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擴大機調理技巧 II (轉載)
本帖最後由 wil-wil 於 2009-2-11 06:29 編輯轉載自台灣「音響論壇」149 期音響知識進階文章 -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9/08.htm
之前『雙擴大機調理技巧 I』的內容,主要是對雙擴大機的使用方式,以技術的觀點加以說明,讓讀者們可以先就理論上加以瞭解。在瞭解理論後,為了要讓讀者更深入且清楚地瞭解「雙擴大機療法」的成效,又將「雙擴大機調理」的實做過程紀錄下來,供給對「雙擴大機療法」有興趣的讀者作為參考。
事前需要準備的工具
要享受「雙擴大機療法」的樂趣,對於器材本身的條件,也有著部分的要求。為了怕引起震盪的情形,前級擴大機必須要有二組輸出功能,且內部非為直接並聯的方式。雖然這已經在上篇中提過,但還是要再次地提醒讀者們,請特注意到這點。這次所使用的器材,訊源部份為Pioneer DV-S9 DVD/CD唱盤;前級擴大機為陳運雙先生所設計,這部電源分離式的前級擴大機,本刊曾於79、80二期中介紹過;後級擴大機部份則為Accoustic Art Amp-Ⅱ後級擴大機,與Clayton Audio單聲道與立體聲版本的後級擴大機各一部;喇叭則是使用了mbl 300D。在所需的工具方面,則需要準備「訊號產生器」、電表與「示波器」。不過,由於「訊號產生器」這項儀器,一般音響迷並不會有,所以可以用包含單一頻率的CD片取代,使用時重覆播放即可。
先以相同的擴大機驅動
首先以Clayton Audio的二部後級擴大機,分別連接mbl 300D的高低音端子。要事先說明的是,Clayton Audio的二台後級擴大機雖然一台為Mono版,而另一台為Stereo版本,但二台線路的基本架構相同,增益(Gain)也相同,所以將之視為二台「相同」的後級作Bi-Amp。連接後,以訊號產生器輸入300Hz的信號,再以電表測量喇叭線高低音端負載前與負載後(接上喇叭端子前後)輸出電壓有無不同。通常負責驅動低音單體的擴大機,因負載較高音擴大機來得大,所以輸出電壓會較高音部份來得低,這樣的情形在部分驅動力不足的擴大機身上,會顯得尤其的嚴重。實際量測後,負責驅動高、低音間的擴大機便產生些許的差異,但由於二者的輸出電壓差異並不大,所以並未刻意地加以調整。整體的聽感與先前以一台後級驅動做比較,發聲更為輕鬆餘裕,前後、左右的音場也更加開闊,顯出正面提升的效果。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9/images/260.jpg
以不同的擴大機上場
在「雙擴大機調理技巧」中,使用二部相同的擴大機做驅動,是屬於比較簡單且省事的方式。若是要想得到更高的音質享受,就必須準備二台不同需求的後級擴大機,再以音質取勝的後級推中高音,以驅動力或大功率的後級推低音。這樣的「雙擴大機療法」,比起單純以二台相同後級作驅動時,所需測量的程序會複雜許多。首先,要確定二部後級的輸入阻抗。這是因為若二部後級間的輸入阻抗相距過大,在這樣的情形下使用「雙擴大機療法」,因電流會往較低阻抗的地區流動,所以會使得擁有較高輸入阻抗的一方電流量減少,造成所負責驅動的單體毫無聲音或極小聲。若不願改變後級的組成份子,要解決這樣的情形,就必須在有較低輸入阻抗的後級前,串入一台緩衝前級(Buffer Preamp),使二台後級的輸入阻抗差距不會過大。相反的,若一開始測量時,二部後級間的輸入阻抗差距不大,便可以省去上述這些麻煩的動作。通常,輸入阻抗的多少,在器材的規格表上皆有詳細的記載,只要在使用前查閱即可;若是不知道輸入阻抗的數值,可將訊號線連接至後級擴大機的輸入端,再將電表開至電阻檔量測訊號線端,便可得到輸入阻抗的值。雖然這個數值並不是最精確的數字,但因誤差值很小,所以可以作為參考之用。
測量後級增益
解決了輸入阻抗的問題後,接下來必須量測出二台擴大機的增益值。測量增益的方式,先利用「訊號產生器」輸出一個固定頻率的訊號,再以電表量測後級喇叭線端子的輸出電壓值,為方便計算的緣故,我們調整前級的音量旋紐,使得輸出電壓為1V。固定輸出電壓後,再回頭以電表測量前級訊號輸出端的電壓值,得出數值後,將後級的電壓除以前級的輸出電壓,便可以得出後級的增益值為多少。以Accoustic Art AmpⅡ為例,後級的輸出電壓為1V,前級的輸出端電壓為57mV,相除之後便得到Accoutic Art Amp-Ⅱ的增益為17.5。再以同樣的方式,也可以計算出Clayton Audio後級的增益為22.6。
