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0 20:42

http://www.cinezen.hk/?p=2189

心繫本土,留住香港,慢活細味今昔與你我的人情連結──《點對點》

家明說「《點對點》貴在不正常」,他真正想詰問的是「甚麼才是『正常』」——犬儒拜金、俯首待命的香港「不正常」,自主互助、勇敢創新的人生才是「正常」;月巴氏認為「對於《點對點》你可以提出好多質疑」,一連十點質問,其實他看到的是“Why NOT?”,讚賞《點對點》「沒有採用一個更易得本土人心的醒目安排」,拍出了自己的態度。兩篇風格不同的影評/觀後感,指向的都是《點對點》的可貴之處︰清醒、自由、獨立、不妥協。是的,最近最值得觀賞的電影,就是這部《點對點》。



「不正常」的人總是孤獨的,可是他們只是獨立,其實並不孤單。《點對點》中的陳豪與蒙亭宜,人生觀與生活方式雖然與眾人大異,但身邊始終有知心好友相伴(或好同事、傾慕者相助),蓋因貫徹如一的「真人」(對自己真,對人也真,如同戲中陳豪對著「港女」同事,雖無火花,但始終關心,知道她讀書的事,又盡力保護她的事業),就會有知音人。因此,導演黃浩然選擇的是不媚俗的路,故事中有關本土情懷的人、事、物,包括《兒童樂園》、荔園大象、大丸百貨煤氣爆炸事件,都不是甚麼改變歷史的風雲大事,互相之間無因果關連,也難以成為賣片噱頭或消費符號,但正因為其平實,沒有刻意藉此牽扯甚麼大敘事或隱喻,一切就像陳豪收在紙皮箱中的舊物,一件接一件不經意地拿出,每件都值得我們賞味一個下午。這是導演欲與我們分享的私人記憶,新一代縱未親歷過卻不覺得遙遠(正如我們也有屬於這一代的少年雜誌、看過聽過的天災與意外),就陪感親切。我們都知道陳豪這角色是導演的個人投射,影片「留住香港」的主題也非常明確,但我們實在無謂過分解讀(像半年前彭浩翔導演的那套《香港仔》[Aberdeen,2014],一個個勉強牽合、隨意比附的怪口味符號,以低俗包裝「本土」,其實更為「離地」,評論「一一拆解」後,反而更見空洞),如同片名「點對點」,這一點對的是哪一點,用直線連還是用彎線連,總是有無限可能,太過死心眼,就會失去許多趣味。



黃浩然最近接受《明報》訪問,說「我是香港人,在這裏土生土長,在這裏編劇和導演,講香港的故事,有多特別?反而如果你是香港人,拍香港電影,卻不提時下發生的事情,這才是不正常。」,又指「電影裏有不同層次的信息,不一定每個人都得抓取全部……你是怎樣的人,便決定你在電影裏讀到什麼」,可見他對於創作與評賞的關係,很有清醒的見解。不問情由,便以「用內地女演員」之類藉口批評此片(故事構思於九十年代,當時流行日劇,女主角本設定為日本人,但現在已不合時宜,加上成本與製作的問題,故改為邀請內地演員),心中實在太多狹隘的成見。周保松最近在 Facebook 指出雨傘運動令他「有一種更真實的感受」,就是政治學首要做的「不是中性的解釋(explanation),更不是因果式的預測(prediction),而是理解(understanding)」。這一點,筆者非常同意,不單是政治,無論文化、民生,盡皆如此。《點對點》揭示的,就是個體如何理解另一個個體以至整個社群的心路歷程。

理解,必須接觸,在《點對點》中,有新(時人生活)與舊(昔日人事)的交替與相遇、有現實(愛情第一、經濟至上、飲食最樂)與理想(環保生活、慢活主義、社區保育)的碰撞與取捨、有個人(如陳豪與邵音音各自過去的故事)與社群(如學校裡不同國籍老師的交匯,又如警察與市民關係的轉變)的連結與發展、有本土(包括香港人了解自身歷史與內地人融入此地文化)與各地(如主動發掘台灣在旅遊消費景點以外的另一面相,又如外地人參加的本港交流團)的交流與啟發,許多點點線線的接觸,有時候是直線連繫與推進的(如故事主線的地鐵站點對點「遊戲」,另值得一提的,本片中不單多於實地拍攝,地理上也非常連戲,一站到一站,街道方向從不錯亂,導演堅持按敘事順序拍攝,大大加強了影片的親切感),更多只是輕輕拈出隨君想像(如蒙亭宜與內地親友的關係,又如陳豪昔日參加保育運動的經過),觀眾是否能夠體會到導演的用心、投入影片中的人事,就要看觀眾到底付出了多少關注與感情去自行連結故事中的「點」。打開一本《兒童樂園》,不喜歡點線繪圖遊戲的自然覺得是冗頁,喜歡的自會覺得樂趣無窮。是的,《點對點》倘若令部分觀眾有散漫的感覺,原因正在於其不走「正常」故事的套路,故事的起承轉合,目的不在於帶領觀眾走向終點站,而是在於慢步觀賞沿途風光(有趣的是本片避開拍攝著名香港地標,鏡頭常見的是圍著、隔開我們的石屎牆,最後才漸漸帶到市區與郊外的開揚海邊美景),連愛情線都若有若無(最後的浪漫邂逅令人動心,但也不是常見的開花結果式結局),但只要我們肯握起心中的筆,我們就能看到俗世人看不到的圖案。

