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wing
發表於 2012-10-23 02:25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3 0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駛乜花時間攪呀,買部NDS或者HDX-SSD就攪掂啦!
Ha Ha ...........超任果部我就有!{:6_176:}
我都重諗緊CAS不過現階段資源投入cdp會多一D(我睡房都用緊I-tunes播歌)!我現在慢慢rip定D歌攪緊歌庫!{:6_182:}
LemonTea
發表於 2012-10-23 12:00
小弟初來報到,請問這邊的師兄知唔知有冇SACD機可以做D/A converter 讀埋NAS drive 裡面啲 24bit/192kHz嘅.wav/.flac檔(PCM訊源)?
如果可以讀埋.dsf/.dff檔(DSD訊源)就更好。但依家好似只有Korg嘅機做到?一諗起rip SACD要搵部初版PS3同勁煩嘅程序,就寧願keep住個SACD盤。唔知幾時先會有部SACD機可以rip碟。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24 14:08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0 2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以前也是SA11s2的用家,現在轉了玩CAS,用的器材請參考我的簽名。
我會說玩CD同玩CAS只是玩法不同,兩者 ...
頗認同nicknick兄的上述觀點...
在肯定CAS(or FAS)與CDP誰優誰劣之前,是否應對下列各點稍存疑問?
1)比併是否在公平(甚至以blind test)、無bias的情况下進行?
2)比併用的重播系統整體質量水平、調校方針、全頻响應上下限、平衡度、分析力、聆聽環境因素...等等,是否足以比較兩者的差別?
3)是否自CD Transport後,使用相同線材、DAC及重播音量以作公平比較?
4)用以比併的曲目是否由同一Master錄音衍生而成?
5)選用的曲目類型,可否讓該等機種可發輝其需有的重要潛能?
6)比併是否有合理的預設鑑聽方針或取向?
為什麽應有合理的預設鑑聽方針或取向?為方便參與鑑別者在比較兩者差異時,不會流於天馬行空、漫無目標式地各說各話,從而較易達至某程度的共識,建議可按該類型機器於整體HiFi系統中所應發輝的最重要基本功能,制訂出相關的指標期望,作為鑑聽中的專注重點。例如比較後級時,應較專注於對喇叭的驅動力、Damping factor、宏動態及微動態、瞬變等方面的表現,而對於CAS(or FAS)與CDP的比較,由於是關於訊源方面的質量及完整性(損耗量),應重點專注於聲音密度(全頻豐滿度)、音樂的連貫性及流暢度、超高及超低頻伸延度…等等。
如果沒有把握可以掌控上述比併先決條件及堅持以正確的高原音表現作為鑑聽標準,便絕對不能妄下定論。甚麼「耳仔收貨」、「阿叔啱聽就得」等等廢話,祗會淪為有識者竊笑話題吧了…
個人認為,不應迷信科學但不可不相信科學。若不相信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惶論CDP、CAS,就連LP都無法重播了…所以,就算無法可在完美的情况下比併以作定論,也可跟據已知的科學原理、物理定律及其發展概念作出理性分析,推算出一合理結論。眾所周知,LP或CD(包括SACD)在制作或重播過程中都會對音質、分析力、訊噪比、動態等做成頗大程度的機械性損耗,正所謂「多個香爐多隻鬼」,這是物理定律,無法避免。顯而易見,資本雄厚的音樂公司提供的原版數碼錄音母帶Digital Music files(DMF),無論16bit/44.1/48 kHz、24bit/88.2/96/192kHz,在省卻層層機械性損耗下,音訊內容都應該比LP或CD優勝,較容易達至High Fidelity(HiFi高原音)境界。若未能把這些已確知擁有比CD或LP更高音訊密度的HD DMF重播得更好,我們自己應否重新檢討一下原因何在呢?若不顧難度要追求完美的HiFi高原音境界,nicknick兄說得對,以CAS(FAS更佳)搞好重播音樂公司提供的原版數碼錄音母帶高解析(HR)24bit/96或192kHz DMF,是今后必然的步伐。
就算到最後肯定了原廠母帶制作之DMF確較CD或LP重播優勝又如何?要花費巨資重買DMF不算了,在版權限制或市場因素左右下,到現時為止,可供選購的經典優秀演譯及錄音樂章DMF卻極之有限(尤其是優秀演譯及錄音的古典曲目),你扔掉所有CD或LP及其播放器材是否明智之舉?
