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k 發表於 2011-7-16 03:16

Audio Note純銀線

上網搵野搵到篇咁既野{:6_174:} 大家有用就小小打賞,無用就拍下手掌{:6_148:}

文章轉載自音響論壇194期
音響與人 文/李陵

從AudioNote AN-V純銀訊號線談起

Peter Qvotrup,真空管界的鬼才。
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500真空管綜合擴大機,平價真空管的濫觴。
Audio Note Kit-One Peter Qvotrup簽名特別版,用料豈止是翻二翻,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AudioNote的喇叭設計來自Snell,前障板的寬度與精選配對的單體是設計重點。
AudioNote AN-V,物有所值的銀線。
AudioNote AN-C,雖然是銅線,但是大致保有AudioNote的聲音特色,聲底反而更厚,是我聽過同廠訊號線中最超值者。
AudioNote AN-A,廠方價格最低廉的銅線,聲音中規中矩,搭配入門器材很理想的選擇。
要談Audio Note,就不能不從Audio Note UK老闆Peter Qvotrup談起。
Peter Qvotrup是丹麥人。最早似乎是做海運方面的生意,後來才因緣際會踏入音響這一行,在哥本哈根開設音響連鎖店。1984年Peter Qvotrup創立Audio Innovations,是Peter Qvotrup本人音響歷程上的第一個重大轉捩點,也是音響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從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500談起
Audio Innovation對音響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設計生產了著名的Series 500真空管綜合擴大機。Series 500當年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轟動,主要的原因有幾:第一,以真空管機來說,相對低廉的售價;第二,獨特而搶眼的造型,那片壓克力面板的設計真是經典;第三,真空管純A類25瓦的輸出功率夠實用;第四,低負回授的設計使得Series 500的聲音非常活生、自然。最後一點是後來才有音響迷逐漸發現的,就是Series 500很適合改機,改過之後可以發揮小兵立大功的效果。

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500前後有過好幾期產品,最早期附16歐姆輸出端子的版本,輸出變壓器的品質最好,聲音表現當然也是各期之中最出色的。後來的Series 500廠方為了節省成本,更換了品質較次的輸出變壓器。除了聲音表現受到影響之外,據知耐用度方面也有問題。當年的代理商似乎在此吃了不少苦頭。如果音響迷有興趣在二手市場之中尋寶,請盡量找工作正常,有16歐姆輸出的第一代版本。

我自己當年在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500剛引進台灣時就購入了一部,當然是第一代的版本。搭配Meridian 207 Pro CD唱盤與Harbeth LS3/5A胡桃木版,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我的Series 500後來經過改機高手沈潔兄操盤修改,換過了Siltech機內配線與電源線等,效果更上層樓。這部Series 500我後來留學時帶去了美國,畢業時與Luxman D105u真空管混血CD唱盤與Harbeth LS3/5A胡桃木版一起賣給了另一個日本留學生(還附Siltech 2-12純銀訊號線與Audioquest Blue純銅喇叭線),後悔到現在。

改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500
Series 500其實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除了機內配線之外,音量控制與訊源切換都值得改,當然施工之前要量過空間適合才行。交連電容是另外一個關鍵之處,原廠用的電容普普通通,可以考慮改為Black Gate或者是AudioNote之類的高級音響專用電容。英國有家音響廠商提供Series 500專用的真空管電源,據說可以將Series 500的聲音提高到另外一個層次。但是一來價格昂貴,二來外接式的電源可能影響造型,音響迷下手之前請多加考慮。

換管是Series 500另外一個迷人之處。除了新品舊管(New Old Stock),EL34能換的新品選擇很多。楊老就認為EH的6CA7要比EL34聲底來得厚實得多。國外也有建議將EL34換為Sovtek 5881的。玩管機的音響迷多半常備幾套管子備份調味之用,橫豎四支EL34/6CA7也貴不到哪裡去,擁有Series 500的音響迷不妨多買幾套玩玩。

至於小管子,Series 500右前方二支6DJ8是phono用的,不用LP的話可以不理。中間那支12AX7是驅動管,對聲音影響最大,這支管子值得投資一支NOS。左前方二支則是倒相管,對聲音影響較小,預算不足用EH之類新管足矣,預算充分再考慮NOS不遲。

創立Audio Note
在Audio Innovation的後期,Peter Qvotrup的音響風格就已經逐步確立:真空管、低或無負回授、小功率、單端、發燒元件等等。Peter Qvotrup後來賣掉了他在Audio Innovations的股份,於1991年創立了Audio Note UK。