近年香港興起關注「本土」的電影,有商業操作,也有獨立作品(導演在《點對點》中也點到了藝術電影與獨立電影的區別問題),有如上述《香港仔》般的投機賣弄之作,也有如賴恩慈《N+N》(2012)般議題為先失諸生硬的作品(影片中陳豪雖不時有切中時弊的「金句」,但相對《N+N》中楊秀卓幾乎句句鑲金的單向方式,顯然自然得多),《點對點》自省、清新又幽默(如調侃陳豪「同朕 check 吓」的對白,又如黃修平等人的客串,都比諸如《香港仔》對梁詠琪的剝削或《N+N》中楊秉基的客串,順眼且有趣不少),正是超越積弊的成熟示範,是香港影壇的新清泉,無論是對新導演黃浩然,還是對回歸影壇的陳豪,與及幕前幕後的參與者支持者,都值得一再鼓掌,入場支持呢﹗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0 20:46

http://ameblo.jp/etonnn/entry-11950372102.html

香港:如果你愛我 便發現心的層次

近來大家作為香港人,志氣高昂,高呼「我是香港人」。剛好看了一套相當呼應當下心情的電影。看「點對點」,可以看到很多香港的問題,也看到很多答案。

「這一刻並無甚麼需要一樣」
劇情三言兩語講完:陳豪演一個加拿大回流的設計師。中産、思想細膩而感性的四十單身旬盤(導演花了不少筆墨強調他的「旬度」),推崇SLOW LIVING生活哲學,緊抱住在香港成長所經歷過的好時辰。個人創擧是在地鐵站外的範圍刻畫多幅點點連線圖(Dot to dot puzzles)。難度是這些圖沒有數字,所以一眼看去不知就裡的大家,沒有人去理。直到一天。大陸來港教國際學校的蒙婷宜「發現」了其中一個圖案,開始了一段奇縁追逐。
我看到的答案是:只要你真的愛香港,她不會要逼死你以一種方式生活。聽過太多這種論調-香港步伐好快,香港生活乜都講錢,香港人好冷漠,香港人要買樓但又冇錢乜乜乜...但回想返這些大部分都是人家說的。它可能是事實,但只不過是事實的一部分。香港步伐好快,你有權放慢你的步伐在地鐵站附近游走去找尋你喜歡的細節;生活乜都講錢,平日可以完全不花錢踏單車上山到處迎風慢駛;要買樓但又冇錢, 大不了唔買(演老表的邵仲衡重覆兩次「你阿媽問你做乜唔買樓」)

香港最近經歷了「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的覺醒,這部電影也是這場覺醒的一個重要章節。



「跳上跑車 願 直奔海灘」
從角色設定看到作者想投射的人物Bourgeois, Intellectual, stingy, 暗啞底的bitchiness。對建制的反叛是一個基調。但都逃不出Bourgeois追求穩定的前設:理想係要住太古城、加拿大回流、傳統工藝的太子爺、國際學校老師....如果導演想讓個個入場都睇得明,他絶對成功。但看得明是一回事。Connect到又是另一回事。如此本土色彩的電影,如果能投入的受眾只是某階層,我只是戥他唔抵,因為戲拍得麼好,應讓更多人看到。(當然這是我的想法,最好全港市民尤其789十後都能全情投入欣賞)
拍得好,好在哪裡?故事簡單,講故事的方法尤其要講得好。基本功紮實,對白明快,而且到。人物設定立場清晰,男主角光是陳豪的外型己經知道旬盤,但對白和舉手投足的細節,你完全feel到他的棱角,一般人是不容易親近的。陳演起來亦揮灑利落。女主角蒙婷宜是氣質派,多個大特寫帶出眼中的演技。陳豪同事代表的港女角色絕對把蒙襯托得超脫出塵,也就是達到效果。經典對白為「總之犯法就係唔啱!」(!)「個buffet好抵食」。但導演也很「和諧」地給港女一個平反的位置,男主角把她擢升,好像交待返「港女好做得嘢」