告訴你一個本人自身的惨痛經歷,上月我的一個貯存了接近1.5T HR music files的Buffalo外置硬盤,在毫無先兆下,竟被PC要求重新Format硬盤!估計是Partition table failure,硬盤未過保修便拿到漢科投訴,最後結果係補$60換回一個全新的2T外置硬盤!FAS/CAS雖然用起來方便,但Le個故事教訓我地,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就算幾大容量嘅硬盤都要做backup!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4 16:37
LemonTea 發表於 2012-10-23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弟初來報到,請問這邊的師兄知唔知有冇SACD機可以做D/A converter 讀埋NAS drive 裡面啲 24bit/192kHz嘅. ...
冇記錯的話 Marantz SA-KI Pearl Lite可以接受USB輸入,本身也是SACD player,但我不確定此機可接受的檔案格式。
高階的玩法當然是整番套dCS! {:6_212:}
暫時DSD訊源都未流行,也因為電腦本身的技術限制,其實現時的電腦是不能直接傳輸DSD訊號的,所以廠商要諗計將DSD訊號用PCM來包裝傳送,到了DAC再拆番開來解碼,DSD over USB也是延伸出來的一個solution。由於如何將DSD傳送還未有業界的標準,所以很難會流行得到,dCS在這方面是大力的推行者,帶動業界的討論已到尾聲,應該今年年底就會定案,相信當業界定好標準,明年各廠商就會很快推出對應的產品,因為其實解碼的硬件一早已ready。
同樣,基於SACD是sony獨市又唔肯open,所以SACD的發展不好,但SACD所儲存的DSD檔案就不是sony獨市了,所以只要標準加上硬件ready,下一步要推動唱片業由發售FLAC檔發展到發售埋DSD檔就變得少了阻力,幸好背後已經有不少廠商的大力推動,相信發展DSD播放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我都好想DSD發展到可以取代CD。
所以唔駛急rip SACD住,定大圍D規格定好晒先。
HOHOHO
發表於 2012-10-24 16:44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24 14: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頗認同nicknick兄的上述觀點...
在肯定CAS(or FAS)與CDP誰優誰劣之前,是否應對下列各點稍存疑問?
""不應迷信科學但不可不相信科學""{:6_193:} {:6_193:} {:6_193:}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4 16:54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24 14: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頗認同nicknick兄的上述觀點...
在肯定CAS(or FAS)與CDP誰優誰劣之前,是否應對下列各點稍存疑問?
eyebyeye兄講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
不論比較哪些器材,重點是需要共同的語言及scope、測試要準則,否則一係雞同鴨講,一係離題萬象根本摸不著重點,網上很多討論常常慘淡收場就是因為大家缺乏共通的語言及測試準則。
P.S. 為你失去data的慘痛經歴深感可惜,我從來都很怕失去寶貴的data,所以家裡越來越多及大的硬碟,至少mirror多一份才安心。Backup真係好重要!{:6_192:}
sungyue
發表於 2012-10-24 17:19
到DSD流行時,就可以玩這些神器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25 00:16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4 16: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eyebyeye兄講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
不論比較哪些器材,重點是需要共同的語言及scope、測試要準則,否則一 ...
Nicknick Hing,
Thanks for your kind concert and added extra marks to my comment.
I made a big mistake to believe too much on the reliability of a great brand name of hardisk and being lazy to make frequency backup. However, beyond spending extra money and space to purchases more and more hardisks, it is also quite a time consuming procedure for backing up a 1.5 or 2T hardisk time to time.{:1_256:}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5 00:52
本帖最後由 nicknick 於 2012-10-25 00:55 編輯
eyebyeye 發表於 2012-10-25 0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Nicknick Hing,
Thanks for your kind concert and added extra marks to my comment.
我的資料量仲大,現時一隻NAS就已經12TB (3TB x 5,RAID5)
我的方法是買了兩套synology NAS, 由於有內置schedule backup功能,而且識得自動比對改動過的檔案才再copy會快好多,我set了schedule A機每晚自動backup到B機,我完全唔駛理會,非常方便。
edison133
發表於 2012-10-25 07:50
nicknick 發表於 2012-10-25 0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資料量仲大,現時一隻NAS就已經12TB (3TB x 5,RAID5)
我的方法是買了兩套synology NAS, 由於有內 ...
我就用手動方法!
每次新加或刪除都係一份去PC,一份去NAS。{:8_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