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2 23:36
今晚11點到凌晨1點 香港電台第一台 《點對點》導演出席深宵直播節目《講東講西》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2FFree_as_the_wind&d=2014-11-12&p=3173&e&m=episode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2 23:37
DBC數碼電台旗艦台
《慢鏡重溫》訪問《點對點》導演
星期一第一集:www.dbc.hk/radio1/programme-archive/Id/9806
星期二第二集:www.dbc.hk/radio1/programme-archive/Id/9845
今晚星期三19:00第三集,最後一集。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3 20:22
http://jackyheimovie.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617998
點對點:久違了的清新本土氣息
很久沒有看過一部那麼清新、那麼富香港情懷的電影了,這仿佛就是一部送給香港人的情書,得要港人才會明白、才會有共鳴的電影。《點對點》藉著一個地鐵站牆上你猜我估的故事,帶領觀眾遊遍港九新界,那些每天我們都經過的地方,卻從沒發現過的風景與故事。片中所表達的議題眾多,全均是貼近港人生活與社會的情節,適逢劇情更「錯有錯著」地帶出了一些近期讓港人有所共鳴的對白,外人未必明白,港人必能會心微笑。作為一部初導的獨立作品,坦言《點對點》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如在劇本鋪排、一眾角色之間的關係,其實可以刻畫更深刻,但在有限的資源與篇幅下,電影為觀眾所帶來的清新感覺已令人愛不釋手,足讓之成為年度本地佳作之一。
回流香港的黃雪聰,發現香港的一切變得太快,便在地鐵站外牆留下與香港有關的神秘點對點圖案,希望能為香港留下些甚麼,多年來卻沒有人能把之破解。從長春來到香港的普通話老師小雪,百無聊賴下把之成功破解,並依循雪聰的圖案走遍全港。雪聰看見終於找到有心人對自己留下的東西,深感興奮,決定與這位有心人來一回猜情尋遊戲...
劇情的「點對點」遊戲其實也是一個引旨,借一場都市人來人往的奇緣,鋪敘創作人想說的故事,那些獻給香港人的情懷。這一點,電影拍來可算是十分成功。藉著劇本背後那「地鐵沿線」的設定、港人步伐太快,從沒好好留意過身邊小事物的大前提,隨著男女主角的步伐,帶領觀眾遊遍了香港各地,並刻意避開了熱鬧的油尖旺或中環區,走到一些較冷門的地鐵站,當中不少地方或是你和我每天都會經過的地方,在導演的鏡頭下,卻為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美景。片中大部份鏡頭均是香港實地取景拍攝,也因應劇情所需帶來了大量外景鏡頭,看來極具本土氣息,感覺也非常清新。早陣子曾有不少大賣香港情懷的電影,但真正能給予觀眾這份香港情的電影,相信要數杜琪峰的《文雀》了。
坦言,本片的故事推進力不算強烈,故事性也談不上強,看來可又不覺有甚麼悶場,反而愈看愈投入。片中借這個有關香港的故事,置入許多與港人切身的社會議題,小至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城市步伐,大至整個社會的氣氛與環境,甚至對荒謬政策的懷疑諷刺,以至恰巧叫人共鳴的警民關係等,皆從這個帶點奇幻色彩的故事中帶出。我頗欣賞劇本對這些問題分配得夠平均,恰能借以點題。沒有流於說教,反是如從小市民的視點中去說出一些創作人的心中所想,讓整件事看來十分舒服。
片中一段「猜情尋」式情緣故事,拍來也見清新自然,兩人並無背負甚麼沉重的故事或包袱,角色設計平易近人。在一個個跟我們仿佛似遠還近的場景遊走,再加上充滿本土個性的「港男」「港女」朋友或同事,一眾配角性格鮮明,讓這個故事來得更貼近觀眾、更予人共鳴。
整部《點對點》拍來確如一封給港人的情書,誠意可加也情懷十足,惟故事上還真有改善空間。無疑,電影借兩位主角的「遊戲」來帶出屬於導演的那份「香港情」(連「點對點」遊戲也是情懷的一部份),惟這段你追我逐的遊戲,畢竟寫得較為單薄,劇情上也真有頗多漏洞,欲求故事完整性上,或會覺得有所不足。至於導演不時以近乎風景畫的影像作過場效果,以營造那份香港特色,有關畫面植入過多,寫來有點刻意,成了反效果。
銀幕上的陳豪真是久違了,沒有其十多年前一頭長髮、專有的「爛仔」形象,片中他所演的黃雪聰雖無刻意的演技發揮,反像他在電視箱那種好好先生的形象,也不乏喜劇感,平易近人的感覺還是可喜的,至於女主角蒙亭宜的外形也很切合片中她那「氣質美女」的特質,也一如陳豪吧!她在片中也沒有甚麼令人深刻的發揮,反是給觀眾自然的感覺,仿如你和我身邊的朋友一樣,看來清新舒服已足夠了。
的確,《點對點》的劇情可能有點單薄空洞,但勝在為觀眾呈現到一份久違了的情懷,真的很久沒看過那麼清新自然的本土電影了。透過一對男女的都市奇緣式故事,藉此帶觀眾遊走港九各地,發掘那些在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呈現香港不為人知的美好一面。電影不單是大賣本土情懷,也滲入很多港人有所共鳴的話題,角色塑造更符合地道港人的性格,自然而不刻意造作,讓觀眾渡過了輕鬆舒服的個半小時,是為年度佳作之一。
Rating: 85/ 100
jayjay
發表於 2014-11-13 22:26
jayjay
發表於 2014-11-13 22:28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3 22:34
jayjay 發表於 2014-11-13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呢套港產片睇嚟評價都幾高
揾日我得閒都試吓睇
小弟絕對支持有質素嘅港產片...