「仍然幻想一天 我是 你終站」
導演也拍出了一種完全不港式的風格,沒有紀陶在大把戲講的港式濕
熱,是很平穩的、少有大起大伏,但不温吞。這種風格也許很大程度建基於導演強調的subtlety,他不要明顯地提64不要提皇后碼頭,但剪接等等令到圖畫清晰,省了許多交代的場口對白。沒錯,剪接是出色的,我覺得假如是同香港有點緣份的西人,沒有字幕,他都會看得明大部份。當然,廣東話樂趣無窮,即使有英文字幕也沒能過足癮。

男女主角的交流,是一種隔空的眉來眼去,找到一個最知心的陌生人,死而無憾呀。蒙婷宜「發現」地鐵站的圖案之後孜孜以求在家在辦公室日夜解謎,仲留電話在圖案旁,那種精誠專注,創造出一種少有的浪漫氛圍。陳豪網上得知被解謎後,冷靜地想著下一步,整個過程可以是很有張力,也可以變得很猙獰(變態),但導演沒有,堅持慢活,反而仲有戲味。

最後到女主角出招用夜光噴漆出題,已經有束勢待發之感,二人會如何相認?點不知,突然一日,淡淡的兩個撞到,發現對方袋中的夜光噴漆,一個微笑,一個日落wide shot。完。

好!浪!漫!

音樂是引人入勝的,除了6pair半.有Beyond,仲有栢芝(雖然個入歌位好kai)。Shandy Gan, Henry Lau, 李端嫻都是不得不提的重要名字。

美指也抵讚,蒙婷宜一入香港的新房子,很小很小,但那盞類水晶燈,已叫我嚮往。

要是你愛香港,香港也必會給你同等的愛,這是我對本電影的閱讀。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0 20:48

http://chengsfactory.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10.html

《點對點》:一起跟香港談戀愛
你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點點圖嗎?

《點對點》就是以這個遊戲串連起整個故事,把男女主角連接上,也把觀眾與香港連繫起來。黃雪聰(陳豪飾)是一個從外國回流、念舊、享受慢活的設計師,曹小雪(蒙亭宜飾)則是從長春來港教普通話的老師。小雪無意中發現了雪聰的點點圖,一點一點開始發掘香港的歷史與故事,並從點點圖與雪聰互動起來。

89分鐘的故事呈現了香港充滿生命力和情感的一面。維多利亞城界石、藍屋、聖璐琦書院、大丸百貨、港大、欣澳……一幕又一幕把我城的過去與現在作出對照,雪聰和小雪帶着觀眾沿鐵路線尋找香港的不同面貌,讓我們以新角度認識所處之地。

科技發展和節奏急速的生活,令我們忘掉用自己的步伐,細心感受身邊的人與情。然而,電影提醒我們,只要有心,總有方法懷念過去,繼而展望將來;其實一切可以回歸簡單,直截了當。電影早於上年完成,但部分畫面及對白卻湊巧能配合目前社會狀況,讓人不禁會心微笑。這齣小品絕對能為近來紛擾的生活帶來一道清新氣息,也添上盼望。

比起八九十年代,近年香港電影的發展有點停滯不前,要獨立製作本土電影更是難上加難。從電影中,我深深感受到濃厚的香港情懷,不容置疑,這是一齣誠意之作;導演黃浩然毫不保留地把對香港的愛投射於電影中,帶領觀眾跟香港好好談一場戀愛。相比華麗或特技的畫面,我更喜歡這種自然、親切的感覺;簡單的故事脈絡加上細膩的配樂,讓人看得十分舒服,能享受並投入電影中。

我沒有男女主角的心思,但閒時也喜歡四處逛逛,發掘小城被遺忘與有趣的一面,也希望有機會喚起其他人的關注。尤其是當我發現身邊的事物漸漸變成倒模一樣,我總希望留住當中的獨特之處,讓下一代亦能感受前人走過的路。

誠意向大家推介《點對點》,你會在此找到你所愛的香港。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0 20:50

正呀,Lego《點對點》海報!
多謝 Harrison Yau!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1 02:01

星期二三尚有《點對點》,能否平安過渡至第三周呢?