早期的Audio Note UK並沒有太多、太特別的產品,主要的業務是代理、推廣Audio Note Japan的產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價格奇昂的Ongaku真空管綜合擴大機。關於Audio Note Japan與其創始人近藤公康的事情,真要講起來可以寫一本書,而且應該由柯醫師前輩這等精研日本音響界的大老級主筆來寫,我還不夠輩分。

Audio Note UK也曾經推出過類似Series 500設計的產品,就是Soro綜合擴大機。採用5881功率管,每聲道輸出18瓦。可是因為價格不再和藹可親,輸出也小了點,加上聲音與造型也未見獨特之處,所以市場的反應並不挺理想。後來Audio Note UK據知發生了一些產品製造品質上的問題,讓捧Peter Qvotrup場的音響迷與代理商頗為困擾,也讓Audio Note UK在市場上始終難以突破。

轉捩點的Audio Note Kit One
真正讓Peter Qvotrup在音響市場上再領風騷的,應該要算是Kit One。這部每聲道輸出只得8瓦的300B單端真空管擴大機其實並不是Audio Note UK的成品,而是僅提供機箱、零件讓音響迷自行安裝的完全套件。Kit One幾乎擁有當年Series 500成名的所有要件:相對低廉的售價、獨特而工業化的造型、無負回授的設計、優秀的聲音表現、極大的改機潛力等等,唯一欠缺的就是實用、足夠搭配大多數喇叭的瓦數。所以Kit One雖然在市場上的迴響極大,但仍無法達到當年Series 500的成就。

Kit One對Audio Note UK的最大貢獻-除了金錢收入之外-應該就是讓Audio Note UK在世界各地音響界正式站穩了自己的腳步,同時也建立了Audio Note UK在音響迷心目中單端擴大機專家的形象。自此,Peter Qvotrup才又逐步地建立了屬於Audio Note UK的單端前後級群,擺脫了Audio Note Japan的陰影。
除了前後級擴大機之外,數位類比轉換器與喇叭是Peter Qvotrup另外二個著力甚深的領域。Audio Note UK的數位類比轉換器設計重點在於超重猛料的電源部份與真空管的類比放大部分,此外級間變壓器與各式輸出/入變壓器的使用也是Audio Note UK的絕活。當然用料愈好價格也就愈高。

喇叭方面Audio Note UK其實有點不得不爾的味道,因為市場上能用單端擴大機推動的高效率新喇叭實在不多,如果Peter Qvotrup不搞幾對喇叭出來搭配著賣,Audio Note UK怎麼做生意?不過不要因此就小看了Peter Qvotrup在喇叭方面的實力,他採用了Peter Snell在七十年代的經典設計(Peter Qvotrup曾經是Snell喇叭的經銷商),強調喇叭前障板要夠寬夠高才能讓單體發出的波形充分輻射,並且有效控制波形的擴散。這點與現代喇叭流行的風格恰好相反。在單體的配對上,Peter Qvotrup的概念也相當與眾不同,他強調喇叭單體的配對精密性-所有Audio Note UK的喇叭單體均全頻段配對,誤差低於0.2dB,但是不強調單體頻率響應的平直度。Peter Qvotrup認為這樣選出的單體在聽感上最適合人耳。當然,分音器的用料與線材Audio Note UK是絕對不會馬虎的。

我自己以前聽過好幾對老Snell喇叭,印象非常深刻。Peter Qvotrup在喇叭設計上其實頗有些獨自見到的真理,我很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好好評寫一對Audio Note AN-J或者AN-E喇叭。

Audio Note UK的核心競爭優勢
就個人的觀察,我以為Audio Note UK,或者說Peter Qvotrup,的核心競爭優勢就在於關鍵零組件的選擇與掌握,其次是Peter Qvotrup本人對於「好聲」二字的理解。

4pk 發表於 2011-7-16 03:17

從Audio Note UK的產品線來觀察,無論擴大機、數位類比轉換器、或者是喇叭,大部分Audio Note UK產品的基本設計都是相通的,只是更高等級的產品會使用更昂貴、更稀有、以及更嚴格挑選的零件。例如AN-E喇叭,從Entry Level到最高級的Level 4,基本喇叭箱、單體、分音器設計完全不變。變的只有箱內配線與單體配對精密度。即使是最頂級的Level 4,也就是用上了最高級木皮的喇叭箱、最嚴格挑選的單體、與純銀配線/電容/電感,基本設計仍然不變。