好。其實有好的港產片,應該支持的。{:8_362:}
奈何呢期 強片太多{:6_146:}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3 22:35
jayjay 發表於 2014-11-13 2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謝林師兄的用心分享
希望幫套片得幾多就幾多。
zidanedc
發表於 2014-11-14 02:36
SUPPORT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4 22:48
《點對點》踏入了上映第三週,為答謝觀眾,亦希望各位觀影後可以對電影有更深入的了解,明天(星期六)導演黃浩然及監製鄺珮詩將會於百老匯電影中心以下兩場場次映後與觀眾見面交流。而9:45pm場次更邀請到《點對點》的剪接師Mary Stephen雪蓮*到場與大家分享及解構《點對點》的剪接。
*Mary Stephen雪蓮為國際知名剪接師,曾與大師級導演伊力盧馬(Eric Rohmer)合作25年,其中由她擔任剪接師的電影包括《冬天的故事》及《牧羊人之戀》等。她亦為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擔任評審及參與香港電影製作,最近包括監製及剪接曾翠珊的《河上變村》。
關於Mary Stephen雪蓮:http://www.pardolive.ch/…/Concorso-…/2014/Mary-Stephen.html…
11月15日(六)映後交流
百老匯電影中心
5:10pm 出席: 導演黃浩然
9:45pm 出席: 導演黃浩然、監製鄺珮詩及電影剪接Mary Stephen雪蓮
場次查詢及購票:http://www.cinema.com.hk/revamp/html/list_detail.php…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4 22:57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36076
麥聖希 - 麥聖希 《點對點》把緣份和香港點連起來 2014年11月14日
這篇影評來得晚了。電影已經上畫,而且是好一段時間了,僅餘的場次剩餘不多,就正因為在戲院看它的機會不多,更覺得要寫一寫,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找到更多知音人。《點對點》,是切切實實的一部香港電影、一部關於香港這座城市成長和記憶的電影,它是我們的集體意識,是給香港和給香港人的紀錄。
我不喜歡打人情牌,不是要觀眾聽到「本土性」這三個字,就乖乖買飛入場,盲目支持。電影歸電影,難看的電影再多「本土性」,始終也是一部有心但難看的電影;但《點對點》則屬有心又好看的,當然,看戲不要對錯號入錯座,以為它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史詩式電影,看完幾天後還會因為它的特效而繼續被震懾著,相反,《點》是一部輕淡、滿有情趣的小清新。看得大片多,腦袋都油膩起來,我們著實需要一杯涼茶,清一清腸胃。
或許我不多談它的本土性,已經很多評論拿著這個旗幟,幫它搖旗吶喊了,我倒想談談導演在創作上的心思。《點》片背景和故事穿插的是香港過去的城市景觀,及角色對回憶的緬懷,但戲軌,委實是個愛情故事,一個點到即止的愛情故事。輕輕淡淡,似有還無,導演(亦是編劇)就安排從加拿大回流香港的陳豪,與從內地來港教普通話的小雪老師,在正式碰面前,多次偶然的在同一時空擦身而過,但他們沒有相遇,也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只有觀眾看到他們前後腳地出現,例如開首在青馬大橋上,陳豪的車去機場途中塞車,軚盤一扭,就是小雪老師的車,之後兩人分別被介紹到新的工作環境,以平衡剪接方式交代不同空間在做同樣的事。之後,第一天上班,他們都在同一個地鐵站出現,陳豪在講電話談搬家瑣事,小雪隨後走進同一個站,但沒有碰上。類似的情況,又在銅鑼灣站發生,這次陳豪遇上戴上同款冷頸巾的邵音音,小雪就在下一個鏡頭走入。
刻意經營「咫尺天涯」時刻
接著,身處灣仔藍屋的小雪看到在外面路過的陳豪的背影;陳豪在普通話學校的走廊見到隔籬班老師的小雪;再到邵仲衡在山頂上談到的氣質女優;在柯士甸站外因警察干擾而差點讓他們相遇,最後兩人又分別地各自離職,首尾呼應。 這些這些,導演很明顯地要經營出他們多次差點相遇的時刻,最終卻因緣份的撥弄而未及認識。那種在同一空間出現,但卻有緣無份的浪漫,咫尺但天涯,來得有點像奇斯洛夫斯基的《紅》。
而「愛情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而已」的信息,又與戲中的點線遊戲一脈相承,我們這個城市,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可讓人細味,只是香港人太忙,未有察覺而已。戲中的香港城市景觀,通過點線遊戲、泛黃照片,還有大丸、皇后碼頭事件呈現出來,這全是導演想要留住的香港。一個美好的香港,一如小雪老師的工作環境般,華洋同處,黑人、德國人、南韓人及內地人,相處得非常融洽,沒有語言和種族界限,就像導演投射的一個美好的香港。
麥聖希-之前是電影文字人,現在是電影推廣人以及大小影展搞手。生活冇電影會身痕。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