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xover 於 2012-2-14 17:25 編輯
http://i6.photobucket.com/albums/y228/icon9862h/PICT0190-1.jpg
1898年出生的(George Gershwin)蓋希文無疑是個極具天份的作曲家。
在1900年前後,紐約開始流行起一種新的音樂風格,這種音樂風相當具有特色,
複合了猶太、黑人、歐洲移民、美國民歌的音樂要素而互相同化而形成,
並進而影響了百老匯的喜劇演出。蓋希文便是在這種風格的佼佼者,
尤其在去世前兩年所做的《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 更是登峰造極之作。
美國人對百老匯劇的演出具有無比狂熱的熱情,
因為這種風格實際說來已經可以屬於真正的「美國產品」,具有美國風格。
但是美國人還少了用 「美國語言」譜成的交響樂曲呢?
因此美國人一直引頸企盼出現一首具有美國風格的交響樂曲,
即使是管弦樂曲或協奏曲都可以。
在這種背景下,《藍色狂想曲》是 因應誕生的最後產物。
其實說起來也實在很諷刺,因為蓋希文在此前所寫的一直都是流行音樂,
不然就是吵吵鬧鬧的歌舞劇,但是他卻真正寫出了具有美國風味的管弦樂曲。
《藍色狂想曲》的委託創作者是有「爵士樂之王」之稱的保羅˙懷特曼﹙Paul Whiteman,1890-1967﹚。
懷特曼比蓋希文大八歲,兩人有著很好的交情。懷特曼的出身正統音樂界,
但是後來卻致力於爵士樂的發展。
他一直希望能創造出「交響式的爵士樂」﹙Hybrid Symphonic Jazz﹚,
但卻一直未能如願,越搞越大的樂團,雖然能創造出巨大的聲響與熱鬧的氣氛,
但是距離「交響化」還是有很大的距離。1924年,懷特曼來找已經在百老匯炙手可熱的蓋希文,
告訴他的理想是如何如何。蓋希文也推託不得,於是只好答應下來。
蓋希文左思右想,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國風格」呢?
蓋希文找來自己的弟弟艾拉﹙Ira Gershwin﹚ 研究,於是便以幾個迷人的旋律作為主題,
然後開始了創作的過程。此時的蓋希文正在波士頓試演新完成的音樂劇作品,
於是只得往來於波士頓與紐約之間。報社從 側面得知懷特曼委託蓋希文作曲之事,
於是便在報紙上大肆報導,讓蓋希文備感壓力。在往來於波士頓的火車上,
蓋希文對此曲產生了許多靈感,並在三週後將之完 成。1924年2月12日,
保羅˙懷特曼在紐約伊俄里安音樂廳(Aeolian Hall)舉行了演奏會,
並將《藍色狂想曲》在演奏會中舉行首演,由蓋希文親自擔任獨奏,
懷特曼擔任樂團指揮。鑒於當時蓋希文的盛名,
許多偉大的當代音樂人物都到場聆聽這首交響化的爵士樂,
包括小提琴家海飛茲﹙Jascha Heifetz﹚、艾爾曼﹙Mischa Elman﹚、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ui Rachmaninov﹚、
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指揮家史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孟根堡﹙Willem Mengelberg﹚等人皆為座上客。
此後,《藍色狂想曲》的盛名不逕而走,成為美國管弦樂中最重要的一首作品
qLTManObB40
在廿世紀初的美國,爵士樂被視為是商業音樂,
不僅一般大眾如此想,蓋希文本人也抱著同樣的看法。
但是懷特曼的看法並非如此,他認為爵士樂是美國足以傲世的偉大產物,
真正代表了美國的音樂風格。同時,作曲家往爵士樂方面尋找出路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蓋希文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以自己敏銳的音樂嗅覺,
並在爵士樂的成分之外,還加入了繁音﹙Ragtime﹚與藍調﹙Blues﹚的成分在其中,
從而創造出這首曠世作品。當然,若要把《藍色狂想曲》拿來與同時期的歐洲重要作品相比,
是明顯的在 重量質量上都要遜色許多,
但是在輕鬆迷人的旋律方面,的確是部擲地有聲的重量級作品。
嚴格說起來,幾個主要的旋律是靠鋼琴的裝飾奏與獨立表現串聯起來,
因此在結構上其實是相當虛弱的。
對此曲極為喜愛的指揮家兼鋼琴家伯恩斯坦便認為此曲有如麵粉攪水,
只是將散亂的樂念糊在一起而成。但是同時他也認為作曲與寫旋律是兩碼子事,
這個看法實在是相當正確的。最後附帶一提的是當時蓋希文除了鋼琴部分之外,
管弦樂伴奏是為了配合懷特曼的爵士樂團而寫。
今天我們所聽到的 管弦樂團演出版本,是由葛羅菲﹙Ferde Grofe,1892-1972﹚改寫。
而原來的爵士樂版則存放於華盛頓國家圖書館,未曾付株印行。
儘管《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是蓋希文的經典代表作,
而蓋希文又是美國現代作曲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但是,對許多食古不化的古典樂迷來說,
這種包裹著古典外衣骨子裡卻充滿爵士味兒的曲子,一時之間是很難去接受的。
不過,蓋希文以身為一位通俗音樂的作者,
為當時美國本土﹙二0年代﹚流行的黑人歌曲--Blues的旋律與節奏,
賦予古典樣式之一的狂想曲形式,結合成爵士交響樂的新型態,
將流行的爵士樂提昇到藝術的水準,其成就與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回復 13# edlsang
應該有三百萬{:1_253:}
在廿世紀初的美國,爵士樂被視為是商業音樂,
不僅一般大眾如此想,蓋希文本人也抱著同樣的看法。
但是 ...
xover 發表於 2012-2-14 17:20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啲老美卡通成日用佢黎做配樂架。{:6_176:} {:6_176:}
本帖最後由 xover 於 2012-2-15 08:57 編輯
回復edlsang
應該有三百萬
fuman0123 發表於 2012-2-14 11:53 PM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6_200:}
無你公屋富户咁富貴.....
回復 707# xover
{:1_262:} {:1_262:}
用純銀Teflon線整番條Feel屎俾架CD22補吓先....{:1_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