Peter Qvotrup的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找定一個經過時間考驗的基本設計,然後用各種不同等級的好料來煲出一道道不同價格的好菜。這種商業模式說來簡單,現實上卻不容易執行。首先是音響上貴料並不保証好聲,潛力不足的設計甚至常有虛不受補的情形,要找到一個真正合乎條件的經典設計頗具挑戰性。其次則是關鍵零組件不容易掌握。天下零件何只千百,對聲音的影響千變萬化,又怎是凡人所能掌握。而且好零件也不見得永遠買得到(Peter Qvotrup愛用的Rubycon Black Gate就停產了),萬一關鍵零組件停產或者品質走下坡,要找到代替品也會傷透腦筋。此外,如果所有關鍵零組件都由外部供應商提供,抄襲仿冒也是遲早會發生的問題。Audio Note UK要如何在商場中屹立不搖,那就要靠Peter Qvotrup對「好聲」掌握能力。

與傳統的單端真空管擴大機設計者比較起來,Peter Qvotrup可以算是極少數能理解現代音響美學要求的異類之一。許多走單端路線的廠商或者音響迷,都對音場、空氣感等現代音響美學要素不屑一顧。他們追求的是另一種音響上的感動。這種路線正確與否雖然還有討論空間,現代音響美學也不見得就絕對正確,但是Peter Qvotrup至少知道新一代的音響迷要些什麼,在設計製造Audio Note UK的音響器材之時也有所調整,市場不會局限於單端音響迷一隅,Audio Note UK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長保生存。

變壓器與線材
迄今為止,Audio Note UK有二項關鍵零組件仍然算是獨家。一是各類輸出/輸入/級間變壓器,二是Audio Note的線材,尤其是銀線。

Audio Note UK的各式變壓器究竟有何獨門絕活,我到現在還找不出解答。照說變壓器又不是什麼不得了的高科技,也不需要密集資本,亞洲人又最擅長reverse engineering,市場上應該早就出現同質商品才對。但是對不起得很,我到現在都沒有看到有這玩意兒出現。

線材也是Audio Note UK很特別的一項產品。從設計上來看,Audio Note UK應該是屬於材質派,強調線芯材質的純淨度與冶煉工序,而不強調絞繞與屏蔽等週邊設計。這種線材看起來很單純,但是不論是平價的銅線或者昂貴的銀線,用在音響器材上就是會有那一股Audio Note UK獨有的風味,用得愈多,這種風味就愈明顯,而且無法用任何其他線材密技來仿出這種聲音。

Audio Note UK最有名的當然是銀線,雖然他家的銅線也不錯。Audio Note UK一共有三款銀訊號線,入門的AN-S,較高級的AN-V與最頂級的AN-Vx。銀喇叭線則有五款,入門的AN-SP一直到最頂級的AN-SPz。Audio Note UK的銀線這幾年來價格似乎有向下修正,我印象中Audio Note線材以前的價格好像沒有這麼和藹可親。原廠的說法是因為近年來Audio Note使用銀線的量大,在義大利採買原材料銀錠數以噸計,所以才能以量制價。不論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有多高,Audio Note的銀線價格不再高不可攀總是好事一樁。

Audio Note AN-V純銀訊號線
我一共拿到三對Audio Note訊號線,最便宜的AN-A銅線,中低價的AN-C銅線,與這裡要談的主角AN-V純銀線。

AN-V的結構相當簡單,15根0.1mm直徑的99.99%高純度銀長結晶李玆線芯以對稱方式絞繞,外部加一層銅質隔離,沒有什麼驚人之舉。純銀李玆線芯是以高品質義大利銀錠以冷軋方式加工而成,出模時另外加了多層Polyurethane被覆。AN-V的線身相當柔軟,線徑並不粗,對看慣、用慣蟒蛇級線材的我來說並不大起眼。
銀線向來難煲,Audio Note AN-V自然也不例外。這條線我前後在二個系統上(Ayre CX7 CD唱盤+拓樸Voyager 300B單端真空管擴大機+Altec 604-8G Nickel Ultra喇叭+JBL 077水晶超高音;Sony CDP-XA5ES CD唱盤+彈弓楊修改Canary CA608真空管綜合擴大機+Harbeth LS3/5a Gold Pro喇叭)煲了六個多月,至少200小時。最初一百小時AN-V有點偏瘦偏亮,煲到一百五十小時左右開始穩定,二百小時以後就沒有特別覺得聲音還有進步,可以開始正式聆聽。