相位的確定
阻抗匹配、測量增益值完成後,還要確認二部後級的相位。將訊號輸入後級擴大機後,再將擴大機喇叭端子與「示波器」的輸入端連結,「示波器」便能顯示出二部後級的波形,後級是否同相位,便一目了然。若是後級間有反相的情行,試聽時將其中一部後級喇叭線正負端反接,便可以解決。由於這次的實作,陳運雙先生有攜帶「示波器」,所以使得測試相位的工作,顯得非常的簡單,若是音響迷沒有這項設備,可利用某些的測試CD(如Stereophile等,上篇有介紹)中的相位測試功能,也可以檢測出相位。
整合後級的增益值
在使用二部不同後級時,通常的情況下增益都不會相同,這時就必須在其中一部擴大機前,串上可變電阻或加上一部前級連接(主動或被動均可),作為調整之用;這也是本刊劉總編每次提到「雙擴大機療法」時,都會強調其中一部擴大機要帶有音量控制的原因。
將Clayton Audio後級擴大機前加上一部Buffer前級後,再以「示波器」比較二台後級的波形,並慢慢調整Buffer前級的音量,使二台後級的波形重疊。取下「示波器」將訊號線重新連接後,還不能馬上進行聆聽,必須再以電表測量二組喇叭線的電壓,將二部後級的輸出電壓調整至同數值。因低音單體對後級會有較大的負擔,所以要再次測量負載後的電壓。以這次實作的情況為例,將喇叭線的電壓調整至0.716mV後,加上負載再次測量,便發現Amp-Ⅱ的電壓降低,所以便再次地調整Buffer前級的音量。為了顧及大動態時,負責驅動低音的後級,因負載增大造成電壓值降低,出現聲音不平衡的情況,所以調整Buffer前級音量時,刻意的將電壓增大至0.719mV。上述調整的方法,也可以做為使用「雙擴大機療法」時的一個調音手段,因使用者可以視空間狀況,如低音、高音太多或不足時,進行增加或衰減的工作。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9/images/262.jpg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9/images/261.jpg
聲音表現全面提升
經過了一長串繁複的調整過程,終於可以進入驗收成果的階段。進行實作「雙擴大機調理技巧」當天,除了「音響論壇」編輯部同仁外,還有本刊顧問劉仁陽先生與陳運雙先生二位愛好音響的同事一同參與,試聽的軟體有細川淩子「For Mr. Wonderful」專輯、Telarc的「秋夜吟」、Joen Baez In Concert、安塞美指揮「法雅三角帽」、發燒測試片「Bass Power」與Chesky的十週年紀念精選集等。以「雙擴大機」驅動時,聽感上最大的差別,首先便是聲音變得很輕鬆而且餘裕,聲音聽起來非常的舒服;除此之外,音場的變化也非常明顯,寬度與深度的增加,輕易的就營造出大的場面;各個發聲體的線條清楚而凝聚,連帶著讓人感到樂器與樂器、演唱者間的分離感與浮凸感也更為顯明。高、低頻二端的延伸,也因使用「雙擴大機療法」,而獲得了更佳的表現;低頻的彈性、衝擊力,高頻的透明度,也比以一台Accoutic Amp-Ⅱ或Clayton驅動時,有著很大地改善。
在聆聽過「雙擴大機調理技巧」的成果後,劉仁陽顧問也提出「雙擴大機療法」要注意二部擴大機間搭配的問題。雖然使用這樣的接法,可以讓聲音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但搭配的問題仍然須要強調,這是準備以「雙擴大機調理技巧」整治系統的發燒友,所必須多加留心的地方。
這次參與「雙擴大機調理技巧」實作的人,都已清處地瞭解到它的優點;本刊的劉總編也一再的強調,遇上不好「搞定」的怪獸級喇叭,以雙擴大機驅動,絕對是個好方法;陳運雙先生以「雙擴大機調理技巧」,讓許多發燒友的家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好聲。已有這麼多的人享受到「雙擴大機調理技巧」的好處,若家中的硬體條件符合,就請您趕緊起身動手,親自體驗「雙擴大機調理技巧」的妙處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