020-4-23 07:45
HD_2 發表於 2020-4-23 07:43
香港氣候潮濕 膽機有D麻烦
視乎你住邊區
HD_2
發表於 2020-4-23 20:34
【 意想不到的價錢 】
MISSION SX-1
採用二路低音反射式設計的 SX-1 書架喇叭,低音單元採用雙層結構,鋁合金外層,加上混合人造纖維紙漿內層,增強單元硬度。而高音單元就使用鈦合金振膜,頻率響應上至 40kHz。振膜外圍更設有相位修正器,加上箱體採用弧形設計,減低箱內駐波影響,如此設計,並不是一般入門書架喇叭可及,而且價錢更加驚喜,只需 $3,080 (原價 $10,800)就可以帶返屋企,留家欣賞心愛音樂。
優惠只限 POMA 尖沙咀服務中心購買。數量限定,售完即止!
由於疫情關係,為不便上門購買的顧客提供免費送貨服務 。(*送貨服務不包括離島、馬灣、珀麗灣、愉景灣。東涌除外。 詳情請致電服務中心查詢。)
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3 號星光行 10 樓 1034 室
查詢:2429 8148
了解產品: https://pomahk.info/POMA_priceshop
#Mission #SX #speaker #MusicIsTheMaster #TechnologyIsTheSlave #英國設計
-----------------------------------------------------
👉🏻同時 like/follow POMA Hong Kong 專頁,隨時得到更多𝗠𝗜𝗦𝗦𝗜𝗢𝗡 同 𝗣𝗢𝗠𝗔 代理影音產品 的消息和優惠!
https://pomahk.info/Mission_AboutUs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47776976117125&id=286792818882210
koalaau
發表於 2020-4-24 16:19
一向愛用二手,廿幾年未開過箱,最近終於入左部全新cd轉盤,只因佢的售價已低無可低,而且口碑唔錯,千幾銀個純轉盤,要來平民區講下。
這部musicnote mu20轉盤係大陸廠出,用Sony 213光頭,平價而讀碟能力高,好普及,好多高價cd機都係用佢。電容火牛好落本,細小的機身重達4.5kg,十分紮實。數碼輸出備有同軸,光纖及AES三種。盒內除附送遙控及電源線外,仲有條同軸數碼線及CD一張,贈品雖然唔係咩正野,但誠意十足。
配搭Aragon D2A2解碼開聲,MU20的聲音表現好優秀,聲音取向係現代高清風格,爽朗明快,弱音明顯,線條清晰,音場深闊、分隔度都好好,質感細緻,人聲亦夠厚滑。同我另一部Marantz CD-80相比,整體表現則稍有不及,不過CD-80當年係中階產品,其製作質素今日二三萬級數CD機仍難以超越,MU20輸係正常,而且兩者聲音取向亦完全唔同,MU20高清的分析力與明快躍動音色亦係CD-80所未及. 千幾元來講,我覺得MU20表現係大超班.
HD_2
發表於 2020-4-24 16:44
musicnote mu6 用左四个月
kl122002
發表於 2020-4-24 23:11
令我想起了昔日有長江還是上海牌收音機, 說是和某個蘇聯產品一樣, 而出聲和接收與根德差不多.
最近找膽機時, 除了本地之外, 也聽過了那些國內出品, 除走那個300B 之外,
如果一定要我說就是在聲學的見解上內地還是有不及歐美日.
雖說聲音說是個人的喜好, 但就一個民族來說, 歐, 美, 歐陸各地, 日等的人都有些出入, 也於是形成當中各地的品牌各有不同的聲底.
內地出品外表是好看, 只是一出聲就是令人我聽著 杜麗莎的眉頭不再猛皺時不斷猛皺眉頭.
我遇過一台是聽小品, 潮流曲不錯, 但一上嚴肅的地方, 如Bach Mass in B這等會有點亂陣腳, 有時人聲有點兇, 有時樂器聲搶板, 也有些是把聲音修得很誇長.
而且我留意到內地膽機的配膽是有點奇怪, 是有歐洲混美系膽, 也有些是走昔日的俄系線路?
唯一一個我覺有些趣味的牌子是 美詩muzishare .
聽過了 X5 和 X7 . X5 是 EL34, 而X7 是 KT88 .
X7多了一個MMphono 是多一份實用
再網上找找看, 原來入面用的牛是 日本電容和日本火牛. {:6_158:}
直覺上這兩台機最近似樣的是 Triode 出的 TRV-35SER 和TRV-88SER .只是Triode 的是再細緻過 美詩.
聲音表現上, 我不太滿的是X7 用了 rectifier tube 5AR4 / GZ34.
GZ34 用在 KT88 的話會令聲音變得有些軟化, 卻又不如沒用上 GZ34的X5一直保持細致且有紳士的味道.
有這兩台機我朋友當天用的是自已妖藏的老phlips , mullard, GEC膽, 出來的聲音真的好似當年的老機.
當換回示本的膽, 就是有些粗味而依然是可以接受之內.
那我有點點明白為什麼不少人都入手美詩膽機了
koalaau
發表於 2020-4-25 00:43
kl122002 發表於 2020-4-24 23:11
令我想起了昔日有長江還是上海牌收音機, 說是和某個蘇聯產品一樣, 而出聲和接收與根德差不多.
