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之前, 先說說這個:  平生聽錄音不少, 大致上可以分出幾門類別: 
演出好 + 錄音好  = 可以就是由大眾, 收藏, hifi發燒版等都出齊 
演出好 + 錄音平平(/差) = 是在樂迷界, 收藏界都會追, 但hifi發燒同好未必會要   
演出平平+ 錄音好 = 大眾, 新人都會入手, 把hifi當成玩具的發燒人會追, 一般資深的樂迷可能曾擁有過 
演出平平 + 錄音平平(/差) = 可能是個別的樂迷, 收藏界會有一兩張, 但大多數都可能已被忘記. 
 
 
是近日不少CD鋪都有這張,  一出就出齊了黑膠, 金碟, 銀碟三大版. 這張錄音是由內地出的, 剛好在疫症中出現.  
論包裝的確不錯, 有點似日本的一向精美的追求. 既然一出就是3大版本, 也即意由製作人到唱片公司都很看好這張錄音, 也於是找了一張看看 
 
既然現在已不是80年代對金或銀碟有迷思的時代, 我也沒理太多, 直接相宜地入手普通版的了事. 
 
 
 
 
 
 
 
 
 
 
阮琴是好似木結他的中樂樂器, 最近似的中樂樂器是月琴.  如果不細心留意, 阮琴出來的聲音在錯覺中是有時候很似木結他.  
然而它出來的聲音是沒傅統木結他的低沈, 也不是夏威夷小結他Ukulele的輕快, 沒琵琶那樣強絲弦音感 .   
在此張錄音中加上低音大提琴以室樂似的方式錄音是另一回事,  還有選曲等後說.  
 
先說錄音製作水平,  
一開聲是好典形的hifi 發燒錄音 門類, 也就是那由一對入門喇叭都可以感受到空氣粒子的抖動的那種.  
找不到什問題的地方, 這個錄音是聽得出的製作上是下了心機的.   
除非閣下的線材是個性很強, 不然應不會把琴位聽得太硬 
 
在選曲上, 是另一個故事  
不知是我老了, 還是習慣了傳統中樂, 此專輯中只有一曲是合我口味, 也是最尾的 "遊北京"   
唯一一個令我覺舒服一點的曲目.  
整張錄音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很岡烈, 好似在聽 卧虎藏龍, 三國等電影的OST , 在非常良好的錄音製作水平中猶甚...  ... 
大提琴和阮琴(好似結他) 的組合, 我印象西樂也有似近的室樂, 不過是來得舒情, 而不是大情大放的.    
 
於是連我自己也失禮地覺真是不對味兒, 是我對現代中樂己不理解,  還是社會口味上已轉了不少? 
標題"無他"指的是什麼"無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