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手機成癮:擺脫如戒毒
你每天打開手機多少次?10次?20次?還是更多。資料顯示,普通人每天平均查看手機110次,平均每小時查看4.6次,頻率不可謂不高,甚至有手機控每天給手機解鎖900次。智能手機的興起和移動應用的普及,使手機已從過去單一通訊設備進化成生活娛樂的中心,不費吹灰之力俘虜一大批用戶,使其心甘情願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誠然,手機為用戶通訊、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各種意想不到的煩惱也接踵而至,首當其衝的是不少人患上手機依賴症,短暫離開手機便感到不安,尤其是遇到沒電、欠費等情況,更容易滋生焦慮感,甚至到了不用手機會死的程度。
手機依賴症絕非個案,不少人對手機的依賴超乎想像,用戶玩手機的姿勢與清朝百姓吸食鴉片無異,手機像精神鴉片一樣讓人神魂顛倒,劇情由人玩手機變成手機玩人,成為用戶不折不扣的主人。
手機依賴症是病,得治!當你沉醉於手機的美好世界時,是否可曾想過為何輕易被手機俘虜,想要逃脫卻以失敗告終?我試著分析其中原因,為你找到癥結所在。
手機上癮的兩大原因
用戶之所以對手機欲罷不能,陷入無法自拔的狀態,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人性使然。人性與生俱來,它只有好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而且不隨時間推移而改變,我們能做的是發揮人性陽光的一面,杜絕人性邪惡的一面,比如懶惰。不幸的是,手機恰恰迎合人性的懶惰,為人們釋放惰性大開方便之門。
PC時代,用戶通過電腦聯網的場景有限,只發生在家裏、辦公室、咖啡廳等場景中,用戶獲取資訊和服務的方式相對死板,效率也不高;移動時代,用戶通過智能手機聯網的場景大大打開,手機變成一台可移動的電腦,用戶可隨時隨地獲取資訊和服務,比如充分利用路上、等人、餐桌、床上等碎片化時間,整個過程方便高效。
手機每次快速滿足用戶的日常需求,都是使用戶惰性加深的過程,美其名曰提供便利。當惰性增加到一定階段,用戶已經被手機“溺愛”成大懶蟲,自然無法輕易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事實上,任何一款產品的設計都依託於根深蒂固的人性,手機也不例外。手機之所以成為用戶摯友,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它抓住人性懶惰的軟肋,通過迎合懶惰來換取用戶對其信任和依賴。
二、內容為王。手機是一個產品,所有產品都面臨吸引用戶和留住用戶兩個問題,以高性價比、高顏值等賣點吸引用戶後,真正能留住用戶的還是移動內容生態,即各種生活化、娛樂化的豐富應用。
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是去中心化,隨著去中心化演繹得越深入,另一種中心化根基就越深,呈現出馬太效應,熱門應用霸佔用戶大部分時間,幾乎覆蓋用戶全部使用需求,相反冷門應用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所以,你會發現用戶打電話、發短信的時長越來越短,用手機流覽新聞、玩手遊、看視頻、聊天成為普遍現象。這得益於以BAT為首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通過搭建開發者平臺或推出開放計劃,來構建完整的移動內容生態,一大批社交、娛樂、資訊、商務等優質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隨著移動內容生態的逐漸完善,手機定位隨之發生巨大改變,從通訊設備演變為娛樂神器。它像一個無邊無際的流量黑洞,最大程度吞噬用戶的注意力和時間,最終用戶難以逃脫手機構造的舒適圈。
整體而言,人性使然和內容為王二者缺一不可,才使手機魅力發揮到極致,用戶才會為之傾倒為之瘋狂,成為他們的電子器官。試想一下,儘管當年功能機同樣具備便攜性,但缺乏完善的移動內容生態,最終無法流行開來,只能老老實實當用戶通訊助手,而無法像今天一樣成為生活的主角;儘管電腦擁有各式豐富的內容,但無法跳出便攜性的掣肘,還是無法俘虜大部分人,只能搞定網遊一族。
如何擺脫手機依賴症?