基本上,我以為Audio Note AN-V的聲音主要有下列優點:
一、中高/高頻獨特的光澤與氣質。這似乎是Audio Note特有的風格,在同廠其他器材上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得到。AN-V的中高頻以上帶著點淡淡的、如上等蜂蜜般的光澤,在唱起弦樂的時候特別討好,唱起女聲與木管也多了幾分嬌嗲。AN-V的聲底有股極淡的甜潤,甜度不高,但是很純,讓我想起日本的和果子。至於氣質二字是一種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的感覺。不論唱古典或者流行,AN-V都給我多幾分典雅的感覺,樂器人聲的質感似乎提升了一二級。中外許多關於Audio Note器材的評論總會提到「音樂感」這三個字,聽過AN-V之後,我大概能體會那是一種什麼感覺。陰柔細緻,就是AN-V聲底的寫照。

二、細節豐富。這本來就是銀線的一貫優點,毋庸敲鑼打鼓宣傳。AN-V並不是以略搶耳的中高頻來強調細節,這樣子的細節很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在LS3/5a這樣的系統也許不是太大的問題,在Altec 604-8G這類高靈敏度的號角系統就會立刻現形。如果AN-V是您系統中第一條銀線,Audio Note原廠建議您盡量往前用,最好是用做訊源輸出之後的第一條訊號線,這樣最能彰顯AN-V細節方面的優點。我個人也非常同意這種用法。AN-V值得搭配優質訊源。

三、自然不造作的音響要素。以價論聲,AN-V在音響二十要上的表現相當理想,音場定位都很自然,沒有聚光燈效果,卻更接近現場音樂。空間感與結像力則是銀線傳統地優秀。

與Airy Silver Reference的比較
我手邊價位接近的訊號線只有樂音小林手焊的Airy Silver Reference純銀線,這也是我近年來中價位訊號線的參考。

二者比較之下,AN-V顯出了二個小缺點,其一是音像偏小,其二則是低頻下段略輕。AN-V的音像約莫比Airy Silver Reference小了一成,而60Hz以下的低頻份量也略少,因之影響到聲底的重量感與大場面時的氣勢。至於其他部份則二者各有特色,AN-V的典雅甜潤與獨特的氣質感固然討好,但是Airy Silver Reference磅礡的氣勢與富男子氣概的聲底也很迷人。倒是有一點,我喜歡Audio Note的RCA頭多過Airy Silver Reference的包銀RCA頭,Audio Note的產品感覺上接觸比較實在。

整體而論,Airy Silver Reference暫時還是更合我的口味。當然,我的喇叭線一是樂音Master,一是Power Source XPII,Airy Silver Reference有主場優勢,聲音表現上占點便宜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我把喇叭線換成Audio Note的產品,比較結果肯定會很不一樣。Audio Note向來強調他家的產品最好能成套使用,希望未來能有機會這麼聽幾次。

結論
整體而論,Audio Note AN-V算是條物有所值的好線。以經驗來判斷,我以為AN-V會非常適合搭配以英國喇叭(例如Spendor、Harbeth、Tannoy、老B&W Matrix系列等)為主的系統,如果擴大機是真空管的話,則應該更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天天插拔多條訊號線決勝負的高燒音響迷不適合用AN-V,每天不聽點音樂就渾身不自在的音樂迷就很適合考慮這條優質的純銀訊號線。在中小空間之中使用,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音響迷都只會聽到Audio Note AN-V的優點,而不會發現缺點。音響器材要講究搭配,線材亦然。

我同時也試聽了Audio Note的二對銅線。最便宜的AN-A聲底中規中矩,搭配上沒有癖性,搭配一般入門系統不容易出錯。倒是中低價位的AN-C在煲過幾十小時之後頗讓我驚艷。雖然沒有AN-V那份銀線特有的光澤與甜潤,但是Audio Note獨家的風味倒是有AN-V的八九成。而且可能因為材質使用高級純銅的關係,中頻的厚度竟然還略勝AN-V幾個%。以價論聲,我認為AN-C相當超值。■

edlsang 發表於 2011-7-16 08:58

回復 1# 4pk


    Thx ching sharing !{:6_143:}

fai539 發表於 2018-6-4 23:32

談AUDIO NOTE 不應由AUDIO NOTE UK說起,知AUDIO NOTE 歷史都知這品牌源起日本(KONDO)特別是產品的(手藝).

Andy03 發表於 2018-6-5 09:13

Kondo和英國Audio Note有甚麼分別?是否只是產地不同?Kondo是日本制造,而Audio Note則是英國制造?兩者質量又如何?
未知Kondo或英國Audio Note線材主要是比較適合用於膽機或黑膠?如果用於數碼訊源或Network Player,是否又合適呢?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Audio Note純銀線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