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峰 發表於 2010-12-16 03:39

看到一篇好文章,想同大家分享下

打破音响神话 倡导科学发烧

长期来在音响界流传着一些说法,一直误导着广大音响爱好者,甚至一些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士也受到影响,严重地影响着音响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元件越老声音越好”“五极(包括集射)电子管比三极电子管音质差”等等。更有一些玄之又玄的论点,使不少不熟悉音响技术的爱好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浪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去找寻虚幻的效果。
   这个现象在商业气氛浓重的某些香港音响杂志中尤为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出神入化”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传入内后,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重复,那些虚无的说词似乎成了“真理”由于音响爱好者大多数并无电子·电声技术基础,对那些似是而非·玩弄慨念的说法并无分辨能力,加上心理暗示效应,一步步地使不少人深信不凝,甚至达到顽固不化的程度,使音响界伪科学泛滥,人云亦云,以讹传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吧。
   电子产品并非古董,越老越好是最大的误会,何况几十年前的材料和技术水准,远非今日可比,就性能面言,老元件绝无可能会比现在的产品好。举些实例来说明:几十年前的油浸纸介电容器,放到现在它的有机介质-----纸会老化·绝缘会降低:又如久远的铝电解电容器,它的铝箔极片会腐蚀·电解液会干涸,所以那些古董级的元件即使现在还能使用,其寿命和性能也实在难有保证。不过有些式电容器(发Vitaman Q油浸电容器)有较多声染,中频音色相当不错,会取悦某些人,但分析力差而缺少细节,更难获得平衡的声音。老式的碳质电阻(如AB电阻)声音温暖,但噪声较大。
   排除心理因素,除非现在生产的产品品质不佳或是使用不当,否则是不会输给老元件的。还有所谓补品元件,它们都有着较强的个性,会突出某种音色而取悦听觉,但会影响平衡感,它们因使用者少而售价都极高。举个例,价格昂贵的无感精密块金属膜电阻(如Caddock)被奉为音响中的最高级别电阻,事实它却并不适合使用在音响设备中,细节虽好但声音偏亮·冷。客观讲,所谓采补品重料元件云云,都是商业宣传而已,如若用了补品元件就能出好声这么简单,岂不是满世界都是好音响了。要知道世界上只有最合适的元件,不存在最好的元件,更不是越贵越好。对音响设备,换不同的元件音色会有改变,但音色的变化是正面还是负面,必须要确立正确的标准
   说的不好请给以指教

tung11280 發表於 2010-12-16 03:43

打破音響神話 倡導科學發燒
長期來在音響界流傳著一些說法,一直誤導著廣大音響愛好者,甚至一些從事專業 ...
喬峰 發表於 2010-12-16 03:39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長期來在音響界流傳著一些說法,一直誤導著廣大音響愛好者,甚至一些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士也受到影響,嚴重地影響著音響行業的健康發展。比如“元件越老聲音越好”“五極(包括集射)電子管比三極電子管音質差”等等。更有一些玄之又玄的論點,使不少不熟悉音響技術的愛好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浪費大量金錢和精力去找尋虛幻的效果。
   這個現象在商業氣氛濃重的某些香港音響雜誌中尤為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多“出神入化”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傳入內後,一傳十·十傳百地擴散·重複,那些虛無的說詞似乎成了“真理”由於音響愛好者大多數並無電子·電聲技術基礎,對那些似是而非·玩弄慨念的說法並無分辨能力,加上心理暗示效應,一步步地使不少人深信不凝,甚至達到頑固不化的程度,使音響界偽科學泛濫,人云亦云,以訛傳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吧。
   電子產品並非古董,越老越好是最大的誤會,何況幾十年前的材料和技術水準,遠非今日可比,就性能面言,老元件絕無可能會比現在的產品好。舉些實例來說明:幾十年前的油浸紙介電容器,放到現在它的有機介質-----紙會老化·絕緣會降低:又如久遠的鋁電解電容器,它的鋁箔極片會腐蝕·電解液會乾涸,所以那些古董級的元件即使現在還能使用,其壽命和性能也實在難有保證。不過有些式電容器(發Vitaman Q油浸電容器)有較多聲染,中頻音色相當不錯,會取悅某些人,但分析力差而缺少細節,更難獲得平衡的聲音。老式的碳質電阻(如AB電阻)聲音溫暖,但噪聲較大。
   排除心理因素,除非現在生產的產品品質不佳或是使用不當,否則是不會輸給老元件的。還有所謂補品元件,它們都有著較強的個性,會突出某種音色而取悅聽覺,但會影響平衡感,它們因使用者少而售價都極高。舉個例,價格昂貴的無感精密塊金屬膜電阻(如Caddock)被奉為音響中的最高級別電阻,事實它卻並不適合使用在音響設備中,細節雖好但聲音偏亮·冷。客觀講,所謂采補品重料元件云云,都是商業宣傳而已,如若用了補品元件就能出好聲這麼簡單,豈不是滿世界都是好音響了。要知道世界上只有最合適的元件,不存在最好的元件,更不是越貴越好。對音響設備,換不同的元件音色會有改變,但音色的變化是正面還是負面,必須要確立正確的標準
   說的不好請給以指教

jk521 發表於 2010-12-16 08:52

有道理 !! 認同 !{:6_142:}
好多時都是宣傳手法 !

kalok6 發表於 2010-12-16 09:03

有道理.........{:6_128:}

KING 發表於 2010-12-16 09:52

本帖最後由 KING 於 2010-12-16 10:46 編輯

睇完之後好似明,又好似唔明!{:6_141:}
不過有一樣就係事實黎!d 舊膽(真空管)真係好聲過新膽!{:6_146:}
仲買少見少越賣越貴添!{:6_136:}

Big_McIn 發表於 2010-12-16 10:45

這篇文章好與壞,見仁見智,科技當然是越新越好,所以Dolby ProLogic比兩聲道好,DTS/Dolby Digital顯示5 channels的獨突,LPCM/DolbyHD/DTSHD就環迴立体的真締。


反觀兩聲道,ARC SP11,Marantz 9的地位,卻不是同廠新產品可以輕易取代,再加上物價高漲,Hi End產品,動徹六位數字的售價,普羅大眾真的要望梅止渴。

jeremymak 發表於 2010-12-16 11:03

點解hi_fi友5好5.1??

corolladv 發表於 2010-12-16 11:26

好 ,有道理 !!

Big_McIn 發表於 2010-12-16 11:35

點解hi_fi友5好5.1??
jeremymak 發表於 2010-12-16 11:03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音色、深度和動態都是两件事。

喬峰 發表於 2010-12-16 12:43

點解hi_fi友5好5.1??
jeremymak 發表於 2010-12-16 11:03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十八世紀中 愛迪生和眾科學家發明聲波記震器,留聲機。 及 1925 年第一台電唱機的誕生距今已有差不多一百年。 在這些年頭裡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時間大家都在鑽研兩聲道。 而兩聲道的形色幾乎就只有一個! 但多聲道的形色就由于各商家為了爭地盤而出不同的形色( format)! 不同形色導致不同的效果 let alone the learning curve! 在這十年八年裏, 我看見很多很多發燒友放棄多聲道而回歸兩聲道!原因就是多聲道的弊病! 小弟看下個弊病將會是 3D 電視機!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看到一篇好文章,想同大家分享下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