還請大家將對《點對點》的支持散開去, 鼓勵更多朋友買票入場觀看, 那才能持續電影在戲院放映的生命,連起更多香港人; 也為我們的電影文化製造多一點點可能性

《點對點》你想留住香港.邊一點.邊一步?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1 02:01

11月海外放映 Oversea Screenings (Nov 2014)
16-17/11/2014 台灣台北金馬影展
http://goo.gl/YG6lLs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Taipei, Taiwan)
22/11/2014 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 http://goo.gl/BY8slo
Asia Triennial Manchester 14 (United Kingdom)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1 02:03

今晚再一次多謝百老匯電影中心嘅觀眾!賣剩第一行咋。11月12日(星期三),同一地點,7:15pm場次,導演及監製又會再到場,同大家交流見面,睇完戲想對套戲有更深了解,就記得買飛入場啦!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2 02:09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8388

《點對點》:給香港的情書



這是一部本土的電影,也是一封寫給香港的情書,當中有愛有恨。

電影講述陳豪飾演的黃雪聰從加拿大回流香港,無意中和蒙亭宜飾演從內地來港的普通話老師小雪譜出一段在城市中尋尋覓覓的愛情故事。導演黃浩然紀錄了我城的日常面貌,淡淡然的風格令人回味昔時的美好。

男主角是典型的愛懷舊,家中的雜物保留了童年玩具之外,更連昔時的電器也一并保存至今。而在他搬到麗港城後,新屋也要望到舊居太古城,戀舊之情表露無遺。

點對點,這戲名令筆者想起香港在文化保護及運用的處理方法。大意即是從點、線和面作出「保護」。點即是單一的古物古蹟之保護,如古物古蹟辦事處對獨立古蹟的保護並開放供人參觀,另一做法則是活化該古物古蹟供日常運用,例如用作展覽廳、公用辦事處和食肆等。

而線之保護亦顧名思義,把多個史蹟文物串連成旅遊參觀路線,而這往往可為地區性及專題性。前者例子如屏山文物徑和龍躍頭文物徑等,後者則有中山史蹟徑。最後是面之保護,也就是把一區的史蹟文物點串連成旅遊參觀地區。

香港政府如何看待古物及古蹟,導演已寫實地呈現出來。百年古物維多利亞城界碑卻和垃圾筒為伴。這年頭,甚麼都可以拆遷,甚麼都要拆遷,甚麼都被迫拆遷。這個是二千年後的香港。

先不談中環的皇后、天星碼頭早已遠去,早兩個月更連灣仔碼頭都要拆。還記得小時候,因為家住九龍的關係,過海的機會較少,每年過海的機會就是父親會帶我去在會展舉行的書展,逛書展就是過海的理由。大學年代,和女友逛書展,來回維多利亞港乘的也是天星渡輪,不過,現在那個叫新灣仔碼頭。從2014年8月30日起,連灣仔碼頭也有新舊之分。

戲中也穿插了昔時香港的風景,如保衛皇后碼頭及大丸百貨等,導演對舊時的香港的懷念是無容置疑。不過他也不是一味懷舊,只活在過去的香港。導演對近日香港時事也十分關心,其中一幕是陳豪在和友人在寶雲道行山,遇上休班警察。遭查問時,他們更反說:「警察?為何沒有佩戴委任證?不過都係走啦,小心用胡椒噴霧噴你。」而有意和陳豪交往的女下屬對有人在地鐵外噴點,大拋金句:「犯法就是犯法,我對政治無興趣。」

邵音音在戲中一句:「七十年代的香港跟現在完全不同。」表達了對這數十年來我城的變遷的無限感慨。從前移民到海外多年後回港,會說「香港唔同哂了」。誇張點說,現在只消去一趟旅行,香港的街道也變得不一樣。發展大於一切,大大小小的基建處處,今天的香港已變得冷冰冰,但今天的我們已經回不去了。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2 02:09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時事評論員蔡子強談《點對點》

lamwaikit007 發表於 2014-11-12 23:35

來自 FACEBOOK:

從十月三十號每日三十場,明天(13/11)起只餘下每天三場的放映時間。再謝謝bc同The Metroplex的支持,願意繼續放映《點對點》。我們始終相信這個城市還存在着許多知音人,正如雪聰和小雪堅持眾裡尋他/她。

http://wmoov.com/movie/showtimes/24722
還請大家把《點對點》的支持散開去,鼓勵更多朋友買票入場觀看,才能持續電影在戲院放映的生命,連起更多香港人,也為我們電影文化,製造多一點點可能性。

《點對點》你想留住香港.邊一點.邊一步?

12 Nov ( 星期三Wed )
圓方 The Grand - 3:30pm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Cinematheque - 7:15pm**
九龍灣九展星影匯 The Metroplex - 8pm
** 導演及監製與觀眾映後交流

13 Nov ( 星期四 thur)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Cinematheque – 1:05pm, 7:15pm**
九龍灣九展星影匯 The Metroplex – 8:05pm
** 導演及監製與觀眾映後交流

14 Nov ( 星期五Fri )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Cinematheque - 1:05pm, 7:15pm
九龍灣九展星影匯 The Metroplex – 7:50pm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點對點》《Dot 2 Dot》 (簡評 及 少量劇透)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