最近找膽機 ...
大陸冇創意,但技工多而平,仲有好多廠幫歐美日廠做過野,hifi野左搭右搭就出到聲,佢哋用平價出到中價聲唔奇,中價野就唔敢搏喇,唔啱聽或玩完想放,係好難走。
kl122002
發表於 2020-4-25 07:08
koalaau 發表於 2020-4-25 00:43
大陸冇創意,但技工多而平,仲有好多廠幫歐美日廠做過野,hifi野左搭右搭就出到聲,佢哋用平價出到中價聲 ...
我見美詩機己是最易走的一個牌子. 可惜錯過了次前2K可以入一台EL34 試玩的時間{:6_136:}
整台機, X5和X7 就是有種 "玩味 > 音響" 的感想.
內裡的線路不差, 只是在一台X7中我好似看到1,2 個焊位有微言(太多錫了)
是有種好似好早年日本的膽機型式, 卻又不同的是日本很早有音樂上的觸覺, 內地的還是欠了點點.
如果是想找一台便宜地試過無悔的, 美詩機是OK.
kl122002
發表於 2020-5-11 20:53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20-5-17 11:25 編輯
Hifi 有好多 technical terms ,總是有些人說到天花龍鳳.
我最記得一次是有人對我說 一對小書架喇叭可以出到 27hz . 27 hz 在小書架喇叭當然可以出到, 問題是多少可聽的db?
有些書架喇叭是可以摸或看到 10hz 左右的喇叭紙盆在震動, 只是在那個只有4吋大小的東西, 未必一定可以聽得到, 除非把vol 扭大令它大幅放大.
不得不說PS Audio 是一家很好的公司, 在youtube 上有不少錄像在分析各種hifi 技術問題, 值得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aranelani/videos
它們的Copper 雜誌也有不少文章在分析:
https://www.psaudio.com/copper-magazine/
kl122002
發表於 2020-5-17 15:54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20-5-17 15:57 編輯
略說 玩hifi 與 聽音樂
兩者如果放在一起就如似一道線, 2回事, 走不同的方向和風格, 牛馬不相級的2個盡頭.
一方是追求音效,一方是追音樂藝術.
先講事實,
沒有音效是造不出聲音, 但過多的音效是的確會扭曲音樂成份, 借食物比喻, 就是下得過多的調味料的菜式令原食物本身沒了自己的原味, 只有醬料的味刺激.
取古典的詞語去說, 明明原本是 Moderato, 因為換了hifi 入面的東西於是變成了 Allegro , 怎樣都說不通吧?
又或者明明是一個老女人的聲音, 又怎麼會忽然變成嬌甜聲音?
有些新手會發現一些人不斷的入手更貴更高級的器材然之後說聽到更多.
於是覺hifi有壓力, 就是來源在於看著一些人不斷追的心態令他不斷疑惑自己的器材.
首先有一個地方是真的, 就是器材分了級數, 入門, 進階, 高階, hi-end ... 的確是 金錢 = 質素 , 只是當去到了某一個位置時這算式已不是對等, 而是一個比例.
比如你由A model 跳上去B model, 只差換了一個火牛和少少電子零件, 就可以相差數萬多.
出入是一定有少少, 只差別在於你能不能聽得出.也因此我們常說聽不出也是一種自然的幸福(= 不必花錢去追)
那麼像我這樣說, 是不是不必追? 非也, "追"的本身沒錯, 但要認清目的 : 是為了盡量減少低階器材中常發現的失真問題 (聲音薄, 唔夠力等) .
只是追到某個位置時, 路上就會出現一個分岔點, 一個是追音樂中的還原度, 另一個是追音效
追還原的 , 是對希望錄音以盡可能最大的還原 .
追音效的, 是對錄音原音不會在意, 而是會滿足跟用家自己要求.
Hifi 的本意是的確追求還原. 然而這年代中有些聲音並沒有"原音"的存在, 比如電子音樂 EDM , 電子keyboard, 電結他等等 , 更莫說現在確是有由電腦軟件模疑的人聲唱片發售 (初音)
如是說,走哪一種方向都不會是錯誤, 但確要知自己走的方向是什麼地方猶其重要.
追音效時卻對著人說自己在追原音 ,一定會引起一眾明白什麼是原音的人反彈.
同樣地追求還原時要明白還原到最後可以發現錄音不一定是你期待的聲音.
那個要 "停" 和 "考量"的位置大概就是當你發現這個牌子或型號中的聲音 "開始變濃" 的位置, 例如:
- 小提琴太尖, 太大, 沒了木音箱的感覺
- 鋼琴弦音過大
- 歌手的聲音偏向, 等等
因為再追上去就是會有另一種失真的出現 , 那就是"口味" 或一些人說的"個性".
一些牌子的產品入面所賣的其實是當中牌子 "個性",於是製作公司在那種"個性"中再加以精製令想支持者繼續追著支持 .
這種事對追原音來說, 就是走另一個方向了.
玩hifi 和聽音樂的出入就是在這裡
兩者者沒錯,只是在乎用家有沒有搞清自已走的是什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