當你習慣活在手機世界時,你會發現很難抽離出來,即便是強行抽離,也會因無法長期適應而被打回原形。什麼才是擺脫重度手機依賴症的最佳姿勢?我曾經多次嘗試減少手機使用時間,不敢說多麼成功,積累一些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如果你想真正成為自己手機的主人,我認為必須做到兩點:一、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習慣;二、堅持堅持再堅持。只有良好的日常習慣加上常態化實踐,才能戰勝心魔回歸自然。
其中,最大的難關非堅持莫屬。就像戒毒一樣,用戶無法長期堅持而中途打退堂鼓時有發生,強大的決心和毅力是戒除手機癮的基石。當然,以我平庸的實踐經歷,我沒有資格談如何堅持,但我認為可以從培養日常習慣做起,這種方式的門檻很低,適用於任何人,可操作性也很強。
習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特定環境下逐漸形成,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我們的目標是努力把壞習慣蛻變成好習慣。
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必須包括以下兩點:
一、工作與休閒嚴格區分。手機已成為用戶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覆蓋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用好手機,必須做到工作與休閒嚴格區分。儘管移動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但資訊、商務、社交和娛樂四大應用中移動化程度最高的是社交,以移動社交App顛覆用戶原有溝通方式。
同時,社交橫跨工作和生活,重要程度可見一斑。除此之外,其他三大類服務均可在PC端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比如流覽資訊完全可以由移動端轉變成PC端,而社交平台App也可以找到網頁版、PC端替代方式。
所以,我建議工作時儘量以PC為主,能少用手機就儘量少用手機,即便涉及到社交,手機也只是輔助工具。休閒時,可以把手機作為娛樂方式之一,比如刷朋友圈、玩手遊、吃喝玩樂等,而不是娛樂的全部,同時拓展多種休閒方式,比如健身、看書、騎行等,多管齊下來豐富閒暇時光。
二、填滿碎片化時間。毫無疑問,各種碎片化時間是阻礙用戶擺脫手機依賴症的最大難題,用戶在碎片化時間對手機的抵抗力往往最弱,極其容易不自覺掏出手機打發時間,如何填滿碎片化空檔成為一大考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分散注意力。
事實上,用戶使用手機時注意力高度分散,因此成為稀缺資源,而現實生活中用戶注意力比較集中,主要圍繞身邊的人和事。關於分散注意力,健身、騎行等休閒方式不具備可行性,發呆、搭訕、冥想等方式趣味性不強,相比之下,閱讀是碎片化時間分散注意力的選項之一,擁有操作成本低、收益良好等優勢。
不可否認,閱讀是開拓視野和提升自我的最佳方式。當你等車無聊時,與其沉迷玩手機,不如從包裏拿出喜歡的書籍或雜誌,閱讀一兩頁獲取精神食糧,效果超出你的想像。
不知你是否有類似感受:漫無目的地玩幾個小時手機,最後發現了然無味,沒有絲毫收穫,白白浪費時間,還不如靜下心來認真看1小時書。我認為看書是分散注意力、逃脫手機魔爪的有效應對方式。
以天為單位,如果你能在一天內正確使用手機,那相當於邁出手機上癮怪圈的關鍵一步,剩下的是每天約束自己重複相同習慣,不輕易更改或放鬆警惕,一段時間後成為你的新習慣,到時候正確使用手機就變得習以為常,而不是強求。
當然,我不是完全抵制使用手機,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律精神,上述建議完全多餘,如果你自控能力差,那不妨嘗試一下,先從每天的點滴做起,慢慢改變自己使用手機的壞習慣,生活中融入更多閱讀,而不是把手機作為工作和生活的唯一寄託。值得警惕的是,看書時不能三心兩意,杜絕一邊看書一邊玩手機。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